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多媒体教学是有效的教学辅助手段之一,总结多年的使用多媒体教学实践和经验,着重探索分析《中国近现代史纲要》(简称《纲要》)课使用多媒体教学的重要性及必要性,以及多媒体教学的弊端,提出了在新的教改要求下《纲要》课多媒体教学的有效途径和重要措施。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教学;有效途径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通知精神,从2006级大学生开始实行新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纲要》课是高校本科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在《纲要》课教学中显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实现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也会给教学带来弊端。因此,在新的教改要求下,探索《纲要》课多媒体教学的有效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纲要》课教学使用多媒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纲要》课教学的历史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要求教师既要讲授基本理论,又要通过影视资料重现历史篇章,增加感性认识,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历史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加深印象、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是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的。
1.再现历史,进行教育,增强教学魅力
《纲要》课既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一门历史课,通过教学要让大学生掌握更多的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知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文化;科学地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更好地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和民族历史命运结合起来;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教学必须符合历史教学的基本规范与要求,历史学科的特点是过去性,多媒体课件运用大量珍贵历史瞬间(图片、录像)的重现把学生带入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再现历史情境,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并参与认识过程,如同身临其境,既可增加学习的兴趣,进行各种教育,又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理解认识历史事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觉得历史不是枯燥无味的史实堆积,而是栩栩如生的生动画卷。
2.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提高教育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新知的动力。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能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由于多媒体教学能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融为一体传输,能创设情境,因而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政治理论课有很强的教育性,重在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因此,课程承担引导学生知识内化为信念,并指导学生行为的任务。要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就不能仅仅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而必须采用一些比较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 使整个授课过程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最终达到知与行的统一的目的。课件图文、声画并茂,动静相宜,如临其境。历史是一本生动的、活的教材,仅靠讲述是想象不到气势恢宏的历史场面和美妙绝伦的艺术珍品的,而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则能化虚为实,增强历史的可信性,缩短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启发思维,促进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具体的教学课件扩展到网络平台,丰富的教育资源,新颖广泛的题材,可以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为思想教育提供了广袤的空间。从课堂的“教”引申到自发地去“学”,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其教育功能发挥成为可能。
3.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优化知识结构
《纲要》课内容较多、容量大、知识面广、理论性强等特点,按传统教学方式来讲,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教学的新思路,使知识信息快速传递。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声像皆备,而且能迅速、准确地呈现我们所需的信息或资料,能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
二、《纲要》课使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从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看,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提高和改进。比如课堂互动相对减弱,教师操作课件时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僵化呆板、学生被动、互动弱化。学生听课注意力分散,教师如过分追求视觉形象,屏幕花哨的文字、图案和情景等信息使学生目不暇接,容易使学生兴趣迁移,注意力分散,忽略重难点,弱化教学效果。可见教学不当也会弱化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课件的情景创设和综合信息会给学生以直接的视、听觉冲击,在学生感受形象乐趣的同时,也会扼杀他们“再造想象”的锻炼,潜意识中的东西已被屏幕中的确定形象代替,不需要思考。加之不留时间提问和让学生思考,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弱化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针对多媒体教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只有根据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多媒体教学课件真正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服务。
1.吃透教材,把握教学主题;科学设计,精心制作课件
讲好《纲要》课,教师自身建设是关键,吃透教材是首要任务。在课件制作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吃准吃透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难点和重点。多媒体课件的研制要服从、服务于教材,与教材内容相呼应,但课件不是教材“搬家”,要高于教材表现形式,课件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和拓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规范的教材语言转换成各种媒体语言来表达,通过媒体语言来激活教材语言、表达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容易为学生接受。总的来说,多媒体课件是对教材进行提炼、综合和再创造的一个教学成果。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种集教育、技术、艺术于一体的创作,一个优秀课件的设计、制作离不开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教师必须既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备较强的技艺表现能力,将教学内容与媒体表现形式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勤学制作课件的技术。课件制作要遵循五大原则:第一、紧扣教案,突重点,破难点,抓知识点。第二、答疑解惑,关注热点,提炼焦点,增加容量。第三、短小精悍,切忌花哨,切勿喧宾夺主哗众取宠。第四、挖掘创新,展示资料,切勿老调重弹索然无味。第五、实实在在,服务教学,定要教书育人讲求实效。
2.新老结合,创新教改思路;挖掘资源,建设资料信息库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思维、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等方面仍具有多媒体教学所不能的优势。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理论、逻辑性强的内容采用传统教学,而实践性强的、需要再现历史事实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开发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重视多媒体资料信息库的建设,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需要大量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料,这些材料往往是使严肃、抽象、深奥的思想政治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时代化的关键,在制作使用课件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加工这些材料。
纲要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是跨越传统教学的重要教学辅助手段,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课件迷人的风采和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多媒体技术和教学实践的发展,《纲要》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广大,《纲要》课教学会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的解读[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增2).
