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 本文首先结合浙江嘉兴企业当前的实际困难分析嘉兴企业选择走向东盟投资的动因,然后针对东盟各国进行具体的投资环境分析,如产业环境、政策环境、基础设施、劳动力成本等。最后,本文根据嘉兴产业实际情况及东盟各国的投资环境,对嘉兴各类优势产业走向东盟给出具体的国别选择建议。
[关键词] 嘉兴 东盟 直接投资 环境
一、嘉兴企业选择东盟走出去的动因分析
(一)嘉兴企业面临的困境迫使其走出去
截至2010年9月,嘉兴全市本年度累计出口118.6亿美元,同比增加32.3%,出口形势良好。但同时,嘉兴外向型企业也面临着种种困难:
1、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不断
嘉兴的外向型产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嘉兴市这类产品出口的贸易摩擦不断。2010年年初至10月,涉及嘉兴市的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激增,共遭遇来自欧盟、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发起的6起贸易救济案件调查,涉案金额达7462万美元,占我市出口总额5%。①
2、劳动力成本上升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嘉兴的劳动成本在不断提高,嘉兴制造业的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2007年为1990年的8倍多。近两年,中国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爆发“用工荒”,企业的用工成本进一步提高。据嘉兴外经局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上半年嘉兴纺织品企业员工报酬上涨幅度普遍达到10%-20%②。劳动力成本上升致使嘉兴出口产品利润空间缩减。
3、原材料、能源成本大幅上升
近两年国内物价上涨,嘉兴各类企业原材料价格大幅提高。如2010年上半年嘉兴纺织品的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10%-20%,棉花价格从2009年13500元/吨上涨到2010年10月的23750元一吨②。国内钢铁价格从2009年初开始持续走高,汽油价格从1998年至今也基本呈上升状态。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上涨严重影响企业的赢利能力,嘉兴一些加工企业出现选单做甚至被迫弃单,艰难经营。
4、人民币持续升值,利润大幅下降
从2006年5月开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持续走高(2006年1月为1美元=8.0702元人民币,2011年11月为1美元=6.3419元人民币,嘉兴许多外贸企业的利润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积极性。目前许多嘉兴企业接单时只敢接短期单与小单,大单、长期单不敢接,以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而美国等国家对我汇率等政策施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短时间内还将持续存在。
(二)产业梯度转移需要
嘉兴诸多行业产能过剩,如太阳能热水器、紧固件、纺织服装等。朝阳产业太阳能热水器2009年开始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嘉兴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从2008年890家增加到2009年的1100多家,能生产中国1/4的太阳能热水器,但嘉兴要占有1/4的市场却很难③。工信部发布的《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春季报告》称,我国纤维加工量已接近全球加工总量的50%,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同时,嘉兴许多行业还存在较大储量的落后产能。据嘉兴市经贸委介绍,2012年前,嘉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如化纤行业拟淘汰生产能力10万吨,制革行业2012年底前淘汰年加工40万牛皮标张以下的制革生产线,化工行业“十二五”期间拟淘汰20条小化工生产线等。
出于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需要,嘉兴的过剩产能与落后产能急需向产业发展水平次于嘉兴的地区转移。从表1可以看出,嘉兴的产业结构优于东盟的4个新成员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存在明显产业梯度差异,是较理想的产业转移地。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出版物《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09》 ,《嘉兴统计年鉴-2008》
(三)嘉兴企业拥有走出去的潜力
据邓宁“投资发展阶段论”,人均GNP在2600与5600美元之间的国家或地区己拥有很强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应是直接投资净流出国。2008年嘉兴人均GNP6210美元,应是直接投资的净流出地。但实际上嘉兴仍为FDI净流入地,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13.35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则仅1.0247亿美元④。同时,嘉兴庞大的民间资本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而中国外汇储备充裕,人民币升值购买力上升。嘉兴对外直接投资潜力巨大。
(四)中国-东盟签订《投资协议》带来的投资契机及东盟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嘉兴企业
2009年8月15日签署的《投资协议》约定,双方相互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投资公平公正待遇,为双方投资者创造了一个自由、便利、透明及公平的投资环境,进一步促进了双方投资便利化和逐步自由化。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加大了消除投资壁垒的力度,客观上为嘉兴企业走向东南亚创造了条件。同时,东盟与中国毗邻,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不高,有一定工业基础,市场潜力巨大,总体投资环境良好。
嘉兴可以将遭遇贸易壁垒较多、市场在国外或是对成本敏感、层次低而东盟国家又需要的产业转移出去,以降低生产成本,绕开国际贸易壁垒、实施“曲线出口”策略,并在国际区域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嘉兴的产业结构优化。
二、东盟各国的投资环境分析
(一)产业环境
