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惧怕关于未来想象

来源 :传奇故事(上旬)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b2cic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有一段时间,我常常会梦到考试。自己孤身一人走进考场,面对着白花花的考卷,焦躁万分。墙上的时钟嘀嘀嗒嗒地走着,试卷上的题目似懂非懂,不知如何下笔。此时,蓦地从梦中惊醒,我才能从紧张的情绪中脱离出来。即使已经工作多年,考试仍是打不开的心结,或者更准确地说,是挥之不去的梦魇。
  高中三年我是在一所乡镇中学度过的,学校建校好几十年,算得上历史悠久。学生来自周边的小镇,巅峰时期,初中和高中共有2000余名学生。每周一早晨升旗仪式,学生们穿着蓝色校服,一眼望过去,颇为壮观。
  小镇高中较为“迟钝”。这里的“迟钝”,是说学生并不能准确地感知外界残酷的竞争。即使老师在台上声嘶力竭地说着读书的好处,台下的学生仍是漫不经心、嘻嘻哈哈、毫不在乎。学生们对学习并没有足够的热情,因为一届毕业生若是有三四人能考上本科,已是了不得的成就。几百名学生,最终能走入大学校门的,只有寥寥无几的尖子生。一开始,学生们就陷入一种悲观、散漫的状态之中,他们并不认为自己能考上大学,因而早早就做好走入社会的心理准备。
  那到社会上做什么呢?有的人走进电子厂,有的人去当厨师,还有的人什么也不知道,只跟随着大家走进了社会。
  我没有想过高中毕业后自己要做什么,高三一整年,都处于一种茫然失措的状态。学习成绩不好也不坏,只有语文、历史、政治等文科的成绩还可以。因为高一高二时上课或看武侠小说或睡觉,理科成绩变得惨不忍睹,英语更是一窍不通。面对这样的成绩,即使最具有乐观精神的人,也不会觉得自己能考上大学。
  高三下学期开始,班上的一些同学陆续离开学校,以一个成年人的姿态走进社会,开始用稚嫩的肩膀扛起生活。最终,只剩下一半的高三学生在坚守着,等待着6月份的高考。
  考场设置在县城里的中学。我们去考试,需要坐两个小时的大巴车。6月5日那一天,陪考老师和一群学生从学校出发。汽车顺着灰色的公路驶向县城。一路上,我们这群学生并没有感到太大的压力,脸上也没有凝重的气息,反而嘻嘻哈哈,仿佛是在进行一趟愉快的假日旅行。
  到了县城,我们住进旅馆里。大多数人都是第一次住旅馆,因此充满了好奇与渴望。在极其有限的时间里,我们没有拿出课本、笔记来复习,反而是出入各个房间去玩闹。决定人生的高考在这种嬉戏的氛围之中,成了可有可无的游戏。
  像所有人一样,对于高考成绩,我自然是有过幻想的。考试之前,我精打细算地预估着成绩,只要自己每科达到多少分,就能考上本省的一所二本院校。考完试之后,我奔赴父母工作的地方。那是一个建筑工地,我在那里度过了漫长而炎热的暑假。
  父亲是一名建筑工人,以帮人修房子来养家糊口。自我上了初中之后,母亲就开始跟随父亲,在工地上打小工、做零活。直到多年之后,留守儿童成为不可忽视的社会现象之时,我才明白当初自己也属于留守儿童中的一员。
  夏日的阳光直直地照射过来,烤得人汗水淋漓。父亲和母亲每天就顶着烈日,走向工地,开始工作。有时候,我会跟着他们,帮忙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如搬砖头、提水泥浆等。更多的时候,我一个人待在出租屋里,百无聊赖地看电视、看书。
  高考成绩如期而至,果然,没有奇迹——怎么可能有奇迹呢?只有300多分,只能读个技校。未来要做什么?也像父亲一样,成为工地上的一员吗?或者,像其他同学一样,走进工厂或者厨房?我不清楚,也不知道。
  2007年的夏天,我害怕一切关于未来的想象。我躺在床上,等着时间静静流淌。窗外的蝉,聒噪地叫着。
