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阅读能力是语文能力的重要方面,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始终是语文教学的一项基本任务。尤其是在新课改以来,在“大语文观”引导下的语文教学,如何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成为值得每个语文教师深入思考的一项重要课题。那么,在小学语文这个语文学习的起始阶段,课堂作为学生学习知识、掌握能力的主要场所,如何提高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初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俨然成为语文教学的当务之急。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方法
“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怎样上好阅读课,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同时,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要想让学生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中占得优势,最有效的途径便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浸润童年。“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能够带给学生的远不止思维和眼界的开阔,更是对学生思想境界和审美境界的无形提升,让学生能够直达人类真理的殿堂,站巨人之肩而筑成功峰峦。可见,阅读能力对学生发展之重要意义。那么,课堂教学作为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从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学生阅读兴趣低是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语文课堂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学生对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再加上自我约束力差,致使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要想改变这一现状,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基于此,笔者将从“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对此展开具体阐述。
一、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首要前提,兴趣犹如一场电影的开场,开场是否深入人心预示着这场电影在观众心中的印象,同理,课堂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氛围影响着学生进一步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到阅读中去。
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这一则寓言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巧设导入,比如,通过“多媒体+问题”法作为导入,展示课文插图,先通过图画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交流想法,然后再通过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初步总结文章大意,并尝试用一句话来概况文章内容。进而,再创设合理的表演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展开角色扮演,在扮演中体会寓言中所蕴含的哲理,并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最后,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总结,突出重点,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始终带着兴趣展开探究,为逐步提高其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二、掌握阅读方法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对于小学生来说,方法是其学习过程中的“救命稻草”,学会方法,能够让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充满自信。而阅读作为一种渐进的过程,多样化的阅读方法能够让学生深入体会到文本的价值和魅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体会不同方法下所带来的具体的阅读感受,从而让学生能够初步去思考文本的审美价值,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深入发展。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从阅读方法的角度入手。一方面,教师应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丰富教学形式,通过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美的认知。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采取分读法,指明让几个学生分别学生读一段,让其仔细阅读这段内容,找出其中喜欢的句子,分享自己的理由;同时,让学生自主体会快读、默读、细读等阅读方法,让其说出阅读感受,并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惑,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文章内容,再次感受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信心的有效途径,更是师生进一步沟通的“桥梁”。一个高效率的课堂离不开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构建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阅读效果展开合理的评价,并通过多样化的评价形式,提高师生、生生互动的频次,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例如:在上语文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在评价上下足功夫。一方面,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展开合理评价,包括学生的阅读前的准备和状态,阅讀过程中是否认真投入以及阅读结果。以此来综合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提高学生的阅读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应采取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自我评价的方式,比如,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文本阅读的自我评价,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其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让其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对其语文素养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学方法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前者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后者则需要不断的创新,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求每个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法,让课堂去主动适应学生的发展、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效英.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7):4.
[2]董卫梅.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教育,2021(19):69-70.
