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导 读
同学们,你们喜欢古诗词吗?在读这些古诗词的过程中,是否有这样一首古诗词让你反复吟咏又感慨万千?和现代很多矫情的文字不同,在古诗词里你可以找到一个或悲或喜的真实世界,这个世界简短但是却富有深意。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两位非常有名的古诗词创作者,去体会一下他们的情感世界!
【人物名片】
纳兰性德,叶赫那拉氏,字容若,号楞伽山人,满洲正黄旗人,清朝初年词人,原名纳兰成德,一度因避讳太子保成而改名纳兰性德。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先是年纪轻轻入国子监,被祭酒徐文元赏识,推荐给内阁学士徐乾学。后来参加顺天府乡试,考中举人。他的词作数量不多,眼界也并不算开阔,但是由于诗缘情而旖旎,而纳兰性德是极为性情中人,因而他的词作尽出佳品,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
【人物素材】
悲伤的词人
纳兰性德作为清词的代表人物,得到了广泛的关注。
纳兰性德是明珠之子,虽为清廷外戚,家世显赫,可他的诗词大都低沉婉转,充满抑郁哀伤之情。正如谭献所言:“以成容若之贵,项莲生之富,而填词皆幽咽怨断,异曲同工,所谓别有怀抱者也。”从金銮殿上的乌衣仕子,再到绿水亭畔的出世隐者,纳兰性德的“成长”历程充满了传奇色彩,这其中的原因值得我们去探究。
在“学而优则仕”的年代里,备受儒家思想熏染的纳兰性德自然是志在天下。他自幼聪慧,17岁入太学,18岁中举人,22岁进士及第,后授以三等侍卫。对于满汉皆通的纳兰性德来说,文才武功皆优于同辈。纳兰性德天资超逸而又勤奋不辍,自然期望在政治上有一番作为,他的多首词作都表露出自己建功立业的信念。但是,后来又因病失去了好的机会,纳兰性德年少而命运多舛,政治失意,情感悲苦,使他常常发出盛衰兴亡、人生无常的感慨;虽侍从帝王,却向往清闲平静的无为生活,总是感叹时光易逝、万事为空。
具有创见性的词学理念
思想上的变化是深入骨髓的,主导着纳兰性德的文学创作理念。他一扫词坛浮华奢靡的风气,并将昔人具有开拓性的观点继续深化:提倡悲情词,词的意境要自然,作家要有自己的个性。不过,纳兰性德更重视忧患之情,因为经历忧患,人们可以看透世俗功利,可以从对个体生命的关怀上升到对宇宙万物的深思,可以培养出一种深远高雅的超越性情怀。
自我实现之路
纳兰性德生于温柔富贵之家,长于红墙碧瓦之间。他的思想性格的形成不能不受到外在环境的深刻影响。从最初追求建功立业的红尘仕子,到变成身处花柳繁华地,心游俗世喧嚣外的词人,他的思想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少年时期的纳兰性德以建功立业为人生最高追求。但作为皇帝近臣,终日耳闻目睹的是官场上的尔虞我诈、朋党倾轧,让他对官场上的争斗和陷阱感到厌烦。既欲建功立业而不得,又感青春易逝时光不再。每天只能如临深渊、如履薄冰地伺候皇帝,这种生活使他感到十分压抑和厌倦,于是有了隐居的想法。而纳兰性德思想完成转变的最根本原因还是自身的觉醒。其一生短暂,思想上却经历了痛苦的变化,在自我实现的路上踽踽独行。解析纳兰性德的词,我们可以看到:他希望有所作为,而现实却让他趋于无为;他忠于爱情,爱情却总是得而复失;他热爱自由,而自由偏与他无缘。由此可见,纳兰性德的一生也是非常令人悲伤的。
【人物解读】
从纳兰性德的人生经历来看,即便他出身高贵,但是其一生也并不是非常幸福和圆满的。对于纳兰性德来说,虽有一身抱负却不适应朝廷的尔虞我诈,这也是非常痛苦的;虽有挚爱亲人,但是总是离他而去,这使他伤心又无奈。正是这些痛苦的经历使得纳兰性德异常敏感而又对人生充满无限慨叹,也因此写出了那么多凄美婉转的词,得以传于后世。
【听他说】
残雪凝辉冷画屏,落梅横笛已三更,更无人处月胧明。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平生。
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等闲变却故人心,却道故心人易变。骊山语罢清宵半,泪雨零铃终不怨。何如薄幸锦衣郎,比翼连枝当日愿。
【人物名片】
仓央嘉措为第六世达赖喇嘛,门巴族人,西藏历史上非常著名的人物。公元1683年生于西藏南部門隅纳拉山下宇松地区乌坚林村的一户农奴家庭,父亲扎西丹增,母亲次旦拉姆,家中世代信奉佛教。
