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指导仿写,提升学生作文品位

来源 :语文周报·初中教研版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yhye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写作能力的培养,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重头戏。虽然作文教学、作文批改耗费了教师们的大量时间和精力,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还是最令师生头疼的。改变这种状况关键在于寻求有效的作文训练方法,减小学生写作文的难度,让学生在训练中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实践证明仿写可以成为突破学生作文难以提升的尴尬处境的一条捷径。所谓仿写,即仿照优秀的范文进行写作。
  一、仿写的意义
  缺少个性,品位较低是学生作文的普遍现象。这种状况的形成往往是学生缺少优秀作文是“什么样子”的图式。要使学生对自己作文有一个理想的设计,是一个艰难的过程,而仿写就是把范文作为作文的样子,通过对它的学习分析,得出写作某一类文章的基本规律、模式,形成一种作文的“图式”,即“样子”。仿写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逐步掌握作文规律。
  二、仿写的教学系列
  指导学生仿写要有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一般要经历了仿句——仿段——仿全篇三个阶段的训练。
  每一阶段教学中仿写材料的选择是很重要的。
  仿句主要集中在句式新颖、有特点,巧妙生动地运用了修辞手法,或富含哲理的,表达方式独特的句子,训练时以课文中例句为材料,还可以开拓一些其他资源,如文学短信、经典歌词等。
  仿段的材料来源主要是课文中和课外阅读文章中摘抄的优秀段落,内容集中在细节描写、场面描写、环境描写、议论抒情、特殊结构等方面,引导学生在阅读理解之后进行仿写。由仿句、仿段的训练逐步过渡到全篇的仿写。主要材料一是易于仿写的优秀课文,如《散步》、《我的老师》、《有的人》(诗歌)等,一是课外优秀时文和学生优秀作文。
  三、仿写的指导训练
  以指导学生仿句、仿段、仿全篇的三个具体课例来谈谈仿写训练的实际操作方法。
  (一)短信的仿写:
  句子的仿写可以训练学生对语言的理解感受能力,提高学生语言运用和表达能力,其价值在于对表达方面有巨大帮助。
  在对短信的仿写教学中,我安排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积累短信,品特点、辨类别;第二阶段——鉴赏短信,学语法、修辞;第三阶段——尝试仿写。
  在短信仿写训练中,我确定了两个角度进行仿写实践,一是侧重于句式的仿写,一是侧重于篇章构思的仿写。
  1.侧重于句式的仿写。
  在对短信的仿写中,应引导学生从以下两方面对语言材料进行分析:一要分析句子的类别、结构,明确该句的类属;二要分析例句的修辞手法,即依据修辞的特点,把握其相关要求。
  2.侧重于篇章构思的仿写:
  手机短信从篇章构思、表现手法方面运用较多的有烘托渲染法、粘嵌法、悬念转折法、卒章露底法、巧合误会法、矛盾法、对比法、蓄势法等等,同样可以作为学生仿写的良好素材。
  烘托渲染法:短信中运用了“起兴”的手法来构思,它奠定短信的意境和气氛,而且有些起兴的事物带有一定的比喻意味,达到了烘托渲染的目的,读来含蓄委婉,意味深长。
  (二)结尾留白的仿写:
  结尾留白的仿写设计源于学生的问题。学生作文的结尾大多是僵化、生硬地扣题,不讲技法,缺少引发读者想象和思考的空间,形成不了耐人寻味的意境。
  课堂上首先以学生熟悉的名篇或优秀时文为例进行仿写的指导:
  1.设置一种留白式的情节。
  2.结尾的景物描写也是一种留白。
  3.在结尾恰当而简洁地运用几句精粹的文字,或者使用意味深长的引语,以引导读者去判断、去联想、去思考。
  (三)全篇仿写:
  在全篇仿写的教学中,除了仿结构思路、表现手法外,还可以选择在各个方面有突出仿点的文章,如形式方面的片段拼接小标题形式、日记体等,设置悬念、象征等表现手法,结构方面如以物品为线索,以物寓情的仿写,运用倒叙或插叙的方法组织材料的仿写等等。
  总之,仿写只是一种形式与方法的借鉴与迁移。可以理解为鲁迅所提出的“拿来主义”,不是一味模仿,而是有选择的拿,为我所用的拿。仿写是为了创新,通过不断地仿写,逐渐达到从形似到形美,从神似到神传的境界,形成个性。而教师的任务就是指导方法,为学生提供仿写材料,评价学生仿文,引导其不断挖掘优秀仿写材料,自觉地仿写。逐步从仿写过渡到娴熟地运用各种写作技巧,创作性的写出高品位的作品。
其他文献
《香菱学诗》是义务教育人教版语文教材九年级上册第五单元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节选自《红楼梦》第四十八回《滥情人情误思游艺 慕雅女雅集苦吟诗》。香菱本名英莲,是“应怜”的谐音。这名字暗示她将一生坎坷。她出身于乡宦诗书之家,五岁时被人贩子拐去,稍长,被卖给小乡绅之子冯渊。拐子收了冯家的银钱,却又将英莲偷卖给薛蟠。无法无天的薛蟠怎把冯渊搁在眼里,钱多又有亲戚撑腰的薛蟠几下子就要了冯渊的小命。眼看就要 “出
