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为创办童心教育特色学校,促进童心校园、诗意校园的科学发展,福建省安溪县第十六小学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努力推进校本教研。2015年,学校申报“‘诗韵润童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市级小课题。课题立项以来,学校课题组秉承校本发展理念,始终围绕着立项时提出的三个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即是否有需要?该怎么润泽?要达到什么效果?致力于实现童心校园、诗意校园的发展与完善。
一、“润”之需
我校于2014年秋由原员潭小学升格为县第十六小学,随之,学校将创办特色学校视为头等大事。我们经过征集论证后,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形状以及校名的数字、笔画、笔顺的特点,设计并确定了校标,同时根据校标设计理念提出了个性化办学——童心教育,引发“诗韵润童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学校发展之需。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是学生修养、说话、作文之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这是课标的润泽之需。2014年秋我校学生812人,招生片区内学生不足百人,9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这是群体优秀诗文润泽之需。
“诗韵润童心”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课程开发活动,是根据我校学生的需求而开发的,也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的需要。
二、“润”之物
用什么来“润”?缺乏教材的校本课程难以持久,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道理。2014年11月,我校成立了开发校本课程“诗韵润童心”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职责。各小组成员积极搜集材料、讨论、校对,2015年2月,自编的《诗韵润童心》小册子终于与大家见面。它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赏析水平和特点进行选编的,不但参考了不同年级课本中的古诗,还考虑了不同年龄段的难易程度,160首古诗词既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推荐的篇目,也有一些符合小学生诵读的当地有名的历史人物的佳作,如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的名诗,安溪一代名相李光地的名诗,以及栖息于员潭茶叶公园的抗金民族英雄刘琦的佳作,还有一些茶诗,既体现国家课程的要求,又体现地方名人诗词、茶乡茶诗等地方特色。因為教材先行,所以“润”之有物。
三、“润”之法
1. 每周一诗,天天润泽。
每个年级每周诵读一首诗,低要求轻负担。要求学生利用课前候课三分钟时间进行诵读,不占用上课时间。周一语文教师或学科代表将古诗抄写在黑板上的每周一诗处,然后读准读通,周二至周三的语文课前进行自读、同桌互读、小组读,周四尝试背诵,周五背诵。每周背1首,低年级一个学期背诵10首,一学年背诵20首,中高年级一个学期背诵15首,一学年背诵30首,这样小学六年可轻松背诵160首古诗词。
2. 古诗过级,巩固润泽。
通过古诗过级激发学生持久的诵读古诗的热情,为此,我校出台了“安溪县第十六小学‘诗韵润童心’古诗过级办法”,设计了古诗过级证书。“古诗过级办法”规定,每学期在期中、期末组织两次考级,低年级学生一次性背诵5首古诗,即获得一级证书,以后一次性背诵与获得一级证书背诵时不同的5首古诗,即获得二级证书。依此类推,中高年级学生一次性背诵10首古诗,即获得一级证书,二级证书的获得需背诵与第一级不同的10首古诗。考级人可以是教师、班长、学习委员、组长,考后要在“诗韵润童心”校本教材后的过级记录表上做好记录,获得最高级的学生代表的过级证书由学校统一表彰颁发,其他学生古诗过级证书在班级由班主任颁发。
3. 校本课堂,升华润泽。
每周的校本课,课题组成员在任教年段根据计划,介绍古诗文基本知识,如押韵知识,组织欣赏儿童诗、有故事的诗,同时针对上周学生所背古诗进行导学、质疑、想象、升华情感,引导学生仿写。如上学期在导学李白写的《赠汪伦》这首诗时,引导学生仿写。一位来自蓝田叫徐彧的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写了这样一首诗:《赠徐斌》徐彧乘车将欲行,忽闻山上呼叫声。蓝田水库深百尺,不及徐斌送我情。徐彧同学去年转学到十六小就读,每次回老家返回县城,他的邻居徐斌同学一定来送他,而且总是目送看不到车才回去,感情很深,于是,他模仿李白写了这首诗。虽然只换了几个词,但意思、感情非常清晰。很多同学也结合自己老家的情况仿写了诗,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可以说童心在涌动、童心在飞扬!
