关于民法基本原则适用的讨论

来源 :北京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hwenh_042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民法作为法学学科的基础学科,在法学体系的构建中起着举足轻重的角色。民法基本原则贯穿于民事法律制度中,反映了民事活动的基本特性,是各项民事法律的指针。民事立法活动对民法的制定和实施具有指导性的意义。本文通过分析民法基本原则适用的必要性以及相关问题的分析,为民法基本原则的适用提出一些基本见解。
  关键词:基本原则;适用;必要性;促进
  中图分类号:DF5 文獻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118(2012)-02-00-01
  一、民法基本原则概述
  民法基本原则民法的基本原则,是民法及其经济基础的本质和特征的集中体现,是高度抽象的、最一般的民事行为规范和价值判断准则。中国的民事立法上,确立了以下几项民法的基本原则:平等原则,自愿原则,公平原则,诚实信用原则,守法原则,公序良俗原则。
  二、民法基本原则适用的必要性
  (一)民法基本原则的适用要求做到民法本位
  民法发展至今,已经经历了“义务本位”、“权利本位”和“社会本位”这三种类型。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科学水平的发展不同,加之个人的出发点不同,人们对于本位原则的理解各有千秋。但是就大多数学者而言,他们认为民法是私法,旨在于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和财产关系,强调了人的价值和人的本位思想,其体现在法律是保护人的权利的基本措施,即法律是权利的载体。在民事案件中,如果法律的运用不足以保护当事人的权利,那么法官可以根据自由裁量原则适当调整,从而达到保护当事人的权利的目的。
  (二)民法价值的体现在于民法原则的适用
  民法在于维护当事人的权利、保护当事人的利益,调整平等主体之间的人身、财产关系。因此,要实现民法的价值就在于运用民法去保护当事人的利益,从而维护社会秩序,使社会和谐发展。民法是调整社会生活的基本法,其禁止权利滥用原则有助于维护司法公正,这也是其价值表现之一。另一方面,由于民法又赋予了法官自由裁量权,反应了司法的能动性,给予了法官一个保护当事人权利的条件,当法律不能保护当事人权利的时候,法官可以自己选择如何平衡双方利益关系,这也有利于司法公正。所以,在社会生活中使用民法原则,能够体现其价值,促进社会的发展。
  三、民法基本原则适用中遇到的问题
  (一)民法基本原则自身的问题
  就目前而言,尽管在我国民法通则的开篇就规定了现行没民法基本原则,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和统领作用,但是,就其整体而言,民法基本原则不成体系,不具有完整性。另外,作为根本性准则的民法基本原则具有高度的凝聚性,因而其抽象性较高,在实际生活中和具体案件中很难被直接适用。最后,就目前现行的民法基本原则来说,它的使用局限在一定的条件下,存在滞后性和局限性,有时很适用于新出现的案件中。
  (二)民法基本原则的不确定性与具体规则确定性的冲突
  法典的内涵是由法律原则、规则构成的,同时又体现了法律原则的不确定性和法律规则的具体性之间的矛盾。民法的基本原则具有模糊性和抽象性,但是民法基本原则又包含了对个别正义的匡正,因而其有具有确定性。所以,民法既具有不确定性同时也具有具体性,使得法官在案件审判的选择使用中面临着困难,阻碍了司法审判的发展。
  民法的基本原则在一定程度上克服了民事法律规则的僵硬性缺陷,弥补了法律漏洞,缓解了法律规范与事实之间的空白。在没有法律明确规定或者是只依据法律的规定不能实现个案正义时,可以使用民法的基本原则,更好地做到司法公正。例如,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司法公正。但是,民法基本原则相对于其他法律法规来说,具有较高的抽象性,民法基本原则在具体的案件中作为裁判案件的依据时,就会赋予法官自由裁量权,但如果法官的自由裁量权过大,就不能保证司法的公正性、确定性。
  民法基本原则在使用过程中赋予法官的权利具有两面性。一方面,如果法官的自由裁量权适中,那么在案件判决过程中,有助于维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司法公正,促进社会的协调发展。另一方面,如果法官的权力过大或过小都会阻碍司法公正。权力小了,法官在案件审判中,不能充分发挥其能动性,这样会造成“包小脚”的局面,不能提升司法的效率。权力大了,法官不受法律法规的制约,过度发挥其能动性会导致司法阻滞,不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利益。
  四、总结
  在民法基本原则中应当注意,首先,严格立法,尽可能全面的考虑到案件各个方面,结合个案,对民法基本原则的适用设定严格的条件,做到有的放矢。在立法的时候,要具有全局观念和对未来的预见性和前瞻性,促进法律的进步和完善。其次,赋予法官的权力适中就行,不宜过大或过小。同时,要加强官员的素质水平和知识水平,使得官员在司法过程中不偏离公正,时刻保持正义的心。最后,还要加强和完善我国的监督体系,这样能够更好地避免权力的滥用,从而做到真正的法制民主。
  
  参考文献:
  [1]刘金明.民法基本原则适用冲突及解决[J].法学与实践,2006,(06).