东盟十国产业结构不一,总体而言,老东盟成员国的产业环境优于新成员国。从表1可以看出,新加坡产业结构先进,第三产业居主导地位,资本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达,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环境良好。东盟4个老成员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相当,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嘉兴较为相似,对其投资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东盟4个新成员工业化水平较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投资工业的产业环境不理想。文莱经济结构并不先进,为单一油气经济结构,产业环境不理想。
(二)基础设施、劳动力、自然资源、税收、融资等投资环境
从表2可以看出,东盟老成员国的投资环境(印尼、菲律宾除外)比新成员国(越南除外)投资环境好。具体而言,泰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的市场规模较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的劳动力质量要明显优于其他国家;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相对工资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享有成本优势;新加坡、泰国、菲律宾、柬埔寨四个国家的燃料不够使用,油价偏高;印尼、柬埔寨、老挝、缅甸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贷款利率较高,融资环境较差;缅甸、印尼、老挝的通货膨胀较严重。
三、嘉兴各类产业企业走向东盟的国别选择建议
嘉兴企业走向东盟应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及东道国的投资环境,选择恰当的投资国。
(一)农林牧渔业、采掘业、电力等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对外投资
资源密集型产业,对资源的依赖性很大。除新加坡,东盟国家自然资源丰富,且开发力度尚不大,如老挝、柬埔寨森林资源、水产资源、矿藏丰富,文莱油气资源、林业资源丰富等。除农渔业,嘉兴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水平一般,但与东盟各新成员国相比,尚有一定技术优势。此外,嘉兴民间资本储量丰富,资金实力较强。嘉兴企业可以利用技术、资金等优势,到东盟国家投资资源开发项目,通过投资建立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进一步将产品出口至国内,缓解国内自然资源供应短缺的局面,降低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纺织、服装革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对外投资
嘉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皮革等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此类产业对劳动力成本最为敏感,对东道国的劳动力数量、劳动技能熟练程度、上下游产业配套情况也有较高要求。嘉兴对东盟的投资可以选择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缅甸与老挝。其中越南投资环境最佳,其劳动力价格低廉且素质较高,政治稳定,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基础设施尚可,且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泰国、印尼的不足在于其工资水平与中国相差不大,但其产业环境较好。柬埔寨、老挝工资水平很低,但基础设施差,工业基础薄弱。菲律宾不足在于基础设施较差、政局动荡、政治及商业腐败程度高(在“透明国际”2007年的清廉国别排名中,菲律宾位列180个国家和地区中的131位)。缅甸的致命伤在于其政府对外资持保守态度,政策模糊,甚至設置政策限制或人为障碍。
新加坡、文莱经济较发达,工资水平高出嘉兴较多,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不是理想的投资地,对其投资不如在其周边国家投资然后将产品出口至这些国家。
(三)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对外投资
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量大、容纳劳动力较少、资金周转较慢、投资效果也慢的特点。嘉兴的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工业产值列嘉兴前十名,已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些优势产业的对外投资可以在经济较发达、资金较充裕、具有较好产业基础的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进行。但具体对外投资时,不同国家应选择不同的产品,如新加坡、文莱石油化工较发达,对环保的要求高,融资环境很好,应选择技术含量高的石油化工产业。
东盟新四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够、可融资金少,产业基础较差,是非资本密集型产业理想投资地。
(四)新能源、通信、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对外投资
2008年嘉兴各产业产出值前十名里包括了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设备制造业,此外嘉兴的太阳能产业发展水平在中国名列前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与国际先进水平比,嘉兴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东盟各国都积极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以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技术密集型投资项目提供较多的政策优惠。嘉兴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享受东道国优惠政策,绕开贸易壁垒,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打破東道国在高技术方面的限制与封锁,学习吸收东道国的科技成果进行创新,推进企业的技术升级。
嘉兴技术密集型产业面向东盟的直接投资可在新加坡、东盟4个老成员国进行。这些国家中,新加坡技术密集型产业发达,嘉兴企业对其可实施技术获取型投资,同时借助新加坡良好的融资环境、市场环境,开拓国际市场。东盟4个老成员国有一定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基础,尤其是电子产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可得且工资水平不是很高,有一定的配套设施,市场广阔,对其直接投资较为可行。文莱及东盟4个新成员国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较少,产业基础差,劳动力素质不高,上下游配套产业少,不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理想的对外投资地。
参考文献:
[1]景体华. 2005-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
[2]程超,蒋散芳, 缪英.嘉兴市区域特色经济与“走出去”发展战略[J].嘉兴学院学报.2003(10).