4. 手抄诗报,多方润泽。
为了全面推进古诗文诵读特色创建,营造浓郁的古诗文诵读氛围,让每一颗童心在古诗文的熏陶下成长,我校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诗文手抄报比赛活动。通过手抄报比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风格不同、内容各异的手抄报,不仅是孩子们传播诗歌知识的平台,也是孩子们展示美术设计能力、硬笔书法功底的理想空间,更体现了学生的不同爱好与兴趣。对于这些作品,我们除了认真点评给予表彰表扬之外,还在校刊、班刊、班级板报进行发表展出,促进榜样示范作用。
5. 游览诗廊,野外润泽。
安溪河滨路十里诗廊,诗词资源非常丰富。十六小近在咫尺,不学就是浪费。风景优美值得欣赏,诗词资源需要挖掘。于是,我校课题组组织了童心文学社开展了郊外课堂采风活动。同学们都完成了人手一首诗的任务。虽然内容一般,但都符合诗的结构,有一定的押韵,有一定的想象,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徐彧同学不但写了诗,还把思考的过程写下来,同时制成手抄报。在游览诗廊中,同学们大多能注意观察,积极寻找灵感,抓住湖、岛,大胆想象,童心飞扬,一首五言律诗,瞬间写成,难能可贵!野外润泽,效果特别!
四、“润”之效
诗韵润童心是否有效?答案是肯定的。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实践研究,受到润泽的童心处处呈现诗心,形成诗-童心-诗心的循环。郑灿烂老师越来越喜欢咬文嚼字,喜欢写冠头诗,遇某位老师得奖、某位老师遇喜事等,他都喜欢写诗发表在学校微信群上赠送,诗心不止,已成习惯。老师们也会点赞、点评、助兴!
一年来,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天天诵读,学校颁发了8000多份过级证书,收集了学生写的129首诗,汇编了一份童心诗报,收集了二百三十几份优秀手抄诗报,汇编了一份《诗韵润童心》手抄报集,完善充实修订了“诗韵润童心”校本教材。
有诗韵润泽,童心将是诗心的源头,我们将继续开发实践研究,不因课题研究结题而结束,努力推进童心教育诗意校园的办学特色,并在办学进程中迈出更大的步子,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十六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
一、“润”之需
我校于2014年秋由原员潭小学升格为县第十六小学,随之,学校将创办特色学校视为头等大事。我们经过征集论证后,根据学校所处的地理位置、形状以及校名的数字、笔画、笔顺的特点,设计并确定了校标,同时根据校标设计理念提出了个性化办学——童心教育,引发“诗韵润童心”校本课程开发与实践研究的学校发展之需。
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这是学生修养、说话、作文之需。《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阶段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这是课标的润泽之需。2014年秋我校学生812人,招生片区内学生不足百人,90%的学生是外来务工子女。这是群体优秀诗文润泽之需。
“诗韵润童心”校本课程是基于学校的课程开发活动,是根据我校学生的需求而开发的,也是国家课程和地方课程校本化、个性化的需要。
二、“润”之物
用什么来“润”?缺乏教材的校本课程难以持久,所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的就是这道理。2014年11月,我校成立了开发校本课程“诗韵润童心”领导小组,并明确了职责。各小组成员积极搜集材料、讨论、校对,2015年2月,自编的《诗韵润童心》小册子终于与大家见面。它是根据不同年龄段的赏析水平和特点进行选编的,不但参考了不同年级课本中的古诗,还考虑了不同年龄段的难易程度,160首古诗词既有《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推荐的篇目,也有一些符合小学生诵读的当地有名的历史人物的佳作,如安溪开先县令詹敦仁的名诗,安溪一代名相李光地的名诗,以及栖息于员潭茶叶公园的抗金民族英雄刘琦的佳作,还有一些茶诗,既体现国家课程的要求,又体现地方名人诗词、茶乡茶诗等地方特色。因為教材先行,所以“润”之有物。
