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失藻海

来源 :博览群书·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petela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近几十年来,简·里斯的代表作《藻海无边》受到的关注与日俱增,在《藻海无边》中,她写出了一个截然不同的罗切斯特。这个罗切斯特与他父亲、他妻子以及当地土著居民之间的关系危及了作为西方殖民者一贯的强者形象。而丹尼尔的诽谤信、阿梅丽等事件则进一步瓦解其宗主国主体权威。克里斯托芬的威胁促使他依靠英国法律的权威,驱逐“他者”, 维护自身主体地位。然而,刻意的挣脱是无济于事的,罗彻斯特已经由冷淡到冰冷,冰冷到残酷,直至“疯癫”。
  关键词:《藻海无边》;罗彻斯特;疯癫;瓦解
  上世纪后半叶,英国现代女作家简·里斯的《藻海无边》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往。评论家们讨论的焦点主要是针对《藻海无边》的安托瓦内特对《简·爱》中的疯女人的重新书写,探讨东方主义下女主人的身份混乱和身份重建的问题,以及《藻海无边》对《简·爱》的改写和瓦解。然而,小说中的男主人公却没有得到等量的关注。罗彻斯特作为西方殖民者的化身,其身份的巨大变化是值得探讨的,尤其是他的形象在西印度的逐渐削弱的过程。本文将对该人物的主体性建构过程进行讨论。
  一、自我身份的迷失
  罗切斯特本身是否真正拥有英国权威是值得质疑的。首先,在《藻海无边》中他是一个没有姓名的男人。作为小说的男主人公,他拥有大量的文本叙述,可是对于这个男性的背景信息没有任何详细的介绍。读者在第二章发现,安托瓦内特的世界突然多了一个人,那个人是她的丈夫:《简·爱》中的罗彻斯特!他的出现依托于安托瓦内特,而这依赖于安托瓦内特嫁给了他。其次,罗切斯特被置于英国男权的边缘。这种边缘性最早体现在有关他的第一次自我描述中,“我再也不会给你和你最爱的儿子我亲爱的哥哥丢脸了。不会再向你写信要钱,也不会再低声下气地求你了”(p58),由此可见,罗彻斯特在英国并不是一个得意的西方人,他被自己的家庭所排挤,他的西印度之行是一次“流放”,他被安排了一段功利的婚姻,由此可见,“里斯笔下的罗切斯特是父权和大英帝国的代表,但他也是父权社会的牺牲品”(刘莹,131)。为了金钱和一个被殖民地国家的女子结婚,这样的行径是极其卑劣和丑恶的,并且对于自身的英国形象也是一种诋毁和贬损,他的西方男性主体性便因此开始消解,成为一种对于他者的依附。
  二、无望的自我追寻
  在《藻海无边》中,罗切斯特来到加勒比海这片荒芜陌生的殖民地,他的自我身份认同是逐步的。罗彻斯特只身来到陌生的西印度,没有朋友,他渴求有人认同他的英国权威,并找到与自己相似的另外一个“自我”,“人将自身外投放于一个对象上,而这又包含将‘我’与这个对象维系在一起的种种幻觉”(王岳川,2008:57),起初他试图接受妻子,从距离自己最近的人身上找到归属。不幸的是,他对自己和安托瓦内特的婚姻看成是一种交易,“不是我买了她,而是她买了我”(p58),“我已经出卖了自己的灵魂,或者说是你出卖了它,不过这毕竟这个买卖还算不错吧”(p58)。罗彻斯特和安托瓦内特不存有任何情感,一切都因金钱而起,“就连这个即将和我结婚的女孩,对我也毫无意义……我扮演我应该扮演的角色”(p65)。随着认识的加深,安托瓦内特的种族和阶级夹缝中的身份使他敏感,不屑和厌倦,他们之间的鸿沟无法得到跨越;波伏娃(2004)在《第二性》中指出:“主体只能在对立中确立—他把自己树为主要者,以便同他者、次要者、客体相对立。”同时,“并不是他者在将本身界定为他者的过程中确立了此者,而是此者在把本身界定为此者的过程中树立了他者。”因此,罗切斯特必须通过一个客体才能实现自我,而他正是在确立自身主体地位的过程中将安托瓦内特树立为“他者”。
