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建设需要赏识文化

来源 :企业文化·下旬刊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henzili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古至今大凡成功人士都有鲜为人知的故事,回放他们成长的历程,无不跟赏识有关,都得到过“伯乐”的欣赏与肯定,给他们增强了勇气和信心,从而使他们走向成功,改变了命运。这让我们从中看到了赏识的力量。
  以往许多时候,由于我们把精力过多地投入到工作中,以至于没有精力去关注赏识,赏识就显得不被人所重视。其实,赏识也属于企业文化的范畴,尤其是在人力资源开发和合理使用人才上,赏识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随着企业文化建设的不断深入,赏识也被越来越多的优秀的管理者所重视。因此,我认为学会赏识,应成为当今企业文化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
  一、赏识——是人性的渴望
  有人说人类最大的成就,源于对赞美的渴求。现实生活中人的内心深处都有被重视、被肯定、被尊敬、被欣赏的渴望,总是自觉不自觉地从他人那里寻找自身存在的价值,当这种渴望实现时,人们的许多潜能和真善美的情感便会奇迹般地被激发出来。
  员工的最初渴望是得到同事对自己人品、能力和才艺的认可,尤其是对自己工作能力的认可。同事之间在一定时间、环境里打交道的时间最长,有的甚至要打一辈子的交道。因此,被同事赏识,不可小视。
  下级渴望得到上级领导的表扬,尤其渴望对自己工作的认可和肯定。上级渴望得到下级对自己工作的支持,同时又渴望得到上级的赏识。由于上级兼有领导和下属双重身份,需要一边接受上级的领导,一边还要领导下级工作,所以两者必须同时兼顾好。赏识下级是上级顺利开展工作的条件,赏识上级是下级干好工作的基础。
  领导之间的互相赏识,主要渴望对方对自身领导能力的认可、威望的尊重,同时,也渴望能促进班子成员彼此关系的融洽,在工作中互相扶持、互相补台,共同发展、共同进步。另外,领导班子成员之间互相赏识还是建立员工队伍良好的内部工作环境的前提和保证。一个单位或部门能否形成团结和谐的局面,往往与领导干部能否互相欣赏、互相尊重、团结共事密切相关。如果领导干部能够注重赏识他人、团结同事、与人配合、相互支持,那么,他所带领的领导班子就一定会具有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其所属部门或单位就能够形成创业图强的合力,工作和事业发展就会蒸蒸日上。
  二、赏识——是非常有效的激励手段
  赏识能起到激励别人的作用。领导的赏识是对员工工作成绩的一种充分肯定,也是对员工付出劳动后的一种真诚回报,一种精神鼓励,使员工或下属往往心怀感恩,千方百计把工作做好,来回报领导的知遇之恩。
  一个开明的企业管理者将某项任务交给员工后,除了提出明确目标要求和适当监督指导外,一定会相信他们有能力完成任务。这是对自己员工的充分信任,是激发员工巨大潜能的关节点,也是让员工从工作中获得成就感和愉悦感的秘诀。这样一来,即便是很棘手的工作,员工也会心悦诚服地主动接受任务,他们明知任务重,执行起来难度大,但从他们嘴里却很难听到“不行”两字或有困难等任何借口,他们把领导安排的工作视为自己的天职,并把领导布置的每一份工作都看成是对他们的一次信任。同时,赏识员工的激励作用不仅体现在精神鼓励上,还体现在实际行动中。诸如在员工取得成绩和有所进步时,要及时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其再接再厉,更上一层楼;在员工遇到挫折和困难时,要及时给予排忧解难,使其振作精神,恢复自信。因此,一旦员工或下属遇到困难、挫折、阻力而自身又无法排解需要领导帮助时,领导一定要鼎力支持,帮助下属渡过难关。只要能真正做到对员工赏识、尊重、关心、保护、爱惜,员工就能最大限度地发挥其积极性和创造性。
  三、赏识——能够形成一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
  首先,大力提倡赏识文化有利于企业有才者有为、有为者有位的人才使用机制的确立。有了这种用人机制,何愁人才不为我所用。不可否认,优厚的薪酬福利在吸引人才方面的确是十分关键的,因为求职者在对不同企业进行选择的时候,企业所提供的薪酬福利是最容易比较和衡量的。但是,当人才进入企业以后,能否拥有一个让人愉快的工作氛围、能否拥有一个让人奋进的文化氛围、能否得到上级的赏识、能否获得个人的发展机会等软性因素,渐渐成为他们去留时想得最多的问题。一旦人才离开企业的时候,往往是因为所在工作环境让他们心情不愉快。有资料显示大约70%左右的优秀员工流失都起因于他们的直接上级。看来一些单位,一些企业不是缺少人才,而是缺少对人才的赏识、尊重、爱护和由此产生的用人机制。其次,大力提倡赏识文化,能让更多的领导者逐渐具备识才、重才、用人、任才的能力和胸怀。不可否认,现实工作中不是每个人干好本职工作都能有幸及时得到领导的赏识,由于领导的性格差异,文化修养,工作方法、态度、环境等诸多因素,导致了一些人失去被赏识的机会。下属干出成绩来如没有及时得到领导的赏识和信任,势必会挫伤积极性,会放弃自己的创造性和热情,保留自己的知识、经验甚至灵感。这对企业来说无疑是最大的浪费,对人才来说无疑是一种伤害。只有重视赏识文化的领导多起来,才能有更多的员工受益,使越来越多的员工都能够被赏识,都成为优秀一分子。这种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会让更多的有识之士、能人、贤才脱颖而出,进而形成人才辈出、各尽所能的良好局面。再次,大力提倡赏识文化,能够使领导和员工之间保持和谐的关系,构建良好的企业文化氛围和管理秩序。