三、“润”之法
1. 每周一诗,天天润泽。
每个年级每周诵读一首诗,低要求轻负担。要求学生利用课前候课三分钟时间进行诵读,不占用上课时间。周一语文教师或学科代表将古诗抄写在黑板上的每周一诗处,然后读准读通,周二至周三的语文课前进行自读、同桌互读、小组读,周四尝试背诵,周五背诵。每周背1首,低年级一个学期背诵10首,一学年背诵20首,中高年级一个学期背诵15首,一学年背诵30首,这样小学六年可轻松背诵160首古诗词。
2. 古诗过级,巩固润泽。
通过古诗过级激发学生持久的诵读古诗的热情,为此,我校出台了“安溪县第十六小学‘诗韵润童心’古诗过级办法”,设计了古诗过级证书。“古诗过级办法”规定,每学期在期中、期末组织两次考级,低年级学生一次性背诵5首古诗,即获得一级证书,以后一次性背诵与获得一级证书背诵时不同的5首古诗,即获得二级证书。依此类推,中高年级学生一次性背诵10首古诗,即获得一级证书,二级证书的获得需背诵与第一级不同的10首古诗。考级人可以是教师、班长、学习委员、组长,考后要在“诗韵润童心”校本教材后的过级记录表上做好记录,获得最高级的学生代表的过级证书由学校统一表彰颁发,其他学生古诗过级证书在班级由班主任颁发。
3. 校本课堂,升华润泽。
每周的校本课,课题组成员在任教年段根据计划,介绍古诗文基本知识,如押韵知识,组织欣赏儿童诗、有故事的诗,同时针对上周学生所背古诗进行导学、质疑、想象、升华情感,引导学生仿写。如上学期在导学李白写的《赠汪伦》这首诗时,引导学生仿写。一位来自蓝田叫徐彧的学生在笔者的引导下写了这样一首诗:《赠徐斌》徐彧乘车将欲行,忽闻山上呼叫声。蓝田水库深百尺,不及徐斌送我情。徐彧同学去年转学到十六小就读,每次回老家返回县城,他的邻居徐斌同学一定来送他,而且总是目送看不到车才回去,感情很深,于是,他模仿李白写了这首诗。虽然只换了几个词,但意思、感情非常清晰。很多同学也结合自己老家的情况仿写了诗,整个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可以说童心在涌动、童心在飞扬!
4. 手抄诗报,多方润泽。
为了全面推进古诗文诵读特色创建,营造浓郁的古诗文诵读氛围,让每一颗童心在古诗文的熏陶下成长,我校每学期开展一次经典诗文手抄报比赛活动。通过手抄报比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习惯,既陶冶了情操,又提高了审美能力和绘画技巧,还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风格不同、内容各异的手抄报,不仅是孩子们传播诗歌知识的平台,也是孩子们展示美术设计能力、硬笔书法功底的理想空间,更体现了学生的不同爱好与兴趣。对于这些作品,我们除了认真点评给予表彰表扬之外,还在校刊、班刊、班级板报进行发表展出,促进榜样示范作用。
5. 游览诗廊,野外润泽。
安溪河滨路十里诗廊,诗词资源非常丰富。十六小近在咫尺,不学就是浪费。风景优美值得欣赏,诗词资源需要挖掘。于是,我校课题组组织了童心文学社开展了郊外课堂采风活动。同学们都完成了人手一首诗的任务。虽然内容一般,但都符合诗的结构,有一定的押韵,有一定的想象,每个人都有不同程度的收获。徐彧同学不但写了诗,还把思考的过程写下来,同时制成手抄报。在游览诗廊中,同学们大多能注意观察,积极寻找灵感,抓住湖、岛,大胆想象,童心飞扬,一首五言律诗,瞬间写成,难能可贵!野外润泽,效果特别!
四、“润”之效
诗韵润童心是否有效?答案是肯定的。经过一年多的开发实践研究,受到润泽的童心处处呈现诗心,形成诗-童心-诗心的循环。郑灿烂老师越来越喜欢咬文嚼字,喜欢写冠头诗,遇某位老师得奖、某位老师遇喜事等,他都喜欢写诗发表在学校微信群上赠送,诗心不止,已成习惯。老师们也会点赞、点评、助兴!
一年来,全体学生人人参与,天天诵读,学校颁发了8000多份过级证书,收集了学生写的129首诗,汇编了一份童心诗报,收集了二百三十几份优秀手抄诗报,汇编了一份《诗韵润童心》手抄报集,完善充实修订了“诗韵润童心”校本教材。
有诗韵润泽,童心将是诗心的源头,我们将继续开发实践研究,不因课题研究结题而结束,努力推进童心教育诗意校园的办学特色,并在办学进程中迈出更大的步子,全面提升办学水平。
(作者单位:福建省安溪县第十六小学 责任编辑:朱蕴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