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以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为例,研究其建设管理模式、实践教学、教学效果以及存在问题等。通过总结分析,提出几点建议,供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参考。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效果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在国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的建设期间,项目院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建设了一批产学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立项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11年9月完成建设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国家示范校建设期间,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下,该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了一批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本文以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的畜牧、物流管理和汽车运用技术等三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为例,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现场调研等方式,研究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建设模式、保障机制、实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而提出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几点参考建议。
一、基地建设与运行实践情况
1.基地概况
畜牧专业的校内养殖实训基地(五千头猪场),共投入建设资金800万元,现有员工19人,猪场年出栏优质肉猪5500多头。教学方面,主要承担本专业学生的企业见习、岗位训练和部分学生的顶岗实训,以及教师的企业挂职锻炼任务。
汽车运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海南宝驹乐〔博世〕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汽车维修站)按一类汽车维修企业的标准改造场地和配置设备,设备总值近200万元,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员工39人。对外承接汽车检测维修和维护保养等业务;对内承担学生企业见习、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等教学任务;同时还是教师挂职锻炼和学校开展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的重要场所。
物流管理专业与港森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物流综合实训基地,校企共投入建设资金60余万元,现有企业员工10人,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仓储配送和物流技术创新服等业务,还承担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企业见习和技能训练等教学任务。该基地还用于安排教师挂职锻炼和开展社会培训等活动。
2.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
(1)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合约管理,各尽其责
汽车维修、物流管理等技术服务类专业,因其对口企业投入成本和经营风险易控,生产过程对学校的负面影响小,同时考虑到其专业教学与管理人手紧张、缺乏经营经验及客户资源,学校采取了“筑巢引凤”的模式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所谓“筑巢引凤”,即经过公开招标和多方筛选,引进一些规模较大,具有经济实力和丰富客户资源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由学校提供场地,校企共同按照教学和生产需要进行规划建设,购置教学和生产设备,并由合作企业承担基地的日常经营管理。如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与海南宝驹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海南宝驹乐(博世)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汽车维修站;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综合实训基地等。
按双方合约约定,合作企业向学校支付风险抵押金和年度管理费用,负责实训基地日常经营和教学所需设备仪器的维护、保养和保管,添置各类耗材配件等。学校选派人员担任基地的副总经理,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双方在责权利明确的基础上,及时沟通解决各种问题。在保证生产经营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确保基地完成实训教学任务,承担提供教师挂职岗位、推荐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等合同义务。
(2)整体购进,企业指导,学校经营,目标管理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股份制院校,其控股公司海口农工贸(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罗牛山公司),是海南省规模最大、配套产业体系最完备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在全省17个市县建有40余个现代化畜牧养殖基地。畜牧专业早在2002年即被评为国家精品建设专业,其师资和技术力量雄厚,且有多位教师曾担任过畜牧养殖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具备独立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鉴于畜牧专业的自身特点和依托学校大股东的优势,学校整体购入罗牛山公司下属养殖基地“五千头猪场”作为我校畜牧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3.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教学项目开发团队,在兼顾教学需要和企业经营的同时,设计和开发实训项目。既保证了本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主要开展的实训项目有以下几类:
(1)专业见习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和询问等方式了解企业的操作规程和岗位要求、认识各类设备、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等。
(2)现场教学
任课教师在实训基地工作现场开展教学工作,包括案例教学、课内实践、专项训练和岗位训练等,培养学生的专项岗位技能。
(3)顶岗实习
经实训且已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学生(一般为大三学生),将以合作企业员工的身份按企业要求带薪顶岗实习,增强综合实践能力,为就业做准备。
