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长期压制式的、强迫式的教学,使学生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思维受到抑制,没有自主的时间、空间,不仅破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还严重摧残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别提有什么思维的灵感、创造的火花了。
怎样改变这种状况?本文将阐述笔者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教学;鼓励;因材施教
多年实践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多数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也没有人主动提出不懂的问题。第二,学生不爱读书,也不会读书,要么唱读,要么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第三,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干什么事都害怕出错,动不动就说:“我不会”。“我讲不好”。“这次我肯定不及格”。第四,有一名叫魏兵的男生在做作业或考试时,一遇到不会做的题,不是摔东西就是撕卷子,这一题不会,其余的题都不做了。我感到非常吃惊,二年级小学生,正是天真活泼的年龄,书中那优美的古诗,生动有趣的故事,贴近儿童生活的文章,鲜艳美丽的图画,该是多么吸引学生啊,为什么这个班的孩子会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呢?
通过了解,发现原因所在,以前教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对学生特别严厉,稍一犯错就批评惩罚,久之,学生产生惧怕心理,有一次,一个女生迟到了,走到教室门口一看,是这个老师在上课,
吓得哭着要回家。这种压制式的、强迫式的教学,使学生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思维受到抑制,没有自主的时间、空间,不仅破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还严重摧残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别提有什么思维的灵感、创造的火花了。
怎样改变这种状况?我思索着。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得孩子们在踏上这第一步阶梯时,不要感到那么吃力,使他向着掌握知识迈出的每一步,都能像鸟儿的矫健的起飞,而不要像一个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精疲力竭,跨着疲乏无力的步子的行路人。我认识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是最重要的。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 多鼓励少批评,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我仔细观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朗读课文时,虽然赵博同学读的结结巴巴,不太连贯,但我表扬他声音洪亮;毛琦读错了几个字音,请同学帮他改正后,表扬他和上次相比有进步,希望继续努力;魏兵同学简直是在我读一句他读一句的情况下读完这一段的,但我还是表扬他能够主动举手要求读书了。我总是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在老师的眼中自己是好样的,他们受到鼓舞会越做越好。学生每一次发言完毕,我都会让他对自己家说:“我真棒!”让全班同学齐说:“你真棒!”我鼓励的方式因人而异,有时我会摸一摸孩子的头,拍拍他们的肩膀,有时我会拥抱一下某个学生,有时候我会充满同情地说:“哦,这个问题我小时候也遇到过,记得我是这样做的,你不妨试一试?”有时我也会和他们来点小幽默,开个小玩笑。我信任学生,我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我尊重学生,蹲下来与学生交流,我关心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爱,学生渐渐喜欢上了我,并愿意向我敞开心扉,我对那些后进生特别关注,因为他们好像生活在没有阳光的地带,个别老师的讽刺挖苦,学生的群体歧视,导致他们缺乏进取心,甘于现状,渐渐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心。所以后进生更需要表扬、鼓励、赏识。
二.激发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心理学分析,学生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渴望获得”、“不断探求”、“如饥似渴”等动力现象和行为。我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点在兴趣上下功夫。如识字教学,生字出现之后,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读准字音,字形识记是难点,让学生自己说,这个字什么地方容易写错,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提醒学生可以用图画、儿歌、顺口溜、故事等形式识记生字。让学生感觉到,这些生字都是我自己记住的,原来我也很聪明,学习生字真有意思,学生不再感到学生字是多么枯燥和困难的事。每次学完生字,我尽量在大家都掌握的情况下听写,这样全班学生几乎都能得满分,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劲头会更足。