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课堂有效教学是指最大程度实现预期教学效果。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投入、责任感、学习、实践、反思和研究教学都影响到课堂的有效教学。本文从英语教学课堂的现状谈起,探讨了教师对英语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
关键词:高中英语;有效教学;教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71-1
有效教学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评价标准,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最大程度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课堂的有效教学受到了教师自身、学生、学校等三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的影响程度排在了首位。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要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和研究教学等要求。
一、英语教学课堂的现状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英语课堂上,许多英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解读比较笼统和模糊,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该掌握什么知识并掌握到什么程度,思考不周。这样的教学课堂注定是低效甚至无效。而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是能够认真研读教材,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并灵活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度适中,从而达到准确、生动的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简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挖掘出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将其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也就是对教材的一个整合过程。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依然照本宣科,不顾学生的差异呆板地利用教科书中的内容,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而没有考虑到教材的使用是否衔接了学生的实际,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课堂效率低下。英语教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语言实践达不到一定的量,教学就不会达到一定的要求。有效的课堂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来思考、咀嚼消化,进行语言实践。但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教学进度,匆忙完成教学步骤,完全无视教学的主体。学生无暇理解思考、无暇记忆。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语言的实践和运用,如囫囵吞枣般地吞下这些知识,结果食而不化。
二、教师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
1.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具备有效教学理念,认识到了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性,才会高度重视有效教学。另一方面,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理念,认识到有效教学的必要性,便会形成对教学的积极态度,具有教学的热情,意识到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培养学生是教师的首要责任,认真负责地对待教学,重视和开展有效教学。
2.教学投入与责任感的影响。教学投入对有效教学的影响主要是促使教师将教学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和快乐自豪的源泉,体验到教学的快乐和幸福,对教学富有热情,具有战胜教学中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精力充沛地进行教学,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发展教学学术,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具有教学责任感的教师会把教学和培养人才视为自己的首要职责,高度重视教学,也会努力去学习、改进、反思和研究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3.教师学习与实践的影响。教学并非是一种只凭经验就可做好的技巧性活动,而是需要借助专门知识和技能开展的专业实践。因此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教学,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掌握教学理论和原理,观察、模仿、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总结、提升为教学诀窍,指导自己的教学。正是伴随着这种对教学的学习,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俗话说到“光说不练假把式”。因此要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教学实践。就像游泳者和演员那样,课堂正是教师学习游泳的游泳池,是学习表演的练功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摸索教学方法,发现和纠正教学失误,锻炼和培养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逐渐迈向有效教学。
4.教师反思與研究教学的影响。反思教学是教师将教学作为意识、监控的对象对其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认识,并加以调控,进而改进教学。缺乏反思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再多,也只能算是简单的重复,可能会犯同样的教学错误,走雷同的路,无益于教学改进和有效。教师的教学反思,需要做到在教学前认真考虑、筹划自己的教学活动,预见突发的事件,制订应急之策;在教学中及时评判教学实施的合理性并及时调整和校正;在教学后重视总结,分析成败原因,总结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以作为随后教学的参考。
教师是研究者。研究教学是教师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他们发现、分析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揭示教学规律,形成教学思想或理论,实现有效教学。
总之,想要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就需要教师学习、实践、反思和研究教学。这样,教师才可以掌握有效教学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学习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实践教学),丰富自己对教学的认识(反思教学),为今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揭示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文.教育理论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9).
[2]胡江倩.论有效教学标准及实施策略[J].黑龙江教育,2001(10).
[3]曹霞.论教师、学生、学校因素对高校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J].大学教育科学,2012(01).
