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6-7833(2011)12-000-01
摘 要 会计目标的多元化要求会计计量属性的多元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并存要求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并存。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各有优劣,谁也不能取代另一方而独立存在。未来最理性的会计计量模式必然是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相融合的双重计量模式,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理性的选择。
关键词 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 双重计量
一、财务会计计量模式概述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是财务会计计量属性与财务会计计量单位的结合,即会计实务中必须计量的财务会计要素的特征或者外在表现形式与计量单位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模式,包括历史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一)历史成本模式
历史成本(Historical Cost),也称原始成本,通常是对资产而言,是指取得一项资产时付出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历史成本特别注重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其主要特点如下:
1.其计量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为依据, 计量的形成是交易双方认可的市场价格或交换价格(在达成价格协议时, 双方从各自利益最大化出发, 考虑到市场条件, 未来价格的可能变化, 通过反复协商最终形成双方皆可接受的互利双赢的价格)。
2.交易按这种价格完成后有一系列可以事后稽核的客观证据。
3.这种过去的市场(交换) 价格一旦据以进行交换, 按这种价格取得资产的一方, 就依此价格为资产的购置;除非使用、出售和转移, 其成本长期保持不变, 因而被称为历史成本。
4.由于资产的历史成本不再同市场挂钩, 因而无须在持有期间,每逢报告日要进行“新起点计量”,但如果资产的成本已明显地高于当前的市价,可以进行减值测试。
(二)公允价值模式
我国准则规定,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价值。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金融创新推动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规避风险,又能放大风险。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面前,历史成本计量无能为力,迫切需要寻求新计量模式,以实现公允计量目标。同时,上世纪80 年代美国的储蓄和贷款危机使人们更加坚定地认为,历史成本计量下的财务报告对于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于事无补,公允价值才是金融工具计量最佳和唯一的计量属性。后经过多方努力,公允价值计量已在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得以运用, 我国也在2006 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将公允价值作为独立的计量属性写入了基本准则。
二、影响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几种学派
1.真实收益学派。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建立在受托责任观的基础之上的,它强调收益的真实性,强调报表数据的准确性,以用报表上反映出的指标来对企业管理者做出业绩评价。
2.归纳学派。该学派的特点是,财务会计计量模式在设计时应该维护会计实务中广泛运用的计量方法的合理性。
3.决策有用学派。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⑴会计的目标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数量化的信息,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⑵强调会计人员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过多地强调信息使用者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⑶从信息使用者的立场出发,强调财务报表本身的有用性,而不是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系统整体的有用性。
三、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现实选择
(一)影响因素
1.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框架的起点,对会计计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侧重点也不同;如受托责任观调会计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而决策有用观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
2.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多种多样,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也是方方面面,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质量要求不同,这也影响到了会计计量模式的不同。
3.资本保全。財务资本保全观认为,资本可以用货币反映并主张保持货币资本完整,要求以历史成本计量会计要素;实务资本保全观认为要保全的是企业的原有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以现行市价作为计量基础。
4.外部环境。财务会计模式受到经济利益、政治法律因素、技术因素等的影响。
(二)现实选择: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走向融合
首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格局仍然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并存的格局,虚拟经济将得到快速发展,但又不能取代实体经济而独立存在。对虚拟经济的计量离不开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在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上无能为力。所以,在虚拟经济的发展中,公允价值计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但就实体经济而言,历史成本计量是最佳计量属性,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协调好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关系,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两种计量模式的融合,是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理性选择。
今后, 在财务会计中运用双重计量进行确认与报告的模式仍然是大势所趋。就是说, 在一个企业中, 对于大多数的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 仍然需要按历史成本计量, 从而产生相应的历史的即实际的信息, 而对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则仍需要按公允价值计量,从而产生相应的按当前脱手价格反映的预期信息。
在财务报告中同时并存两类信息, 一般不存在什么问题。相反, 还能互相补充,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四、结束语
只要以竞争为特点的市场经济存在, 产生高风险与高报酬的不同投资与融资方式的土壤就会存在。即使金融危机结束了,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金融创新也不可能消失, 它将会在更健全的控制与监管下发展。
我们也高兴地看到: 双重计量与确认模式的改进, 已经在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上出现令人鼓舞的曙光。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中国财政出版社.2003.
