冥钱流行述略

来源 :寻根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innerd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所说的钱指冥钱,又称寓钱、冥币、冥钞、冥镪、冥纸、神纸等,因其大多用楮皮纸制成,又称楮钱、楮币、楮镪等。又有用箔纸制成的金银元宝之类,谓之纸箔。
  纸钱的前身是瘗钱。瘗钱即陪葬的钱,至迟在汉代就已出现。《汉书·张汤传》载:“会有人盗发孝文园瘗钱。”
  古人之所以埋钱烧纸钱,是相信人死之后在阴间同样需要钱财,这样做是为了供死者所用。所以纸钱又称冥钱、冥币,也就是阴曹地府使用的货币。
  纸钱起于何时,清代学者赵翼在《陔余丛考》中作了考证,认为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其依据一是《法苑珠林》称“纸钱起于殷长史”;二是《杜诗辨证》称纸钱起源于南朝齐东昏侯;三是《封氏闻见录》称“纸乃后汉蔡伦所造,其纸钱魏晋以来始有其事”。《封氏闻见录》与《法苑珠林》均成书于唐初,作者距六朝未远,所见所闻当有所据,所言较为可信。新疆吐鲁番阿斯塔那哈拉和卓古墓,曾出土有东晋十六国时期纸鞋、纸靴、纸帽、纸棺等纸明器,可佐证纸钱起源于魏晋南北朝时期。
  历代纸钱的盛行,从诗词即可略见一斑。唐李贺《神弦》“纸钱塞率鸣旋风”,张籍《北邙行》“寒食家家送纸钱”,宋王安石《思王逢原三首》“树枝零落纸钱飞”,苏轼《与郭生游寒溪》“风吹旷野纸钱飞”。
  从地域上看,大概自中原、江南以至边塞,各地皆有此俗。
  华北、中原、江南等地自不必多言,各地的地方志多有描述。西北、东北、岭南、西南等地的少数民族也有供奉纸钱的习俗。《宋史·礼志》载契丹使者为其皇后祭葬,也焚纸马。《奉天通志》说:“满人丧制……则备香楮祭品,合家或邀至亲至坟前敬奠。”《黑龙江志稿》说:“蒙古部落……停柩三五日不等,焚香奠酒,烧纸馃。”《广西通志》说,壮族于殡途中“施钱”(撒纸钱);侗族“在棺内铺数层纸钱”;苗族、仫佬族老人气绝烧“落气纸”;毛南族,人死后,孝子要手执纸钱到井边“买水”浴尸。《全县志》说瑶族祭祖“挂纸钱于墓四周”,“焚纸钱于墓前”。湖南《凤凰厅志》说苗族丧礼“剪白纸作标钱悬挂于死者棺首”。《土家族社会历史调查》说:“每年正月十五在祖先坟上烧纸钱。”《畲族社会历史调查》说,“备办祭品纸钱至丧宅吊唁,下葬时要放纸钱”。
  从社会阶层上看,自皇室到富家大室再到平民百姓,丧葬祭祀皆用纸钱。
  《封氏闻见录》称“纸钱魏晋以来已有之,今自王公至士庶无不用之”。可见纸钱在唐代已普及到了社会各个阶层。宋代《邵氏闻见录》说宋仁宗死时,洛阳“纸烟蔽空……乞丐者与小儿皆焚纸钱”。明代《剪胜野闻》说徐达“未几告薨。亟告帝(朱元璋),帝蓬跣担纸钱道哭”。这说明即便是尊贵如皇家,丧葬祭祀也用纸钱。
  从节令时间上看,元旦、清明、端午、中元、除夕等几乎所有岁时祭祀和先祖生辰忌日皆奉纸钱。
  在岁时祭祀中,奉纸钱最普遍的是清明节和中元节。清明节自古便有祭祖的风俗,家家户户上坟扫墓,焚烧纸钱。《坚瓠集》曰:“吴中于清明前,子女长幼持牲、醴、楮钱,祭扫坟墓。纸灰满谷,哭声哀戚。”《帝京景物略》说:“三月清明白,男女扫墓,担提尊盒,轿马后挂楮锭,灿灿然满道也。”中元节即农历七月十五日,民间俗称鬼节,各地均有祭祖祀鬼的习俗。《东京梦华录》曰:“中元,卖冥器、彩衣,以竹砍三脚如灯窝状,亦谓之‘盂兰盆’,挂冥钱、衣服在上焚之。”《老学庵笔记》:“故都残暑,不过七月中旬。俗以望日具素馔享先,织竹作盆盎状贮纸钱,承以一竹,焚之。”
  从祭祀对象上看,自丧葬祭祀祖先圣贤到祭祀鬼神,莫不用纸钱。
  供奉纸钱最多最普遍的毫无疑问是丧葬,“自始死以至葬,焚烧纸钱、金箔”(《辉县志》)。祭祀先师圣贤如《黑龙江志稿》称:“孔子诞日,各学生在学校或私塾用香楮、酒醴致祭。”祭祀鬼神如《淮阳乡村风土记》曰:“通常我处所奉神类甚多,大概言之则有天神、灶神、财神、火神、宅神、棚神、门神、井神、土地等类。至敬神時需用礼品,以香纸炮类最为普通。”