  [2]魏克枝.民法基本原则特征与其直接适用性[J].河南机电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02).
  [3]袁友法.近年来民法基本原则的发展与完善[J].商业文化(学术版),2009,(09).
  [4]王巧.民法基本原则之探析[J].济宁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7,(01).
  [5]麻晓丽.试论民法的基本原则[J].赤峰学院学报,2005,(01).
其他文献
摘 要:恶法亦法理论萌芽于苏格拉底,形成于奥斯丁。对于这一理论,大多数人都表现出一种不理解甚至愤懑的情绪。实际上,对于恶法亦法表现出的任何否定,都是人们带着有色眼镜看到的。本文通过分析恶法发展的过程,提出恶法亦法以及恶法对我国法制建设的意义。  关键词:恶法;实然法;判断标准;建设意义  中图分类号:DF0
摘 要:本文試图对地方高校校院两级管理目前的考核现状进行分析,希望通过这种分析能为地方高校校院两级管理考核提供一些参考。  关键词:地方高校;校院两级管理考核;现状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工科教育普遍存在一些问题。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是教学的主体、中心,教师的教学方法以课堂理论讲授为主,学生的成绩考核主要是期末的理论考试成绩,于是出现了许多学生平时不注重学习积累,只重视在期末考试期问的复习;许多学生注重理论,轻实践;强调个人学术能力而忽视团队协作精神;重视知识学习而轻视开拓创新的培养等问题。这些问题严重影响了教育质量。制约今后的教育发展。由于毕业生普遍缺乏对现代企业工作流程
摘 要:作为社会的热点问题,安乐死能否合法化反应了一个实质性的问题,即人是否有选择死亡的权力,而这种理应由个人掌握的权力为何遭到限制甚至是剥夺,各个群体对于安乐死的不同态度产生的原因,本文通过提出相关建议措施,期望能解决安乐死立法过程中的问题。  关键词:安乐死;合法化;社会群体  中图分类号:DF5
摘 要: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教学把教学内容和实践技能结合起来,实现融“教、学、做”为一体的专业课教学模式,建立台阶式的模块化组织课程教学,以“职业的方式”培养职业技能人才。基于建构主义理论的系统化教学,是面向就业市场的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的新型教学模式。学生根据自我需要自主选择学习目标,并在学习过程中自我调控以达成目标,实现知识的掌握,技能的形成,实现自主发展。  关键词:计算机教学;能力培养;思想教
一 问题的提出    教育实习是师范生在大学或实习指导教师的指导下到附属学校或实习学校进行教学实际锻炼的一种形式。“教育实习的过程是依赖性的,必须在专业人员辅导下进行。目前师范院校教育实习的指导小组通常由大学学科教学法教师和中小学优秀教师组成。由大学教师、中小学合作教师和实习生组成的“教育实习三人组”是确保实习生顺利完成实习任务的一种实习合作机制。但现行实习制度对大学和中小学实习辅导教师的工作却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