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在高中阶段,由于信息技术课程不是高考科目,不必拘泥于硬性的教学任务,信息技术教师更容易接受新课程教学理念并且大胆进行各种教学方法的实践,因此信息技术课堂充满了激情和活力。但是,在实践后的反思中不难发现,看似新颖、热闹的课堂场景,还存在着一些有效性尚待检验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式。本文在理论与实践的层面上,从教学准备过程、教学的过程(师生交往、动态生成)、教学评价三个方面简述了影响“有效教学”的因素以及解决策略的一管之见。
关键词:有效教学 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
一、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性变革。“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实验法”、“PBL教学法”等新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学生个性也得到了张扬。但欣喜之余,也不难发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透射出放任与浮躁,“讨论”变成了“闲聊”,“自主”变成了“放任”,“小组合作”变成了“能者包办”。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深入思考。有效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1.教学准备阶段
问题:
教学准备不充分,教材挖掘不够,不重视了解学生,教学方法不灵活。
对策:
(1)教学设计上,整体思考,以主题贯穿。这就要求我们对使用的教材相当熟悉,备课时从整体教学观出发,进行“整体思考、单元备课”,即不仅熟悉了解各个学习阶段信息技术学的教学内容,而且对全学年或整个学期的教学有一个全盘计划,依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及兴趣,打破教材中的章节界限,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最佳重组、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充分注意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经验世界的联系,促进学生运用来自现实生活的个性化经验去理解、去把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2)了解学生,把握知识起点。只有准确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找准学习起点。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在有些教师往往想当然,将成人的生活经验误认为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把握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有必要走近学生,和学生一起生活、学习、游戏、实践,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童心童趣。
(3)依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教学方法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理论基础性的知识,如“信息的编码”这一节的内容,选用讲授法就比较好,而FLASH软件的简单应用就需要用任务驱动法,如果反过来用,就会事倍而功半了。
2.课堂教学阶段
问题:
习惯于已经设定好的程序,不善于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
对策:
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契机,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执教省编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的《多媒体作品的展示》一课中,对PPT中“调整对象进场顺序”这一知识点,课前教学预设时,教师是计划放在任务二中讲解的,而在实际教学时,学生在任务一中进行演示时,设置的古诗就已经出现了“对象进场顺序”出错的情形。这位教师并没有为了节省时间而忽略这个“错误”继续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进行下去,而是抓住这个的错误情境,让学生展开探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这样对“调整对象进场顺序”知识点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3.课堂评价阶段
问题:
课堂评价单一。
对策: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灵活运用口头评价、肢体语言评价与书面评价,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应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日常生活的了解来评估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把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用这些记录与以前的记录比较,并把结果适当地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鼓励学生将自己与其他同学相比较,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总之, 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与理论上进一步探索,找出问题解决策略,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打造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顾建军 李艺 党好政《高中技术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6版。
[2]陈厚德 编著《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钟启泉 崔允漷 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关键词:有效教学 策略 高中信息技术
一、研究的背景
新课程改革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发生了深刻性变革。“任务驱动法”、“讨论法”、“实验法”、“PBL教学法”等新教学方法在信息技术课堂中的应用,活跃了课堂教学气氛,学生个性也得到了张扬。但欣喜之余,也不难发现,在热闹与自主的背后,透射出放任与浮躁,“讨论”变成了“闲聊”,“自主”变成了“放任”,“小组合作”变成了“能者包办”。这样的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值得深入思考。有效教学是我们教师永恒的追求。
二、影响课堂教学有效性存在的问题分析及对策
1.教学准备阶段
问题:
教学准备不充分,教材挖掘不够,不重视了解学生,教学方法不灵活。
对策:
(1)教学设计上,整体思考,以主题贯穿。这就要求我们对使用的教材相当熟悉,备课时从整体教学观出发,进行“整体思考、单元备课”,即不仅熟悉了解各个学习阶段信息技术学的教学内容,而且对全学年或整个学期的教学有一个全盘计划,依据学生的认知过程及兴趣,打破教材中的章节界限,实现知识与技能的最佳重组、课程内容的生活化,充分注意课程内容与学生现实生活的联系、与学生经验世界的联系,促进学生运用来自现实生活的个性化经验去理解、去把握所要学习的知识。
(2)了解学生,把握知识起点。只有准确了解了学生的学习现状,才能找准学习起点。对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在有些教师往往想当然,将成人的生活经验误认为是学生的生活经验。因此,把握学生的生活经验,教师有必要走近学生,和学生一起生活、学习、游戏、实践,关注学生的所思所想,了解童心童趣。
(3)依据教材特点,结合学生实际,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每种教学方法都有其优缺点,教学方法选择是否得当,直接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理论基础性的知识,如“信息的编码”这一节的内容,选用讲授法就比较好,而FLASH软件的简单应用就需要用任务驱动法,如果反过来用,就会事倍而功半了。
2.课堂教学阶段
问题:
习惯于已经设定好的程序,不善于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
对策:
把握课堂教学中的契机,关注课堂教学的生成,挖掘学生本身所蕴含的教学资源。例如:在执教省编教材《信息技术基础》的《多媒体作品的展示》一课中,对PPT中“调整对象进场顺序”这一知识点,课前教学预设时,教师是计划放在任务二中讲解的,而在实际教学时,学生在任务一中进行演示时,设置的古诗就已经出现了“对象进场顺序”出错的情形。这位教师并没有为了节省时间而忽略这个“错误”继续按照自己预设的教学进行下去,而是抓住这个的错误情境,让学生展开探究,找出错误的原因及解决的方法。这样对“调整对象进场顺序”知识点的教学就水到渠成了,既节约了教学时间,又提高了教学效率。
3.课堂评价阶段
问题:
课堂评价单一。
对策:
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灵活运用口头评价、肢体语言评价与书面评价,重视学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评价。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会影响学生的一生,教师应通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日常生活的了解来评估学生的态度、情感、价值观,把学生的表现记录下来,用这些记录与以前的记录比较,并把结果适当地告诉学生,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表现和内心体验,鼓励学生将自己与其他同学相比较,以激励自己不断进步。
总之, 影响高中信息技术课堂教学有效性的因素很多,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与理论上进一步探索,找出问题解决策略,实践新的教学理念,打造有效课堂。
参考文献
[1]顾建军 李艺 党好政《高中技术新课程理念与教学实践》.商务印书馆出版社,2006版。
[2]陈厚德 编著《有效教学》.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年版。
[3]教育部《普通高中技术课程标准(实验)》.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
[4]钟启泉 崔允漷 吴刚平《普通高中新课程方案导读》.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5]王吉庆《信息技术课程与教学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3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