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城镇化建设对我国现代化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有重大的意义,但是传统的城镇化建设模式已经不能够合理有效地推进发展。迫切需要探索出一条新型的城镇化道路模式。本文阐述了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趋势,意在积极推进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道路 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003-01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在当前和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依然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要全面、和谐、稳定地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促进以人为本的发展,实现大中小城市城镇的多元化协调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对于城镇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促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和特征
(一)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本质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点的新型模式,其本质在于不以牺牲农村农业发展、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着眼于农民,涵盖农村,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摒弃了过去只片面注重扩大城市规模、无序扩张的老路子,改变为以提升城镇居民文化、提高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社会和谐、统筹城乡、大小城市城镇协调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宜人居所。
(二)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特征
1.以增强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人既是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也是城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和根本要求。因此,要把人放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位置,尽量在城镇化过程中消除由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城乡差别和社会不公的不良现象,保证城镇化建设的公平性,从而确保全国人民都能分享到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发展成果。
2.不能以牺牲农村发展为代价。当代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是以城市的发展来带动农村的发展,最终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发展。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关键是摒弃了以牺牲农村利益为代价的城镇化的传统方法,而是注重城市反哺农村、以工业带动农业,保障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合法权益,打破城乡间的制度壁垒,促进城乡间的和谐发展。
3.走集约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新型城镇化必须把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空间聚集和绿色经济的优势,严格控制城市发展的无序扩张,节能降耗、避免资源的浪费,努力建设集约化城市,促进城镇化的科学发展。
4.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实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按照城市的标准,对污水、垃圾等污染物进行及时预防和有效控制,增加绿地、林地的建设,推动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
二、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趋势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发展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了人民,尤其是为了农民,为了使更多的人都能享受到由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成果,享受现代城市文明。城镇化的发展可以使得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镇的扩大和发展又可以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充分享受城镇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拥有良好的居住空间环境、生态环境、高洁高效的生产环境。通过“以人为本”的目的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口素质、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水平,还培养和锻炼了农民掌握适应城市需要的生产知识和业务能力,有利于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城镇居民的户籍改革制度
户籍制度的改革是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户籍制度的改革能稳步的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要实现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政府就不应该借户籍为理由推卸自己的公共服务责任。而是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根据各城镇的实际情况和综合承载能力,制定科学详细的农民落户条件,实行户籍制度差别化。户籍制度的改革和人口服务的不断完善能有效地保证城镇人口的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建立健全户籍制度,不仅可以实现城乡居民的权利平等,还可以消除城乡间二元户籍制度,是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