  从祭祀形式上看,家祭、祠祭、庙祭、社祭、野祭皆用纸钱。祠祭如宋白玉蟾《端午述怀》“纸钱飞起屈原祠”。庙祭如《崇祯历乘》曰:“士大夫有家庙……虽贩夫贩妇亦知负楮镪而往。”社祭如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云“社下烧钱鼓似雷”。路祭如《开原县志》曰:“奠酒肴于路,曰‘路祭’,撒楮钱于道,曰‘买路钱’。”野祭如《钟祥县志》曰:“远旅者野祭,焚楮钱。”
  纸钱的制式,虽然历代各地或有不同,但都一概仿照真实流通的钱币而制。
  古代最主要的流通货币是铜钱,所以铜钱式样的纸钱也最常见。一般剪成铜钱式样,茶碗大小,中凿方孔。《听雨丛谈》曰:“京师祀神,用黄纸凿成钱象,以代焚帛。祭墓则用白纸凿成大钱,径圆三四寸,以代冥器。”铜钱一般是成串成贯计量与携带的,所以纸钱也用大张纸切割连成一串。《宛署杂记》说:“燕城元日,以阡张供祖考前……阡张凿纸为条,与冥钱同类。”山东嘉祥元代曹元用墓中发现的纸钱,“毛边纸40厘米×30厘米,分两组,每组四枚,上面切割出圆钱,切而不断,形成方纸上的两串纸钱刻痕”。明代定陵孝靖后棺内的纸钱,“用多层黄纸叠放一起,厚0.1厘米-0.2厘米,用模子刻出,中有方孔。每纸四行,每行五钱,相连一起”。明代张懋夫妇合葬墓中发现的纸钱“共十多张,浅黄色,较完整的纸钱长39厘米×14.7厘米,上有圆形切口三行,每行八钱”。
  古代和铜钱同时流通的还有金银,一般是金银元宝,所以纸钱也制成元宝式样的“纸锭”,有大有小,有黄有白。金银是闪光发亮的,所以“纸锭”要用锡箔纸。《履园丛话》曰:“有明以来,又易纸锭、大小元宝,黄白参半,与纸钱并用。”
  纸币在宋代出现以后,纸钱又印制成如纸币状。南宋《杂志·辨楮币》载:纸钱“俗人创,二字通,上下皆用,犹纸钱也”。说明纸钱真印作纸币样。至明末,纸钱的印作甚至达到了以假乱真的程度。赵天羽《小说》记,“明崇祯末,京师市肆人鬼杂出,有以纸钱市物者,初不及辨,及晚始觉。乃投水盆,令交易者投钱于水,以别真伪”。   钱庄银行出现以后,钱票、汇票起到流通货币的作用,因而晚清以后又出现了银票式样的纸钱,是将尺许见方的白纸,先把左面向右一折,再把右面向左一折,折成三寸多宽的一个长条,叠起来备用。
  从有关史料看,至迟在五代已出现了印制的纸钱。《清异录》载:“周世宗发引日,金银钱宝皆寓以楮形,泉大如盏口,其印文黄曰‘泉台上宝’,白日‘冥游亚宝’。”浙江金华曾发现一块桃木质地的冥币雕版,“呈长方形,长约64厘米,宽约32厘米,厚约1.1厘米。雕刻有相套的两层长方形框”(《南方文物》,2004年第4期),大小方框之间雕有花纹,内框里刻有文字。到了近代,彩色印刷纸币普遍流通之后,纸钱的色彩形制图案大小也一如纸币,上印冥国银行字样,城乡各处亦俱用之。《静海县志》说:“近年,津埠又出一种冥用钞票,分十元、百元等,又冥用洋元,形式逼真,行销颇广。”
  钱币是有数量的,所以紙钱也有单位,一般以阡、陌、刀或垛为单位。《水浒传》二十六回:“只见何九叔手里提着一陌纸钱来到场里。”五十二回:“戴宗、李逵入到房里,左腿上卸下甲马,取出几陌纸钱烧了。”
  钱币在古代是用钱袋装的,所以许多地方又有“糊钱袋…烧包袱”的风俗。用白纸糊一大袋,装入纸钱,写上死者姓名,焚烧之。《子不语》云:“粤人于七月半,多以纸钱封而焚之名日‘烧包’,各以祀其先祖。”《汉口小志》曰:“又以竹为箱形糊以纸,而实寓钱其中,或装之钱袋内,谓之包袱。”
  纸钱的供奉方式,各地虽不相同,但不外乎焚烧、抛撒、悬挂、压之坟头数种方式。成叠铜钱式样的纸钱,主要抛撒于路上坟前。《道光都门记略》描述有类似烟火的装置,点燃会喷撒出许多纸钱,四面散开。成串的纸钱,主要悬挂于送殡的车上和坟头墓树上。宋代《本朝名臣传》说:“寇莱公卒于海康,诏许归葬,道出荆南之公安县,邑人迎祭于道,断竹插地,以挂纸钱,竹遂不根而生,滋茂殆一亩。”折剪成长条状的纸钱就是“烧纸”,灵前、坟前和岁时祭神祀鬼都要烧,《红楼梦》中凤姐说的“烧过黄昏纸”“伺候烧纸”都是指这个。
