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主要对于土工程勘察中潜在的关键性矛盾及原因进行论述,对此提出了一些对应性的处理方案,目的是在不断的进行归总后,对今后的勘察中的每个方面都加以注意,以能够强化我们的岩土工程质量。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勘察;矛盾;处理方案;勘探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岩土工程勘察中潜在的关键性矛盾
1.1 野外勘探矛盾
通常会因为外界环境和地理状况等因素,勘测的困难程度是比较大的,勘测之前需要有较为完善和严密的计划或者编写岩土工程勘察纲要,否则就会给现实中的操作造成非常多的不方便,致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1.1勘探深度和间距:地层工程地质性质不同,勘探深度也不同。如:埋藏较浅且工程地质性质好的密实碎石土、硬塑风化残积土及基岩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浅,而工程地质性质差的淤泥、淤泥质土软土层及松散的人工填土地区勘探孔深度应较深,这就要求在勘探前对勘探区域地层大致情况有所了解,做到有的放矢。基础形式及结构形式不同,勘探深度不同,比如:一般5~6层砖混结构住宅,勘探孔深15m基本可满足要求,而5层框架结构商场由于柱网的柱荷载大,基础面积大甚至可能采用桩基,则勘探孔深度l5m一般不够。地基复杂程度不同,勘探点密度同样不同。遇复杂地基情况,如岩溶地区,应按规范要求加密勘探点,不能局限于经济或时间等因素而坚持原勘探方案,否则不能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情况,埋下工程隐患。
1.1.2原位测试:原位测试可以测定但难于取得不扰动样的有关工程力学性质;宜避免取样过程中应力释放的影响;影响范围大代表性强。其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在施工中常会有一些所谓的“简便方法”:标准贯入试验不按规定进行杆长和孔深校正,在缩径和孔底有残留岩土芯时,不能及时发现标贯器有没有下落至应测试孔底位置,造成标贯数据严重失真。静力触探按规定现场试验应归零以减少误差,有时图省事不按要求归零,造成数据采集不准,尤其在气温与地温相差较大的冬天、夏天触探指标相差更大。
1.1.3野外地层的划分:野外地层的正确划分是室内资料整的关键点,对规模较大的重要的工程场地,由于施工采取多钻机平行作业形式,现场地质编录人员较多,各勘探班组各做各的,最后资料汇总后很难统一,给室内资料整理带来很大困难,为避免这种矛盾应将现场地质编录人员,首先集中到一起共同勘探一到两个钻孔,统一编录形式,并及时整理资料,或派专人现场负责勘探区域整体野外分层连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以确保野外第一手资料的准确。
1.2 岩土工程评价矛盾
1.2.1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确定:我国国土面积大,土质也各个区域不同,用查表法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规范确定地基土承载力值在大多数地区可能适合,也可能在某些地区应用会造成不安全,所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取消了按表格查取承载力的办法,但大多地区仍在采用,因为很多地区的经验不足,没有能够建立起本地区的经验,基本上仍是各勘察单位独立进行,基本上也都采用此规范。
1.2.2地基均匀性评价:高层建筑地基均匀性评价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的规定进行,但对一般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GB50021—2001)规定要求进行地基均匀性评价,但是由于没有给出具体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各勘察单位基本上参考高层建筑地基均匀性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目前,许多专家认为这种评价方法不是十分很合理,不同的地区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
1.2.3基础方案的选择:基础方案的选择应按照不同区域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基础施工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行性,忽视任何一方面均可能造成错误。在基础方案的选型上,勘察人员应同设计人共同分析研究从多个可行方案中选取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案。现大多勘察单图省事,仅提供单一基础方案,既不与设计协商,也不多考虑工程造价,拿起就用,可能给工程造价造很大的影响。
1.2.4地震效应矛盾:对饱和砂土或粉土进行液化初判时,很多单位采用勘探时量测的水位,这是不合理的。有的勘察单位用一句“根据地区经验”来确定覆盖层厚度,判定场地土类别,这将对工程的抗震造价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场地地基处理后土层剪切波速、场地土类别及场地类别是否会发生变化,这在岩土工程评价中很少给予重视。
2 岩土工程勘察中潜在矛盾的原因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一些矛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勘察手段不合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对勘察有明确规定各个勘察的要求。