  罗彻斯特与克里斯托芬难以相处,“块头再大点,再穿的气派点,就会让我感到害怕”(p62),其实罗彻斯特害怕的是,他的英国殖民者及西方优越者的身份动摇。所以他不容许有人是“大块头”,穿着“气派”,这些形容词是用于形容英国殖民者的。对于罗彻斯特这个本身处于大英帝国边缘的男人来说,他来到了边缘化的西印度,希望得到身份的重建,不可能容忍威胁自我身份的因素的存在!他不喜欢克里斯托芬说的话,总认为其中恶意重重,又把她当成与罗彻斯特脑海中固有的仆人形象,“而且她似乎很懒。她磨洋工”(p75),这是罗彻斯特心存偏见的体现,也体现了他的对于威胁的恐惧。在小说后面,罗切斯特依靠法律成功地驱逐了女佣克里斯托芬,主要是她具有令他倍感威胁的“神秘力量”。
  罗切斯特宗主国男性身份的丢失,也体现在他与当地土著人的接触中。在收到丹尼尔对安托瓦内特的诽谤信后,罗切斯特走进了森林结果自己却迷了路。“迷路”其实是暗示他一步步走向迷失。管家巴蒂斯特来找他,罗切斯特说他看到这里有条路,但是巴蒂斯特冷淡地说了3遍“没有路”,并毫不客气地说“一点也没听到说过这种说法”(p98),回应之以“耸肩”的动作,这是公然挑战来自大英帝国的男性权威。随后罗彻斯特发烧了,他说“我已经发过烧了”(p98),巴蒂斯特的直言反驳“发烧的次数可没有什么限制”(p98),虚弱的罗彻斯特随之而来的是身份的弱化,他在当地居民面前已无权威可言。
  罗彻斯特对于安托瓦内特的动摇始于丹尼尔的信,因为之前他对她存有怀疑和猜测,无法得到除自己之外的人的肯定。丹尼尔的信使罗彻斯特心中对安托瓦内特的疑虑和不满得到了文字的诠释和力证,给了他之前心存芥蒂的事件一个似乎符合逻辑的解释,甚至得到更深层的发掘。他毫不怀疑丹尼尔的话,“因为这样他就更有理由摆脱他那身份复杂的妻子”( 刘莹,131)。丹尼尔可以看作是罗切斯特在殖民地的“他者”中的自我,是罗切斯特进行主体的重建的牵引力,这实现了罗彻斯特身份的一次弱化和贬损。他把丹尼尔这个阴险的敲诈者作为自己的明镜,当成自己可以信赖和依赖的人,因而自己便成了伙同丹尼尔进行不齿勾当的伙伴,他们成了同一类人。至此,罗彻斯特的殖民者形象,大英帝国殖民男权的地位被消释殆尽。丹尼尔象征着他内心压抑着的自己,他内心所有的邪恶、恐惧和渴望被信任,都由在丹尼尔身上看到真实的自我印记。   三、疯癫:罗切斯特的归宿
  “罗切斯特认为安托瓦内特疯了,因为她不像个维多利亚时代的女人”(刘茵,10),.她时而温和,但大部分时间是激烈如狂风暴雨,尤其是发现丈夫不忠时。但真正接近疯癫的是他自己,他折磨他的妻子,与女佣阿梅丽上床,他出卖了自己的道德。安托瓦内特被气走时,罗彻斯特居然半是期待半是得意地问阿梅丽:“你还为我难过么?”(p136),而地位卑劣的阿梅丽依旧“我为你感到难过”(p136),这种形象的自我贬损是讽刺的。
  罗切斯特在努力重建自我的同时,却在失去自我。在小说的结尾,一个不知其名的男孩呜呜大哭,引起的罗彻斯特无限的反感竟想到“我真想掐死他”,可是那个男孩只是想要跟着他继续作仆人。罗彻斯特反应如此剧烈,如同疯子,“我厌倦了这些人。我厌恶他们的笑声和眼泪,他们的恭维与嫉妒”(p171),殊不知,所有这些他厌恶的特征,都在他自己身上。他厌恶的是自己,男孩的真实让他反观到丑恶的自己。“我憎恨群山和丘陵,憎恨河流与雨水,我憎恨不管什么颜色的落日,我憎恨它的美,他的魔力……”(p171),疯狂的罗彻斯特在逃避一些纯粹美的意象,因为他自己已经丢失了,而安托瓦内特仍然持有,真正明白所有真相的人是安托瓦内特,“最首要的,我憎恨她,因为她属于这种魔力与魅力” (p171)。现在理智模糊的罗彻斯特,他唯一获得慰藉的方式只有从折磨安托瓦内特里得到,她身上纯真的品质让他嫉妒,惶恐。他要安托瓦内特和他一样痛苦,他内心已疯癫。
  对于安托瓦内特的折磨是完全不够的,他要控制和占有“他者”。他给父亲和律师等英国权威的象征写信,依靠帝国的法律,将安托瓦内特和克里斯托芬置于他的控制之下,迫使女佣克里斯托芬离开,消除了与令他感到无能为力的巫术威胁。最后,他把他的妻子带到了大英帝国,束之高阁。
  “而安托万内特在《简·爱》中头发凌乱,令人恐惧的一面也许就是罗切斯特自身邪恶的象征”(刘茵,10),他把“它”束之高阁,不想再次记起,只是单纯为了逃避。如果说安托瓦内特疯了,那罗彻斯特也一样疯了,他的疯癫是指向自身的,映射给他者的。他伤害自己,又通过占有和破坏的冲动,毁灭安托瓦内特。