  艺术的最高境界是简单,管理也是如此。优秀的领导就应该用无私的关爱去温暖员工,用智慧去领导员工,用激情去感染员工,用公正的赏识去对待每一个员工,这就是一种良好的赏识文化。许多人都有这样的感受:工作、生活在一个风清气正、团结和谐、相互信任的环境里,就会心情舒畅、精神愉悦,浑身有使不完的劲儿,就可以集中精力做事情、一心一意干事业。反之,工作、生活在一个矛盾重重、关系紧张、彼此猜疑的环境里,就会心情压抑、精神沮丧,难以凝神聚力投入工作,自然也无法成就一番事业。只有让员工在赏识中感受到良好的文化氛围,才能给他们以快乐感、满足感。
  但愿我们企业的管理者都能够对赏识文化给予高度重视,诚心诚意地赏识人才,重视人才,营造良好的人才环境,让更多的人才为企业、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其他文献
摘 要:本文主要阐述了信息化对内部审计工作的线索、范围、方法、内部控制、内审人员素质及内审规范和准则的影响及对策,同时也对如何在信息化条件下开展内审工作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信息化;内部审计  信息化条件下,审计工作最大的变化,莫过于审计对象改用计算机记账,使用计算机管理经济活动。因此,内审部门被“逼迫”必须采用信息化审计,来应对信息化的被审计单位。因此,加快审计信息化建设,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
摘 要:煤矿安全问题长久以来困扰着煤矿产业,在安全生产方面有着许多带血的先例。如何改善我国目前煤矿产业在安全方面的不良状况,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次数,一直以来都是煤矿管理者和国家学者的研究方向。煤矿安全的影响因素很多,但是煤矿企业文化建设对安全生产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关键词:企业文化;建设;安全生产;煤矿企业  作为实现煤矿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科学化的重要途径,煤矿企业文化建设也是引导煤矿企业
孕妇怀孕后,由于激素的作用,阴道的分泌物增多、外阴潮湿,很容易滋生细菌。同时,孕妇抵抗力也下降了,比常人更易外感细菌,于是各种妇科炎症便容易缠上“准妈妈”们。怀孕期间最常见的妇科炎症当属各种阴道炎了,包括霉菌性阴道炎、滴虫性阴道炎、细菌性阴道病等。其次是子宫颈炎和盆腔炎,多是原来患病治疗过程中发生意外怀孕而令人担心。    霉菌性阴道炎    又称“念珠菌性阴道炎”,是怀孕妇女最常见的妇科炎症。白
2018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在首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上指出,支持长江三角洲区域一体化发展并上升为国家战略,推进更高起点的深化改革和更高层次的对外开放.这一高屋建瓴的决策
期刊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往往会出现一些不良行为。作为家长,当发现孩子的“第一次”不良行为发生时,如“第—次”撒谎,“第—次”发脾气,“第—次”拿别人的东西,便应十分重视,
期刊
摘 要:企业文化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在一定程度上能够对企业的全体员工形成凝聚和约束。因此,在企业的发展过程中,其文化的发展应得到有效保证,不断穿心企业文化建设,实现人文管理、创新文化,进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彰显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关键词:企业管理;企业文化;基本原则   企业文化又称为公司文化,20实际80年代传入我国。自企业文化传入我国后,就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话题。企业文化就是在企业生
【摘要】 在审计执业风险日益扩大的趋势下,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方法被寄予化解会计师事务所和审计执业人员所面临的错综复杂的审计风险的重任。加强审计质量管理,正确实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帮助我国会计师事务所全面系统地规避审计风险具有积极的意义。  【关键词】 风险导向;审计质量;管理    一、现代风险导向审计质量管理系统的特点    1.开放性  传统的审计质量管理对环境变化的反应缓慢,会计师事务所面临审
摘 要:吉林石化公司炼油厂位处公司产业链龙头,经过40余年的发展,现拥有29套主要生产装置及配套系统,年原油加工能力1000万吨,在岗职工2360人。近年来,随着企业的迅猛发展,工厂始终把员工素质提升作为实现装置安全生产,提升企业经济效益,保障员工根本利益的一项重要工程,坚持加强员工素质建设,做实基本功训练,做活班组建设,做好文化引领,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岗位技能人才,打造了一支思想素质好、岗位技能
最近发布的《微信数据化报告》中谈到这样一句:社交网络成为第二大新闻渠道,渗透率超电脑电视;促成用户微信分享新闻三要素:价值、趣味、感动;微信公众号、自媒体,改变了媒体舆论场权重配比。众媒时代,信息传播架构将被社交媒体消解和重构。  本文,就谈谈作为一名经历了媒体时代、博客时代、微博时代、微信公众号时代,12年前就从事自媒体的“四朝元老”是如何看待当前的“微信+自媒体”的。  To C与To 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