关键词:高中英语;有效教学;教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G633.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8)01-071-1
有效教学是评价教学效果的一种重要评价标准,能够促进学生有效学习,最大程度实现预期教学目标。课堂的有效教学受到了教师自身、学生、学校等三个因素的影响,其中教师的影响程度排在了首位。这就对我们教师提出了要不断学习、实践、反思和研究教学等要求。
一、英语教学课堂的现状
1.教学目标不够明确。英语课堂上,许多英语教师对教学目标的解读比较笼统和模糊,没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对学生该掌握什么知识并掌握到什么程度,思考不周。这样的教学课堂注定是低效甚至无效。而一个优秀的英语教师,是能够认真研读教材,科学合理地确定教学目标,并灵活地综合运用各种教学方法,做到条理清晰,重点突出,难度适中,从而达到准确、生动的课堂教学效果。
2.教学方法简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需要认真研读教材,挖掘出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并将其融入到英语教学中,也就是对教材的一个整合过程。但是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许多教师依然照本宣科,不顾学生的差异呆板地利用教科书中的内容,教材上有什么就教什么,而没有考虑到教材的使用是否衔接了学生的实际,是否有利于提高教学效果。
3.课堂效率低下。英语教学是实践性非常强的一门学科。语言实践达不到一定的量,教学就不会达到一定的要求。有效的课堂应该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和足够的空间来思考、咀嚼消化,进行语言实践。但在教学中,有的教师一味地灌输知识。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赶教学进度,匆忙完成教学步骤,完全无视教学的主体。学生无暇理解思考、无暇记忆。没有时间和机会进行语言的实践和运用,如囫囵吞枣般地吞下这些知识,结果食而不化。
二、教师对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因素
1.教学理念的影响。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只有具备有效教学理念,认识到了进行课堂有效教学的必要性,才会高度重视有效教学。另一方面,教师拥有有效教学理念,认识到有效教学的必要性,便会形成对教学的积极态度,具有教学的热情,意识到教学是学校的中心工作,培养学生是教师的首要责任,认真负责地对待教学,重视和开展有效教学。
2.教学投入与责任感的影响。教学投入对有效教学的影响主要是促使教师将教学作为自己的事业追求和快乐自豪的源泉,体验到教学的快乐和幸福,对教学富有热情,具有战胜教学中困难的勇气和力量,精力充沛地进行教学,全身心地投入教学,发展教学学术,提高教学水平,提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而具有教学责任感的教师会把教学和培养人才视为自己的首要职责,高度重视教学,也会努力去学习、改进、反思和研究教学,提高教学水平,实现课堂有效教学。
3.教师学习与实践的影响。教学并非是一种只凭经验就可做好的技巧性活动,而是需要借助专门知识和技能开展的专业实践。因此教师要不断的学习教学,丰富自己的教学知识,掌握教学理论和原理,观察、模仿、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总结、提升为教学诀窍,指导自己的教学。正是伴随着这种对教学的学习,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俗话说到“光说不练假把式”。因此要实现有效教学,需要教师不断的进行教学实践。就像游泳者和演员那样,课堂正是教师学习游泳的游泳池,是学习表演的练功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总结和积累教学经验,摸索教学方法,发现和纠正教学失误,锻炼和培养教学能力,提升教学实践合理性,逐渐迈向有效教学。
4.教师反思與研究教学的影响。反思教学是教师将教学作为意识、监控的对象对其科学性、合理性进行认识,并加以调控,进而改进教学。缺乏反思的教学实践,教学实践再多,也只能算是简单的重复,可能会犯同样的教学错误,走雷同的路,无益于教学改进和有效。教师的教学反思,需要做到在教学前认真考虑、筹划自己的教学活动,预见突发的事件,制订应急之策;在教学中及时评判教学实施的合理性并及时调整和校正;在教学后重视总结,分析成败原因,总结成功经验,汲取失败教训,以作为随后教学的参考。
教师是研究者。研究教学是教师运用科学的理论和方法,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对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研究,有助于他们发现、分析并解决教学实践中的问题,揭示教学规律,形成教学思想或理论,实现有效教学。
总之,想要实现课堂有效教学,就需要教师学习、实践、反思和研究教学。这样,教师才可以掌握有效教学的知识、技能和经验(学习教学),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实践教学),丰富自己对教学的认识(反思教学),为今后解决教学中的问题和揭示教学规律(研究教学),提升教学的有效性奠定了基础。
[参考文献]
[1]欧阳文.教育理论有效教学策略的思考[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2(09).
[2]胡江倩.论有效教学标准及实施策略[J].黑龙江教育,2001(10).
[3]曹霞.论教师、学生、学校因素对高校课堂有效教学的影响[J].大学教育科学,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