学习课文的方法灵活多样,一些童话故事如《小马过河》,我让学生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课本剧表演,然后再和剧中的角色进行对话交流,观众提出问题,演员回答,学生入情入境,轻松愉快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明白了故事蕴含的道理。学完古诗,让学生进行才艺展示,或朗读背诵,或绘画等。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寓教于游戏之中,例如“滚雪球、放鞭炮、生字医院”等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反义词时,我设计了“砰砰响”的游戏。学生先根据所给的词说反义词,说正确了就给予掌声鼓励。然后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反义词,没有了框框,学生劲头十足,你说“胖瘦”,我说“香臭”,你说“善恶”,我说“强弱”,看谁碰得多,看谁碰得响。在这种兴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中,学生思维活跃,反映灵敏,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
三、因材施教,努力为学生成功创造条件
小学生就像春天刚刚萌发的一片片绿叶,每片叶子都与众不同,每片叶子都需要老师的悉心呵护。前面提到那个叫魏兵的男生,我了解到,他三岁时父母离异,母亲远嫁,父亲外出打工,跟着奶奶和叔叔,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自理能力强,会干许多家务,但经常调皮捣乱受到奶奶的责骂、叔叔的毒打,在学校由于学习落后常常挨老师批评,被同学看不起,因此他很自卑,似乎对自己也丧失了信心。可他内心深处渴望被人注意,渴望上进。他在一年级时汉语拼音没有学好,认不清声母、韵母,不会拼读,一遇到不会写的字,别的同学都可以用拼音代替,他却只能干着急。考试卷的第一题往往是读拼音写汉字,可他不会拼读,不知道要写的汉字是什么,不会做又不愿空那白白丢分,他着急、生气,他也很想做对题,想得高分,想成为好学生,他非常渴望成功,这种内心感受他说不出来,更无人诉说,这种焦虑情绪折磨着他,于是就用非正常的方式发泄出来,撕卷子、摔东西。这时的他是多么无助,是多么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哇!批评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适得其反。我首先帮他补习汉语拼音,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他学得特别认真,进步很快,就鼓励他:“你很聪明,继续加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学会拼音。”并允许他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先画圆圈,然后给他面批作业,由他说出画圈的是什么字,我给他注上拼音,写上汉字。当他拼音全部学会后,我对他说:“你的作业本中有许多‘拦路虎’,你这个‘小兵’能不能打败这些‘拦路虎’呢?”要求他自己拼读,并把会写的字写上,每写对一个,我就在旁边给他画上一面小红旗,祝贺他打败了一个“拦路虎”。他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更加努力,他特别喜欢画画儿,而且画得相当好。我给他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学完《咏柳》这首古诗,我让同学们画观察到的柳树,他的画得了个大大的“优”,我称赞他观察的仔细,画的像真的一样,连老师都画不出来,很了不起,真是我们班的“小画家”,并要同学们向他学习。他激动的小脸通红,话音发颤,也许他有些不好意思,甚至受宠若惊。但我知道他在觉醒,他在自我完善,他在渐渐找回失去的自信。
有了兴趣,会主动地学习;通过努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就能激发出创造的火花,思维的灵感,就更容易克服难题,取得成功。所以我说:成功是成功之母。
责任编辑:张子佳
怎样改变这种状况?本文将阐述笔者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教学;鼓励;因材施教
多年实践教学中我发现了一些问题:第一,多数学生不喜欢上语文课,上课不能专心听讲,对老师提出的问题不感兴趣,也没有人主动提出不懂的问题。第二,学生不爱读书,也不会读书,要么唱读,要么一个字一个字地读。第三,大部分学生对自己缺乏自信,干什么事都害怕出错,动不动就说:“我不会”。“我讲不好”。“这次我肯定不及格”。第四,有一名叫魏兵的男生在做作业或考试时,一遇到不会做的题,不是摔东西就是撕卷子,这一题不会,其余的题都不做了。我感到非常吃惊,二年级小学生,正是天真活泼的年龄,书中那优美的古诗,生动有趣的故事,贴近儿童生活的文章,鲜艳美丽的图画,该是多么吸引学生啊,为什么这个班的孩子会出现以上这些情况呢?
通过了解,发现原因所在,以前教这个班的语文老师,对学生特别严厉,稍一犯错就批评惩罚,久之,学生产生惧怕心理,有一次,一个女生迟到了,走到教室门口一看,是这个老师在上课,
吓得哭着要回家。这种压制式的、强迫式的教学,使学生的精神长期处于高度紧张状态,思维受到抑制,没有自主的时间、空间,不仅破坏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学习意志,还严重摧残着学生的身心健康,更别提有什么思维的灵感、创造的火花了。
