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有目的的社会活动,教育能促进知识发展,推动社会进步。人的培养是教育的中心,任何教育都是围绕这一中心进行的。美术活动是一种有行、有情节地艺术活动,常通过绘画、做做玩玩等操作活动来进行。美术活动对萌发幼儿的美感,陶冶幼儿情感,促进幼儿认知及创造性能力的发展都具有良好的作用。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方式方法
1 引言
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识规律,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容,创造宽松的氛围,运用恰当的方法,创造有效的途径,陶冶幼儿的美好情操,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望,是成为幼儿成长生活中有趣、快乐的事情。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识规律,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容,创造宽松的氛围,运用恰当的方法,创造有效的途径,引导幼儿通过美术形式表现眼中所见、表达心中所想,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
2 创造良好的绘画条件
单靠每周的几节集体绘画活动是无法满足幼儿绘画愿望的,教师可以在活动室留一个小小的空间放上了几张桌子、椅子,并在那里提供绘画用的各种工具和供孩子参考用的绘画书,幼儿在绘画天地里自由选择材料作画;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让幼儿在上面自由画画。另外,在每天午睡起床的那段时间里,教室的水泥地也可以成为小朋友的绘画天地,这种形式无拘无束,幼儿特别兴奋。
3 鼓励幼儿参与实践
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求新知,体会成长是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给每个幼儿不同的彩纸,启发孩子们用彩色纸折、拼、剪出图形、图案。在我的指点下,孩子们有的折出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有的撕出了雪花、树叶、五角星等不规则的图案,我因势利导,组织小朋友玩组合图形,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实践,盖起了红房、折出五彩鱼、拼贴春天的景象等。幼儿的创造思维、发散得到了展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4 引导幼儿表现自我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表现、锐意创新的精神。引導和鼓励幼儿个性化发展,在生活和学习中,大胆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特长,表述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表现对事物发展的认识。在美术课中,教师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等方式,不断扩散思维、活跃思维。我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改进制作方法、表现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实施开放性评价
传统的幼儿绘画教学, 教学技法多采用老师示范,学生临摹的方法,结果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画出的多是没有个性,大同小异的画,学生也不知道老师的作画意图。评价标准也因教学方法的原因显得较单一。老师和家长多以像或不像作为评价标准,忽略了幼儿的个体感受。幼儿感知经验少,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差,绘画技能临摹水平低等这些特点使得一些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失去了对绘画的兴趣,甚至会陷入厌倦、畏惧、恐慌的心理怪圈中。长此以往,不仅不能达到美育的效果,还扼杀了孩子们的创新性,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运用故事法,恰恰给了幼儿绘画以极大的自主性,因此对幼儿绘画的评价标准也需要从过去的像或不像,转变为关注幼儿内心的想法,只要是具有想象力、创新性,反映幼儿内心世界的绘画都可以称得上是好画。当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再进行积极的评价,给予一定的技巧性的指导;而不必过早的把技法先行灌输。如在一幅表现夏天的画面上,一个孩子在画面的左面画了一个大太阳,右边又画了雨。当我询问这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他说得滔滔不绝:上午下雨,小朋友们不能出来玩了,后来太阳出来了,地上的花开了,小鸟也出来了, 小朋友们都出来尽情在草地上玩。当他解释完画的含义,我发现这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因而当一幅画能让孩子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所知所想,让他在绘画中学,在绘画中玩,那么绘画的教育价值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6 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反映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就是让幼儿结合生活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求新知。
首先,要多了解幼儿的爱好及性格特点,对于2-6岁的幼儿,有着好奇心强、好动、好玩的特点,教师要深入到幼儿活动中,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让幼儿通过美术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合理呵护幼儿的创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从而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
其次,要注意培养幼儿们对绘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推动力,也是创造的基础,日本有一位儿童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要想让孩子对美术创作产生极大的兴趣,首先要从课堂教学中入手,根据学生认知结构与身心发展的阶段特性,在思路和环节设计上以有效的启发和引导为主线,站在学生角度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环境和手段上,创造适宜的情境,让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自然进入教学环节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游戏中来”。 幼儿都有好动的天性,自由玩耍,做游戏是幼儿们的最爱,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爱玩耍的天性来引导幼儿学习美术,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和体会美术。
