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新课改的实施,对小学的语文教学也提出了更高的标准和要求。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而言,由于初次接触到写作,首先面对的最基本内容就是看图写话,它考验的是小学生的观察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但是由于对这一种题型较为陌生,教师如何利用它来提升小学生这两方面的能力至关重要。本文以小学二年级下学期为出发点,对教师如何更好地利用看图写话进行教学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看图写话教学;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2-368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表达能力是否强大对其生活和未来的仕途发展等都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在面试中,语言表达能力是重要的考察指标。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起始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启蒙阶段,教师如何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显著提升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是重中之重。而看图写话的训练是提升小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能否进行好这一教学也是小学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
1 看图写话教学的意义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具备写作能力,也没有最够的文字储备量,倘若只给一个题目就让学生接着往下写是很不现实的。但是根据他们的童心很为丰富这一特点,出现了看图写话这一教学训练方式。所谓看图写话,即学生对一个或者几个漫画进行观察,了解漫画中的人物或事物正在進行的活动,然后用简单的文字将其描述下来。由于漫画对于小学生有较强的吸引性,所以容易让他们集中精力来观察,有利于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
2 现阶段在看图写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看图写话教学十分重要,但是在现实中仍旧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以郸城的某一所小学为例,通过参与其二年级教师的教学课堂发现,虽然漫画可以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大部分学生只是感觉有趣,不仔细分析其中的人物或事物,而是当做画画的模板在上面乱涂乱画。教师对此也没有进行正确有效的纠正,使学生对看图写话的认识高度达不到要求,这对于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3 提高看图写话教学质量的措施
3.1 引导学生对看图写话有正确的理解
由于看图写话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对其形成正确的理解,不能将其仅仅当成有趣的漫画,因为这些漫画只是语文教学的载体,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对漫画有着很大的兴趣这一特点对其做出正确的引导。特别是当学生对漫画内容不理解以及进行语言表达时不知道如何表达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图片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举例来说,在讲《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课文中出现的图片摘录出来供小学生们观察,并且向学生们讲解邓小平爷爷的贡献以及他植树的原因,帮助其充分理解图片中所展现的内容,能够减少他们在进行语言表达时遇到的障碍。
3.2 教师要加强表达时的语句训练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要学生对看图写话有正确的理解,接着当学生理解了漫画中的内容后,就要进行语言表达,但是很多学生的表达形式十分单一,内容空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小学生掌握的表达语句与表达方法较少,所以组织起来较为困难,这里就要教师加强此方面的训练。例如在讲解《中国美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找一些正在吃美食的人的图片供学生进行观察,在进行语言表达时,教师要着重注意多进行几种表达方式的示范,描述气味时,可以用香喷喷,芳香四溢等词语,描述人时,可以通过其表情和肢体动作等选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绘,使整体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3.3 教师要制定计划,认真备课
对于小学二年级而言,看图写话是必须进行的训练之一,由于课本中涉及面较广,有古诗,口语交际,课文等,教师在授课之间做好计划与准备就非常必要,要根据从简单到复杂,有层次性,递推性地进行看图写话教学。一开始可以是简单的用一句话描述一幅图,此时注重对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接着是用一段话描述一幅图,这是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使表达出的语句更加丰富;再到一段话描述多幅图,这时就是对其进行的综合能力的更高层次的训练。具体到小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中,由于新课改的要求,课本中会很多色彩缤纷的插图,与课本的内容紧密联系,教师可以对其多加利用对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高课堂效率都大有裨益。比如在讲《羿射九日 》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其中的插画摘取出来,先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图画描述了什么,接着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来回答,回答之后教师给予一定的点评,然后穿插入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在学生进行思考后再进行授课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小学是培养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阶段,而看图写话又是教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力工具,对于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全面发展都大有裨益,尽管现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有关方面采取合理的措施,特别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认识,做出相应的改变,就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一工具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吴艳玲.小学语文看图写话教学问题与对策[J].语文建设,2014(1)11-12.
[2]梁育红.谈小学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3(1)22-23.