期刊
学生对小说人物形象的分析往往会出现这样的现象:误解或歪解人物形象,肤浅地认识人物形象。比如,在解读《范进中举》时,有的学生认为范进在科举考试的道路上,从二十岁考到五十多岁,不言放弃,说明他是一个积极进取的人。在解读《我的叔叔于勒》时,有的学生认为小说中的菲利普夫妇金钱至上,作者仅仅就是批判资本主义社会赤裸裸的金钱关系。  就小说而言,名家名作里总是包含着作者丰富而深刻的思想感情,形象的语言背后往往
期刊
历年中考,现代文中的议论文阅读分析是语文学科的重要考点之一,相当一部分学生因为没有掌握好议论文的答题方法和技巧,现场答题时不知从何入手,失分现象严重,影响了语文的总体成绩。下面就本人多年中考议论文的复习经验,总结了出了一点方法技巧,与各位同行商榷。  一、明确作者论点,把握文章脉络。  阅读议论文,最关键的是要找出文章的中心论点,根据文章论点把握文章脉络。大多数议论文,标题只是提出了一个论题,中心
期刊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环境。”学生应当是学习的主人,他们心中的知识树应当是自己主动浇水施肥,裁枝修叶成长起来的,而不是老师一人一棵下发的。也许有的一线老师会批判道:“所谓‘自主’都是表面热闹,公开课上拿来装点门面的,现实中,谁敢真的这么上!”  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不断推进,语文课堂教学
期刊
教书十年了,深感学生在语文课堂上阅读的劲儿每况愈下。一节课让学生阅读两次,学生显得不耐烦,不是声音小就是读得像知了声似的。中学语文教材编选的文章,无论是记叙、议论还是抒情类的文章,多是古今中外名篇精萃,这些文章中有情景交融的诗歌、文辞优美的散文、情节生动的小说 、催人泪下的剧作,它们都蕴含着浓郁的感情色彩,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都是作者对客观事物有感而发,倾注着作者丰富而强烈的情感甚至凝聚着他们的
期刊
一、关于倾听与对话  倾听,就是听自然之声、听心灵之声从教学的角度看,听孩子们,特别是初中阶段叛逆期的孩子们的心灵之声尤其必要。由于紧张的学习,考试的压力,社会的影响以及家长高度的关注和期望,孩子们的心灵深处必然会有复杂的反映。走进孩子心里,倾听孩子的心声,是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对话是教学活动的灵魂。在不断提升内容的对话中,师生获得关于学习、课程,甚至生活、人生等多方面、多层次的认识,自然地达
期刊
诗歌作为唐代文学的代表样式,无论思想内容还是艺术水平都达到了一个绝无仅有的高度。而山水诗创作,更是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潮,涌现了以王维、李白等为代表的山水诗人。尽管,这两人的山水诗都是描摹山水寄托情感的典范,但由于诗人的思想和人生遭遇等因素的影响,其诗歌内容和风格也不尽相同。王诗素以“禅意与画意完美结合”而著称于世;李诗则因“宏伟浪漫”而久负盛名。那么,这两位伟大诗人的山水诗各有什么特征呢?  一、
期刊
最近,我们徐州地区推行一种新的课改模式——“学进去 讲出来”,我把它简称为“学讲”,也就是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自主学进去后然后讲出来,对课改精神的领会可谓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我认为“学讲”和课标要求的“课堂教学要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精神”是一脉相承的,只不过,“学讲”在课堂上对学生能力的培养更为具体化,即对学生有了更高的要求。  笔者尝试了以下做法,并且取得一些效果,现浅谈如下:  我以为要想
期刊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不知不觉间,小组合作学习在我校已经开展了一年,从开始的不解、疑虑到后来的排斥、厌恶,再到后来的接受并思考,我觉得这一年,于我而言是成长的、阵痛的,但也是有所收获,充满启迪的。  有一个规律叫“短板效应”,说的是一个木桶要想盛满水,必须每块木板都一样平齐且无破损,如果有一块不齐或者某块木板下面有破洞,这个桶就无法盛满水。也就是说,一个水桶能盛多少水,并不取决于最长
期刊
孔子说:“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一篇好的作文,除了有新颖的素材,精巧的构思,高深的立意之外,还要有优美的语言。如果语言苍白,势必使文章黯然失色。如何让学生的语言美起来呢?笔者经过近些年来作文教学的实践,总结了八个字:引导、巧借、仿写、创新。  一、引导。培养学生的语言感受力  语言是门艺术,妙语则更让人如品琼浆,回味无穷。怎样引导学生对语言熏陶呢?首要的是妙语佳句的熏陶,语文课前,作文评讲之后,或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