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数与计算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应用最多的数学知识,它历来是小学数学教学的基本内容,培养小学生的计算能力也一直是小学数学教学的主要目的之一。为了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探索算理算法,提高计算教学的有效性,2012年春季,我结合《提高数学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的校本课题研修,在教学实践中大胆探索。
一、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学习
数学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学好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的建构。如果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情境开展学习,学生能把计算当作一种工具,通过计算解决一些问题,体会计算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因此计算教学从情境引入,并就此展开有效的教学是可取的。
一般来说,教材上计算题目的呈现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情境。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利用本班现有的资源,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
学校非常关心我们毕业班的学习,专门给我们每个班都配备一套电教设备,其中投影机每台9700元,实物展示台每台2000元。配给5个班共需要多少钱?
1.根据以上的信息和问题,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2.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时,并让学生说出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了乘法分配律)
一是计算题,教师联系了生活实际——电教设备,使原本单调的计算变得生动起来,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让人有所期待。由此可见,我们应在计算教学中注意把计算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教学来自于身边的生活,感受到数学与经济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二、发散思维,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计算要经过观察、比较、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其过程体现了思维过程的顺与逆,思维水平的高与低。因此,在数学计算教学中,鼓励学生发展思维,能有力促进学生广泛、灵活的思考,拓宽思路,增强想象能力和应变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开放解题方法。
1.加强口算,为计算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有专家指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训练思维敏捷的良好手段;口算能力应当视为小学生的最基本的素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获得玩的乐趣,又使知识得到巩固和提升。于是我首先选择了加强口算,把强化口算训练作为提高计算能力的突破口,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其次坚持每节课2-3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训练,逐步达到成熟,并把此项训练当作教学常规工作来抓,训练的方法多样。如:直接写得数、开火车、找朋友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快了计算速度和正确性,收到了良好效果。
2.带着探究的态度开展学习
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带着探究的态度自主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首先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呢?学生思考后纷纷回答:什么是商不变性质、学了商不变性质有什么用、在什么情况下商不变、为什么商不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的放矢的提议我们将对:“在什么条件下商不变”和“什么是商不变性质”进行探究学习。就这样,不但使学生明确了本课学习目标,同时明确了探究方向,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强烈欲望。探究阶段,采用了“猜想——验证”的探究策略,学生在大胆猜想、验证猜想的活动中,发现了“商不变的性质”,学会了“猜想—验证”的探究方法。明确内化阶段,教师采用让学生读体会、独立练习、辨析练习及发展练习,使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理解更深刻,同时使知识内化为能力。评价阶段,教师设计了自评和互评表,不但评知识的掌握,而且评学习的态度、学习的能力等,通过评价,使学生获得了体验,增强了自信心,为自主探究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3.激活思维,实现解题多样化
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讲,解题即可理解为解决问题,就是独立解决一个学习任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解题的策略,方法应该是多元的,而不应仅遵照老师指定的某一种路径去进行。要做到这一点,计算教学应减少知识传授的成份,同时加强计算教学中策略选择的因素。而且我觉得,计算教学的重点不仅是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而应具策略性知识。
例如:24×25=6×4×25或24×25=4×25×6;用乘法分配律考虑:24×25=(20+4)×25=20×25+4×25;从积不变的规律考虑:24×25=24×100÷4,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还可以这样算:24×25=24×(20+5)或24×25=24×5×5。对于这些猜想老师不要立即下“对”或“不对”的结论,或不予理睬,而应当让学生充分说明他的想法,肯定其合理的一面,并对答法进行组合和改进,充分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赋予我们的理念。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六年级数学,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测验计算的正确率都比以往高。实践证明:组织学生积极探索算理算法,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个性、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并由此实现计算教学由知识、技能性学习向探究性、创新性学习的转变,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了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575799广西金秀县民族小学)
一、联系现实生活进行学习
数学知识的来源是多方面的,一是来自数学外部现实社会的发展需要;二是来自数学内部的矛盾,学好数学本身发展的需要。建构主义认为,学习总是与一定的社会背景即“情境”相联系的,在实际情境中学习,有利于意义的建构。如果创设一定的情境,通过情境开展学习,学生能把计算当作一种工具,通过计算解决一些问题,体会计算的价值,激发学习兴趣。因此计算教学从情境引入,并就此展开有效的教学是可取的。
一般来说,教材上计算题目的呈现方式都是比较单一的,这就要求教师在备课的过程中,特别是在钻研教材的过程中,深刻地理解并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充分利用学生的生活经验,创设生动有趣的数学学习情境。例如:在教学乘法分配律时,我利用本班现有的资源,设计了这样的一道题:
学校非常关心我们毕业班的学习,专门给我们每个班都配备一套电教设备,其中投影机每台9700元,实物展示台每台2000元。配给5个班共需要多少钱?