4.保障机制
(1)合约保障
校企合作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中,除了对资金、设备、场所、人员、项目管理等作出约定外,还明确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如基地常年提供多少工位、多少时间、多少项目用于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等。
(2)组织机构与制度保障
学校专门成立校企合作处,负责指导和协调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营。制定了配套的管理和监督制度,保障各项教学任务顺利实施。
(3)工作机制保障
为融洽基地经营与教学关系,学校指定专人负责学生跟岗见习、顶岗实习和教师挂职锻炼等事宜以及双方的协调工作。
5.教学效果
为了解各实训基地建成后的教学效果,特针对专任教师和学生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经测试,其可信度(Cronbach’s Alpha)分别为0.72和0.85。今年5~6月,研究人员对汽车运用技术、物流管理和畜牧专业参加实践教学的各年级学生和专任老师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共收到有效教师问卷24份,学生问卷209份,其中汽运专业教师8份,学生75份;物流管理专业教师10份,学生95份;畜牧专业教师6份,学生39份。调查结果如下: (1)学生对基地的满意度
问卷从基地的实训条件、教学内容安排、指导教师、技能提升、教学效果和总体情况等几个方面的满意度,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汽运专业学生对基地各方面的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的平均值均介于3.4~4.2之间,表示“比较满意”;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认为基地的指导教师、技能提升、实训效果和总体情况“比较满意”,但对基地的实训条件、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的满意度为“一般”;畜牧专业学生对其实训基地的设备条件满意度相对较低,为“一般”(Mean=2.79),但对基地的其他方面和总体情况满意度均大于3.4,表示“比较满意”。总体分析,受访学生对实训基地的总体情况表示“比较满意”。
(2)教师对实训基地的满意度
教师对基地的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管理与运行模式、实训条件、教学内容与学时、企业人员参与教学情况、企业配合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个人业务能力提升和总体情况等。调查数据显示(见表2),汽运专业教师对其专业基地的总体满意度平均值为2.88,即“一般”,对基地的设备条件“比较满意”(Mean=4.00),然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表示“不满意”(Mean=2.5);物流专业教师对实训基地的总体情况、管理与运行模式、实训条件、企业参与度和个人能力提升等方面满意度为“一般”,但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满意”;畜牧专业教师对其实训基地开展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表示“非常满意”(Mean=4.33),但对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模式和实训条件的满意度较低,平均值仅为2.33,即为“不满意”,另外对基地的总体情况和其他方面表示“比较满意”。
二、综合分析
1.优势分析
(1)采用引企入校模式建设的基地
因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学校得以“筑巢引凤”。这一模式很好地解决了高职院校以往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热、企业冷”的问题,合作几率大大提高。同时,这一模式也让学校在双方合作中掌握了更大的话语权,基地为教学服务的本质更加明确,教学任务的安排落实更加有力。
(2)企业方参与基地的前期规划建设十分必要
学校所建基地从规划设计伊始便引入了意向合作企业,双方共同孕育了基地的功能定位与经营构想。这一过程加深了双方的感情,完善了基地在教学、经营中的设计与建设,保证了基地既可以实现在教学功能,也可以担当经营任务。
(3)合约、制度与机制保障是管理的关键
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制订了深入详尽的合作协议,强化了教学基地功能,避免了合作纠纷。同时,还成立了校企合作处,在机构、制度、机制和人员上予以保障,及时解决合作问题。
(4)校企双方实现“多赢”是基地运行得以为继条件
良好的经营状况,使企业方能够承担起设备设施的维修和耗材的添置义务,基地具备了造血功能,降低了学校的教学成本,校企之间得以相互依存。
2.存在问题
(1)离真正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尚有差距
在教学设计与安排上,仍然存在着学校积极而企业冷淡的问题。这使得教学的针对性不够,深度不够,有些只停留在了见习层面,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产性教学实践。问卷调查中教师对基地的满意度较低反映了这个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说明了学校在教学项目设计上缺乏统筹兼顾,未能将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之一。
(2)教师的认同感不高,挂职锻炼成长有限
在“引企入校”建设的实训基地,教师的认同感不高,挂职锻炼成长有限。为保证企业方经营的独立性,按合同约定,学校不介入具体的经营管理事务。因此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选派挂职人员基本上要服从企业方的经营管理需要。教师在挂职锻炼中难以达到一定深度,成长有限。
(3)基地规模普遍较小
部分基地的实训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还需作进一步调整。
三、建议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首先要对专业的特点和基本条件进行分析,确定适当的建设模式。
要谋求政府在经费和政策方面的支持,走“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发展道路,是基地建设的基础。
校企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要贯彻到实训基地筹划、建设和运行的整个过程,坚持合作的多维性,不但在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实习就业、技术支持等方面开展合作,校企双方还要在综合管理、文化建设、人员交流等方面来增加彼此的依存度。
通过合约与监督保障机制来确保教学活动和生产经营的顺利实施的关键。
此外作为基地的经营方,企业要具备一定的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能力,运作过程中不断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以保证基地的持续运转。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9)
[3]姚寿广.示范院校的内涵建设——理念支撑与设计建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丁夏君.破解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难题:要让企业“有利可图“[OL].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12-05-16.
