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作文教学中,如果教师能巧妙地点拨学生的写作灵感,激发学生的写作热情,就能使学生思想活跃,创新意识增强,写作质量提高。
关键词:创作灵感;用“心”写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2-382
写作灵感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中一种非常神奇的精神现象。宋朝诗人陆游曾在他的诗作中说过:“饮似长鲸快吸川,思如渴骥勇奔泉。”强调的就是灵感在写做中的重要作用。那么,教师如何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呢?
一、引导学生发现细节,用“情”写作
每每让学生写作文,他们都会满腹牢骚,抓耳挠腮,认为每天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惊天动地的大事见的少没法写,芝麻大的小事又觉得没必要写。作为教师,一定要让他们摒弃这种思想,让他们明白,伟大蕴含与平凡中,深刻蕴藏在浅显里。小处着眼,大处落笔,方可写出好作文。“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语)只有学生胸中有情,才有可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下笔才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想要表达的欲望。我们都知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我们可以说,生活中不是缺乏写作材料,而是缺少挖掘。即使是学校生活,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有一颗充满真情的心,就会发现,校园中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每一缕阳光、每一滴雨露……手到擒來,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生活中,学习的迷茫、考前的紧张、考后的忧虑、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悲伤……信手拈来都是一篇感人的文章。作文教师,我们应当启发学生关注身边景、身边物、身边人,让他们情不自禁地要去发掘一粒平凡石子背后所包蕴的深刻道理。教师在平时也要做个有心人,时刻关注学生心灵与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以学生的“感”为主,抓住时机,趁势引导,使学生进入到“我要写”的精神状态,使教学目标悄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表达需要。
那时正好快要过中秋节了,我就心血来潮,不如借此机会,在教室过中秋节。可是中秋节那天都放假了,何况中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赏月,没有月亮怎么办?后来我就变通了一下,提前过中秋,再利用遐想的月亮弥补赏月环节。我一公布这个消息,同学们都高兴坏了,积极响应,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那天,孩子们按照要求每人拿两块月饼到学校。他们还在我没有安排的时候就在上课前布置好了黑板,我刚进入教室就觉得眼前一亮,只见黑板的正中央写着大大的“魅力中秋”四个艺术大字,黑板的最上面画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下面画着一条小河,河中倒映着月亮。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中,树下还画着的五颜六色的花朵。针对黑板上的场景,我就让学生们先自己随心遐想一下,想象着我们正坐在河边月光下赏月,周围是潺潺的流水和芬芳的鲜花。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各抒己见,把自己想到的都进行了充分的表达。有的学生还讲到了有关月亮的传说、与月亮相关的美妙诗词等。接下来我准备了互动环节,互相赠送自己的月饼。我先开了一个头,把三块月饼送给了我们班的三个学生,其中两个是父母经常不在身边,还有一个是最近进步最显明的,送的时候我特意讲明了选择他们的原因。然后同学们也学着我的样子开始互送月饼了,顿时教室里沸腾一片,有的送给好朋友,有的送给老师,有的送给同桌,每个人都进行了积极的互动。接下来是品味月饼环节,我让他们边吃边想,看看能想起什么,感受到什么。刚开始大家还在笑嘻嘻地品尝,慢慢地开始有人小声啜泣,开始只是几个,后来越来越多,哭声也越来越大,他们有的说想起了已经过世的奶奶,有的说想念家中的亲人,有的说想到了离异的父母,有的说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我也禁不住流泪了,那是感动的泪,也是欣慰的泪。后来,学生们根据本次中秋节写的作文真实感人得多了。再后来我不断地创设情景,让学生去写,遇到什么就写什么。下雪了,我让他们写雪,花开了,我让他们写花,春天到了,我让他们写美丽的春天。
