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通过桩功与养生的内在联系、当今桩功养生锻炼的现状及桩功养生普及的策略三方面的分析与阐述,希望人们对武术桩功的养生理论有一定的认识,对研究“武术文化与养生”这一大命题起到些许的抛砖作用。
关键词 桩功 养生 天人合一
中华武术博大精神,源远流长。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几千年来经久不衰,且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多样,必有其令人神往之处。健康的身体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同时也是长寿的关键条件,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會,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的养生之道,以求心态的平和与身体的健康。本文仅从武术桩功与养生的内在联系出发,分析桩功养生锻炼的现状,探讨桩功养生普及的策略,希望对促进“武术文化与养生”这一大命题的研究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桩功与养生的内在联系
养生,又称道生、摄生、颐养等,“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生主》,其中载文“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1“养”指的是保养、补养,“生”指的是生命、生存的意思。对于现代社会来讲,养生就是依据生命存在、成长、发展的内在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实现强健身心,增进智慧、延长生命的目的。
桩功是中国传统武术中基本功法的重要内容,拳谚有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因此,桩功的训练历来被武术各门派所重视,如形意门中,习武者从初始学习到较高境界,都强调无极桩和三体式桩的训练。桩功在形式上有动静之分,其实质强调内外兼修,固本培元,实内坚外,洁内华外,阴阳相交、水火相济,强调形、意、气相互配合,协调平衡的整体活动。剖析桩功在传统武术发展历程中存在的目的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各种桩法训练达到动作的定势,为蓄劲发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通过与意念、呼吸的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修身养性的境界。因此,各传统武术流派依据这两个目的基本上把桩功分为技击桩和养生桩,这里重点讲养生桩,其目的是习武者用来强健身体、调理阴阳、通畅呼吸,通经达络、延长寿命,进而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当今社会,传统武术技击性的功能大大弱化,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更看重它的健体功能。
武术桩功在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儒、释、道、佛等各家的学说和理论,其站桩的动作姿态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其原理都能用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现代人体科学知识进行解释。如形意拳的“三体式”,要求在站桩时讲究“六合”和强调“二争力”,这其实是使全身肌肉处于良好的“弓”的蓄劲蓄力状态,使肌肉产生相互作用的力,这种力不是僵力,能调动肌纤维毛细血管开放,使身体成为发力的通道,从而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进而加强了各系统的新陈代谢,对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由于桩功训练简单易行,能根据练习者的身心特点采取高、中、低的姿态或大、中、小的幅度,容易使练习者体会到身心愉悦的状态。
二、桩功养生锻炼的现状
现今,武术桩功的养生价值已被越来越本人们所认识,但由于西方体育观念的不断涌入,以及“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体育精神的影响,在人们的生活中呈现了以“娱乐、活力”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体育健身运动,而对“天人合一”、“修身养性”的武术桩功煅炼的方式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接受。“桩功”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作为传统武术修炼者的“功课”而存在。在一些习练“桩功”的人们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是站桩的动作不正确。由于习练桩功的人们多数都是通过杂志、网络、音像等媒体来学习的,对于动作要领的本体感受性较差,对肢体及各部位的]调适、配合并不清晰,且站桩疲劳后易产生厌倦心理,以致动作变形,违反人体科学规律,降低身体机能,产生身体不适等反作用;二是急于求成。很多初学者,没训练多久,就想着 “站出感觉来”。练了几天,发现没有什么感觉,就不愿意再坚持了。由于“桩功”本身就是练的“累”、“苦”和“坚持”,因此,在锻炼中就不能急于求成,应该主动调节心态,让站桩成为一种享受和娱乐,这样才能领悟到站桩的奥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个代表,桩功的锻炼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否者,通过长期的练习,不仅不能健身和养生,或许还会伤身。
三、桩功养生普及的策略
桩功的锻炼不分年龄、性别,适合各类人群,不仅能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延长衰老,还能陶冶情操,体悟“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应积极推动桩功的普及,使这一养生方式得以发扬光大。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宣传。通过开办学习班、讲座等方式来传授“桩功”知识;二是,利用媒体来传授“桩功”的理论、方法。如体育频道设置“桩功养生”栏目,在健身类杂志中设立一些问答栏,以供人们更好的学习;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各体育学院或综合大学体育院系在武术教学中应加强“桩功”理论与方法的教授,从人才源头上给予保障;四是成立研究会。体育群体工作部门或体育总会可以成立专业研究会,进一步挖掘“桩功”的养生理论与实践方法,使人们的“桩功”养生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廉恩勇,武晓慧.武术养生与中医养生之间的关联性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2(3):116.