仓央嘉措更是一位才华出众、富有文采的民歌诗人,写了很多细腻真挚的情歌。最为经典的《仓央嘉措情诗》,词句优美,朴实生动,汇集了仓央嘉措60多首情诗,如今已被译成20多种文字,几乎传遍了全世界,他的诗歌已经超越民族、时空、国界,成为宝贵的文化遗产。
【人物素材】
命运坎坷的转世灵童
仓央嘉措的一生可谓是非常坎坷。虽然,他幸运地被选为转世神童,但经历却异常波折。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个故事,或欢乐,或悲伤,现在就让我们走进仓央嘉措的故事。
幸运降临
1682年,五世达赖喇嘛罗桑嘉措在刚刚建成的布达拉宫与世长辞了。五世达赖的亲信弟子桑结嘉措,为了继续利用达赖的权威掌管事务,秘不发丧,欺骗了广大僧侣大众和当时的康熙皇帝,时间之长达15年之久。1696年,康熙皇帝在平定准噶尔的叛乱中,偶然得知五世达赖已死多年,十分愤怒,并致书严厉责问桑结嘉措。桑结嘉措一方面向康熙承认错误,另一方面派人寻了一个15岁的少年作为五世达赖喇嘛的转世灵童。这个15岁的少年,便是西藏历史上有名的浪漫诗人,闻名于世的六世达赖喇嘛仓央嘉措。 正式受戒
1697年,仓央嘉措被选定为五世达赖的转世灵童,自藏南迎到拉萨,途经朗卡子县时,以五世班禅罗桑益喜为师,剃发受沙弥戒,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同年10月,于拉萨布达拉宫举行坐床典礼,成为六世达赖喇嘛。
政局动荡
仓央嘉措虽然身居西藏政教首领的地位,却不能掌握政教大权。此时的西藏,因为政局动荡,仓央嘉措也受到了牵连,康熙帝决定将仓央嘉措押解到北京予以废黜。在押解途中,仓央嘉措行至青海湖滨时去世。也有人说,他并没有去世而是舍弃名位,决然遁去,周游蒙古、西藏、印度、尼泊尔等地,后来在阿拉善去世,终年64岁。藏传佛教高僧对其评价为:“六世达赖以世间法让俗人看到了出世法中广大的精神世界,他的诗歌和歌曲净化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心灵。他用最真诚的慈悲让俗人感受到了佛法并不是高不可及,他的特立独行让我们领受到了真正的教义!”
主要成就
14年的乡村生活,使仓央嘉措有了大量尘世生活经历及他本人对自然的热爱,激发他诗的灵感。他不仅没有以教规来约束自己的思想言行,反而根据自己独立的思想意志,写下了许多缠绵的“情歌”。而他的成就也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仓央嘉措个人的宗教成就非常突出,他在梵文、诗学、历算、医药、佛教哲学等方面都有很深的造诣,其文集达30本之多,是历代达赖喇嘛中著作最多的一位;同时,他的弟子众多,经他受戒的门徒数以千计。其次,在宗教事务上,从他开始,历代达赖喇嘛成为哲蚌寺和色拉寺的寺主,确立了新的教派组织制度;另外,在他的主持下,新建了十三所大寺,史称“格鲁派十三林”,布达拉宫的扩建工程也是在他的时代开始的。
在文学方面,仓央嘉措也有很深的造诣。他所写的诗歌驰名中外,不但在藏族文学史上有重要地位,在藏族人民中也产生了广泛深远的影响,而且在世界诗坛上也是非常引人注目的。仓央嘉措诗歌运用一般口语化,采取“谐体”的民歌形式,基本上是每首四句、每句六个音节,两个音节一停顿,分为三拍,即“四句六音节三顿”。节奏响亮,朗朗上口,还可以用民歌曲调演唱,极富音乐感。他用整齐的五言或七言,或用生动活泼的自由诗,让人耳目一新。仓央嘉措在藏族诗歌史上的贡献是巨大的,永远值得人们纪念和尊敬。
【人物解讀】
即便命运垂青,怎见得人生就会顺风顺水?仓央嘉措虽然被选为转世灵童,但是,也不代表从此他就一生高枕无忧。身处高位,不得不受时代、政治的影响,仓央嘉措就是个最好的例子。虽处佛门清净之地,却受凡尘俗世所困扰,不甘受于礼教的束缚,他的这种特立独行也体现在他的诗歌之中,正是这些与众不同的经历造就了他的绝世才华,使其成为了不可多得的浪漫主义诗人。
【听他说】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安得与君相决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我生命中的千山万水,任你一一告别。世间事,除了生死,哪一件事不是闲事。
假如真有来世,我愿生生世世为人,只做芸芸众生中的一个;哪怕一生贫困清苦,浪迹天涯,只要能爱能恨能歌能哭,只要能心遂所愿。
曾虑多情损梵行,入山又恐别倾城。世间安得双全法,不负如来不负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