关键词:小学语文;阅读能力;阅读方法
“书是读懂的,而不是教师讲懂的。”叶圣陶先生的这句话道出了学生阅读的重要性。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关键,怎样上好阅读课,是我们语文教师长期探讨的一个问题,同时,作为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之一,阅读在整个语文教学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对于小学生来说,“万丈高楼平地起”,小学阶段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时期,要想让学生在今后的个人发展中占得优势,最有效的途径便是使学生具备良好的阅读能力,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浸润童年。“腹有诗书气自华”,阅读能够带给学生的远不止思维和眼界的开阔,更是对学生思想境界和审美境界的无形提升,让学生能够直达人类真理的殿堂,站巨人之肩而筑成功峰峦。可见,阅读能力对学生发展之重要意义。那么,课堂教学作为学生阅读能力发展的主要途径,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果至关重要。从目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现状来看,学生阅读兴趣低是语文教学中面临的主要问题。究其原因,一方面,教师在教学方法上具有一定的滞后性,导致语文课堂缺乏应有的生机与活力,另一方面,学生对阅读的价值与意义没有足够的认识,再加上自我约束力差,致使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不高。要想改变这一现状,离不开教师与学生的共同努力。基于此,笔者将从“激发阅读兴趣、掌握阅读方法、完善教学评价”三方面入手,对此展开具体阐述。
一、激发阅读兴趣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是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的首要前提,兴趣犹如一场电影的开场,开场是否深入人心预示着这场电影在观众心中的印象,同理,课堂是否具有浓厚的兴趣氛围影响着学生进一步的学习积极性。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优化教学过程,营造良好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兴趣的引导下积极投入到阅读中去。
例如:在教学“守株待兔”这一则寓言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从学生的兴趣入手。首先,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学习心理,巧设导入,比如,通过“多媒体+问题”法作为导入,展示课文插图,先通过图画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交流想法,然后再通过问题进一步激发学生思考,引出课题。之后,教师应引导学生自由阅读课文,初步总结文章大意,并尝试用一句话来概况文章内容。进而,再创设合理的表演情境,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在课堂上展开角色扮演,在扮演中体会寓言中所蕴含的哲理,并在课堂上积极发言。最后,教师应进行适当的总结,突出重点,巩固学生的理解和认知。通过这样的教学过程,能够让学生始终带着兴趣展开探究,为逐步提高其阅读能力奠定基础。
二、掌握阅读方法
掌握正确的阅读方法是阅读能力提高的关键。对于小学生来说,方法是其学习过程中的“救命稻草”,学会方法,能够让其在学习知识的过程中充满自信。而阅读作为一种渐进的过程,多样化的阅读方法能够让学生深入体会到文本的价值和魅力。因此,在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实际教学内容,引导学生尝试不同的阅读方法,体会不同方法下所带来的具体的阅读感受,从而让学生能够初步去思考文本的审美价值,促进其阅读能力的深入发展。
例如:在教学“富饶的西沙群岛”这一课内容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从阅读方法的角度入手。一方面,教师应以多媒体技术为手段,丰富教学形式,通过图片和视频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让学生对文章内容产生美的认知。另一方面,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阅读水平,采取分读法,指明让几个学生分别学生读一段,让其仔细阅读这段内容,找出其中喜欢的句子,分享自己的理由;同时,让学生自主体会快读、默读、细读等阅读方法,让其说出阅读感受,并指导学生在阅读中遇到的困惑,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最后,教师应与学生共同总结归纳文章内容,再次感受文章中作者的思想情感,从而进一步提高学生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之情。
三、完善教学评价
教学评价作为课堂教学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不仅是衡量学生学习效果,提高学生学习信心的有效途径,更是师生进一步沟通的“桥梁”。一个高效率的课堂离不开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应构建完整的教学评价体系,对学生的阅读效果展开合理的评价,并通过多样化的评价形式,提高师生、生生互动的频次,从而为学生语文素养的进一步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例如:在上语文课时,为了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应在评价上下足功夫。一方面,教师应对学生的阅读过程展开合理评价,包括学生的阅读前的准备和状态,阅讀过程中是否认真投入以及阅读结果。以此来综合评价学生的阅读成果,提高学生的阅读信心。另一方面,教师应采取生生互评、师生互评、自我评价的方式,比如,组织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活动,让学生在课堂上展开文本阅读的自我评价,并对其进行相应的指导,从而让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不足,发挥自身的优势。通过这样的方法,能够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积极性,使其树立正确的阅读观。
综上所述,提高小学生的阅读能力,不仅能够让其在阅读中获得丰富的知识,而且对其语文素养的进一步发展也有着显著的积极意义。但需要明确的一点是,阅读能力的形成与发展并非一蹴而就的,教学方法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前者是循序渐进的过程,后者则需要不断的创新,从这个角度来看,要求每个语文教师在今后的教学中还应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优化教学方法,让课堂去主动适应学生的发展、时代的发展。
参考文献:
[1]顾效英.小学语文阅读有效性策略研究[J].小学生(中旬刊),2021(07):4.
[2]董卫梅.提升小学语文阅读教学有效性的策略探究[J].新教育,2021(19):69-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