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以协同理论为指导,创新性提出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施模块式课堂协同教学的方法。即两个以上的教师以及教学助理人员分工合作、共同策划及执行课堂教学活动的一种形态。本文根据人力资源管理课程的特点,将其划分为五大模块,分别由三位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并从理论上探讨其意义及可行性。
关键词:协同理论模块式课堂教学 人力资源管理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努力探索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与综合素质,是历史的使命、时代的要求。本文将以协同理论为指导,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的课堂教学,创新地提出以协同理论为指导的模块式课堂教学方法,以期在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一、协同教学及其意义
所谓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它是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的。
协同教学为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把协同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教学领域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不仅指明了教学系统内部诸要素、各层次要素和结构,结构和功能,功能和环境等等,都是对立统一关系,必须创造条件形成协同效应,推动系统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化,才能发挥教学系统的总体功能,因此,落实素质教育,要抓住教学系统的协同作用,实施协同教学。
1、协同教学的内涵
所谓协同教学(team teaching)是指由两个以上的教师以及教学助理人员分工合作、共同策划及执行大规模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形态。
协同教学方案是由不同专长的教师以及教学助理组成教学小组,先由小组共同拟定教学计划,再分别由若干名教师依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每位教师依据本身擅长的领域及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最后再由小组成员共同评价学生的表现。
2、协同教学的意义
“协同教学”是一种融教学论、教学法、 教材改革为一体的课堂教学实验课题,运用协同理论,提高教学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协调好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教学系统自我调控的机制,使教学系统形成新的有序的整体结构,发挥最佳的整体功能,从而促使学生的身心协同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其意义如下:
(1)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协同教学是由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学人员组成一个教学团(Teaching Team),发挥各人所长,共同合作。 以合作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可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采用模块式课堂教学,由三名教师在一学期中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来讲,经常面对新的老师、新的教学风格,一个学期充满了期待,因而不易产生视觉或心理疲劳感,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教学水平,并降低教师的疲劳感
首先,由于每位教师只讲授其中的一、两部分内容,教师能够集中精力侧重研究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向纵深方向发展,做到术有专攻。
其次,以往一位老师一学期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不可避免地在一学期中间会出现心理疲劳,并且没有充足时间静下心来搞研究,结果是教学和科研争抢时间,矛盾冲突,一学期下来,教学和科研都在忙,却效率都不高。
(4)有利于促进教师共同备课,避免教师讲课中内容重复现象
首先,由于三位老师共同完成一门课的教学任务,教师团队会统一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加强了教学进度的阶段性控制。
其次,任课教师可以避免授课内容重复现象。
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
1、模塊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涵义
所谓模块式教学是指将课程按照体系分为若干模块,每一模块由一名在此领域最优秀的教师授课,一门课程将有三名左右的老师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计划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模块式教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协同原理,高效整合优势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式教学的基本步骤
以上模块由三名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其中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由原来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名教师担任;第四模块由承担《绩效与薪酬》的教师担任;第五模块由原来承担《劳动关系》的教师担任。在每个模块中,授课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授课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选择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与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等均有重要意义。
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行模块式教学方法改革的条件分析
1.更新观念是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
