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从2014年9月底起,湖南日报报业集团策划执行的“寻找廖厂长”系列报道,从一次寻找发轫,挖掘出了25年前故事的时代内涵。从“寻找廖厂长”到“洪江见面会”再到“廖厂长青年创业公益基金”成立,再到中宣部下文七大央媒的集体采访,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全线跟踪,以“讲好故事,演连续剧,打组合拳”的方法,把“寻找廖厂长”做成了“现象级”新闻产品,充分体现了主流媒体在弘扬社会主旋律上的主流作用。
关键词:寻找廖厂长;现象级;新闻产品
“现象级”一词最初出现在巴西足球天王罗纳尔多登陆亚平宁之后,意大利球迷赠送其“现象级”球员的称号。之后,这一概念从球场逐渐向游戏、影视、文化等领域涉入。
新闻领域也有“现象级”一说,但对其解释并不统一。根据业内不成文的标准,一般有以下几个要求:阅读量高、传播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大、有情怀、符合时代要求等。而发轫于2014年、收官于2015年的《三湘都市报》“寻找廖厂长”系列报道,恰好符合以上任何一条标准。
那么,“寻找廖厂长”系列报道为何能成为“现象级”报道,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值得其他报道借鉴的地方又在哪里?
一、深挖:切合主流,内涵深远,故事性强
2014年9月21日,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刊发文章《只有廖厂长例外》,文章回忆了一件他读书时的往事——4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同学筹划“南中国考察”,得到湖南娄底一位老板“廖厂长”7000元资助,惟一的条件只是“希望能给他一份考察报告”。考察中,吴和同行的好友看到了中国的伟大、贫穷与希望,但考察后就彼此散落各地自行奋斗,与“廖厂长”也再未谋面。可25年的时间过去了,考察队员们依旧从“廖厂长”身上感受到了理想主义的余温,他们感激也庆幸能在那时遇见这样一位好厂长。
近些年来,媒体对时代以及读者的多层次需求的关注表现出全方位的热情与细心,尤其是人的精神和自由的解放。寻找廖厂长这一次行动,就是在寻找国人曾经高扬又一度迷茫失落的理想情怀,这正是时代的呼唤和需要。“寻找廖厂长”系列报道对于当下时代的阵痛的把握是异常精准的,报道中心就是时人恰恰缺失的理想主义和家国情怀。如今中国的社会方方面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官员腐化堕落,明星嫖娼吸毒,利己主义盛行,这些触目惊心的不正常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理想主义失落的诱因。
所以一篇好的报道,得看到这个时代人们和社会缺失什么,而又需要什么。
二、传播:直觉敏锐,行动迅速,上层重视
1.直觉敏锐
高度的新闻敏感,敏锐的新闻直觉,是一个优秀记者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一。从纷繁的社会现象中,见微知著,敏锐地识别什么是新闻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吴晓波发表《寻找廖厂长》一文后,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三湘都市报》选择了迅速跟进。根据极有限的几条线索,三湘都市报深度报道部记者汤霞玲发挥自己出色的突破能力,6个多小时后即成功找到核心人物“廖厂长”——一位湖南籍企业家,并迅速完成与吴晓波和“廖厂长”的对话,在同城媒体中率先刊发《寻找廖厂长对话吴晓波》一文,令人温暖动容,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共鸣,稿件当天访问量突破百万人次。
面对信息爆炸的当下,一个记者要有像小孩一般的好奇心,需要培养灵敏的注意力,才能目光如炬。
2.行动迅速
寻人活动作为一场媒体之间的竞争,谁先找到,就意味着抢到先机。而这依靠的就是新闻记者强有力的行动力。在朋友圈看到吴晓波的文章之后,根据文章之中提到的年纪40几岁、娄底人、做灯具厂等信息,《三湘都市报》年轻记者汤霞玲就立即开始了寻人之路。