  有一天晚上吃饭时,母亲忽然问我:“你是想继续读书,还是去打工?”我没有说话。父亲说:“要是你想读书,我就托人把你弄到县一中去。”我想了想,说:“读书。”
  那时,已经临近高三补习班开学的日子。县一中是家乡最好的高中,每年都有数以千计的学生在这里复读。复读费除了学费之外,还有3000元的借读费。对于当时的父亲而言,这可是一笔不小的支出。
  与我一起复读的还有一名同学,她的高考成绩比我稍好一点,考上了专科。刚开始复读时,我感觉日子十分漫长。整个班级50多名学生,我坐在最后一排靠门的位置,往前一看,白色的校服连成一片,每个人都埋着头,几乎趴在桌子上学习。每天下课后,为了摆脱这沉闷而压抑的氛围,我会到同学的教室里去,两个人说一会儿话,聊一聊未来。
  这样的日子并没有持续多久。十多天后,我照例去她的教室里找她,却没有看到她的身影。原来,她已经离开学校,不再复读,去读了专科。无疑,复读是一场赌注极大的赌博,尤其是對我们这些从乡镇中学出来的学生来说。我们学习基础并不好,再努力一年,考上重点大学的概率,也是微乎其微。那么,普通本科与专科又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倒不如及早全身而退。
  我直到上了大学之后,才得知原来还有“专升本”这个机制。那时的我们,信息闭塞得厉害,对大学一无所知,对本科有着一种近乎偏执的迷信。
  复读的日子并不好过。文科知识倒还可以应付,因为我在高中三年读了很多小说,也因此发展出写作的爱好——那时的自己绝对想不到,写作会成为改变自己命运的最重要的技能。至于理科和外语,几乎是一无所知。尤其是外语,初高中六年,我一点儿没学,一点儿也不懂。每次考试,我看着英语试卷犹如看天书。但没有办法,我只好以最笨拙的方法来学习,每天背单词、背课文、做试题。这种努力有多少效果呢?第二次高考时,我的英语成绩依然没有及格。
  南方雪灾、汶川地震、北京奥运会……2008年发生了许多令人难以忘怀的大事。奇怪的是,每当想起这些事情,我都觉得遥远。雪灾的时候,似乎天气比往常冷,校园里的树梢上仿佛积了一些白雪,逗引了沉闷而阴冷的校园。而汶川大地震,则令每个人心情愀然、阴郁,整座校园笼罩在压抑的气氛之下。
  高考前几天,我丝毫没有察觉到自己情绪紧张,然而晚上却怎么也睡不着,一直睁着眼睛,直到半夜方蒙眬睡去。进入考场后,大脑一片混沌,考试三天都是浑浑噩噩的。好在结果差强人意,勉强考上一所本科院校。我的命运也就此发生转变,让我不再像父辈一样,在工地上或者工厂里讨生活。
  命运就这么微妙——如果2007年的夏天,我选择了另一条路,现在的我会成为怎样的一个人呢?还会有机会用文字表达自己吗?
  在社会上闯荡多年之后,品尝了生活的艰辛与困难,我越发觉得读书的重要、知识的可贵,越发感激自己当年的选择,感激父母在困境之下支持我略显奢侈的选择。
其他文献
想起去年这个时候接到首富打来的电话,問了我一个问题:怎么放风筝。  我一时语塞,赶忙百度了一下,念给他听:选一个恰当的地点,自己拿风筝的提线,逆风向前边跑边看,还要注意风筝飞升的状况,直到感觉风劲够。风筝向上爬升时,你才停下来,然后慢慢放线。  我说你问这个干嘛。他答非所问:风筝线断了怎么办?我说:“你有病吧,断了就等风停下来,风筝落到地上你再捡呗,不过你可以随它飞,再买一只就好了。”  他说:“
期刊
有人说:美食和风景,可以抵抗全世界所有的悲伤和迷惘。对于我来说,重庆大学就秉承着美食与风景共存的意义。重大予我的第一印象,是它始终飘散着美食的诱人香气。原谅一个美食爱好者第一观感的与众不同,但我与重大的初识,起源于一顿火锅的诱惑。高考后的毕业旅行选在了中国火锅之都——重庆,一个星期的狂欢之后,我将志愿悉数填在了重庆。  从我收到重庆大学的录取通知书起,我就仿佛感知了自己未来四年徜徉在美食海洋的幸福
期刊