《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建设[2007]163号)对收费也有具体规定。但勘察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互相竞争,中标的勘察费很低,导致勘察手段选择不合理和布孔不规范,勘察野外作业粗糙,岩土工程勘察在深度和广度上没有真正达到范的要求,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2 勘察人员技术不成熟
岩土工程勘察中对各种作业人员技术有严格的要求,只有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但目前勘察单位为了节省预算大量雇佣农民工进行勘察操作,而这些人员基本上不懂勘察,而且又未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就承担起各种各样的勘探工作。这样就难免会给野外作业带来不规范,很难保证勘察质量。对于从业人员要严格进行培训和教育,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才能进行勘察工作。
2.3 勘察技术落后
近二十年来,勘察专业体制的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并未真正到位,因而阻碍了岩土工程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传统的勘察技术随着经济和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有很多急需处理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矛盾。这些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勘察方案不合理、勘探设备落后、第一手资料(勘探、取样、测试、试验等)质量下降、岩土力学参数和地基承载力的确定矛盾、分析、利用、对监测工作还没有足够重视等矛盾。潜在上述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岩土工程勘察人员个人专业素质没有达到一定要求,不能满足工程建设中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3 处理岩土工程勘察中矛盾的方案
3.1 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
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一方面必须依据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3.2 加强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培训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任何技术人员都要有求知欲,勘察技术是一项非常严格而且技术性很强、需要安全系数很高的技术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需要经常参加和了解国内外相同技术知识的培训和交流,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和方案。单位要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他们从业能力。
3.3 健全质量管理,提高工程勘察能力
建立完善的质量经管体质,加强提升勘察设计的能力,提升顾客的满意程度。切实贯彻执行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有效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一项适合自己工程勘察特征的质量经管系统。所使用的办法,可以选取运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对其加以进一步的改善可深度优化,使之更好的运用在工程当中。
4 结束语
经过对目前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潜在的关键性矛盾和因素进行的浅析,对于出现矛盾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同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方案,目的是想改正岩土勘察中的不正确行为,提升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为今后地基的处理和工程施工提供确切、详细的工程地质材料和科技参考。
关键词:岩土工程;工程勘察;矛盾;处理方案;勘探技术
中图分类号:TU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1 岩土工程勘察中潜在的关键性矛盾
1.1 野外勘探矛盾
通常会因为外界环境和地理状况等因素,勘测的困难程度是比较大的,勘测之前需要有较为完善和严密的计划或者编写岩土工程勘察纲要,否则就会给现实中的操作造成非常多的不方便,致使达不到预期的效果。
1.1.1勘探深度和间距:地层工程地质性质不同,勘探深度也不同。如:埋藏较浅且工程地质性质好的密实碎石土、硬塑风化残积土及基岩地区勘探孔深度较浅,而工程地质性质差的淤泥、淤泥质土软土层及松散的人工填土地区勘探孔深度应较深,这就要求在勘探前对勘探区域地层大致情况有所了解,做到有的放矢。基础形式及结构形式不同,勘探深度不同,比如:一般5~6层砖混结构住宅,勘探孔深15m基本可满足要求,而5层框架结构商场由于柱网的柱荷载大,基础面积大甚至可能采用桩基,则勘探孔深度l5m一般不够。地基复杂程度不同,勘探点密度同样不同。遇复杂地基情况,如岩溶地区,应按规范要求加密勘探点,不能局限于经济或时间等因素而坚持原勘探方案,否则不能查明场地工程地质情况,埋下工程隐患。
1.1.2原位测试:原位测试可以测定但难于取得不扰动样的有关工程力学性质;宜避免取样过程中应力释放的影响;影响范围大代表性强。其应严格按规范进行,在施工中常会有一些所谓的“简便方法”:标准贯入试验不按规定进行杆长和孔深校正,在缩径和孔底有残留岩土芯时,不能及时发现标贯器有没有下落至应测试孔底位置,造成标贯数据严重失真。静力触探按规定现场试验应归零以减少误差,有时图省事不按要求归零,造成数据采集不准,尤其在气温与地温相差较大的冬天、夏天触探指标相差更大。
