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语文教学改革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zwrf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真诚的情感投入
  首先,语文教师要钟情于本质丁作,像敬爱父母一样对教学工作付出一片孝敬之心。先秦的庄子说过:“不精不诚,不能感人”,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则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当教师处于积极的情感状态中时,才可能使教学过程表现出较高的创造性。其次,语文教师一定要钟情于作家人物,替他们倾吐心声,也就是要进人他们作品中的感情世界,这样才能讲出感情来,也只有讲出感情来,才能感动学生,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形成一个良好的互动。同时,语文教师还要钟情于自己的学生,把他们视同于自己的亲人朋友,给学生提供大胆讲话、各抒己见、畅所欲言的环境。这样做才能建立起平易而亲密的师生关系,营造出一个轻松、民主、舒畅的学习氛围。这同样是完成教学任务的一个重要环节。
  二、创新教学方法
  以往的中学语文教学主要靠一支笔一张嘴,教师讲得滔滔不绝,学生听得昏昏欲睡。要深化教学改革,教师要深入研究教学方式和方法。在教学中要大力提倡案例教学,实施项目教学法,强调教学互动。教师要积极制作多媒体课件,逐步建立教学素材库,包括教学图片、音像资料、案例库等,组织“诗歌朗诵会”“演讲比赛”、“辩论赛”、“读书征文”等大型教学活动,开展文书写作、思维训练、听说训练等教学实训,增强学生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三、革新考核方式
  不再拘泥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更看重对学生能力水平的测试。在“常用应用文写作”部分将平时的项目练习和综合考查相结合,注重考查学生运用实用性应用文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口语交际”采用教学实训成绩加口试成绩的方法,注重对学生实际生活中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沟通能力的考查。另外在“演讲比赛”、“征文比赛”等教学活动中表现优异的同学给予平时成绩加分的奖励,尽力使学生的成绩具有说服力,能真实体现其在说和写方面的综合素质。
  四、“口语交际”凸现寓教于乐
  当下,全球化程度越高,语言交际功能越显重要,但实际情况却不容客观,我们的语文教学在这方面相对薄弱,因此应在语文新改革中把“口语交际”作为教学的重点。教学中,以实际训练为主,必要的理论知识为辅,这就要求教师要花更多的时间来设计教学。在“口语交际基础训练”中,在“发声训练”部分设计绕口令练习,在思维训练”部分设计了故事接龙、成语逆向思维、应变能力的实例练习,在“心理素质”训练中加入了心理测试,在“听说训练’中设计闹语辨析,弦外音辨析,文章问答等项目,在“口语交际能力训练”中,给学生设计演讲题,组织演讲比赛,设计辩论主题,把正常赛制简单化,把课堂变成辩论赛场。
  五、确立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
  教育对人的主体意识的发展起着重要的促进作用。在某种意义上,教育正是通过对人的道德、智力、能力的培养而提高人对自我的认识。对个体而言,教育的过程是一个不断提升自我的过程,是激发和张扬人的主体意识的过程。这是教育最本质最重要的作用之一。而长期以来,在我国传统的教育理论和教育实践中,对人的主体性和教育的主体性问题的重视是不够的。传统教育观念的主要问题在于将学生认定为被教育者,一个教育对象,而不是一个教育服务的对象,这样在相当程度上造成了教学关系的不平衡:例如传统的“填鸭式”“注入式”的教学模式就很典型地体现了这一点。很明显,这种教学模式更多的是从教育者的角度出发来组织和构建的,教师占据了课堂的全部.它没有足够顾及学生的权利和实际情况,学生也没有足够的权力表达自己的需要和愿望,才能得不到表现,思维能力得不到发展,其主体性受到了严重的压抑,这是一种“目中无人”的教育。这种教学模式最可能导致的直接消极后果,即学生缺乏主动学习的欲望,被动学习不利于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所以以学生为主体,就是确认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是认识和发展的主体,是具有独立意识和认识潜能的实践者。这意味着把学生从教师权威的羁绊中解放出来,强调学生的独立性和主动性,将学生作为教学的中心,将传统的向教师、教材倾斜变为向学生倾斜,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每一个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需要,鼓励学生与老师一起参与教学,以增强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造性,做到“目中有人”。
其他文献
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误解或歪解人物形象,肤浅地认识人物形象。比如,在解读《范进中举》时,有的学生认为范进在科举考试的道路上,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多岁,不言放弃,说明他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在解读《我的叔叔于勒》时,有的学生认为小说中的菲利普夫妇金钱至上,作者仅仅就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就小说而言,名家名作里总是包含着作者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形象的语言背后往往
期刊
