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业应该成为孩子巩固知识,快乐实践,创新的园地,有益补充和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所以教师应该引入现代教育理念,构建人文交互性作业评价机制,形成一套适合学生作业设计理念和方法。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作业设计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重要依据。作业设计是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作业设计当做一个系统性的、值得研究探索的课题。教师要对作业设计存在的弊端、作业设计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和如何进行作业设计有详细的了解,并探索如何使自己的作业设计更合理、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作业设计应避免的缺陷
有的教师的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要么是简单的重复抄写,要么是呆板的死记硬背,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还有的教师的作业设计只追求作业量的大小,忽视作业质的优劣。作业量大,学生作业质量必然差,而教师却只注重学生作业完成了没有,却不对作业的质量加以要求。这样单一化、机械性的作业内容及生硬操练,学生对其一点兴趣都没有,往往是被动接受。这些作业存在的缺陷都是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该避免的。
(一)避免教师单向提出问题。在作业设计中,不应该仅仅是课本或教师提供问题,学生也应该提出或自选问题的。这样的作业才能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答案避免绝对性。教师的作业设计往往强调对作业的甄别与选择功能,作业评价中也只是对“标准答案”,非对即错,这就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并使学生思维僵化。
(三)避免作业形式单一性。作业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件制品,不应局限于书面作业。只有作业形式丰富多彩了,才能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作业质量才会高。
(四)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评价时,不要只看对错,片面评价,要看到学生作业中的亮点,看到学生的创新,并给予鼓励。
二、小学语文作业应具有的特点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应该是开发的,要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渗透以及课内外的联系、校内外的沟通,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作业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开发。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其他学生或家长、教师合作完成作业。学生可以参与作业的设计,也可以自由选择、有安排地完成作业。通过这样的开放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只在其中起帮助和引导作用。
(二)形式多样。作业形式应丰富、多样,并具有趣味。例如,读、写、说、看、调查、采访等形式,都很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这样的作业形式,学生一定会跃跃欲试。
(三)内容广泛。作业应抓住学生爱表现、爱活动的特点,将积累与应用、思考与表达紧密地联系起来,将学与玩、学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科间的融合,课内外、校内外的联系和沟通,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三、如何进行作业设计
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也就是说语文作业设计要注重实践,强化应用,只有这样的作业才能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使自己做好人成好才。如学了某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教师可指导学生编写课本剧,然后进行评选,评出最佳剧本并排练演出。又如学了某些应用文,教师可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应用文,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等。
众所周知,同一个班的学生水平往往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作业题应注重水平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要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要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作业的整体效果。小学语文教师作业设计具体可以如下。
(一)阅读写作相结合。小学语文教师应和家长密切合作积极拓展学生阅读的渠道,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做笔记或写读书体会,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强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如在教学了《草船借箭》之后,学生又因当前热播的新《三国》电视剧,对三国故事大感兴趣,于是教师可借机要求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简本,并要求他们写下自己喜欢的人物,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的事迹等。这样学生读写结合中完成了作业,质量可想而知,肯定是非常好。
