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今天,我区语文赛课,我有幸忝作评委,连续听了四节课。四位老师上的是同一篇课文——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小说《父母的心》。 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他的作品中大都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父母的心》同样具有这样的风格特征。这跟川端康成的人生经历是息息相关的。他2岁时,父亲去世,3岁时,母亲又撒手人寰,其后不久,抚养他的祖父母又相继逝世。从此,他成了彻底的孤儿,独影自怜。所以,他特别的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今天,我区语文赛课,我有幸忝作评委,连续听了四节课。四位老师上的是同一篇课文——日本小说家川端康成的小说《父母的心》。
日本评论家认为川端康成是淡紫色的。他的作品中大都透溢着隐隐的幽谧和淡淡的哀怨,《父母的心》同样具有这样的风格特征。这跟川端康成的人生经历是息息相关的。他2岁时,父亲去世,3岁时,母亲又撒手人寰,其后不久,抚养他的祖父母又相继逝世。从此,他成了彻底的孤儿,独影自怜。所以,他特别的渴望父爱,渴望母爱。这篇小说,正是他这种内心渴望的外在表现。因此,读这篇小说,便不可避免地感受到一种哀怨的情调,一种伤感的情绪。虽说“那一家六口终于团聚了”,但到底是不是喜剧的结尾还说不定,因为谁都不知道这一家六口能否度过艰难的岁月,不知道他们会不会真的“饿死在一起”。
因此,教学本文,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怨是重点。
让人高兴的是四位老师中有两位老师是以此为基点进行教学设计的。甚至还有一位老师,让同学们续写一段话,想象一下他们一家终于团聚后的生活情景和他们的命运。应该来说,教者很好地把握了文章主旨。
然而,另外两位老师的教学就实在不敢恭维了,他们紧紧地围绕爱心进行教学,甚至还游离文本之外,让学生大谈特谈父母是如何关爱自己的。应该来说,如此把握文章主旨并不很妥当,至少不全面。其实,即便是抛开作者本位的阅读思想不论,单从文本本身出发,我们也是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文字背后所飘逸出的淡淡的忧愁。然而,很为可惜的是两位语文老师,并没有感受到这一点。于是,他们的教学便不可避免地走入了误区。虽然从形式上看,他们作了充分的准备,有一位老师还准备了一份十分感人的课外材料,来佐证自己的观点——这一篇文章单单就是表现了父母的爱心,然而,不管他们制作了多么精美的课件,也不管他们进行了多么精彩的环节设计,然而,这又有什么用呢?他们的出发点本身就存在问题,再怎么努力也不过是南辕北辙而已。
这是我说的第一点。听一堂课,不能被这一节课的外在的形式所迷惑,而要看到形式背后的内容。其实设计一堂课也是同样道理,不能为形式而形式,形式总是为内容服务的。
我想说的第二点是,所有的形式在服务于内容外,还要有一个统一而连贯的思想,把外在的形式有机地联系起来形成一个整体,这样的语文教学才能明晰而高效。我之所以这样说,就是觉得这四节课,都不同程度地存在思维紊乱的问题。
比如,有一位老师以一则感人的故事入课。这个故事讲的是在一次特大泥石流灾难中,一位盲人父亲举了盲人母亲,而这个盲人母亲又举起了她的小女儿。最后,女儿得救了,而他们的父母却永远长眠在这片土地上。这个故事很是感人,也让人有一种不可忘却的哀愁,尽管这个故事中的哀愁跟《父母的心》中的哀愁是不一样的。这样的入课,本来是十分精彩的,至少,它给本课的教学定下了情感基调。然而,教者讲着讲着,便大讲写作手法,讲小说体裁的文章特点,让学生进行假设讨论,总之,就是不让学生真正地体会父母之心。所以,直到最后,我都没有明白教者究竟想在这一课里教给学生什么。
还有一位老师她看起来是把“浓浓的爱心,淡淡的哀愁”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但是最后展开时,却以爱心为重点,最后收尾时更是泛化为为父母做点事。这样一来,教者精心营造出来的情感氛围便烟消云散了。
我真的不明白,教者为什么要如此随意地“破坏”自己的教学。后来,我明白了,其实他们不是为了破坏什么,实际上,他们特别地想把课上好。所以,他们拼命地在形式上创新,希望评委老师眼前一亮,能给自己一个高分。然而,他们似乎忘了再好的形式都是为内容服务的。再者,便是上课之前他们对于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没有清晰的界定,因为心中无数,所以选择形式时自然较为随意。这便很自然出现了华美的形式背后,是内容的随意,是思想的杂乱。
所以,我主张语文教师在设计教学时,要努力追求形式背后的内容。首先,要先确定语文教学内容,而且,这个教学内容不是随意而定的,要在认真研读课文的基础上科学地制定出来。然后,再根据内容选择合适的教学形式。这样一来,课堂教学就不会太散了,因为有一个一以贯之的主导思想在规范着教学行为。
(江苏省宝应县山阳镇初级中学)
其他文献
思考起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不可否认,新课改为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全新的教育理念给教师的活动注入了新的动力,许多数学课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原有单调而又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了。 但同时也会发现,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在“情境”一统课堂的今天,由于诸多原因,过滥、过度、过于花哨的情境充斥着课堂,情境创设 “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存在着不少误区,值得冷静思考,让人深深地感