[2]William R.Scott.财务会计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
摘 要 会计目标的多元化要求会计计量属性的多元化,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并存要求公允价值计量与历史成本计量并存。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各有优劣,谁也不能取代另一方而独立存在。未来最理性的会计计量模式必然是历史成本计量与公允价值计量相融合的双重计量模式,这是历史的选择,也是理性的选择。
关键词 公允价值 历史成本 双重计量
一、财务会计计量模式概述
财务会计计量模式是财务会计计量属性与财务会计计量单位的结合,即会计实务中必须计量的财务会计要素的特征或者外在表现形式与计量单位相结合而成的一种模式,包括历史成本模式和公允价值模式。
(一)历史成本模式
历史成本(Historical Cost),也称原始成本,通常是对资产而言,是指取得一项资产时付出的现金或者现金等价物。历史成本特别注重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原则,其主要特点如下:
1.其计量是以实际发生的交易为依据, 计量的形成是交易双方认可的市场价格或交换价格(在达成价格协议时, 双方从各自利益最大化出发, 考虑到市场条件, 未来价格的可能变化, 通过反复协商最终形成双方皆可接受的互利双赢的价格)。
2.交易按这种价格完成后有一系列可以事后稽核的客观证据。
3.这种过去的市场(交换) 价格一旦据以进行交换, 按这种价格取得资产的一方, 就依此价格为资产的购置;除非使用、出售和转移, 其成本长期保持不变, 因而被称为历史成本。
4.由于资产的历史成本不再同市场挂钩, 因而无须在持有期间,每逢报告日要进行“新起点计量”,但如果资产的成本已明显地高于当前的市价,可以进行减值测试。
(二)公允价值模式
我国准则规定,公允价值是指在公平交易中,熟悉情况的交易双方自愿进行资产交换和债务清偿的价值。
随着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金融创新推动了衍生金融工具的广泛应用,衍生金融工具的运用如同一把“双刃剑”,既能规避风险,又能放大风险。在衍生金融工具交易面前,历史成本计量无能为力,迫切需要寻求新计量模式,以实现公允计量目标。同时,上世纪80 年代美国的储蓄和贷款危机使人们更加坚定地认为,历史成本计量下的财务报告对于预防和化解金融风险于事无补,公允价值才是金融工具计量最佳和唯一的计量属性。后经过多方努力,公允价值计量已在国际会计准则和美国财务会计准则中得以运用, 我国也在2006 年发布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中将公允价值作为独立的计量属性写入了基本准则。
二、影响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几种学派
1.真实收益学派。该学派的基本观点是建立在受托责任观的基础之上的,它强调收益的真实性,强调报表数据的准确性,以用报表上反映出的指标来对企业管理者做出业绩评价。
2.归纳学派。该学派的特点是,财务会计计量模式在设计时应该维护会计实务中广泛运用的计量方法的合理性。
3.决策有用学派。该学派的主要观点是:⑴会计的目标在于向信息使用者提供有助于经济决策的数量化的信息,会计信息是经济决策的基础;⑵强调会计人员与会计信息使用者之间的关系,而不过多地强调信息使用者与经济活动之间的关系;⑶从信息使用者的立场出发,强调财务报表本身的有用性,而不是编制财务报表所依据的会计准则和会计系统整体的有用性。
三、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现实选择
(一)影响因素
1.会计目标。会计目标是会计理论框架的起点,对会计计量有着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会计计量模式所反映的会计信息侧重点也不同;如受托责任观调会计的客观性和可靠性,以历史成本为基础,而决策有用观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以公允价值为计量基础。
2.会计信息。会计信息的使用者多种多样,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也是方方面面,不同的信息使用者对信息的质量要求不同,这也影响到了会计计量模式的不同。
3.资本保全。財务资本保全观认为,资本可以用货币反映并主张保持货币资本完整,要求以历史成本计量会计要素;实务资本保全观认为要保全的是企业的原有生产能力和经营能力,以现行市价作为计量基础。
4.外部环境。财务会计模式受到经济利益、政治法律因素、技术因素等的影响。
(二)现实选择: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走向融合
首先,后金融危机时代的经济格局仍然是虚拟经济与实体经济并存的格局,虚拟经济将得到快速发展,但又不能取代实体经济而独立存在。对虚拟经济的计量离不开公允价值,历史成本在对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上无能为力。所以,在虚拟经济的发展中,公允价值计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且在后金融危机时代会得到更好的发展。但就实体经济而言,历史成本计量是最佳计量属性,以历史成本为计量基础的会计发挥了重要作用。
其次,协调好公允价值与历史成本的关系,发挥各自优势,实现两种计量模式的融合,是后金融危机时代财务会计计量模式的理性选择。
今后, 在财务会计中运用双重计量进行确认与报告的模式仍然是大势所趋。就是说, 在一个企业中, 对于大多数的非金融资产和非金融负债, 仍然需要按历史成本计量, 从而产生相应的历史的即实际的信息, 而对于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则仍需要按公允价值计量,从而产生相应的按当前脱手价格反映的预期信息。
在财务报告中同时并存两类信息, 一般不存在什么问题。相反, 还能互相补充, 相辅相成, 相得益彰。
四、结束语
只要以竞争为特点的市场经济存在, 产生高风险与高报酬的不同投资与融资方式的土壤就会存在。即使金融危机结束了, 在可以预见的将来, 金融创新也不可能消失, 它将会在更健全的控制与监管下发展。
我们也高兴地看到: 双重计量与确认模式的改进, 已经在新的国际财务报告准则上出现令人鼓舞的曙光。
参考文献:
[1]葛家澍,刘峰.会计理论——关于财务会计概念结构的研究.中国财政出版社.2003.
[2]William R.Scott.财务会计理论.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
[3]财政部.企业会计准则2006.经济科学出版社.2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