高职院校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教学效果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明确提出,高等职业院校要按照教育规律和市场规则,积极探索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建设的校企组合新模式。在国家示范院校和骨干院校的建设期间,项目院校通过多种形式的校企合作建设了一批产学结合的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2008年立项建设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2011年9月完成建设并顺利通过国家验收。国家示范校建设期间,在中央和地方财政的支持下,该校与企业合作,共同建设了一批融教、学、做为一体的校内生产性实践教学基地。本文以海南职业技术学院的畜牧、物流管理和汽车运用技术等三个国家和省级重点建设专业为例,通过访谈、问卷调查和现场调研等方式,研究其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以下简称基地)的建设模式、保障机制、实践教学效果等方面,进而提出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几点参考建议。
一、基地建设与运行实践情况
1.基地概况
畜牧专业的校内养殖实训基地(五千头猪场),共投入建设资金800万元,现有员工19人,猪场年出栏优质肉猪5500多头。教学方面,主要承担本专业学生的企业见习、岗位训练和部分学生的顶岗实训,以及教师的企业挂职锻炼任务。
汽车运用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海南宝驹乐〔博世〕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汽车维修站)按一类汽车维修企业的标准改造场地和配置设备,设备总值近200万元,建筑面积1400平方米,员工39人。对外承接汽车检测维修和维护保养等业务;对内承担学生企业见习、技能训练和顶岗实习等教学任务;同时还是教师挂职锻炼和学校开展社会培训、技能鉴定的重要场所。
物流管理专业与港森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合作建设的物流综合实训基地,校企共投入建设资金60余万元,现有企业员工10人,主要从事汽车零部件仓储配送和物流技术创新服等业务,还承担物流管理专业学生企业见习和技能训练等教学任务。该基地还用于安排教师挂职锻炼和开展社会培训等活动。
2.基地建设与管理模式
(1)引企入校,校企共建,合约管理,各尽其责
汽车维修、物流管理等技术服务类专业,因其对口企业投入成本和经营风险易控,生产过程对学校的负面影响小,同时考虑到其专业教学与管理人手紧张、缺乏经营经验及客户资源,学校采取了“筑巢引凤”的模式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所谓“筑巢引凤”,即经过公开招标和多方筛选,引进一些规模较大,具有经济实力和丰富客户资源的企业作为合作伙伴,由学校提供场地,校企共同按照教学和生产需要进行规划建设,购置教学和生产设备,并由合作企业承担基地的日常经营管理。如汽车运用技术专业与海南宝驹乐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合作建设了海南宝驹乐(博世)汽车服务有限公司汽车维修站;物流管理专业的物流综合实训基地等。
按双方合约约定,合作企业向学校支付风险抵押金和年度管理费用,负责实训基地日常经营和教学所需设备仪器的维护、保养和保管,添置各类耗材配件等。学校选派人员担任基地的副总经理,为企业提供技术指导。双方在责权利明确的基础上,及时沟通解决各种问题。在保证生产经营不受影响的前提下,确保基地完成实训教学任务,承担提供教师挂职岗位、推荐业务骨干担任兼职教师、资助贫困学生完成学业等合同义务。