摘要:英语写作在高中占据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写作训练对于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运用水平都有较大作用;英语写作训练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训练,教学中教师要把听说读写等多种训练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多读多练,熟能生巧,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主题词:英语教学;高考;写作训练;策略 书面表达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高考书面表达形式的要求各有不同,除了看图作文外,一般
据北京晨报报道,通州区的刘先生反映,他家孩子在课间不允许到操场活动,孩子只能逗留在教室说话或整理书本,至多去上个厕所。家长们怀疑,学校是怕学生课间活动出事时需学校担责,才出“圈养”学生这种下策。(北京晨报,2010年11月23日) 其实,关于“圈养”的教育新闻并不鲜见,扬子晚报就曾报道过,在南京某小学,虽然第一堂下课的铃声已经打过,但操场上只有零零散散几个学生在走,大多小学生都缩在教室门口玩耍。
每一位学生都是生动活泼的人,发展的人。“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现在的教育已充分认识到要关注人的发展,以人为本。新课堂教学要秉承新课程理念中一切以发展为本的精神,一切以学生为本的理念。 当今数学社会化,社会数学化已是大趋势,不管学生将来从事何种工作,都必须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地运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我们也知道,数学知识是永无止尽的。而仅仅靠几年中小学的学习是完全无法让学生掌握所有的数
小组合作学习不仅能够使学生自己学会所要掌握的知识,而且还促进组内其他成员获得成功,有利于在学生在互动中提高学习的效率,培养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而且能使学生“善于倾听、吸纳他人的意见,学会宽容和沟通,学会协作和分享”。 所以说小组合作学习是课堂教学中十分有效的教学形式。 在平时的讲课与听课中却经常出现一些由于内容选择不恰当而造成了合作学习流于形式,起不到真正的作用。那么怎样才能恰当的选择学习内容呢
一、锤炼课堂教学语言,能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 1、锤炼生动形象、富于直观的教学语言 教学语言的生动性,要求教师表达时富有情趣,善于使用一些成语、典故、比喻和穿插一些风趣机敏的话,以增添语言的感染力和情感色彩。教学语言的形象性,要求教师表达时善于形容、比拟,绘声绘色,充分发挥语言的直观性和形象感以唤起学生的表象,使学生容易理解学习的内容。 教师如能在课堂教学中恰当应用生动形象的语言,就能使
英语是一门语言学科。在英语教学中,历来强调的就是英语的“听、说、读、写”四大要素。由于英语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并不常用,因此这几方面的训练除了在平时上课及学生下来之后进行自主学习时能得到训练外,其它时候就很少有这种外在的语言刺激。要使小学生能具备听、说、读、写”的能力,我想应从“打牢基础、‘教’‘学’互动、分级施教”三个方面提高学生的英语水平。 打牢基础 小学开设了英语课且在小学阶段教师特别认真
推敲词语,是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引导学生感悟语言之精妙、涵咏文本之情味、习得语言规律的重要手段。 如《燕子》中有一句话:“在微风中,在阳光下,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其中“掠”字用得非常准确传神。一位老师教学时,引导学生将“掠”字换成“飞”、“窜”字进行比较,再配以相关的动画演示帮助学生理解。在此基础上问学生:“掠”好在哪里?学生们畅所欲言、各抒己见:“掠”字写出了燕子飞行时的轻快,写出了燕子
教育部印发的中等职业学校《职业道德与法律教学大纲》在教学原则第2条中指出要“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以学生的发展为本,关注学生的需求,引发学生的兴趣,服务于学生的终生发展,加强教育的针对性、主动性、提高教育的实效”。 如何提高职中生学习职业道德课的兴趣呢? 心理学实验研究表明通过社会角色扮演可以使人更为深刻地体验他人的社会角色情感,引起人心理与行为的显著变化。通过情境模拟能够训练和改善学
21世纪,学生数学发展的愿望和能力最重要的基础之一,就是现代信息技术与新的数学课程理念的融合。现代信息技术为数学课程改革提供了切实可行的方案、方法和工具,营造了新的数学学习环境。 《新课程标准》指出:“现代信息技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乐意并有更多的精力投入到现实的、探索性的数学活动中去。”目前,现代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应用已成为一个热点问题。因此,现代信息技术作为教育的内容及方式也必须随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