关键词 桩功 养生 天人合一
中华武术博大精神,源远流长。武术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能够几千年来经久不衰,且随着社会、时代的不断发展,内涵不断丰富、形式不断多样,必有其令人神往之处。健康的身体是我们生活的基础,同时也是长寿的关键条件,在生活节奏越来越快的现代社會,人们更加重视自己的养生之道,以求心态的平和与身体的健康。本文仅从武术桩功与养生的内在联系出发,分析桩功养生锻炼的现状,探讨桩功养生普及的策略,希望对促进“武术文化与养生”这一大命题的研究起到一定的作用。
一、桩功与养生的内在联系
养生,又称道生、摄生、颐养等,“养生”最早见于《庄子.内篇.养生主》,其中载文“督以为经,可以保身,可以全生,可以养亲,可以尽年”。1“养”指的是保养、补养,“生”指的是生命、生存的意思。对于现代社会来讲,养生就是依据生命存在、成长、发展的内在规律,运用科学的理论与方法以实现强健身心,增进智慧、延长生命的目的。
桩功是中国传统武术中基本功法的重要内容,拳谚有云“练拳不练功到老一场空”,因此,桩功的训练历来被武术各门派所重视,如形意门中,习武者从初始学习到较高境界,都强调无极桩和三体式桩的训练。桩功在形式上有动静之分,其实质强调内外兼修,固本培元,实内坚外,洁内华外,阴阳相交、水火相济,强调形、意、气相互配合,协调平衡的整体活动。剖析桩功在传统武术发展历程中存在的目的不外乎以下两个方面:一是,通过各种桩法训练达到动作的定势,为蓄劲发力打下良好的基础。二是通过与意念、呼吸的配合达到“天人合一”的修身养性的境界。因此,各传统武术流派依据这两个目的基本上把桩功分为技击桩和养生桩,这里重点讲养生桩,其目的是习武者用来强健身体、调理阴阳、通畅呼吸,通经达络、延长寿命,进而实现“天人合一”的境界。在当今社会,传统武术技击性的功能大大弱化,在很大程度上人们更看重它的健体功能。
武术桩功在不断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儒、释、道、佛等各家的学说和理论,其站桩的动作姿态符合人体生理规律,其原理都能用运动生理学、运动生物化学等现代人体科学知识进行解释。如形意拳的“三体式”,要求在站桩时讲究“六合”和强调“二争力”,这其实是使全身肌肉处于良好的“弓”的蓄劲蓄力状态,使肌肉产生相互作用的力,这种力不是僵力,能调动肌纤维毛细血管开放,使身体成为发力的通道,从而疏通经络,促进血液循环,进而加强了各系统的新陈代谢,对增进健康,预防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由于桩功训练简单易行,能根据练习者的身心特点采取高、中、低的姿态或大、中、小的幅度,容易使练习者体会到身心愉悦的状态。
二、桩功养生锻炼的现状
现今,武术桩功的养生价值已被越来越本人们所认识,但由于西方体育观念的不断涌入,以及“更快、更高、更强”的竞技体育精神的影响,在人们的生活中呈现了以“娱乐、活力”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体育健身运动,而对“天人合一”、“修身养性”的武术桩功煅炼的方式并没有得到多少人的接受。“桩功”在很大程度上还是作为传统武术修炼者的“功课”而存在。在一些习练“桩功”的人们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如,一是站桩的动作不正确。由于习练桩功的人们多数都是通过杂志、网络、音像等媒体来学习的,对于动作要领的本体感受性较差,对肢体及各部位的]调适、配合并不清晰,且站桩疲劳后易产生厌倦心理,以致动作变形,违反人体科学规律,降低身体机能,产生身体不适等反作用;二是急于求成。很多初学者,没训练多久,就想着 “站出感觉来”。练了几天,发现没有什么感觉,就不愿意再坚持了。由于“桩功”本身就是练的“累”、“苦”和“坚持”,因此,在锻炼中就不能急于求成,应该主动调节心态,让站桩成为一种享受和娱乐,这样才能领悟到站桩的奥妙。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一个代表,桩功的锻炼必须要用科学的方法来指导,否者,通过长期的练习,不仅不能健身和养生,或许还会伤身。
三、桩功养生普及的策略
桩功的锻炼不分年龄、性别,适合各类人群,不仅能治疗一些慢性疾病,延长衰老,还能陶冶情操,体悟“天人合一”的境界。因此应积极推动桩功的普及,使这一养生方式得以发扬光大。笔者认为应从四个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宣传。通过开办学习班、讲座等方式来传授“桩功”知识;二是,利用媒体来传授“桩功”的理论、方法。如体育频道设置“桩功养生”栏目,在健身类杂志中设立一些问答栏,以供人们更好的学习;三是加强专业人才培养。各体育学院或综合大学体育院系在武术教学中应加强“桩功”理论与方法的教授,从人才源头上给予保障;四是成立研究会。体育群体工作部门或体育总会可以成立专业研究会,进一步挖掘“桩功”的养生理论与实践方法,使人们的“桩功”养生科学化。
参考文献:
[1]廉恩勇,武晓慧.武术养生与中医养生之间的关联性研究[J].泰山学院学报,2012(3):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