最后,汤霞玲前往廖厂长家中,与其本人进行了沟通和采访,同时获得了一份最珍贵的证明,就是当年他们一群人的合影,这一张照片也就宣布寻找的正式结束,证明《三湘都市报》率先取得了成功。
这是一场分秒必争的行动,同城无数的媒体人都在行动,谁最先寻找到廖厂长,也就意味着获得了最佳的报道时机。
3.上层重视
新闻报道工作是我党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篇新闻报道做的好不好,宣传效果是否有效,受许多因素影响,但领导重视与否,是其中重要的一条。作为报社领导,对于有极大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一定要认清其重要性,并给予大力支持与指导。在这一场寻找中,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领导对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三、策划:打好“讲、演、打”组合拳
2014年9月任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的蒋祖烜,在系列报道的策划实施上有一套独特的观点:讲、演、打——讲“好故事”、演“连续剧”、打“组合拳”。正是这样一个综合呈现的形态,将这一个看似普通的题材,成功地做成了“现象级”新闻产品。
在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召开的报道协调会确定了“讲好”故事的方向后,报道脱离了简单的还原,深刻阐述了廖厂长精神成因,并挖掘到了廖厂长的精神内核——湖湘人身上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主義,找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身上共同的理想基因。一组有故事、有历史、有温度、有质感的新闻作品顺势而出。
除了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外,善于策划新闻也起到了扩大事件影响力的作用。在“寻找廖厂长”新闻中,“廖厂长”与南疆考察队的时隔25年在洪江的会面掀起了报道高潮。
在系列报道之后,三湘都市报还策划推出了一期尋找不同年代大学生谈理想的报道,在湖南大地找到了几位分别在60、70、80、90年代读大学的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有理想的年轻人,来畅谈自己的青春,从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深度挖掘内涵的能力、专业的实践和策划能力,再辅以多种媒体形态的整合传播,让“寻找廖厂长”从一个单纯的报道,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象级”新闻产品。
参考文献:
[1]王永铭.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D].浙江大学,2007.
[2]贾永强.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J].新闻论坛,2010,(3):14.
[3]蒋祖烜,周韬.主题报道的讲、演、打[J].中国记者,2015,(1):16-17.
关键词:寻找廖厂长;现象级;新闻产品
“现象级”一词最初出现在巴西足球天王罗纳尔多登陆亚平宁之后,意大利球迷赠送其“现象级”球员的称号。之后,这一概念从球场逐渐向游戏、影视、文化等领域涉入。
新闻领域也有“现象级”一说,但对其解释并不统一。根据业内不成文的标准,一般有以下几个要求:阅读量高、传播范围广、社会影响力大、有情怀、符合时代要求等。而发轫于2014年、收官于2015年的《三湘都市报》“寻找廖厂长”系列报道,恰好符合以上任何一条标准。
那么,“寻找廖厂长”系列报道为何能成为“现象级”报道,产生如此广泛的影响?值得其他报道借鉴的地方又在哪里?
一、深挖:切合主流,内涵深远,故事性强