1.根据以上的信息和问题,你会用不同的方法解答吗?
2.展示学生的计算方法时,并让学生说出应用了什么运算定律?(应用了乘法分配律)
一是计算题,教师联系了生活实际——电教设备,使原本单调的计算变得生动起来,使原本枯燥的数学课堂变得让人有所期待。由此可见,我们应在计算教学中注意把计算内容与实际生活结合起来,体现新课程的理念,让学生体会到身边处处有数学,教学来自于身边的生活,感受到数学与经济的密切关系,体会到数学的魅力,同时让学生在丰富的问题情境中,建立了数学模型并进行解释和应用,让学生在生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和认识数学。
二、发散思维,实现教学有效性的尝试
计算要经过观察、比较、想象等一系列思维活动。其过程体现了思维过程的顺与逆,思维水平的高与低。因此,在数学计算教学中,鼓励学生发展思维,能有力促进学生广泛、灵活的思考,拓宽思路,增强想象能力和应变能力,激发学生的创造欲望,培养学生敢于创新的精神,开放解题方法。
1.加强口算,为计算奠定坚实基础
加强口算,重视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是课程标准的重要理念。有专家指出:口算是笔算的基础,是训练思维敏捷的良好手段;口算能力应当视为小学生的最基本的素质。
爱玩是孩子的天性。我们要让学生在玩的过程中,既获得玩的乐趣,又使知识得到巩固和提升。于是我首先选择了加强口算,把强化口算训练作为提高计算能力的突破口,首先引导学生理解口算的算理,其次坚持每节课2-3分钟的时间进行口算训练,逐步达到成熟,并把此项训练当作教学常规工作来抓,训练的方法多样。如:直接写得数、开火车、找朋友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加快了计算速度和正确性,收到了良好效果。
2.带着探究的态度开展学习
玻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自己去发现,因为这种发现理解最深,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因此,在计算教学中,教师要大胆放手、引导学生带着探究的态度自主学习,主动地获取知识。如:在教学“商不变性质时”,首先启发学生:看到这个课题,你想提些什么问题呢?学生思考后纷纷回答:什么是商不变性质、学了商不变性质有什么用、在什么情况下商不变、为什么商不变……
根据学生的回答,教师有的放矢的提议我们将对:“在什么条件下商不变”和“什么是商不变性质”进行探究学习。就这样,不但使学生明确了本课学习目标,同时明确了探究方向,激发了学生探究的强烈欲望。探究阶段,采用了“猜想——验证”的探究策略,学生在大胆猜想、验证猜想的活动中,发现了“商不变的性质”,学会了“猜想—验证”的探究方法。明确内化阶段,教师采用让学生读体会、独立练习、辨析练习及发展练习,使学生对“商不变性质”理解更深刻,同时使知识内化为能力。评价阶段,教师设计了自评和互评表,不但评知识的掌握,而且评学习的态度、学习的能力等,通过评价,使学生获得了体验,增强了自信心,为自主探究习惯的养成奠定了基础。
3.激活思维,实现解题多样化
从数学教学的角度来讲,解题即可理解为解决问题,就是独立解决一个学习任务。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学生解题的策略,方法应该是多元的,而不应仅遵照老师指定的某一种路径去进行。要做到这一点,计算教学应减少知识传授的成份,同时加强计算教学中策略选择的因素。而且我觉得,计算教学的重点不仅是得到一个正确的答案,而应具策略性知识。
例如:24×25=6×4×25或24×25=4×25×6;用乘法分配律考虑:24×25=(20+4)×25=20×25+4×25;从积不变的规律考虑:24×25=24×100÷4,甚至有的学生认为还可以这样算:24×25=24×(20+5)或24×25=24×5×5。对于这些猜想老师不要立即下“对”或“不对”的结论,或不予理睬,而应当让学生充分说明他的想法,肯定其合理的一面,并对答法进行组合和改进,充分培养学生勇于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
“人人都能获得良好的数学教育,不同的人在数学上获得不同的发展”。这是新课程标准赋予我们的理念。本学期我担任的是六年级数学,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每一次测验计算的正确率都比以往高。实践证明:组织学生积极探索算理算法,让学生在实践探索的过程中实现个性、情感等多方面的发展,并由此实现计算教学由知识、技能性学习向探究性、创新性学习的转变,提高了计算教学的有效性,真正实现了推崇扎实有效、尊重学生个性发展的理性计算教学的目的。
(作者单位:575799广西金秀县民族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