怎样改变这种状况?我思索着。苏霍姆林斯基在《给教师的建议》中指出:教师要想方设法,使得孩子们在踏上这第一步阶梯时,不要感到那么吃力,使他向着掌握知识迈出的每一步,都能像鸟儿的矫健的起飞,而不要像一个背负着沉重的负担,精疲力竭,跨着疲乏无力的步子的行路人。我认识到: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拥有健全的人格是最重要的。我决定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 、 多鼓励少批评,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我仔细观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朗读课文时,虽然赵博同学读的结结巴巴,不太连贯,但我表扬他声音洪亮;毛琦读错了几个字音,请同学帮他改正后,表扬他和上次相比有进步,希望继续努力;魏兵同学简直是在我读一句他读一句的情况下读完这一段的,但我还是表扬他能够主动举手要求读书了。我总是用赏识的眼光看待每一位学生,让学生感受到在老师的眼中自己是好样的,他们受到鼓舞会越做越好。学生每一次发言完毕,我都会让他对自己家说:“我真棒!”让全班同学齐说:“你真棒!”我鼓励的方式因人而异,有时我会摸一摸孩子的头,拍拍他们的肩膀,有时我会拥抱一下某个学生,有时候我会充满同情地说:“哦,这个问题我小时候也遇到过,记得我是这样做的,你不妨试一试?”有时我也会和他们来点小幽默,开个小玩笑。我信任学生,我发现每个学生身上都蕴藏着无限的潜能,我尊重学生,蹲下来与学生交流,我关心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我的爱,学生渐渐喜欢上了我,并愿意向我敞开心扉,我对那些后进生特别关注,因为他们好像生活在没有阳光的地带,个别老师的讽刺挖苦,学生的群体歧视,导致他们缺乏进取心,甘于现状,渐渐对自己失去了自信心。所以后进生更需要表扬、鼓励、赏识。
二.激发兴趣,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根据心理学分析,学生兴趣是学习活动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份,学生一旦有了学习兴趣,就会产生“渴望获得”、“不断探求”、“如饥似渴”等动力现象和行为。我在语文教学中结合教材内容,联系学生实际,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重点在兴趣上下功夫。如识字教学,生字出现之后,让学生当小老师,教大家读准字音,字形识记是难点,让学生自己说,这个字什么地方容易写错,你用什么好办法记住它。提醒学生可以用图画、儿歌、顺口溜、故事等形式识记生字。让学生感觉到,这些生字都是我自己记住的,原来我也很聪明,学习生字真有意思,学生不再感到学生字是多么枯燥和困难的事。每次学完生字,我尽量在大家都掌握的情况下听写,这样全班学生几乎都能得满分,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习的劲头会更足。学习课文的方法灵活多样,一些童话故事如《小马过河》,我让学生在熟练朗读的基础上分小组进行课本剧表演,然后再和剧中的角色进行对话交流,观众提出问题,演员回答,学生入情入境,轻松愉快地理解了课文内容,同时也明白了故事蕴含的道理。学完古诗,让学生进行才艺展示,或朗读背诵,或绘画等。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如果老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不动感情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没有学习的兴趣,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游戏是儿童最喜爱的一种轻松愉快的活动。我根据教材的内容,寓教于游戏之中,例如“滚雪球、放鞭炮、生字医院”等游戏,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教学反义词时,我设计了“砰砰响”的游戏。学生先根据所给的词说反义词,说正确了就给予掌声鼓励。然后让学生自由说一说自己知道的其他反义词,没有了框框,学生劲头十足,你说“胖瘦”,我说“香臭”,你说“善恶”,我说“强弱”,看谁碰得多,看谁碰得响。在这种兴趣盎然的学习气氛中,学生思维活跃,反映灵敏,学习语文的兴趣越来越浓。
三、因材施教,努力为学生成功创造条件
小学生就像春天刚刚萌发的一片片绿叶,每片叶子都与众不同,每片叶子都需要老师的悉心呵护。前面提到那个叫魏兵的男生,我了解到,他三岁时父母离异,母亲远嫁,父亲外出打工,跟着奶奶和叔叔,生活条件十分艰苦。他自理能力强,会干许多家务,但经常调皮捣乱受到奶奶的责骂、叔叔的毒打,在学校由于学习落后常常挨老师批评,被同学看不起,因此他很自卑,似乎对自己也丧失了信心。可他内心深处渴望被人注意,渴望上进。他在一年级时汉语拼音没有学好,认不清声母、韵母,不会拼读,一遇到不会写的字,别的同学都可以用拼音代替,他却只能干着急。考试卷的第一题往往是读拼音写汉字,可他不会拼读,不知道要写的汉字是什么,不会做又不愿空那白白丢分,他着急、生气,他也很想做对题,想得高分,想成为好学生,他非常渴望成功,这种内心感受他说不出来,更无人诉说,这种焦虑情绪折磨着他,于是就用非正常的方式发泄出来,撕卷子、摔东西。这时的他是多么无助,是多么需要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哇!批评指责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适得其反。我首先帮他补习汉语拼音,学习过程中,我发现他学得特别认真,进步很快,就鼓励他:“你很聪明,继续加油,老师相信你一定能学会拼音。”并允许他遇到不会写的字可以先画圆圈,然后给他面批作业,由他说出画圈的是什么字,我给他注上拼音,写上汉字。当他拼音全部学会后,我对他说:“你的作业本中有许多‘拦路虎’,你这个‘小兵’能不能打败这些‘拦路虎’呢?”要求他自己拼读,并把会写的字写上,每写对一个,我就在旁边给他画上一面小红旗,祝贺他打败了一个“拦路虎”。他品尝到了成功的喜悦,学习更加努力,他特别喜欢画画儿,而且画得相当好。我给他创造表现自我的机会,学完《咏柳》这首古诗,我让同学们画观察到的柳树,他的画得了个大大的“优”,我称赞他观察的仔细,画的像真的一样,连老师都画不出来,很了不起,真是我们班的“小画家”,并要同学们向他学习。他激动的小脸通红,话音发颤,也许他有些不好意思,甚至受宠若惊。但我知道他在觉醒,他在自我完善,他在渐渐找回失去的自信。
有了兴趣,会主动地学习;通过努力,体验到了成功的快乐,增强了自信心,就能激发出创造的火花,思维的灵感,就更容易克服难题,取得成功。所以我说:成功是成功之母。
责任编辑:张子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