(2)整体购进,企业指导,学校经营,目标管理
海南职业技术学院是一所股份制院校,其控股公司海口农工贸(罗牛山)股份有限公司(简称罗牛山公司),是海南省规模最大、配套产业体系最完备的畜牧业龙头企业,在全省17个市县建有40余个现代化畜牧养殖基地。畜牧专业早在2002年即被评为国家精品建设专业,其师资和技术力量雄厚,且有多位教师曾担任过畜牧养殖企业的负责人和技术骨干,具备独立经营管理企业的能力。鉴于畜牧专业的自身特点和依托学校大股东的优势,学校整体购入罗牛山公司下属养殖基地“五千头猪场”作为我校畜牧专业的生产性实训基地。
3.实践教学的设计与实施
由学校与合作企业共同组建教学项目开发团队,在兼顾教学需要和企业经营的同时,设计和开发实训项目。既保证了本专业实训教学的需要,同时也为企业解决生产经营中的实际问题。主要开展的实训项目有以下几类:
(1)专业见习
在教师引导下,学生通过观察和询问等方式了解企业的操作规程和岗位要求、认识各类设备、熟悉企业的工作环境等。
(2)现场教学
任课教师在实训基地工作现场开展教学工作,包括案例教学、课内实践、专项训练和岗位训练等,培养学生的专项岗位技能。
(3)顶岗实习
经实训且已掌握基本专业技能的学生(一般为大三学生),将以合作企业员工的身份按企业要求带薪顶岗实习,增强综合实践能力,为就业做准备。
4.保障机制
(1)合约保障
校企合作建设的生产性实训基地,在双方签订的合作协议中,除了对资金、设备、场所、人员、项目管理等作出约定外,还明确校企双方对人才培养所承担的权利和义务。如基地常年提供多少工位、多少时间、多少项目用于学生实训和顶岗实习等。
(2)组织机构与制度保障
学校专门成立校企合作处,负责指导和协调生产性实训基地的建设和运营。制定了配套的管理和监督制度,保障各项教学任务顺利实施。
(3)工作机制保障
为融洽基地经营与教学关系,学校指定专人负责学生跟岗见习、顶岗实习和教师挂职锻炼等事宜以及双方的协调工作。
5.教学效果
为了解各实训基地建成后的教学效果,特针对专任教师和学生设计了两份调查问卷。经测试,其可信度(Cronbach’s Alpha)分别为0.72和0.85。今年5~6月,研究人员对汽车运用技术、物流管理和畜牧专业参加实践教学的各年级学生和专任老师进行了随机调查。调查共收到有效教师问卷24份,学生问卷209份,其中汽运专业教师8份,学生75份;物流管理专业教师10份,学生95份;畜牧专业教师6份,学生39份。调查结果如下: (1)学生对基地的满意度
问卷从基地的实训条件、教学内容安排、指导教师、技能提升、教学效果和总体情况等几个方面的满意度,对学生进行了调查。利用SPSS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显示(见表1),汽运专业学生对基地各方面的满意度和总体满意度的平均值均介于3.4~4.2之间,表示“比较满意”;物流管理专业学生认为基地的指导教师、技能提升、实训效果和总体情况“比较满意”,但对基地的实训条件、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的满意度为“一般”;畜牧专业学生对其实训基地的设备条件满意度相对较低,为“一般”(Mean=2.79),但对基地的其他方面和总体情况满意度均大于3.4,表示“比较满意”。总体分析,受访学生对实训基地的总体情况表示“比较满意”。
(2)教师对实训基地的满意度
教师对基地的满意度调查内容包括:管理与运行模式、实训条件、教学内容与学时、企业人员参与教学情况、企业配合情况、学生的学习效果、个人业务能力提升和总体情况等。调查数据显示(见表2),汽运专业教师对其专业基地的总体满意度平均值为2.88,即“一般”,对基地的设备条件“比较满意”(Mean=4.00),然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表示“不满意”(Mean=2.5);物流专业教师对实训基地的总体情况、管理与运行模式、实训条件、企业参与度和个人能力提升等方面满意度为“一般”,但对实践教学的内容安排和学生的学习效果“比较满意”;畜牧专业教师对其实训基地开展的实践教学内容和学时安排表示“非常满意”(Mean=4.33),但对基地的管理与运行模式和实训条件的满意度较低,平均值仅为2.33,即为“不满意”,另外对基地的总体情况和其他方面表示“比较满意”。