任何变革都是以观念转变作为先导,教育教学的改革同样也不例外。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首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念,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上,即以学生为本。
2.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这是教学过程中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指导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作为课程的主讲人,必须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广搏的知识面,高浓缩的信息量才能上好每一堂课,才能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课程,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活动。
关键词:协同理论模块式课堂教学 人力资源管理
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是教学研究永恒的课题,是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努力探索大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革,提高大学生的课堂学习效率与综合素质,是历史的使命、时代的要求。本文将以协同理论为指导,针对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基础课程《人力资源管理》的课堂教学,创新地提出以协同理论为指导的模块式课堂教学方法,以期在课堂教学方法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一、协同教学及其意义
所谓协同,就是指协调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不同资源或者个体,协同一致地完成某一目标的过程或能力。它是随人类社会的出现而出现,并随着人类社会的进步而发展的。
协同教学为人们展示了一种新的教育、教学思想和方法。把协同学的基本原理应用于教学领域是非常有意义的。它不仅指明了教学系统内部诸要素、各层次要素和结构,结构和功能,功能和环境等等,都是对立统一关系,必须创造条件形成协同效应,推动系统从无序状态向有序状态转化,才能发挥教学系统的总体功能,因此,落实素质教育,要抓住教学系统的协同作用,实施协同教学。
1、协同教学的内涵
所谓协同教学(team teaching)是指由两个以上的教师以及教学助理人员分工合作、共同策划及执行大规模教学活动的一种教学形态。
协同教学方案是由不同专长的教师以及教学助理组成教学小组,先由小组共同拟定教学计划,再分别由若干名教师依据教学计划进行教学,每位教师依据本身擅长的领域及教学方法实施教学,最后再由小组成员共同评价学生的表现。
2、协同教学的意义
“协同教学”是一种融教学论、教学法、 教材改革为一体的课堂教学实验课题,运用协同理论,提高教学系统的自组织能力,协调好教学系统内部各要素之间的关系,建立起教学系统自我调控的机制,使教学系统形成新的有序的整体结构,发挥最佳的整体功能,从而促使学生的身心协同发展,提高其综合素质。其意义如下:
(1)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协同教学是由两位或两位以上教学人员组成一个教学团(Teaching Team),发挥各人所长,共同合作。 以合作教学的方式进行教学,可有效整合教学资源。
(2)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率
采用模块式课堂教学,由三名教师在一学期中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对于学生来讲,经常面对新的老师、新的教学风格,一个学期充满了期待,因而不易产生视觉或心理疲劳感,学习效率自然提高。
(3)有利于提高教师的专业化教学水平,并降低教师的疲劳感
首先,由于每位教师只讲授其中的一、两部分内容,教师能够集中精力侧重研究该领域的理论与实践问题,并向纵深方向发展,做到术有专攻。
其次,以往一位老师一学期承担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不可避免地在一学期中间会出现心理疲劳,并且没有充足时间静下心来搞研究,结果是教学和科研争抢时间,矛盾冲突,一学期下来,教学和科研都在忙,却效率都不高。
(4)有利于促进教师共同备课,避免教师讲课中内容重复现象
首先,由于三位老师共同完成一门课的教学任务,教师团队会统一制定教学计划,明确每一位老师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时间,加强了教学进度的阶段性控制。
其次,任课教师可以避免授课内容重复现象。
二、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式课堂教学改革的基本内容
1、模塊式课堂教学的基本涵义
所谓模块式教学是指将课程按照体系分为若干模块,每一模块由一名在此领域最优秀的教师授课,一门课程将有三名左右的老师按照统一的教学大纲和教学进度计划共同完成一门课程的教学任务。模块式教学的基本原理是利用协同原理,高效整合优势资源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
2、《人力资源管理》模块式教学的基本步骤
以上模块由三名教师共同承担教学任务:其中第一模块、第二模块和第三模块由原来承担《人力资源管理》的一名教师担任;第四模块由承担《绩效与薪酬》的教师担任;第五模块由原来承担《劳动关系》的教师担任。在每个模块中,授课教师在利用多媒体授课的基础上,可根据实际选择情景教学和案例教学等方法。
总之,《人力资源管理》采用模块式教学方法对于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兴趣与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备课效率与课堂教学质量,增强教师的团队合作意识等均有重要意义。
三、《人力资源管理》课程实行模块式教学方法改革的条件分析
1.更新观念是进行专业课程教学方法改革的基础
任何变革都是以观念转变作为先导,教育教学的改革同样也不例外。进行《人力资源管理》课程课堂教学改革必须首先树立以学生为中心,以学习为中心的现代教育观念,把教学的着眼点放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上,即以学生为本。
2.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
这是教学过程中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以学生为主体,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教师的指导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教师作为课程的主讲人,必须拥有扎实的理论功底,广搏的知识面,高浓缩的信息量才能上好每一堂课,才能帮助学生选择有价值的课程,引导学生开展课堂讨论和社会实践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