▲大学一次性清退22名大学生  前几天,湖南环境生物职业技术学院发布通告,决定对学业成绩没有达到要求的22名学生进行清退,另外,还有40名学生留级。985名校华中科技大学发布一则通告,决定把18名学生的本科学历转成专科。原因都是考试成绩不合格。  两件事情差不多同一时间出来,网上瞬间就炸锅了:“大学不好混了!”可是,大学原本是用来混的吗?  ▲2000万大学生在假装上课  《人民日报》刊登过一篇文
期刊
01  今年四月,我去了山城重庆。  初夏时节,未开空调的K字头火车硬座,我独自坐在靠窗的位置发呆,听铁轨间的轰隆声响,听车厢里小孩连绵不绝的哭闹声。情绪动荡不安,似有黑色影子爬满心脏,大声叫嚣着,有关我的软弱可欺。  出去走走吧,你之前不是想旅行吗。在我终日困在家中、失魂落魄之时,母亲如此劝道。而我犹豫不决,终在情绪决堤前买好了车票,收拾了自己的满腔不忿,踏上了这场注定漫长的旅途。  近十个小时
期刊
回想起浅浅流过的岁月已经陪伴我度过在自动化的好几个春秋,我就感到自己无比幸运才会遇到这个让我很是心仪的专业。真正深入到这个专业中,我才发现了它隐藏着极具魅力的奥秘。  每次回家,母亲不时就会提起当年的专业选择问题。可我从未后悔,过自己的选择,反而更加坚定初心,朝着我的自动化梦想,用尽全力大踏步地向前走。  ///包罗万象却又迷雾重重///  那本异常厚重的专业报名指南是每一个高中毕业生都无数次翻阅
期刊
1  上初中的时候,微机课有个男老师,白胖白胖的,很像戴了眼镜的岳云鹏。他说起话来淡淡的,把一份不占成绩的课讲得寡淡,并没有什么存在感。  然而一个学期过去,这个男老师减去了半个人的重量,他棱角分明地站在那里,我们四处找那个胖胖的岳云鹏。  他从此变成了哲学大师,像被减肥打通了任督二脉,微机课的一半时间都在讲人生。  他说的一句话现在想来还非常有道理:  “同学们啊,我知道你们都想考好高中。但你7
期刊
小编叨叨叨:“越长大越明白一件事,捷径和侥幸只是另外一种形式的浪费时间,对于追求梦想的人来说,从一开始就应该选择脚踏实地,反而才是最近的道路。”  —张小飞  >>>1<<<  最近,我的朋友圈和微博都被“锦鲤”刷屏了,从一开始的红色鲤鱼,到后来的杨超越、信小呆和一地金,似乎只要轉发了“锦鲤”,好运就能够附体,所有你想要的都会得到。但仔细想一想,锦鲤真的会帮助我们实现梦想和愿望吗?  作为年轻人的
期刊
为最近看《奇葩说》,有一道辩题很有意思——“Ta真的很努力,到底是不是一句好话”。  相信很多人都像节目里的女孩儿那样,听过这样的评价:  她从小数学成绩不好,但是很努力地去学,奶奶说她已经很努力了;18岁,练舞蹈参加学校文艺汇演,却没能选上C位,同学安慰她说你已经很努力了;上班后,她辛辛苦苦做的策划案被领导否决,领导寬慰她说:“我知道你已经很努力了。”  女孩说,每当听到这样的话,她根本高兴不起
期刊
时光荏苒,白驹过隙,转眼间紧张的三年高中时光就过去了。三年间有太多的经历值得回味,有太多的语句激励着我,我把它们记录了下来,写在了几个备忘本上。文中内容基本上来自我的备忘本,一些是我写给自己的,一些是老师的赠言。  ◇学习方面◇  1.文理兼顾,心静求精,心如止水。  2.竞赛是为学有余力的同学们准备。如果想为某一门竞赛付出,就要钻研和吃苦,甚至要冒停课再补课的风险,如果没有那份决心就趁早退出,千
期刊
收到朝暮寄来的本子,知道自己会有所触动,但没想过会这么感动,从2016年她复读发起“漂流瓶”活动,到2018年结束,这个本子走了多少地方我无从统计,那些一字一语写下的故事,满含对小蝶的深情。我知道那个曾经在微博上问我“高考到底有什么意义”的小女孩儿长大了,无数同她一样迷茫过的小蝴蝶都已长大,他们用笔写下了最无畏的青春和最纯真的告白。本栏会陆续刊登他们笔下的故事,敬请关注。  亲爱的小蝶:  思密达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