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语文是一门开放性的学科,在语文的自由天地里,思想可以展翅翱翔。而正是语文学科的这一特点,决定了其教育方式必须是开放性的。开放性的教学,在小学语文教育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小学语文是语文基础教育,对学生的思想意识和文化知识影响重大。而在素质教育观下,我们希望学生能够朝个性化和综合化方面发展,既让学生在学习中保持自己独立的个性,又要让学生在学习中形成良好合作意识,综合发展,避免出现过多的“偏才”和“怪才”。要做到这一点,就必须要实现二者的平衡。
那如何做到呢?组织开放教学,丰富教学内涵是关键。教师只有组织开放性的课堂,才能引入更多的信息,才能丰富课堂内容,才能增加教学的内涵,学生也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才能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且能够正确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保持个性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平衡发展。下文将以《狐狸和乌鸦》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在教学中,是如何组织一个开放的、丰富的课堂活动的。
一、听、说、看结合,组织课堂教学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追求新鲜感。在课堂学习中,喜欢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下,或者说是在不同的教学语境下,参与课堂教学,参与课堂探讨。如果教师一味的、长期的按照“我说你听”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那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无法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不管是整个学期的教学,还是一个课时的学习,教师都应该注意教学形式的变化,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和转换,让学生在“新鲜”的教学语境中,完成课堂学习的任务。
在《狐狸和乌鸦》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听、说、看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学习,那将可以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角度解读文章,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中,获得更丰富,更深刻的体验。
1.听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故事性极强的寓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听故事”,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掌握故事的基本内容。在“讲故事”的方式选择上,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定。比如说,为了更生动形象地把故事中的狐狸和乌鸦的形象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准备两个玩具:一只乌鸦和狐狸。然后左手高举着乌鸦,右手拿着狐狸,通过声音变化和表情变化,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讲出来,让学生在快乐的笑声中“听”故事。
2.说
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前面的教学基础之上开展的。当学生听完教师绘声绘色的精彩讲解后,教师就开始组织学生开展说故事的教学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请两位同学到讲台,用教师准备好的两个道具,分角色进行表演。一个表演乌鸦,一个表演狐狸。要求学生把不同角色的神态模仿出来。
比如,当狐狸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你来,可就差多了。你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的时候,要把那种阿谀奉承的样子表现出来,而乌鸦则需要把那种喜滋滋的表情表现出来。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且能够体会两种角色的心态,使教学内涵更深刻,教学效果更明显。
3.看
在完成上述的两个环节后,学生都已经对故事有了清晰的了解,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当中。此时,学生正身处故事语境当中,教师可以尝试将《狐狸和乌鸦》的动画片片段播放出来,让学生在精彩的动画片中,再一次深入故事情境,深化认识。
二、仿、改、续结合,扩大故事内容
如前所述,语文是开放性的学科,那教学也必须是开放性的。这种开放,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形式和模式的开放,还表现在教学内容和信息的开放上。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内容和信息的开放,主要是从扩大文章本身的信息内容来实现的。
1.编
为了更好地检测学生对文章,对故事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通过“仿写”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或者对话进行仿写,以此来扩大教学的内容,扩大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改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体现了寓言故事的优点,从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角度来看,《狐狸和乌鸦》这一特殊的文本,也具有普遍性。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改写”。可以改写故事的主角,换成猫和老鼠,或者小猫和小狗;也可以改写故事的结局,如乌鸦就是不开口,或者先把肉吃了再开口等等。这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预测能力和转换能力。
3.续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故事进行“续写”,可以从课文的结尾开始。比如说,有一个学生就这样续写了一段:狐狸刚刚进洞口,乌鸦就知道上当了,大声说:“狐狸,我这里还有一块更大的肉,你要是愿意继续听我唱歌,我就给你。”狐狸一听,就又兴高采烈地跑了回来。乌鸦说:“你先把肉放下,配合我叫一声,我再开始唱。”狐狸把肉放到了地上,张开嘴大叫一声。此时,乌鸦迅速地飞下来,把肉叼走了。
三、课前、课中、课后结合,实现全程教学