[3]孙明洁.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基于东盟五国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09.1.
[4]周瑾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相互投资的影响分析[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5]王优优.中国-东盟相互直接投资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6]陆敏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周期的实证检验[J].商业时代.2010(2).
[7]林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3).
注释:
①李晟中:《国际贸易壁垒攻坚任重而道远》,嘉兴日报,2010.9.1第D3版.
②《2010年上半年我市纺织品出口情况》,嘉兴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http://www.jxfet.gov.cn/news.php?id=14604 ,2010-07-15.
③方霞,《产能过剩”蔓延至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嘉兴日报,2009-10-29第5版.
④数据来源:2009年嘉兴统计公报,嘉兴统计局网站.
基金项目:
2010年嘉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嘉兴企业面向东盟直接投资动因及国别选择分析”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20106037
作者简介:
白春柳(1980- ),女,浙江温州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投资。
徐娟娟,河南许昌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市场营销。
[关键词] 嘉兴 东盟 直接投资 环境
一、嘉兴企业选择东盟走出去的动因分析
(一)嘉兴企业面临的困境迫使其走出去
截至2010年9月,嘉兴全市本年度累计出口118.6亿美元,同比增加32.3%,出口形势良好。但同时,嘉兴外向型企业也面临着种种困难:
1、全球贸易保护主义抬头,贸易摩擦不断
嘉兴的外向型产业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近年来嘉兴市这类产品出口的贸易摩擦不断。2010年年初至10月,涉及嘉兴市的国外贸易救济调查案件激增,共遭遇来自欧盟、印度、土耳其等国家和地区发起的6起贸易救济案件调查,涉案金额达7462万美元,占我市出口总额5%。①
2、劳动力成本上升
随着国家经济的发展,嘉兴的劳动成本在不断提高,嘉兴制造业的城镇职工年平均工资2007年为1990年的8倍多。近两年,中国长三角与珠三角地区爆发“用工荒”,企业的用工成本进一步提高。据嘉兴外经局所做的问卷调查结果显示,2010年上半年嘉兴纺织品企业员工报酬上涨幅度普遍达到10%-20%②。劳动力成本上升致使嘉兴出口产品利润空间缩减。
3、原材料、能源成本大幅上升
近两年国内物价上涨,嘉兴各类企业原材料价格大幅提高。如2010年上半年嘉兴纺织品的原材料价格普遍上涨10%-20%,棉花价格从2009年13500元/吨上涨到2010年10月的23750元一吨②。国内钢铁价格从2009年初开始持续走高,汽油价格从1998年至今也基本呈上升状态。原材料、能源价格的上涨严重影响企业的赢利能力,嘉兴一些加工企业出现选单做甚至被迫弃单,艰难经营。
4、人民币持续升值,利润大幅下降
从2006年5月开始,人民币对美元的汇率持续走高(2006年1月为1美元=8.0702元人民币,2011年11月为1美元=6.3419元人民币,嘉兴许多外贸企业的利润大幅度下降,严重影响出口企业的积极性。目前许多嘉兴企业接单时只敢接短期单与小单,大单、长期单不敢接,以减少汇率变动带来的影响。而美国等国家对我汇率等政策施压,人民币升值的压力短时间内还将持续存在。
(二)产业梯度转移需要
嘉兴诸多行业产能过剩,如太阳能热水器、紧固件、纺织服装等。朝阳产业太阳能热水器2009年开始也遇到了成长的烦恼,嘉兴的太阳能热水器生产企业从2008年890家增加到2009年的1100多家,能生产中国1/4的太阳能热水器,但嘉兴要占有1/4的市场却很难③。工信部发布的《2010年中国工业经济运行春季报告》称,我国纤维加工量已接近全球加工总量的50%,产能过剩矛盾突出。
