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探讨颈前路减压髂骨融合术后假关节形成的影响因素,以及对神经功能和颈部轴性症状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00年3月至2006年11月于长征医院和长征闸北分院骨科收治行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术412例,观察骨密度、髂骨植骨块修剪及放置情况、终板处理、颈托固定时间及规范使用、吸烟史等。以颈椎屈伸侧位片判断是否有假关节出现。采用日本骨科学会(JOA)评分法评价神经功能的变化。临床随访期平均达到5.4年。对患者颈部疼痛等症状以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定量评分。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对假关节及融合组影响因素、神经功能评分、颈部轴性症状发生率进行对比统计分析。
结果37例颈椎融合节段出现了假关节,假关节组与融合组(375例)骨质疏松分别出现30、119例,有效外固定25、43例,吸烟史26、87例,软骨终板点状出血分别为18、340例(P<0.05),而植骨块为三面皮质骨25、260例(P>0.05)。术前及术后5年JOA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假关节组与融合组比较,神经功能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70.2%比50.7%,P<0.05)。37例中26例出现颈痛、活动受限等不适症状,无假关节形成仅89例出现颈痛等不适症状,二组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86、89比11、26,P<0.05)。
结论假关节形成与患者骨质疏松、软骨终板处理不当、局部外固定时间过短或不规范、吸烟有关,假关节形成对术后远期神经功能产生影响、与颈部疼痛等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