教学是一个体系,需要教师进行全程控制,需要学生进行全程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注意将课前、课中、课后结合,实现全程教学,发挥出教学的最大功效。在课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熟知课文的生字和拼音,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在课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预习效果,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师生的和谐共处,共同进步。在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作业,比如让学生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让爸爸妈妈写几句听后感,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联系。
总之,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掌握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充满新鲜感的课堂环境中,以积极饱满的心态去学习,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内容扩展,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责编夏天)
那如何做到呢?组织开放教学,丰富教学内涵是关键。教师只有组织开放性的课堂,才能引入更多的信息,才能丰富课堂内容,才能增加教学的内涵,学生也只有在这样的教学环境中,才能从各方面提升自己的学习能力,并且能够正确选择自己所需要的信息,在保持个性的基础上,实现综合平衡发展。下文将以《狐狸和乌鸦》的教学为例,谈谈笔者在教学中,是如何组织一个开放的、丰富的课堂活动的。
一、听、说、看结合,组织课堂教学
小学生生性活泼好动,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喜欢追求新鲜感。在课堂学习中,喜欢在不同的教学方式下,或者说是在不同的教学语境下,参与课堂教学,参与课堂探讨。如果教师一味的、长期的按照“我说你听”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那可能会使学生产生心理疲劳,无法达到预设的教学效果。因此,在教学中,不管是整个学期的教学,还是一个课时的学习,教师都应该注意教学形式的变化,通过多种教学形式的结合和转换,让学生在“新鲜”的教学语境中,完成课堂学习的任务。
在《狐狸和乌鸦》的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够通过听、说、看结合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开展课堂学习,那将可以从听觉、视觉、感觉等多角度解读文章,让学生在开放性的教学中,获得更丰富,更深刻的体验。
1.听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故事性极强的寓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可以采取“讲故事”的方法,让学生“听故事”,让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掌握故事的基本内容。在“讲故事”的方式选择上,教师可以根据需要选定。比如说,为了更生动形象地把故事中的狐狸和乌鸦的形象表现出来,教师可以准备两个玩具:一只乌鸦和狐狸。然后左手高举着乌鸦,右手拿着狐狸,通过声音变化和表情变化,绘声绘色地把故事讲出来,让学生在快乐的笑声中“听”故事。
2.说
这一环节主要是在前面的教学基础之上开展的。当学生听完教师绘声绘色的精彩讲解后,教师就开始组织学生开展说故事的教学环节。这一环节主要是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交际能力。可以分组进行,也可以请两位同学到讲台,用教师准备好的两个道具,分角色进行表演。一个表演乌鸦,一个表演狐狸。要求学生把不同角色的神态模仿出来。
比如,当狐狸说:“亲爱的乌鸦,您的羽毛真漂亮,麻雀比起你来,可就差多了。你的嗓子真好,谁都爱听您唱歌。您唱几句吧!”的时候,要把那种阿谀奉承的样子表现出来,而乌鸦则需要把那种喜滋滋的表情表现出来。这个环节主要是为了更好地让学生理解故事的内容,并且能够体会两种角色的心态,使教学内涵更深刻,教学效果更明显。
3.看
在完成上述的两个环节后,学生都已经对故事有了清晰的了解,也都不同程度地参与到了课堂教学当中。此时,学生正身处故事语境当中,教师可以尝试将《狐狸和乌鸦》的动画片片段播放出来,让学生在精彩的动画片中,再一次深入故事情境,深化认识。
二、仿、改、续结合,扩大故事内容
如前所述,语文是开放性的学科,那教学也必须是开放性的。这种开放,不仅仅局限于教学形式和模式的开放,还表现在教学内容和信息的开放上。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内容和信息的开放,主要是从扩大文章本身的信息内容来实现的。
1.编
为了更好地检测学生对文章,对故事的理解程度,教师可以通过“仿写”的形式,让学生对课文中的故事情节或者对话进行仿写,以此来扩大教学的内容,扩大文章的内容。同时,也可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2.改
《狐狸和乌鸦》是一篇经典的寓言故事,体现了寓言故事的优点,从特殊性与普遍性的角度来看,《狐狸和乌鸦》这一特殊的文本,也具有普遍性。因此,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改写”。可以改写故事的主角,换成猫和老鼠,或者小猫和小狗;也可以改写故事的结局,如乌鸦就是不开口,或者先把肉吃了再开口等等。这可以丰富教学内容,丰富学生的预测能力和转换能力。
3.续
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的想法,对故事进行“续写”,可以从课文的结尾开始。比如说,有一个学生就这样续写了一段:狐狸刚刚进洞口,乌鸦就知道上当了,大声说:“狐狸,我这里还有一块更大的肉,你要是愿意继续听我唱歌,我就给你。”狐狸一听,就又兴高采烈地跑了回来。乌鸦说:“你先把肉放下,配合我叫一声,我再开始唱。”狐狸把肉放到了地上,张开嘴大叫一声。此时,乌鸦迅速地飞下来,把肉叼走了。
三、课前、课中、课后结合,实现全程教学
教学是一个体系,需要教师进行全程控制,需要学生进行全程学习。因此,在教学中,教师应该要注意将课前、课中、课后结合,实现全程教学,发挥出教学的最大功效。在课前,要求学生进行预习,熟知课文的生字和拼音,对课文有初步的了解;在课中,教师应该结合学生的预习效果,开展教学活动,实现师生的和谐共处,共同进步。在课后,教师可以给学生布置一定量的作业,比如让学生回家,把这个故事讲给爸爸妈妈听,然后让爸爸妈妈写几句听后感,加强学生、家长、教师之间的联系。
总之,在开放性的教学环境中,教师应该让学生通过不同的方式来掌握课文内容,让学生在充满新鲜感的课堂环境中,以积极饱满的心态去学习,同时通过各种形式的内容扩展,锻炼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丰富课堂教学内容,让学生获得更多的知识。
(责编夏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