如在小班的《桃花朵朵开》手指点画时,我们就可以和“点豆豆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边玩游戏边点画,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完成作品, 还可以通过听故事,儿歌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开展多种丰富多彩趣味游戏活动,来增强幼儿对所画内容感兴趣,加深幼儿对绘画内容的理解,促使幼儿的学习热情。
7 结束语
幼儿的注意具有不稳定性,持久单一的刺激会让孩子感到疲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刺激方式,交叉刺激孩子的不同感官,不断调节孩子的注意方向, 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要能够激起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让孩子主动愿意学习美术;要能够给幼儿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帮助幼儿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幼儿美术教学;方式方法
1 引言
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识规律,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容,创造宽松的氛围,运用恰当的方法,创造有效的途径,陶冶幼儿的美好情操,促进幼儿的动手能力和求知欲望,是成为幼儿成长生活中有趣、快乐的事情。教师要遵循幼儿的认知能力和认识规律,通过选择合适的内容,创造宽松的氛围,运用恰当的方法,创造有效的途径,引导幼儿通过美术形式表现眼中所见、表达心中所想,使美术活动真正成为孩子们的一种乐趣。
2 创造良好的绘画条件
单靠每周的几节集体绘画活动是无法满足幼儿绘画愿望的,教师可以在活动室留一个小小的空间放上了几张桌子、椅子,并在那里提供绘画用的各种工具和供孩子参考用的绘画书,幼儿在绘画天地里自由选择材料作画;在教室四周的墙壁上,让幼儿在上面自由画画。另外,在每天午睡起床的那段时间里,教室的水泥地也可以成为小朋友的绘画天地,这种形式无拘无束,幼儿特别兴奋。
3 鼓励幼儿参与实践
引导和鼓励幼儿积极参加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求新知,体会成长是激发幼儿创新意识,发展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在教学实践中,我给每个幼儿不同的彩纸,启发孩子们用彩色纸折、拼、剪出图形、图案。在我的指点下,孩子们有的折出了长方形、三角形、正方形等图形,有的撕出了雪花、树叶、五角星等不规则的图案,我因势利导,组织小朋友玩组合图形,孩子们发挥想象力,大胆地实践,盖起了红房、折出五彩鱼、拼贴春天的景象等。幼儿的创造思维、发散得到了展现,创新能力得到了培养。
4 引导幼儿表现自我
在美术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孩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大胆表现、锐意创新的精神。引導和鼓励幼儿个性化发展,在生活和学习中,大胆表现自我,展示自己的特长,表述自己的情感体验,让幼儿用自己的方式表达对世界的看法,表现对事物发展的认识。在美术课中,教师要以教材中的内容为中心,通过联想、类比等方式,不断扩散思维、活跃思维。我在美术教学中,注重引导幼儿打破思维定势,通过尝试和探索,改进制作方法、表现方法,培养幼儿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5 实施开放性评价
传统的幼儿绘画教学, 教学技法多采用老师示范,学生临摹的方法,结果一个班几十个学生画出的多是没有个性,大同小异的画,学生也不知道老师的作画意图。评价标准也因教学方法的原因显得较单一。老师和家长多以像或不像作为评价标准,忽略了幼儿的个体感受。幼儿感知经验少,思维的直觉行动性以及对自己活动的控制和支配能力差,绘画技能临摹水平低等这些特点使得一些孩子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中,失去了对绘画的兴趣,甚至会陷入厌倦、畏惧、恐慌的心理怪圈中。长此以往,不仅不能达到美育的效果,还扼杀了孩子们的创新性,打击了他们的自信心。运用故事法,恰恰给了幼儿绘画以极大的自主性,因此对幼儿绘画的评价标准也需要从过去的像或不像,转变为关注幼儿内心的想法,只要是具有想象力、创新性,反映幼儿内心世界的绘画都可以称得上是好画。当了解他们想要表达的是什么,再进行积极的评价,给予一定的技巧性的指导;而不必过早的把技法先行灌输。如在一幅表现夏天的画面上,一个孩子在画面的左面画了一个大太阳,右边又画了雨。当我询问这是什么意思的时候,他说得滔滔不绝:上午下雨,小朋友们不能出来玩了,后来太阳出来了,地上的花开了,小鸟也出来了, 小朋友们都出来尽情在草地上玩。当他解释完画的含义,我发现这真的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因而当一幅画能让孩子自由地表现自己的所知所想,让他在绘画中学,在绘画中玩,那么绘画的教育价值就得到了充分的体现。
6 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创新能力是运用知识和理论,在科学、艺术、技术和各种实践活动领域中不断提供具有经济价值、社会价值、生态价值的新思想、新理论、新方法和新发明的能力,反映在幼儿美术教学中就是让幼儿结合生活实践活动,在实践中探求新知。
首先,要多了解幼儿的爱好及性格特点,对于2-6岁的幼儿,有着好奇心强、好动、好玩的特点,教师要深入到幼儿活动中,从幼儿的角度出发,让幼儿通过美术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合理呵护幼儿的创作热情,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从而有效的培养幼儿的创新兴趣;
其次,要注意培养幼儿们对绘画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孩子获得知识掌握技能的推动力,也是创造的基础,日本有一位儿童教育家说过这样一句话:“如果孩子的兴趣和热情得以顺利发展,就会成为天才。”要想让孩子对美术创作产生极大的兴趣,首先要从课堂教学中入手,根据学生认知结构与身心发展的阶段特性,在思路和环节设计上以有效的启发和引导为主线,站在学生角度设计每一个教学环节。在教学环境和手段上,创造适宜的情境,让学生的情感随着情境的推进,自然进入教学环节中,从而唤起学生学习兴趣,共同参与到课堂教学的“游戏中来”。 幼儿都有好动的天性,自由玩耍,做游戏是幼儿们的最爱,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爱玩耍的天性来引导幼儿学习美术,让幼儿在活动中学习和体会美术。
如在小班的《桃花朵朵开》手指点画时,我们就可以和“点豆豆游戏”结合在一起,让孩子们在游戏中边玩游戏边点画,在愉悦的游戏氛围中不知不觉完成作品, 还可以通过听故事,儿歌与其他学科相互渗透,开展多种丰富多彩趣味游戏活动,来增强幼儿对所画内容感兴趣,加深幼儿对绘画内容的理解,促使幼儿的学习热情。
7 结束语
幼儿的注意具有不稳定性,持久单一的刺激会让孩子感到疲惫。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运用不同的刺激方式,交叉刺激孩子的不同感官,不断调节孩子的注意方向, 教师在幼儿美术教学中所采用的方法,要能够激起幼儿对美术的兴趣,让孩子主动愿意学习美术;要能够给幼儿提供广阔的想象空间,帮助幼儿发挥其想象力和创造力;从而收到较好的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