关键词:看图写话教学;小学生;语言表达能力
关键词:小学数学;运算;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21)-002-368
众所周知,一个人的语言表达是否清晰,表达能力是否强大对其生活和未来的仕途发展等都有直接的影响,特别是在面试中,语言表达能力是重要的考察指标。而小学阶段正是培养一个人语言表达能力的起始阶段,也是最为重要的启蒙阶段,教师如何通过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来显著提升学生在这方面的能力是重中之重。而看图写话的训练是提升小学生这方面能力的有效手段,同时能否进行好这一教学也是小学教师的重要教学任务。
1 看图写话教学的意义
对于小学二年级的学生来说,不具备写作能力,也没有最够的文字储备量,倘若只给一个题目就让学生接着往下写是很不现实的。但是根据他们的童心很为丰富这一特点,出现了看图写话这一教学训练方式。所谓看图写话,即学生对一个或者几个漫画进行观察,了解漫画中的人物或事物正在進行的活动,然后用简单的文字将其描述下来。由于漫画对于小学生有较强的吸引性,所以容易让他们集中精力来观察,有利于其语言表达能力的增强。
2 现阶段在看图写话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虽然看图写话教学十分重要,但是在现实中仍旧存在着不少的问题。以郸城的某一所小学为例,通过参与其二年级教师的教学课堂发现,虽然漫画可以吸引到学生的注意力,但是大部分学生只是感觉有趣,不仔细分析其中的人物或事物,而是当做画画的模板在上面乱涂乱画。教师对此也没有进行正确有效的纠正,使学生对看图写话的认识高度达不到要求,这对于提高其语言表达能力显然是非常不利的。
3 提高看图写话教学质量的措施
3.1 引导学生对看图写话有正确的理解
由于看图写话在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性,教师必须要引导学生对其形成正确的理解,不能将其仅仅当成有趣的漫画,因为这些漫画只是语文教学的载体,是为了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因此在实际的语文课堂中,教师可以依据小学生对漫画有着很大的兴趣这一特点对其做出正确的引导。特别是当学生对漫画内容不理解以及进行语言表达时不知道如何表达时,教师可以通过对图片事件的前因后果的讲解帮助学生理解。举例来说,在讲《邓小平爷爷植树》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课文中出现的图片摘录出来供小学生们观察,并且向学生们讲解邓小平爷爷的贡献以及他植树的原因,帮助其充分理解图片中所展现的内容,能够减少他们在进行语言表达时遇到的障碍。
3.2 教师要加强表达时的语句训练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首先要学生对看图写话有正确的理解,接着当学生理解了漫画中的内容后,就要进行语言表达,但是很多学生的表达形式十分单一,内容空洞。造成这一现象的原因是小学生掌握的表达语句与表达方法较少,所以组织起来较为困难,这里就要教师加强此方面的训练。例如在讲解《中国美食》这一课时,教师可以找一些正在吃美食的人的图片供学生进行观察,在进行语言表达时,教师要着重注意多进行几种表达方式的示范,描述气味时,可以用香喷喷,芳香四溢等词语,描述人时,可以通过其表情和肢体动作等选用合适的词语进行描绘,使整体的语言表达更加生动形象。
3.3 教师要制定计划,认真备课
对于小学二年级而言,看图写话是必须进行的训练之一,由于课本中涉及面较广,有古诗,口语交际,课文等,教师在授课之间做好计划与准备就非常必要,要根据从简单到复杂,有层次性,递推性地进行看图写话教学。一开始可以是简单的用一句话描述一幅图,此时注重对小学生观察能力的培养;接着是用一段话描述一幅图,这是注重对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使表达出的语句更加丰富;再到一段话描述多幅图,这时就是对其进行的综合能力的更高层次的训练。具体到小学二年级下册的教学中,由于新课改的要求,课本中会很多色彩缤纷的插图,与课本的内容紧密联系,教师可以对其多加利用对于训练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提高课堂效率都大有裨益。比如在讲《羿射九日 》这一课时,教师可以将其中的插画摘取出来,先让学生对其进行观察,然后给学生一定的时间进行思考图画描述了什么,接着可以通过课堂提问等方式让学生来回答,回答之后教师给予一定的点评,然后穿插入课文内容进行讲解,在学生进行思考后再进行授课会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结束语
小学是培养人语言表达能力的基础阶段,而看图写话又是教师培养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有力工具,对于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与全面发展都大有裨益,尽管现在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但只要有关方面采取合理的措施,特别是教师要提高自身的认识,做出相应的改变,就能够更好地利用这一工具进行教学。
参考文献
[1]吴艳玲.小学语文看图写话教学问题与对策[J].语文建设,2014(1)11-12.
[2]梁育红.谈小学语文看图写话教学策略[J].学周刊,2013(1)2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