二、引导学生敢于创新、用“心”写作
要引导学生写出好作文,单是启发他们善于发掘材料还不够,还要染个他们善于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对同一片落叶,是要借它来表达由生而灭、由盛而衰的自然法则,还是要描绘其不舍枝头、随风飘零的的悲壮,还是要歌颂它叶落归根、化做春泥更护花的崇高精神。同一个话题、同一则材料,思考角度不同,就会产生立意各异、风格不一的文章。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联想、敢于创新,写出自己的见解、自己的风格来。同样以“欣赏”为话题,一个同学,借《墙头上的花》写出了生命中,不管平凡也好、亮丽也好,都要不忘心中有花,不段充实自己。他写道:“不会倒的墙是没有的,但只要树起坚硬的心,也总会在心田上开满百合花。”还有位同学写《夹在石缝中的生命》,通过写峭壁上傲立的孤松、沙漠中葱郁的红柳、雪山上高洁的古莲、山涧中茂盛的森林、石缝中倔强的小草……来阐明自己欣赏顽强、倔强、在逆境中勇敢生活的精神品质,激情澎湃,格调高昂。由此看来,当学生发现一个可供写作的材料时,只要肯用心,灵感的火花也会如泉水般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
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抽查前一天晚上布置的背诵课文的情况。当时教室里安静极了,提问一个不会,再提问一个还是不会,我当时有点生气了。这时,一个学生把手高高举着,眼神里充满了能被提问到的强烈渴望,我就点名让他来背诵,结果证明他背得还相当熟练。我当时就想,在我提问时,会背的和不会背的学生的想法肯定是完全不同的,何不趁此让同学们练习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呢。于是,我就问他们:“当老师说要提问的时候,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有的学生说想让老师提问,有的说不想让老师提问。“为什么?”我进一步发问,有的说不会背,有的孩子说会背了但是一紧张又忘了。我又问:“提问结束的时候你们又是什么心情,什么想法?”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有的说心情放松了,有的说这次吸取到了教训,有的说下次一定要提前背熟练。于是,我就让他们根据自己当时的真实心理和想法,写一写“当老师抽查背诵的时候”。那次的习作大家都写的特别好,特别是那些不会背诵的同学,真正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以后在作文教学中,我还要进一步改进这种方法,多创设一些情景,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景中有感而发,真实创作。
写作用心用情搜索世间无情之物;面对素材,要善变,要敢于创新思维;要放开手脚,大胆写作,抒心中之情,写心中之意。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平日的多看多思多读多写,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的一件乐事。
参考文献
[1]罗莉.点燃张力课堂,激发学生写作灵感——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中).2018年10期
[2]黄利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灵感[J.中华辞赋.2019年05期
关键词:创作灵感;用“心”写作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2-382
写作灵感是人类创造性活动中一种非常神奇的精神现象。宋朝诗人陆游曾在他的诗作中说过:“饮似长鲸快吸川,思如渴骥勇奔泉。”强调的就是灵感在写做中的重要作用。那么,教师如何在学生写作过程中积极引导学生,激发他们的创作灵感呢?
一、引导学生发现细节,用“情”写作
每每让学生写作文,他们都会满腹牢骚,抓耳挠腮,认为每天重复着三点一线的生活,惊天动地的大事见的少没法写,芝麻大的小事又觉得没必要写。作为教师,一定要让他们摒弃这种思想,让他们明白,伟大蕴含与平凡中,深刻蕴藏在浅显里。小处着眼,大处落笔,方可写出好作文。“没有情感这个品质,任何笔调都不可能打动人心。”(法国启蒙思想家狄德罗语)只有学生胸中有情,才有可能在作文中流露真情,下笔才有话可说,有情可抒。因此,教师在写作教学中要努力激发学生的情感,使学生产生想要表达的欲望。我们都知道“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那我们可以说,生活中不是缺乏写作材料,而是缺少挖掘。即使是学校生活,只要我们有一双慧眼,有一颗充满真情的心,就会发现,校园中一草一木、一花一果,每一缕阳光、每一滴雨露……手到擒來,都是一道亮丽的风景线;生活中,学习的迷茫、考前的紧张、考后的忧虑、成功的喜悦、失败的悲伤……信手拈来都是一篇感人的文章。作文教师,我们应当启发学生关注身边景、身边物、身边人,让他们情不自禁地要去发掘一粒平凡石子背后所包蕴的深刻道理。教师在平时也要做个有心人,时刻关注学生心灵与内心世界的真情流露,以学生的“感”为主,抓住时机,趁势引导,使学生进入到“我要写”的精神状态,使教学目标悄然转化为学生内在的表达需要。