同时,嘉兴许多行业还存在较大储量的落后产能。据嘉兴市经贸委介绍,2012年前,嘉兴淘汰落后产能任务艰巨,如化纤行业拟淘汰生产能力10万吨,制革行业2012年底前淘汰年加工40万牛皮标张以下的制革生产线,化工行业“十二五”期间拟淘汰20条小化工生产线等。
出于产业结构调整与优化需要,嘉兴的过剩产能与落后产能急需向产业发展水平次于嘉兴的地区转移。从表1可以看出,嘉兴的产业结构优于东盟的4个新成员国(柬埔寨、老挝、缅甸、越南),存在明显产业梯度差异,是较理想的产业转移地。
数据来源:世界银行出版物《WORLD DEVELOPMENT INDICATORS 2009》 ,《嘉兴统计年鉴-2008》
(三)嘉兴企业拥有走出去的潜力
据邓宁“投资发展阶段论”,人均GNP在2600与5600美元之间的国家或地区己拥有很强的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应是直接投资净流出国。2008年嘉兴人均GNP6210美元,应是直接投资的净流出地。但实际上嘉兴仍为FDI净流入地,2009年实际利用外资13.35亿美元,对外投资总额则仅1.0247亿美元④。同时,嘉兴庞大的民间资本找不到合适的投资项目,而中国外汇储备充裕,人民币升值购买力上升。嘉兴对外直接投资潜力巨大。
(四)中国-东盟签订《投资协议》带来的投资契机及东盟良好的投资环境吸引嘉兴企业
2009年8月15日签署的《投资协议》约定,双方相互给予投资者国民待遇、最惠国待遇和投资公平公正待遇,为双方投资者创造了一个自由、便利、透明及公平的投资环境,进一步促进了双方投资便利化和逐步自由化。2010年1月中国东盟自贸区建成后,加大了消除投资壁垒的力度,客观上为嘉兴企业走向东南亚创造了条件。同时,东盟与中国毗邻,资源丰富,劳动力成本不高,有一定工业基础,市场潜力巨大,总体投资环境良好。
嘉兴可以将遭遇贸易壁垒较多、市场在国外或是对成本敏感、层次低而东盟国家又需要的产业转移出去,以降低生产成本,绕开国际贸易壁垒、实施“曲线出口”策略,并在国际区域范围内进行产业结构调整,实现嘉兴的产业结构优化。
二、东盟各国的投资环境分析
(一)产业环境
东盟十国产业结构不一,总体而言,老东盟成员国的产业环境优于新成员国。从表1可以看出,新加坡产业结构先进,第三产业居主导地位,资本与知识技术密集型产业发达,资本、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环境良好。东盟4个老成员国(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的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发展水平相当,制造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与嘉兴较为相似,对其投资具有较好的工业基础。东盟4个新成员工业化水平较低,农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较大,投资工业的产业环境不理想。文莱经济结构并不先进,为单一油气经济结构,产业环境不理想。
(二)基础设施、劳动力、自然资源、税收、融资等投资环境
从表2可以看出,东盟老成员国的投资环境(印尼、菲律宾除外)比新成员国(越南除外)投资环境好。具体而言,泰国、菲律宾、越南、马来西亚的市场规模较大;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菲律宾的劳动力质量要明显优于其他国家;印度尼西亚、越南、老挝、柬埔寨和缅甸相对工资水平较低,在一定程度上享有成本优势;新加坡、泰国、菲律宾、柬埔寨四个国家的燃料不够使用,油价偏高;印尼、柬埔寨、老挝、缅甸基础设施较为落后,贷款利率较高,融资环境较差;缅甸、印尼、老挝的通货膨胀较严重。
三、嘉兴各类产业企业走向东盟的国别选择建议
嘉兴企业走向东盟应结合自身产业优势及东道国的投资环境,选择恰当的投资国。
(一)农林牧渔业、采掘业、电力等资源密集型产业的对外投资
资源密集型产业,对资源的依赖性很大。除新加坡,东盟国家自然资源丰富,且开发力度尚不大,如老挝、柬埔寨森林资源、水产资源、矿藏丰富,文莱油气资源、林业资源丰富等。除农渔业,嘉兴的资源密集型产业发展水平一般,但与东盟各新成员国相比,尚有一定技术优势。此外,嘉兴民间资本储量丰富,资金实力较强。嘉兴企业可以利用技术、资金等优势,到东盟国家投资资源开发项目,通过投资建立能源和原材料供应基地,进一步将产品出口至国内,缓解国内自然资源供应短缺的局面,降低国内企业的生产成本,进一步提高中国产品的国际竞争力。
(二)纺织、服装革等劳动密集型产业的对外投资
嘉兴的劳动密集型产业如纺织、服装、皮革等具有很强的竞争优势。此类产业对劳动力成本最为敏感,对东道国的劳动力数量、劳动技能熟练程度、上下游产业配套情况也有较高要求。嘉兴对东盟的投资可以选择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越南、菲律宾、柬埔寨、缅甸与老挝。其中越南投资环境最佳,其劳动力价格低廉且素质较高,政治稳定,近几年经济发展较快,基础设施尚可,且有一定的产业基础。泰国、印尼的不足在于其工资水平与中国相差不大,但其产业环境较好。柬埔寨、老挝工资水平很低,但基础设施差,工业基础薄弱。菲律宾不足在于基础设施较差、政局动荡、政治及商业腐败程度高(在“透明国际”2007年的清廉国别排名中,菲律宾位列180个国家和地区中的131位)。缅甸的致命伤在于其政府对外资持保守态度,政策模糊,甚至設置政策限制或人为障碍。