2014年9月21日,知名财经作家吴晓波刊发文章《只有廖厂长例外》,文章回忆了一件他读书时的往事——4位复旦大学新闻学院同学筹划“南中国考察”,得到湖南娄底一位老板“廖厂长”7000元资助,惟一的条件只是“希望能给他一份考察报告”。考察中,吴和同行的好友看到了中国的伟大、贫穷与希望,但考察后就彼此散落各地自行奋斗,与“廖厂长”也再未谋面。可25年的时间过去了,考察队员们依旧从“廖厂长”身上感受到了理想主义的余温,他们感激也庆幸能在那时遇见这样一位好厂长。
近些年来,媒体对时代以及读者的多层次需求的关注表现出全方位的热情与细心,尤其是人的精神和自由的解放。寻找廖厂长这一次行动,就是在寻找国人曾经高扬又一度迷茫失落的理想情怀,这正是时代的呼唤和需要。“寻找廖厂长”系列报道对于当下时代的阵痛的把握是异常精准的,报道中心就是时人恰恰缺失的理想主义和家国情怀。如今中国的社会方方面面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官员腐化堕落,明星嫖娼吸毒,利己主义盛行,这些触目惊心的不正常的现象,背后都隐藏着理想主义失落的诱因。
所以一篇好的报道,得看到这个时代人们和社会缺失什么,而又需要什么。
二、传播:直觉敏锐,行动迅速,上层重视
1.直觉敏锐
高度的新闻敏感,敏锐的新闻直觉,是一个优秀记者所必须具备的职业素养之一。从纷繁的社会现象中,见微知著,敏锐地识别什么是新闻点,是非常重要的。
在吴晓波发表《寻找廖厂长》一文后,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三湘都市报》选择了迅速跟进。根据极有限的几条线索,三湘都市报深度报道部记者汤霞玲发挥自己出色的突破能力,6个多小时后即成功找到核心人物“廖厂长”——一位湖南籍企业家,并迅速完成与吴晓波和“廖厂长”的对话,在同城媒体中率先刊发《寻找廖厂长对话吴晓波》一文,令人温暖动容,引发了读者的强烈共鸣,稿件当天访问量突破百万人次。
面对信息爆炸的当下,一个记者要有像小孩一般的好奇心,需要培养灵敏的注意力,才能目光如炬。
2.行动迅速
寻人活动作为一场媒体之间的竞争,谁先找到,就意味着抢到先机。而这依靠的就是新闻记者强有力的行动力。在朋友圈看到吴晓波的文章之后,根据文章之中提到的年纪40几岁、娄底人、做灯具厂等信息,《三湘都市报》年轻记者汤霞玲就立即开始了寻人之路。
最后,汤霞玲前往廖厂长家中,与其本人进行了沟通和采访,同时获得了一份最珍贵的证明,就是当年他们一群人的合影,这一张照片也就宣布寻找的正式结束,证明《三湘都市报》率先取得了成功。
这是一场分秒必争的行动,同城无数的媒体人都在行动,谁最先寻找到廖厂长,也就意味着获得了最佳的报道时机。
3.上层重视
新闻报道工作是我党宣传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篇新闻报道做的好不好,宣传效果是否有效,受许多因素影响,但领导重视与否,是其中重要的一条。作为报社领导,对于有极大新闻价值的新闻线索,一定要认清其重要性,并给予大力支持与指导。在这一场寻找中,湖南日报报业集团领导对其给予了高度的重视。
三、策划:打好“讲、演、打”组合拳
2014年9月任湖南日报报业集团总编辑的蒋祖烜,在系列报道的策划实施上有一套独特的观点:讲、演、打——讲“好故事”、演“连续剧”、打“组合拳”。正是这样一个综合呈现的形态,将这一个看似普通的题材,成功地做成了“现象级”新闻产品。
在湖南日报报业集团召开的报道协调会确定了“讲好”故事的方向后,报道脱离了简单的还原,深刻阐述了廖厂长精神成因,并挖掘到了廖厂长的精神内核——湖湘人身上的家国情怀和理想主義,找到了上世纪八十年代的人身上共同的理想基因。一组有故事、有历史、有温度、有质感的新闻作品顺势而出。
除了对新闻事件的报道外,善于策划新闻也起到了扩大事件影响力的作用。在“寻找廖厂长”新闻中,“廖厂长”与南疆考察队的时隔25年在洪江的会面掀起了报道高潮。
在系列报道之后,三湘都市报还策划推出了一期尋找不同年代大学生谈理想的报道,在湖南大地找到了几位分别在60、70、80、90年代读大学的几位具有代表性的有理想的年轻人,来畅谈自己的青春,从而引起了广泛的共鸣。
深度挖掘内涵的能力、专业的实践和策划能力,再辅以多种媒体形态的整合传播,让“寻找廖厂长”从一个单纯的报道,成长为一个真正意义上的“现象级”新闻产品。
参考文献:
[1]王永铭.新闻传播中的人文关怀[D].浙江大学,2007.
[2]贾永强.新闻记者的职业素养[J].新闻论坛,2010,(3):14.
[3]蒋祖烜,周韬.主题报道的讲、演、打[J].中国记者,2015,(1):1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