  罗切斯特和安托瓦内特的性格中都包含了一幅茫茫藻海的景象:空洞和迷惘。罗切斯特的西印度之旅,从迷失中开始,最终失去自我。对于罗切斯特来说,他不择手段建立的宗主国自我和小说的主题是一致的:无果和迷失。他近乎疯癫的行为,解构了英国“自我”和殖民地“他者”之间的二元对立。里斯让罗切斯特通过自己的叙述,瓦解了自身的主体性,这是宗主国男性主体追寻的悲剧。
  参考文献:
  [1]刘茵,《藻海无边》中的另一个罗切斯特[J],文学界(理论版),2010,9
  [2]刘莹,刘须明,从迷失中开始,在迷失中结束——评《藻海无边》中男主人公的失败之旅[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3(6)
  [3]琼·里斯,方军,吕静莲译,《茫茫藻海》[M],上海:上海文艺出版社,2011.
  [4]王岳川,《当代西方最新文论教程》[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8.
  [5]西蒙娜·德·波伏娃,陶铁柱译,《第二性》[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04.
  作者简介:邓青华(1990-),男,籍贯:江西瑞金,云南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2013级文学硕士 ,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张飞珑(1988-),男,籍贯:红河建水,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文学硕士,研究方向:英语语言文学。
其他文献
摘 要:学校是教书育人的重要场所,是由众多教师和有诸多部门构成的,实现教师之间、各部门之间的和谐合作对于学校的运行与发展是尤为重要,现代学校管理的真谛在于发挥人的价值,发掘人的潜能,发展人的个性。本文以“学校工作”为主要研究对象,并对其进行深入、细致的探讨与分析,希望能够就如何全面实现学校工作的有效管理提出切实可行的、有针对性的建议与对策。  关键词:学校管理;完善制度;班子建设;校园文化  学校
期刊
摘 要:在教育领域内,小学教师具有重要的作用。小学教师是基础教育教学的中坚力量,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力量。因此,对小学教师的管理需要引起学校管理人员的重视,贯彻人本管理已经势在必行,这是当代教育教学改革的实现创新的必然要求。本文结合笔者自身的工作经验,探讨在小学教师管理中如何实现人本管理,分析实施人本管理的必然要求以及具体措施,为小学教师管理有效性的提升尽自己一份绵薄之力。  关键词:人本管理;小
期刊
摘 要:在我国的古典文学中,由文学家们塑造出了无数的经典人物形象,白娘子就是经典的女性形象之一。她的形象由不懂情爱的蛇妖渐变为蛇精、蛇仙最终变为符合古代思想的拥有完整的人类思想感情的传统女性。本文通过对白娘子形象变化的几个阶段探讨,分析总结了白娘子形象如此变化的原因。  关键词:白娘子;形象;演变;启蒙哲学  我国古代民间有四大传说,分别是梁山伯与祝英台、牛郎织女、孟姜女哭长城和许仙和白娘子的传说
期刊
摘 要:苏轼是宋代文学中最耀眼的星,其文诗词均达到当时的高峰。尤其是作词方面的实践丰富了词作的题材,拓宽了词的表现内容,突破了“词为艳科”的金科玉律,为后代的词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其《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历来为人所称道。分析此词的形式及内容,便不难发现其成为千古传唱的名篇佳作之原因。  关键词:《卜算子·黄州定惠院寓居作》;形式;内容  四川历来是卧虎藏龙人才辈出之地,此地也多出奇才怪才。汉代
期刊