新加坡、文莱经济较发达,工资水平高出嘉兴较多,对劳动密集型产业而言不是理想的投资地,对其投资不如在其周边国家投资然后将产品出口至这些国家。
(三)石油化工、机械制造等资本密集型产业的对外投资
资本密集型产业具有投资量大、容纳劳动力较少、资金周转较慢、投资效果也慢的特点。嘉兴的通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的工业产值列嘉兴前十名,已具有较强的竞争力。这些优势产业的对外投资可以在经济较发达、资金较充裕、具有较好产业基础的新加坡、文莱、马来西亚、泰国、印尼、菲律宾进行。但具体对外投资时,不同国家应选择不同的产品,如新加坡、文莱石油化工较发达,对环保的要求高,融资环境很好,应选择技术含量高的石油化工产业。
东盟新四国经济发展水平不够、可融资金少,产业基础较差,是非资本密集型产业理想投资地。
(四)新能源、通信、电子计算机等技术密集型产业的对外投资
2008年嘉兴各产业产出值前十名里包括了通信设备、电子计算机设备制造业,此外嘉兴的太阳能产业发展水平在中国名列前茅,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但与国际先进水平比,嘉兴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发展水平还有待提高。目前东盟各国都积极引进技术密集型产业以促进本国产业结构的升级,对技术密集型投资项目提供较多的政策优惠。嘉兴技术密集型产业对外直接投资,一方面可享受东道国优惠政策,绕开贸易壁垒,开拓更广阔的国际市场,另一方面也可以打破東道国在高技术方面的限制与封锁,学习吸收东道国的科技成果进行创新,推进企业的技术升级。
嘉兴技术密集型产业面向东盟的直接投资可在新加坡、东盟4个老成员国进行。这些国家中,新加坡技术密集型产业发达,嘉兴企业对其可实施技术获取型投资,同时借助新加坡良好的融资环境、市场环境,开拓国际市场。东盟4个老成员国有一定的技术密集型产业基础,尤其是电子产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可得且工资水平不是很高,有一定的配套设施,市场广阔,对其直接投资较为可行。文莱及东盟4个新成员国的技术密集型产业较少,产业基础差,劳动力素质不高,上下游配套产业少,不是技术密集型产业理想的对外投资地。
参考文献:
[1]景体华. 2005-2006年中国区域经济发展报告[M].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3).
[2]程超,蒋散芳, 缪英.嘉兴市区域特色经济与“走出去”发展战略[J].嘉兴学院学报.2003(10).
[3]孙明洁.投资环境的综合评价分析方法——基于东盟五国的实证研究[J].现代商业.2009.1.
[4]周瑾瑜.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立对相互投资的影响分析[D].复旦大学硕士论文.2008年.
[5]王优优.中国-东盟相互直接投资研究[D].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硕士学位论文.2006年.
[6]陆敏娟.我国对外直接投资发展周期的实证检验[J].商业时代.2010(2).
[7]林丹.中国对东盟直接投资的动因分析[J].中国集体经济.2008(3).
注释:
①李晟中:《国际贸易壁垒攻坚任重而道远》,嘉兴日报,2010.9.1第D3版.
②《2010年上半年我市纺织品出口情况》,嘉兴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http://www.jxfet.gov.cn/news.php?id=14604 ,2010-07-15.
③方霞,《产能过剩”蔓延至太阳能热水器行业?》,嘉兴日报,2009-10-29第5版.
④数据来源:2009年嘉兴统计公报,嘉兴统计局网站.
基金项目:
2010年嘉兴市哲学社会科学规划课题“嘉兴企业面向东盟直接投资动因及国别选择分析”研究成果,项目编号为:20106037
作者简介:
白春柳(1980- ),女,浙江温州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国际投资。
徐娟娟,河南许昌人,嘉兴职业技术学院讲师,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国际市场营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