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为何“圈养”成风?

来源 :现代教育探索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uohuixian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据北京晨报报道,通州区的刘先生反映,他家孩子在课间不允许到操场活动,孩子只能逗留在教室说话或整理书本,至多去上个厕所。家长们怀疑,学校是怕学生课间活动出事时需学校担责,才出“圈养”学生这种下策。(北京晨报,2010年11月23日)
  其实,关于“圈养”的教育新闻并不鲜见,扬子晚报就曾报道过,在南京某小学,虽然第一堂下课的铃声已经打过,但操场上只有零零散散几个学生在走,大多小学生都缩在教室门口玩耍。(扬子晚报,2006年12月17日),可见,对学生活动的“圈养”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功。“圈养”之风,日益盛行。
  “圈养”怪招,是谁想出来的呢?
  在安全责任成为悬在校长门头顶的第一条“高压线”的今天,谁也没胆量让一个孩子单独在操场上肆意玩耍。作为学校管理者,最明白个中的“利害”关系:孩子自由活动无事则“天下太平”,一旦发生身体损伤,或者酿成群体事故,小则家长兴师问罪,寻求赔偿,大则媒体暴光,主管部门问责,“官纱不保”。考虑到安全和担责,学校对学生活动如履薄冰。
  鉴于此,如今,绝大多数学校对于学生在校的活动表现相当“警惕”,恐防节外生枝。对于活动课的操作,学校要么采取“严防死守”,尤其是在课间、上课前和放学后这些“空挡”时间,安排值日教师在楼梯口、操场、走廊值班,确保学生的活动都在教师的视线范围之内,或者干脆圈定活动范围,对学生的活动可谓“如临大敌”。要么选择如前所述之做法,对学生活动一律“封杀”,直接取消一切学生活动,“确保学生的人身安全”。无论是前者还是后者,都是典型的教育“圈养”。
  学校和老师重视校园安全和学生人身安全,再如何着紧都不为过。可是,希望通过苛刻的格式化“圈养”,来根治校园安全的死结,值得商榷。
  学生的课间活动或是特定时间的自主活动,是属于学生在校的正常教育内容。以课间活动为例,经过紧张的课堂学习之后,学生往往呈现精神疲劳和倦怠,在情感上,学生也希望“活动活动”,从紧张的课堂学习中得到暂时的“解放”。而我们设置课间十分钟的初衷,也希望通过“一动一静”来协调学习和休息之间的关系,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当然,在活动过程中,因为学生安全意识薄弱、活动设施不完善或存在安全隐患等因素,在活动的过程中出现身体损伤时有发生。可是,为了不发生意外,免于担责,而对活动采取“一刀切”的禁止措施,明显是教育“矮化”者因噎废食自我主张,是教育的畏缩。
  对学生活动无情“圈养”,会有什么后果呢?
  在讨论为何对孩子活动实施“圈养”的时候,大多的学校和校长表达出的是迫不得已。他们认为,不否定活动对于学生虽然有放松和强健身体的功能,可是,对于安全和责任,他们还是谈“安全”色变。(扬子晚报,2006年12月17日)其实,在我们禁止了学生活动的同时,似乎杜绝了安全事故,可是,学生的安全问题没了,但教育却可能出更大的问题。“圈养”孩子,是对活动的完全学习化和制度化。学生没有了活动和休息时间,时时处于高度紧张的精神状态。过度抑制孩子的活动,看似杜绝了“安全事故”,一片天下“升平”的景象,却令学习效率严重降低,产生更为严重的“学习事故”,日积月累甚至产生“心理事故”。 研究表明,长期牺牲锻炼时间,并处于“圈养”状态的孩子所出现的“不良反应”已经显现,“健康状况不容乐观,体育精神在逐步丧失”。(中国教育报,2007年4月30日)
  显然,我们的教育管理者在“安全事故”和“学习事故”“心理事故”的选择上,会义无返顾地选择后者。因为,基于教育测评的不可预知和不稳定性,成绩再差的学生,心理再不健康的学生我们都有一万个理由去搪塞,而一旦发生学生的伤亡,再对也是学校的错。
  我们再来看一组数据。2009年教育进展国际评估组织对全球21个国家的青少年进行调查,结果发现,在全球21个受调查国家中,中国孩子的计算能力排名第一,想象力排名倒数第一,创造力排名倒数第五。(重庆晚报,2010年11月24日),为什么有这样的结果呢?我们除了严格限制或取消孩子的活动之外,我们还严格限制孩子的学习,尤其是学什么和如何学的问题。由此,就出现了作文不可以将太阳写成绿色,画画苹果不能长眼睛,实验结论都是老师事先预设好的,即使出现意外也可以得出一样的实验结果。从我们的孩子第一天进入课堂开始,我们就教育他(她)要遵守纪律,听老师的话题。而我们作为老师,也在显眼的教育场合无数次的灌输着我们的教育、教学的评价标准:课堂要认真听讲,主动发言,课间要严守纪律,不在教室和走廊追逐,这才是一个好学生。只要学生的脚一踏在学校,活动的自由和学习的自主成了可望而不可及的“空中楼阁”。学生的生活自由和学习自主受到最大的限制。各种种类繁多的纪律和制度像绳子一样将学生的屁股绑在了座位上,一旦有学生跑出“圈养”的“围栏”,则大加以批评和警醒。学生的生机和活力荡然无存,想象力和创造力可想而知。
  对孩子的学习 “圈养”,尤堪于活动之“圈养”。
  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培养适应社会生产的各类人才,而人才首先是一个完整的人。一个完整的人应该是我们大力为之倡导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并且富有个性和活力的一个个体,是充满想象力和创造力的。长期处于格式化“圈养”生产线上的孩子,他们的学习和生活被早已设定的各种程序、规则所淹没,创造的天性在一次次的挣扎中泯灭。难怪全球儿童读经运动发起人,台湾台中师范学院王财贵教授北师大讲座时发出“我们的教育是在残害儿童”的感叹。
  我们有能力用近乎军事化的手段对学生数字计算、天文地理、诗书词乐,甚至是价值观念进行系统的教育和改造,却忽视了学生自由和放纵的尊重,践踏着孩子成长过程中本应属于他们的广阔天地。该放手时就放手,“圈养”是无能的教育,是教育的自我矮化,应予以杜绝之。
  放手的教育,才是培养人的教育。