(三)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吸纳能力
在城镇化建设中,为更好地发挥城市功能,增加城市的宜居性,提高城镇的人口吸纳能力,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同时,对政府用来建设的基础设施资金的筹集和运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促进城镇建设的高效性。
(四)实行低碳环保的城镇化道路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既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走唯环境不发展的道路,而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低碳化、工业化与生态环保化的和谐发展道路。我国人均地少、资源缺的基本国情决定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能粗放用地,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大量消耗资源,要走绿色环保、生态节能的集约型发展路线,根据不同区域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来控制合理的开发强度,合理地规划城镇发展规模,合理地调配空间结构,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张丽
[关键词]新型城镇化道路 发展
[中图分类号]F29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4)03-0003-01
城镇化是社会经济发展、国家全面实现现代化建设的必然趋势。在当前和以后的一段时间内我国的城镇化建设依然处于快速发展的阶段。因此,要全面、和谐、稳定地推进我国城镇化进程,促进以人为本的发展,实现大中小城市城镇的多元化协调发展,必须走中国特色的新型城镇化道路。走新型城镇化道路对于城镇人口职业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转变,促进城乡一体化和社会经济发展有深远的意义。
一、新型城镇化的本质和特征
(一)新型城镇化道路的本质
新型城镇化是以城乡统筹、城乡一体、产城互动、节约集约、生态宜居、和谐发展为基本特点的新型模式,其本质在于不以牺牲农村农业发展、粮食生产和生态环境为代价,着眼于农民,涵盖农村,走科学发展、集约高效、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新型城镇化道路摒弃了过去只片面注重扩大城市规模、无序扩张的老路子,改变为以提升城镇居民文化、提高基础公共服务设施,打造社会和谐、统筹城乡、大小城市城镇协调发展为核心内容的新型城镇化道路,真正使城镇成为具有较高品质的宜人居所。
(二)新型城镇化道路的特征
1.以增强人的全面发展为根本目标。人既是城镇化建设的关键因素,也是城镇化建设的最终目的和根本要求。因此,要把人放在城镇化发展过程中最重要的位置,尽量在城镇化过程中消除由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城乡差别和社会不公的不良现象,保证城镇化建设的公平性,从而确保全国人民都能分享到城镇化建设带来的发展成果。
2.不能以牺牲农村发展为代价。当代城镇化建设的重要内涵是以城市的发展来带动农村的发展,最终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发展。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关键是摒弃了以牺牲农村利益为代价的城镇化的传统方法,而是注重城市反哺农村、以工业带动农业,保障农民在城镇化过程中的合法权益,打破城乡间的制度壁垒,促进城乡间的和谐发展。
3.走集约高效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新型城镇化必须把资源节约和高效利用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空间聚集和绿色经济的优势,严格控制城市发展的无序扩张,节能降耗、避免资源的浪费,努力建设集约化城市,促进城镇化的科学发展。
4.环境友好型的城镇化建设。在城镇化建设过程中要注重对城市生态环境的保护,实行环境友好的可持续发展道路。按照城市的标准,对污水、垃圾等污染物进行及时预防和有效控制,增加绿地、林地的建设,推动城市发展与自然环境、人与自然环境的和谐相处、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型城镇。
二、新型城镇化道路的发展趋势
(一)坚持“以人为本”的和谐城镇化道路
城镇化发展建设的出发点和归宿点是为了人民,尤其是为了农民,为了使更多的人都能享受到由现代科学技术和先进的生产力发展带来的成果,享受现代城市文明。城镇化的发展可以使得农村人口向城市转移,城镇的扩大和发展又可以提高他们的经济收入和生活水平,充分享受城镇现代化的公共设施和服务,拥有良好的居住空间环境、生态环境、高洁高效的生产环境。通过“以人为本”的目的来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发展,不仅提高了人口素质、增加了人们的收入水平,还培养和锻炼了农民掌握适应城市需要的生产知识和业务能力,有利于城乡的可持续发展。
(二)推进城镇居民的户籍改革制度
户籍制度的改革是我国城镇化建设中的主要问题,户籍制度的改革能稳步的推进城镇化建设的进程。要实现城镇常住人口基本公共服务的全覆盖,政府就不应该借户籍为理由推卸自己的公共服务责任。而是在城镇化的过程中根据各城镇的实际情况和综合承载能力,制定科学详细的农民落户条件,实行户籍制度差别化。户籍制度的改革和人口服务的不断完善能有效地保证城镇人口的有序流动、合理分布和社会融合。建立健全户籍制度,不仅可以实现城乡居民的权利平等,还可以消除城乡间二元户籍制度,是科学推进新型城镇化的必然要求。
(三)完善城镇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人口吸纳能力
在城镇化建设中,为更好地发挥城市功能,增加城市的宜居性,提高城镇的人口吸纳能力,可以在原有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基础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同时,对政府用来建设的基础设施资金的筹集和运行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促进城镇建设的高效性。
(四)实行低碳环保的城镇化道路
在新型城镇化过程中既不能走先发展后治理的老路,也不能走唯环境不发展的道路,而是要坚定不移地走低碳化、工业化与生态环保化的和谐发展道路。我国人均地少、资源缺的基本国情决定在城镇化发展的过程中不能粗放用地,不能像发达国家那样大量消耗资源,要走绿色环保、生态节能的集约型发展路线,根据不同区域的环境资源承载能力来控制合理的开发强度,合理地规划城镇发展规模,合理地调配空间结构,切实做好环境保护工作,推进城镇化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责任编辑:张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