[2]沙健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覃轶珊.多媒体技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优化使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7.9.
关键词:中国近现代史纲要;多媒体教学;有效途径
根据《中宣部教育部提出进一步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通知精神,从2006级大学生开始实行新的政治理论课教学体系,《纲要》课是高校本科大学生必修的一门马克思主义政治理论课。多媒体教学在《纲要》课教学中显示了强大的生机和活力,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和实现教学目标,有利于实现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和教学资源的优化组合。但是,多媒体教学手段的使用,也会给教学带来弊端。因此,在新的教改要求下,探索《纲要》课多媒体教学的有效途径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纲要》课教学使用多媒体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纲要》课教学的历史性、理论性和实践性特点要求教师既要讲授基本理论,又要通过影视资料重现历史篇章,增加感性认识,多媒体教学可以将历史直观生动地展示在学生面前,在吸引学生听课注意力、加深印象、提高学习兴趣等方面是传统教学方法所不能的。
1.再现历史,进行教育,增强教学魅力
《纲要》课既是一门思想政治理论课,又是一门历史课,通过教学要让大学生掌握更多的中国近现代社会发展的历史知识;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文化;科学地把握中国社会发展的历史规律;更好地把个人发展与国家和民族历史命运结合起来;责无旁贷地肩负起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教学必须符合历史教学的基本规范与要求,历史学科的特点是过去性,多媒体课件运用大量珍贵历史瞬间(图片、录像)的重现把学生带入历史人物活动的舞台,再现历史情境,学生多种感官并用,并参与认识过程,如同身临其境,既可增加学习的兴趣,进行各种教育,又能更好地理解教材内容,理解认识历史事件,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使学生觉得历史不是枯燥无味的史实堆积,而是栩栩如生的生动画卷。
2.直观形象,生动有趣,提高教育能力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是学生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新知的动力。利用多媒体课件进行动态演示,能将知识形象直观地展现出来,这样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又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由于多媒体教学能把文字、图形、图像、声音、动画、影视等各种信息融为一体传输,能创设情境,因而具有很强的真实感和表现力,容易激起学生的兴趣和求知欲。政治理论课有很强的教育性,重在解决大学生成长成才过程中遇到的“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价值取向扭曲、诚信意识淡薄、社会责任感缺乏、艰苦奋斗精神淡化、团结协作观念较差、心理素质欠佳等”问题。因此,课程承担引导学生知识内化为信念,并指导学生行为的任务。要达到这个教学目标,就不能仅仅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而必须采用一些比较具体、形象的教学手段, 使整个授课过程更加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最终达到知与行的统一的目的。课件图文、声画并茂,动静相宜,如临其境。历史是一本生动的、活的教材,仅靠讲述是想象不到气势恢宏的历史场面和美妙绝伦的艺术珍品的,而多媒体辅助历史教学则能化虚为实,增强历史的可信性,缩短现实与历史的距离,启发思维,促进理解。多媒体教学,可以从具体的教学课件扩展到网络平台,丰富的教育资源,新颖广泛的题材,可以寓思想教育于课堂教学之中,为思想教育提供了广袤的空间。从课堂的“教”引申到自发地去“学”,利用多媒体教学使其教育功能发挥成为可能。
3.信息量大,内容丰富,优化知识结构
《纲要》课内容较多、容量大、知识面广、理论性强等特点,按传统教学方式来讲,难以完成教学任务。多媒体教学提供了教学的新思路,使知识信息快速传递。信息量大,知识面广,声像皆备,而且能迅速、准确地呈现我们所需的信息或资料,能大大拓宽学生的知识面,丰富了他们的课外知识,这是传统课堂教学无法实现的。