历年中考,现代文中的议论文阅读分析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考点之一,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没有掌握好议论文的答题方法和技巧,现场答题时不知从何入手,失分现象严重,影响了语文的总体成绩。下面就本人多年中考议论文的复习经验,总结了出了一点方法技巧,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明确作者论点,把握文章脉络。  阅读议论文,最关键的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根据文章论点把握文章脉络。大多数议论文,标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心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心中的知识树应当是自己主动浇水施肥,裁枝修叶成长起来的,而不是老师一人一棵下发的。也许有的一线老师会批判道:“所谓‘自主’都是表面热闹,公开课上拿来装点门面的,现实中,谁敢真的这么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
期刊
教书十年了,深感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阅读的劲儿每况愈下。一节课让学生阅读两次,学生显得不耐烦,不是声音小就是读得像知了声似的。中学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无论是记叙、议论还是抒情类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萃,这些文章中有情景交融的诗歌、文辞优美的散文、情节生动的小说 、催人泪下的剧作,它们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都是作者对客观事物有感而发,倾注着作者丰富而强烈的情感甚至凝聚着他们的
期刊
一、关于倾听与对话  倾听,就是听自然之声、听心灵之声从教学的角度看,听孩子们,特别是初中阶段叛逆期的孩子们的心灵之声尤其必要。由于紧张的学习,考试的压力,社会的影响以及家长高度的关注和期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必然会有复杂的反映。走进孩子心里,倾听孩子的心声,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话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在不断提升内容的对话中,师生获得关于学习、课程,甚至生活、人生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认识,自然地达
期刊
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水平都达到了一个绝无仅有的高度。而山水诗创作,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涌现了以王维、李白等为代表的山水诗人。尽管,这两人的山水诗都是描摹山水寄托情感的典范,但由于诗人的思想和人生遭遇等因素的影响,其诗歌内容和风格也不尽相同。王诗素以“禅意与画意完美结合”而著称于世;李诗则因“宏伟浪漫”而久负盛名。那么,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山水诗各有什么特征呢?  一、
期刊
最近,我们徐州地区推行一种新的课改模式——“学进去 讲出来”,我把它简称为“学讲”,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进去后然后讲出来,对课改精神的领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学讲”和课标要求的“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学讲”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为具体化,即对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尝试了以下做法,并且取得一些效果,现浅谈如下:  我以为要想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知不觉间,小组合作学习在我校已经开展了一年,从开始的不解、疑虑到后来的排斥、厌恶,再到后来的接受并思考,我觉得这一年,于我而言是成长的、阵痛的,但也是有所收获,充满启迪的。  有一个规律叫“短板效应”,说的是一个木桶要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个桶就无法盛满水。也就是说,一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
期刊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一篇好的作文,除了有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高深的立意之外,还要有优美的语言。如果语言苍白,势必使文章黯然失色。如何让学生的语言美起来呢?笔者经过近些年来作文教学的实践,总结了八个字:引导、巧借、仿写、创新。  一、引导。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语言是门艺术,妙语则更让人如品琼浆,回味无穷。怎样引导学生对语言熏陶呢?首要的是妙语佳句的熏陶,语文课前,作文评讲之后,或
期刊
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虽然作文教学、作文批改耗费了教师们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还是最令师生头疼的。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寻求有效的作文训练方法,减小学生写作文的难度,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实践证明仿写可以成为突破学生作文难以提升的尴尬处境的一条捷径。所谓仿写,即仿照优秀的范文进行写作。  一、仿写的意义  缺少个性,品位较低是学生作文的普遍现象。这种状况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