(二)多观察,多积累。教师应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让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由学校到社会,多观察、多感受,积累学习语文的素材。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某一事物,如布置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好人好事,这些人为什么做好事,他们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等。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做有心人,随时观察、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或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写一写观察日记等。这将使学生着眼观察、动笔记录、用心思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搜集资料,相互交流。搜集学习资料,交流汇报是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有效学习过程。它可以体现学科间、课内外、校内外的相互融合。例如教学《美丽的大兴安岭》后,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和有关介绍小兴安岭、赞美小兴安岭等的文字资料,然后再召开一次“情系小兴安岭”的交流会。在这样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学习、合作,培养和发展了能力。
(四)勤动手,在实践中体验。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可以缩短文字与情感之间的距离,易化难点,学用结合。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动手种花、制作等实践活动,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发现问题,了解、解决问题,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
【关键词】小学语文;教学;作业设计
作业作为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和延伸,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是检验教师课堂教学效果、改进课堂教学策略的主要重要依据。作业设计是完整的小学语文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对课堂教学内容的巩固和运用,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作为一个有责任感的小学语文教师应该把作业设计当做一个系统性的、值得研究探索的课题。教师要对作业设计存在的弊端、作业设计应该具有什么特点和如何进行作业设计有详细的了解,并探索如何使自己的作业设计更合理、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一、作业设计应避免的缺陷
有的教师的作业设计客观性太强,要么是简单的重复抄写,要么是呆板的死记硬背,严重忽视了学生的主体性。还有的教师的作业设计只追求作业量的大小,忽视作业质的优劣。作业量大,学生作业质量必然差,而教师却只注重学生作业完成了没有,却不对作业的质量加以要求。这样单一化、机械性的作业内容及生硬操练,学生对其一点兴趣都没有,往往是被动接受。这些作业存在的缺陷都是教师在进行作业设计时应该避免的。
(一)避免教师单向提出问题。在作业设计中,不应该仅仅是课本或教师提供问题,学生也应该提出或自选问题的。这样的作业才能训练学生“提出问题的能力”。
(二)问题答案避免绝对性。教师的作业设计往往强调对作业的甄别与选择功能,作业评价中也只是对“标准答案”,非对即错,这就抹杀了学生的创造性,并使学生思维僵化。
(三)避免作业形式单一性。作业可以是一项活动或一件制品,不应局限于书面作业。只有作业形式丰富多彩了,才能提高学生做作业的兴趣,作业质量才会高。
(四)教师在对学生作业评价时,不要只看对错,片面评价,要看到学生作业中的亮点,看到学生的创新,并给予鼓励。
二、小学语文作业应具有的特点
新课程改革背景下的作业设计应该是开发的,要努力实现学科间的渗透以及课内外的联系、校内外的沟通,让作业成为培养和发展学生能力的重要途径。因此,小学语文作业应具有以下特点。
(一)开发。学生可以独立完成,也可以与其他学生或家长、教师合作完成作业。学生可以参与作业的设计,也可以自由选择、有安排地完成作业。通过这样的开放性,调动学生参与的积极性,教师只在其中起帮助和引导作用。
(二)形式多样。作业形式应丰富、多样,并具有趣味。例如,读、写、说、看、调查、采访等形式,都很适合小学生的年龄特点,采取这样的作业形式,学生一定会跃跃欲试。
(三)内容广泛。作业应抓住学生爱表现、爱活动的特点,将积累与应用、思考与表达紧密地联系起来,将学与玩、学与实践相结合,加强学科间的融合,课内外、校内外的联系和沟通,促进学生综合能力的形成与发展。
三、如何进行作业设计
小学语文教师在作业设计时,应引导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文实践中学习语文运用语文。也就是说语文作业设计要注重实践,强化应用,只有这样的作业才能帮助学生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生活,使自己做好人成好才。如学了某些故事性比较强的课文,教师可指导学生编写课本剧,然后进行评选,评出最佳剧本并排练演出。又如学了某些应用文,教师可设计一些与生活实际密切相关的应用文,训练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等。
众所周知,同一个班的学生水平往往参差不齐,这就要求教师设计作业题应注重水平差异,面向全体学生,从学生实际出发,既要满足优生的求知欲望,又要兼顾中差生的接受能力,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全体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开发学生的学习潜能,提高作业的整体效果。小学语文教师作业设计具体可以如下。
(一)阅读写作相结合。小学语文教师应和家长密切合作积极拓展学生阅读的渠道,扩大学生的阅读量,让学生边阅读,边思考,边做笔记或写读书体会,以阅读促进写作,以写作强化阅读,提高学生的语文综合能力。如在教学了《草船借箭》之后,学生又因当前热播的新《三国》电视剧,对三国故事大感兴趣,于是教师可借机要求学生阅读《三国演义》的简本,并要求他们写下自己喜欢的人物,这些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他们的事迹等。这样学生读写结合中完成了作业,质量可想而知,肯定是非常好。
(二)多观察,多积累。教师应打破时间与空间的界限,让学生由课内到课外,由学校到社会,多观察、多感受,积累学习语文的素材。教师可以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有目的地观察某一事物,如布置观察生活中有哪些好人好事,这些人为什么做好事,他们有没有什么特别的目的等。教师也可以要求学生做有心人,随时观察、捕捉生活中的新鲜事或感兴趣的事物,然后写一写观察日记等。这将使学生着眼观察、动笔记录、用心思考,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三)搜集资料,相互交流。搜集学习资料,交流汇报是学生相互启发、相互学习、合作学习、共同提高的有效学习过程。它可以体现学科间、课内外、校内外的相互融合。例如教学《美丽的大兴安岭》后,布置学生搜集有关的图片资料和有关介绍小兴安岭、赞美小兴安岭等的文字资料,然后再召开一次“情系小兴安岭”的交流会。在这样学习过程中学生学会了学习、合作,培养和发展了能力。
(四)勤动手,在实践中体验。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和亲身体验,可以缩短文字与情感之间的距离,易化难点,学用结合。如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动手种花、制作等实践活动,使他们主动积极地发现问题,了解、解决问题,提高语文学习的综合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