1.1.3野外地层的划分:野外地层的正确划分是室内资料整的关键点,对规模较大的重要的工程场地,由于施工采取多钻机平行作业形式,现场地质编录人员较多,各勘探班组各做各的,最后资料汇总后很难统一,给室内资料整理带来很大困难,为避免这种矛盾应将现场地质编录人员,首先集中到一起共同勘探一到两个钻孔,统一编录形式,并及时整理资料,或派专人现场负责勘探区域整体野外分层连线,发现异常及时处理,以确保野外第一手资料的准确。
1.2 岩土工程评价矛盾
1.2.1地基承載力特征值的确定:我国国土面积大,土质也各个区域不同,用查表法按《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J7—89)规范确定地基土承载力值在大多数地区可能适合,也可能在某些地区应用会造成不安全,所以《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7—2002)取消了按表格查取承载力的办法,但大多地区仍在采用,因为很多地区的经验不足,没有能够建立起本地区的经验,基本上仍是各勘察单位独立进行,基本上也都采用此规范。
1.2.2地基均匀性评价:高层建筑地基均匀性评价按《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的规定进行,但对一般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GB50021—2001)规定要求进行地基均匀性评价,但是由于没有给出具体的评价方法进行评价,各勘察单位基本上参考高层建筑地基均匀性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目前,许多专家认为这种评价方法不是十分很合理,不同的地区要制定相应的评价方法。
1.2.3基础方案的选择:基础方案的选择应按照不同区域的岩土工程地质条件,结合基础施工的经济性、安全性和可行性,忽视任何一方面均可能造成错误。在基础方案的选型上,勘察人员应同设计人共同分析研究从多个可行方案中选取既经济又合理的方案。现大多勘察单图省事,仅提供单一基础方案,既不与设计协商,也不多考虑工程造价,拿起就用,可能给工程造价造很大的影响。
1.2.4地震效应矛盾:对饱和砂土或粉土进行液化初判时,很多单位采用勘探时量测的水位,这是不合理的。有的勘察单位用一句“根据地区经验”来确定覆盖层厚度,判定场地土类别,这将对工程的抗震造价有很大的影响。另外,场地地基处理后土层剪切波速、场地土类别及场地类别是否会发生变化,这在岩土工程评价中很少给予重视。
2 岩土工程勘察中潜在矛盾的原因
岩土工程勘察中常见的一些矛盾的原因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1 勘察手段不合理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中对勘察有明确规定各个勘察的要求。
《建设工程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建设[2007]163号)对收费也有具体规定。但勘察单位没有严格执行国家收费标准,互相竞争,中标的勘察费很低,导致勘察手段选择不合理和布孔不规范,勘察野外作业粗糙,岩土工程勘察在深度和广度上没有真正达到范的要求,难以满足规范和设计要求。
2.2 勘察人员技术不成熟
岩土工程勘察中对各种作业人员技术有严格的要求,只有经过专业培训才能上岗。但目前勘察单位为了节省预算大量雇佣农民工进行勘察操作,而这些人员基本上不懂勘察,而且又未经过专业培训和教育,就承担起各种各样的勘探工作。这样就难免会给野外作业带来不规范,很难保证勘察质量。对于从业人员要严格进行培训和教育,取得相应的合格证书才能进行勘察工作。
2.3 勘察技术落后
近二十年来,勘察专业体制的改革虽然取得了显著成绩,但并未真正到位,因而阻碍了岩土工程的技术进步和经济效益的提高。传统的勘察技术随着经济和技术的高速发展,已经很难满足设计的需要。有很多急需处理的岩土工程勘察技术矛盾。这些矛盾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勘察方案不合理、勘探设备落后、第一手资料(勘探、取样、测试、试验等)质量下降、岩土力学参数和地基承载力的确定矛盾、分析、利用、对监测工作还没有足够重视等矛盾。潜在上述矛盾的主要原因是岩土工程勘察人员个人专业素质没有达到一定要求,不能满足工程建设中对从业人员的要求。
3 处理岩土工程勘察中矛盾的方案
3.1 严格执行建设程序、规范市场
推行全程化监理科学的建设程序,应当遵循“先勘察、后设计、再施工”的原则。一方面必须依据政府主管部门按国家的法律、法规,对项目招投标和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主体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督管理,另一方面应积极推行工程监理全程化,采用事前、事中、事后控制相结合的方法,最大限度地避免不当行为的发生,保证勘察质量和投资效益最大化。
3.2 加强技术人员专业知识培训
现代科技飞速发展,任何技术人员都要有求知欲,勘察技术是一项非常严格而且技术性很强、需要安全系数很高的技术工作,从事这项工作的人员,需要经常参加和了解国内外相同技术知识的培训和交流,并形成一定的制度和方案。单位要定期对技术人员进行培训,加强他们从业能力。
3.3 健全质量管理,提高工程勘察能力
建立完善的质量经管体质,加强提升勘察设计的能力,提升顾客的满意程度。切实贯彻执行IS09001:2000质量管理体系,通过有效运用质量管理体系的要求,建立一项适合自己工程勘察特征的质量经管系统。所使用的办法,可以选取运用PDCA循环进行岩土工程勘察的实施和管理,对其加以进一步的改善可深度优化,使之更好的运用在工程当中。
4 结束语
经过对目前岩土工程勘察过程中潜在的关键性矛盾和因素进行的浅析,对于出现矛盾的原因进行了深入的探索,同时提出了与之相对应的解决方案,目的是想改正岩土勘察中的不正确行为,提升岩土工程勘察质量,为今后地基的处理和工程施工提供确切、详细的工程地质材料和科技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