二、综合分析
1.优势分析
(1)采用引企入校模式建设的基地
因得到政府的资金支持,学校得以“筑巢引凤”。这一模式很好地解决了高职院校以往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学校热、企业冷”的问题,合作几率大大提高。同时,这一模式也让学校在双方合作中掌握了更大的话语权,基地为教学服务的本质更加明确,教学任务的安排落实更加有力。
(2)企业方参与基地的前期规划建设十分必要
学校所建基地从规划设计伊始便引入了意向合作企业,双方共同孕育了基地的功能定位与经营构想。这一过程加深了双方的感情,完善了基地在教学、经营中的设计与建设,保证了基地既可以实现在教学功能,也可以担当经营任务。
(3)合约、制度与机制保障是管理的关键
学校在校企合作过程中制订了深入详尽的合作协议,强化了教学基地功能,避免了合作纠纷。同时,还成立了校企合作处,在机构、制度、机制和人员上予以保障,及时解决合作问题。
(4)校企双方实现“多赢”是基地运行得以为继条件
良好的经营状况,使企业方能够承担起设备设施的维修和耗材的添置义务,基地具备了造血功能,降低了学校的教学成本,校企之间得以相互依存。
2.存在问题
(1)离真正的生产性实训教学尚有差距
在教学设计与安排上,仍然存在着学校积极而企业冷淡的问题。这使得教学的针对性不够,深度不够,有些只停留在了见习层面,无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生产性教学实践。问卷调查中教师对基地的满意度较低反映了这个问题。从另一个角度来看,这也说明了学校在教学项目设计上缺乏统筹兼顾,未能将解决企业实际困难作为教学设计的出发点之一。
(2)教师的认同感不高,挂职锻炼成长有限
在“引企入校”建设的实训基地,教师的认同感不高,挂职锻炼成长有限。为保证企业方经营的独立性,按合同约定,学校不介入具体的经营管理事务。因此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不高,选派挂职人员基本上要服从企业方的经营管理需要。教师在挂职锻炼中难以达到一定深度,成长有限。
(3)基地规模普遍较小
部分基地的实训条件还有待进一步改善,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还需作进一步调整。
三、建议
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首先要对专业的特点和基本条件进行分析,确定适当的建设模式。
要谋求政府在经费和政策方面的支持,走“政府搭台,校企唱戏”的发展道路,是基地建设的基础。
校企之间的沟通与合作,要贯彻到实训基地筹划、建设和运行的整个过程,坚持合作的多维性,不但在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实习就业、技术支持等方面开展合作,校企双方还要在综合管理、文化建设、人员交流等方面来增加彼此的依存度。
通过合约与监督保障机制来确保教学活动和生产经营的顺利实施的关键。
此外作为基地的经营方,企业要具备一定的市场开拓和经营管理能力,运作过程中不断产生一定的经济效益,以保证基地的持续运转。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教高[2006]16号)
[2]申屠江平.高职院校建设校内生产性实训基地的思考[J]-职教论坛,2010,(9)
[3]姚寿广.示范院校的内涵建设——理念支撑与设计建构[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4]丁夏君.破解高职院校校企合作难题:要让企业“有利可图“[OL].中国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网,2012-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