  由于纸钱和纸制明器的使用十分普遍,使纸钱和纸制明器的制作在中国古代形成了一个特殊的行业。据史料看,至少在宋代,丧俗纸扎已形成专门的行业。北宋称纸扎铺为“装銮作”“打纸作”“冥器作”。吴自牧《梦梁录》曾提到杭州有“舒家纸扎铺”“狮子巷口徐家纸扎铺”。明代的《如梦录》把从事纸扎制作的人称为“扎彩匠”,其经营场所称为“纸扎铺”“纸马铺”“纸马香铺”。
  纸钱作为中国乃至东方的一种特殊丧葬文化习俗,至今仍十分普遍。它至少有两大弊端:一是污染环境,易引发火灾。二是浪费巨大。《天工开物》曾说:“盛唐时鬼神事繁,以纸钱代焚帛,北方用切条名日板纸。故造此者名日火纸……此纸十七供冥烧,十三供日用……荆楚近俗,有一焚侈至千斤者。”清初的《颜山杂记》曾感叹:“丧者相吊,楮锭太丰,虽贫家动损数百钱,此礼恐难继也。”《宝山县再续志》说:“凡遇丧葬,纸箔积之小祥之用而又余,有用金钱悉成灰烬。”《静海县志》则说:“浙江产有纸箔,税局抽百分之一,年比三十万,偷漏者不计。”足见烧纸产量与浪费之巨。
其他文献
清水江文书,又称锦屏文书,自发现以来,引起了学界的广泛关注和重视,相关研究正在开展。清水江文书何以能够在那个特定的时空广泛流行开来呢?答案可以是多样的,其中不容忽视的一个核心要素是信任。可以说,清水江文书本身就是信任的一种物化的存在。清水江文书自有一套独特的信任体系,本文力在揭示这一信任体系的精神内核、文化属性及其在特定时空领域的展开方式。  信任的时间维度:简化功能与寻求确定  清水江文书流行于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学校戏剧教育不以戏剧知识和表演技能的学习为目的,而是注重通过戏剧方式对学生进行认识社会、认识自己、了解他人、增强艺术修养的教育,是一种教育性质的戏剧活动,或者说是戏剧方式的教育活动,目的是把戏剧活动引入教育领域,利用戏剧的情境实现教育的目的。  1.学演精品剧目  学演精品剧目是学校戏剧教育的重要内容,打破了学科边界,有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例如,學演大型音乐剧《马兰花》。《马兰花》讲述了主人公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用中华文化精神做教育,不仅是传统文化教育的目标所在,而且也是传统文化教育的可行性方案所在。我认为,应该把握以下几点:一是要抓住中华文化精神;二是要尊重中华文化固有结构;三是要以体验为主;四要与现代教育体系形成良好沟通。  近年来,社会各界都在做有益的探索与实践,中国宋庆龄青少年科技文化交流中心体验中心粹空间在传统文化的体验教育上就形成了较为体系化、生动化的教育模式,取得了较好的社会反响,积累了不少
期刊
为探究吕家坨井田地质构造格局,根据钻孔勘探资料,采用分形理论和趋势面分析方法,研究了井田7
可持续发展教育强调在不同阶段关注个人的意识、能力、态度、情感和价值观,强调学会生存、学会生活和学会发展。学校在办学过程中,坚持培养拥有“健康身心、友好交往、自主学习”三个好习惯的阳光学子,并将可持续发展教育融入课程与教育教学中,让学生学会与自然、社会和谐相处,从而促进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  1.借助杨柳书院,激发学生热爱自然  为了让学生更多地了解自然环境方面的知识,我们邀请相关专家走进学校杨柳书
期刊
摘 要:随着互联网的深入普及以及网络生活中伦理失范现象日益严重,加强大学生网络伦理教育愈发迫切。在多方位分析网络伦理教育现实的基础上,对高校网络伦理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课程设置以及教学实施等进行了深入探讨。  关键词:高校;网络伦理课;必要性  当前,社会已经进入网络时代,网络生活空间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个重要活动场所。网络信息的无所不包,网络万象的新奇刺激,网络沟通的快捷方便,足以让渴望自由、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