  (广东省广州市番禺区大岗镇灵山中学)
  
  
其他文献
传统意义上的对“样板课或优质课或公开课”的评价,在一定程度上会对初中物理的教学工作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倘若用新课程所倡导的新教育理念来衡量,其中的一些弊端是显而易见的,如教学过程表演化,教学手段形式化,教学主体错位化,主讲代表指定化,评价环节僵死化,有的甚至评价结果内定化等等。  因此,用老的套路章法来评价如今实施新课程标准的教师的教学能力,就犹如穿着古装跳迪斯科──不伦不类,是万万行不通的
期刊
初中历史新课程实施以来,广大历史教师围绕新课标认真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使学生加深对历史的认识和理解并进行积极的思维,激发学生的求知欲,从而培养学生各种学习能力,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历史教学改革的主战场是其教学实施,理念的体现、课标的落实以及新教材的运用都是通过教学形式展现出来的,历史课程标准提倡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教师们积极探索多种教学形式,改变过去那种严格按照教学流程按部就班地进行教
期刊
摘要:新课程背景下,通过创新学校教学管理文化建设和创新教学管理实践活动,推动校本教研工作。  关键词:教学管理管理文化 管理活动 校本教研  新课程背景下,怎样创新教学管理,推动校本教研工作?对此,我们在推进课程改革的过程中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创新学校教学管理,为校本教研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氛围  (一)创新学校教学管理文化建设,为校本教研工作顺利开展营造良好人文环境  1.增强学校群体成员新
期刊
创造性阅读是指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以课文为依据通过自己的独立思考和想象,提出新的见解的一种阅读方法。创造性阅读是语文教学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途径,也是素质教育在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具体表现。我在语文课堂中一般采取“逆读法,标新立异法,读看思创法,未读先思法”等方式,充分挖掘教材,多角度改变教法,培养学生的创造性阅读能力,收到很好效果。  一、逆读法  逆读法是指导用反向思维的方式进行读书的方法。一
期刊
由于家庭、社会以及成长经历等方面的原因,不少学生的思想和行为存在明显偏差,这些不良思想和行为的存在不仅不利于学生本人的发展,也不利于班级管理和学校稳定。再加上我校地处县城城郊,生源复杂,绝大多数学生又来自农村。而随着大批农民进城务工,一个个“空巢”家庭带来的留守子女心理健康问题引起了我们的高度关注。如何全面地了解学生的心理动态,有效地化解学生内心的困惑,真诚地与学生达到内心的沟通,一直是我们德育工
期刊
作文是表达和交流的需要,是学生语文综合素养的体现。在语文教学中地位举足轻重。可提起作文,学生一点也不喜欢。作为教师,我们怎样才能帮助他们走出这一困境,让我们的作文课充满乐趣,让学生能够快乐的写作呢?德国教育家第惠多斯说过 “教学的艺术不在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我们要激发潜藏在孩子身上的情感元素,抓住他们的兴趣点,由浅入深,从易到难,引领他们轻松快乐的习作。  一、研读质疑,深入思考 
期刊
教书育人,德育为先。德育工作是学校整个教育工作中的统帅,是灵魂。无论是小学和初中的素质教育,还是高中的新课程的实施,都有一个不变的主题,就是教书重在育人,“培养什么样人的问题”是摆在新时期教育工作者的一个新课题。探索和完善新形势下德育工作的方法和途径是时代赋予给教育工作者的历史使命。  其首要任务是把青少年培养成为对社会、对人类有作为的人才,培养成为祖国未来的建设者,培养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
期刊
识字是阅读和写作的基础。学生识了字,并且牢固地掌握字的音、形、义,就能理解词句的意思,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顺利地阅读书报,学习科学文化知识;就能运用所识的字词叙述事情,表情达意。识字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拿识记字形来说,学生利用偏旁部首和独体字来分析合体字时,从整体到部分,再从部分到整体,不但便于学生掌握汉字的结构规律,加快识字的速度,而且能够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一、教给方法、自主识字 
期刊
思考起于问题,学习源于情境。不可否认,新课改为数学教学改革带来了生机与活力,全新的教育理念给教师的活动注入了新的动力,许多数学课因为创设了生动有趣的情境,原有单调而又枯燥的课堂变得有吸引力了。  但同时也会发现,在我们的实际教学中,在“情境”一统课堂的今天,由于诸多原因,过滥、过度、过于花哨的情境充斥着课堂,情境创设 “变味”、“走调”,失去了应有的价值,存在着不少误区,值得冷静思考,让人深深地感
期刊
摘要:英语写作在高中占据重要位置,切实加强写作训练对于提高英语表达能力和运用水平都有较大作用;英语写作训练是学生英语综合能力的训练,教学中教师要把听说读写等多种训练贯穿于英语教学的始终,要鼓励和指导学生循序渐进,多读多练,熟能生巧,方能取得好的教学效果。  主题词:英语教学;高考;写作训练;策略    书面表达是高考英语试题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几年高考书面表达形式的要求各有不同,除了看图作文外,一般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