常言道,有一位好校长,会有一所好学校;有一位好班主任,就能带出一个好的班集体。尤其是农村小学条件差,师资力量薄弱,学生成绩参差不齐。少数家庭极为贫困,部分家长只顾眼前的利益,致使学生过早地卷入了打工浪潮;另一部分家长素质低,他们只生而不育,认为教育孩子是学校和老师的事, 自然给班主任带来许多困难。那么班主任除了有忠诚党的教育事业的思想根基外,还应具备一定的教育理论与能力,掌握一定的方式方法。因为没
期刊
摘 要:近年来,书法的神韵研究得到广泛重视,同时书法的神韵问题是书法艺术中非常重要的问题,历经各朝代的演变,该问题常使人们感到十分神秘和玄虚,本文试对其进行分析,作进一步探索。本文系统的阐述了书法的神韵特征  关键词:书法;神韵;特征  一、书法神与韵释义  “神”就是精神。由于魏晋时期对玄学的兴趣,文人纵谈玄理,思考宇宙和人生奥秘,为此对“神”的含义变得尤其宽泛和深化,主要包含以下几层含义。按“
期刊
摘 要:教师业务档案是教师在学术活动以及各类培训中形成的能体现出教师水平的历史资料以及对真实的职称、学历、科研成果等情况的真实写照,是作为教学管理工作中的重要补充。本文主要对教师业务档案的一些作用及管理进行分析,供同行借鉴参考。  关键词:业务档案;档案管理  业务档案的建立有利于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一些科研活动或教师外出实验教学以及评定教案,这些档案资料可以反映出教师的教学水平、质量,同时也是教
期刊
中职班主任专业化建设分析  于翠芹   滨州市高级技工学校   摘 要: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对教师专业化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班主任工作的专业化发展。作者就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现状、存在的问题进行深入的分析,就如何提高班主任专业化水平提出建议,以推动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发展。  关键词:中职学校;班主任;专业化建设  班主任是中职学校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管理的组织者也是教育者,是学生管
期刊
学校是教育学生、培养人才的摇篮,班级是学校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基本单位,班主任则是班级的组织者、领导者、教育者,班主任的政治修养、道德品质、业务能力、工作方法给予班级和学生的影响显得尤为重要。因此,全面提高班主任素质是搞好班级建设的关键所在。  一、班主任的政治思想素质  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合格的“四有”人才,要把学生培养成有共产主义理想、有高尚的道德品质、能够遵纪守法的人,班主任首先
期刊
摘 要:高校学生工作队伍是高校专门从事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特殊群体。是学校与学生之间的桥梁,是学校形象的重要代表。文章阐述了加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必要性,通过分析当前出现的问题,提出了一些改善对策。  关键词: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  一、加强高校学生工作队伍建设的必要性  一是为做好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供重要保障。大学是学生思想成熟、观念形成的关键时期,学生工作者作为大学生健康成长的引路人,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