那时正好快要过中秋节了,我就心血来潮,不如借此机会,在教室过中秋节。可是中秋节那天都放假了,何况中秋的一项重要内容是赏月,没有月亮怎么办?后来我就变通了一下,提前过中秋,再利用遐想的月亮弥补赏月环节。我一公布这个消息,同学们都高兴坏了,积极响应,都进行了充分的准备。那天,孩子们按照要求每人拿两块月饼到学校。他们还在我没有安排的时候就在上课前布置好了黑板,我刚进入教室就觉得眼前一亮,只见黑板的正中央写着大大的“魅力中秋”四个艺术大字,黑板的最上面画着一轮金黄色的圆月,下面画着一条小河,河中倒映着月亮。岸边的垂柳倒映在水中,树下还画着的五颜六色的花朵。针对黑板上的场景,我就让学生们先自己随心遐想一下,想象着我们正坐在河边月光下赏月,周围是潺潺的流水和芬芳的鲜花。在我的引导下,孩子们各抒己见,把自己想到的都进行了充分的表达。有的学生还讲到了有关月亮的传说、与月亮相关的美妙诗词等。接下来我准备了互动环节,互相赠送自己的月饼。我先开了一个头,把三块月饼送给了我们班的三个学生,其中两个是父母经常不在身边,还有一个是最近进步最显明的,送的时候我特意讲明了选择他们的原因。然后同学们也学着我的样子开始互送月饼了,顿时教室里沸腾一片,有的送给好朋友,有的送给老师,有的送给同桌,每个人都进行了积极的互动。接下来是品味月饼环节,我让他们边吃边想,看看能想起什么,感受到什么。刚开始大家还在笑嘻嘻地品尝,慢慢地开始有人小声啜泣,开始只是几个,后来越来越多,哭声也越来越大,他们有的说想起了已经过世的奶奶,有的说想念家中的亲人,有的说想到了离异的父母,有的说感受到了同学之间的友情。在这种氛围的感染下,我也禁不住流泪了,那是感动的泪,也是欣慰的泪。后来,学生们根据本次中秋节写的作文真实感人得多了。再后来我不断地创设情景,让学生去写,遇到什么就写什么。下雪了,我让他们写雪,花开了,我让他们写花,春天到了,我让他们写美丽的春天。
二、引导学生敢于创新、用“心”写作
要引导学生写出好作文,单是启发他们善于发掘材料还不够,还要染个他们善于对原材料进行加工。对同一片落叶,是要借它来表达由生而灭、由盛而衰的自然法则,还是要描绘其不舍枝头、随风飘零的的悲壮,还是要歌颂它叶落归根、化做春泥更护花的崇高精神。同一个话题、同一则材料,思考角度不同,就会产生立意各异、风格不一的文章。因此我们要在平时的作文教学中引导学生大胆联想、敢于创新,写出自己的见解、自己的风格来。同样以“欣赏”为话题,一个同学,借《墙头上的花》写出了生命中,不管平凡也好、亮丽也好,都要不忘心中有花,不段充实自己。他写道:“不会倒的墙是没有的,但只要树起坚硬的心,也总会在心田上开满百合花。”还有位同学写《夹在石缝中的生命》,通过写峭壁上傲立的孤松、沙漠中葱郁的红柳、雪山上高洁的古莲、山涧中茂盛的森林、石缝中倔强的小草……来阐明自己欣赏顽强、倔强、在逆境中勇敢生活的精神品质,激情澎湃,格调高昂。由此看来,当学生发现一个可供写作的材料时,只要肯用心,灵感的火花也会如泉水般源源不断的涌现出来。
有一次上课的时候,我抽查前一天晚上布置的背诵课文的情况。当时教室里安静极了,提问一个不会,再提问一个还是不会,我当时有点生气了。这时,一个学生把手高高举着,眼神里充满了能被提问到的强烈渴望,我就点名让他来背诵,结果证明他背得还相当熟练。我当时就想,在我提问时,会背的和不会背的学生的想法肯定是完全不同的,何不趁此让同学们练习写自己的心理活动呢。于是,我就问他们:“当老师说要提问的时候,你们心里是怎么想的?”有的学生说想让老师提问,有的说不想让老师提问。“为什么?”我进一步发问,有的说不会背,有的孩子说会背了但是一紧张又忘了。我又问:“提问结束的时候你们又是什么心情,什么想法?”同学们开始七嘴八舌,有的说心情放松了,有的说这次吸取到了教训,有的说下次一定要提前背熟练。于是,我就让他们根据自己当时的真实心理和想法,写一写“当老师抽查背诵的时候”。那次的习作大家都写的特别好,特别是那些不会背诵的同学,真正写出了自己的真情实感。在以后在作文教学中,我还要进一步改进这种方法,多创设一些情景,让孩子们在真实的情景中有感而发,真实创作。
写作用心用情搜索世间无情之物;面对素材,要善变,要敢于创新思维;要放开手脚,大胆写作,抒心中之情,写心中之意。还要引导学生注意平日的多看多思多读多写,让写作真正成为学生的一件乐事。
参考文献
[1]罗莉.点燃张力课堂,激发学生写作灵感——谈小学语文作文教学的有效策略[J].新课程(中).2018年10期
[2]黄利锋.小学语文写作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的灵感[J.中华辞赋.2019年05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