二、《纲要》课使用多媒体教学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从几年来的教学实践看,多媒体教学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待提高和改进。比如课堂互动相对减弱,教师操作课件时往往会忽略学生的主体性,僵化呆板、学生被动、互动弱化。学生听课注意力分散,教师如过分追求视觉形象,屏幕花哨的文字、图案和情景等信息使学生目不暇接,容易使学生兴趣迁移,注意力分散,忽略重难点,弱化教学效果。可见教学不当也会弱化对学生形象思维的培养,课件的情景创设和综合信息会给学生以直接的视、听觉冲击,在学生感受形象乐趣的同时,也会扼杀他们“再造想象”的锻炼,潜意识中的东西已被屏幕中的确定形象代替,不需要思考。加之不留时间提问和让学生思考,久而久之,就造成了学生思维的惰性,弱化了学生形象思维能力的培养。
针对多媒体教学教学存在的问题,只有根据课程的具体教学内容,将传统教学与多媒体教学有机结合,才能达到理想的教学效果,使多媒体教学课件真正为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吸引力、感染力服务。
1.吃透教材,把握教学主题;科学设计,精心制作课件
讲好《纲要》课,教师自身建设是关键,吃透教材是首要任务。在课件制作中教师要根据教学大纲的要求,吃准吃透教材,把握住教材的难点和重点。多媒体课件的研制要服从、服务于教材,与教材内容相呼应,但课件不是教材“搬家”,要高于教材表现形式,课件可以对教学内容进行有效的补充和拓展,创造性地使用教材,把规范的教材语言转换成各种媒体语言来表达,通过媒体语言来激活教材语言、表达教材内容,使教材内容更容易为学生接受。总的来说,多媒体课件是对教材进行提炼、综合和再创造的一个教学成果。
多媒体课件的制作是一种集教育、技术、艺术于一体的创作,一个优秀课件的设计、制作离不开教育科学理论的指导,同时教师必须既要具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又要具备较强的技艺表现能力,将教学内容与媒体表现形式紧密地结合为一体,勤学制作课件的技术。课件制作要遵循五大原则:第一、紧扣教案,突重点,破难点,抓知识点。第二、答疑解惑,关注热点,提炼焦点,增加容量。第三、短小精悍,切忌花哨,切勿喧宾夺主哗众取宠。第四、挖掘创新,展示资料,切勿老调重弹索然无味。第五、实实在在,服务教学,定要教书育人讲求实效。
2.新老结合,创新教改思路;挖掘资源,建设资料信息库
传统的教学方法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启发学生思维、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等方面仍具有多媒体教学所不能的优势。因此,教学中应根据教学内容,设计采用不同的教学手段,对于理论、逻辑性强的内容采用传统教学,而实践性强的、需要再现历史事实的内容采用多媒体教学,将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有机结合,扬长避短,以达到提高教学效果的目的。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多媒体课件开发应用的过程中,我们还要重视多媒体资料信息库的建设,多媒体课件的制作需要大量图像、音频、视频等资料,这些材料往往是使严肃、抽象、深奥的思想政治理论具体化、形象化、时代化的关键,在制作使用课件的过程中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收集、整理、加工这些材料。
纲要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是跨越传统教学的重要教学辅助手段,也是现代教育的必然要求。课件迷人的风采和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随着多媒体技术和教学实践的发展,《纲要》课运用多媒体课件教学的发展空间会越来越广大,《纲要》课教学会焕发勃勃生机。
参考文献:
[1]沙健孙.关于《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教材的解读[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6,(增2).
[2]沙健孙.中国近现代史纲要[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3]覃轶珊.多媒体技术在《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课的优化使用[J].思想教育研究,2007.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