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时代在这里定格

来源 :党的生活·党员电教与远程教育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ang_Shen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走进哈尔滨市道外区太古小区、东方红小区、皇家花园、荟芳里和教育园区等区域,一排排的高楼错落有致,一座座高层建筑拔地而起。在短短的十年里,这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棚户区不见了,道路宽敞了,环境优雅了……住在这里的居民们都说:“这就是进入新世纪,党和政府为老百姓送来的最大礼物!”可有谁知道,这旧城区开发改造得以顺利实现也凝聚了我们党员电教工作者的心血。我们以真实感人、声情并茂的电视专题片《世纪末的企盼》感动了省市政府的决策者们,使这一影响哈尔滨市城市建设的宏大改造工程得以顺利启动。
  20世纪末,如何让道外区以崭新的面貌跨入新世纪,加快道外旧城区的改造速度,取得省市政府的支持,道外区政府决定要用五天的时间,拍摄一部反映道外区五片危房棚户区现状的纪实电视专题片,送到市政府常务会议及有关部门。时间紧、任务重,区长王铁强亲自点将,把这一艰巨的任务交给了我。
  1998年3月,我从哈尔滨市委组织部党员电教处下派到道外区委组织部任副部长。我多年从事党员电化教育工作,编导摄制的反映地德里小区旧貌换新颜的大型电视专题片《地德里变迁》曾获中央组织部全国第三届党员电教片评比红星一等奖,并在中央电视台和省市电视台多次播出,在全省全市收到了非常好的反响。因此,这次拍摄任务非我莫属,同时也深感责任重大。当时正值1998年初冬,为了完成任务,几天里,我冒着小雨加雪、顶着寒风,跑遍了道外区8.23平方公里的旧城区,搜集大量老道外历史资料,亲自撰写拍摄提纲,组成精干摄制组,采取了多角度、多机位、并借用了消防专用云梯立体式地拍摄。现场采访了几十年近百年居住在这里的居民,亲耳听到了老百姓几十年盼望已久的呼声。
  道外区是哈尔滨的开埠之地,旧称傅家甸,始建于1903年,在哈尔滨史学界“先有道外、后有哈尔滨”之论已经形成共识。道外区是哈尔滨民族工业的发源地,双和盛、老鼎丰等一大批老字号至今还为哈尔滨人津津乐道;道外区是哈尔滨民族商业的发源地,以伍百祥创建的同记百货商场为代表,手工业、商服业兴旺发达,老字号商家、酒店、名小吃在区内星罗棋布;道外区是哈尔滨民间民俗艺术的发祥地,民间艺人、老影院、老北市场、老人文景观,孕育着哈尔滨民间艺术的勃勃生机……这里既是哈尔滨私营经济发展的沃土,也是哈尔滨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革命的烽火曾在这里点燃,杨靖宇、李大钊曾在这里发动群众,传播真理。我们在采访中深深地感到,人们没有忘记道外辉煌的历史,同时也看到了道外区尽管解放以后城区建设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还有148000人居住在危房棚户区,更感受到全区人民在渴望着、企盼着危房棚户区的居民走出“水深火热”,走向辉煌的21世纪。
  道外区当时仍有危房棚户区五十片。这些房屋多数始建于20世纪初,有的老楼已有百年历史,破损严重。解放几十年来,繁衍生息的居民靠着在原有住房的房前屋后接建解决人口增长的居住困难。我们看到的是屋外接厨房、建门斗。子女成人后,厨房改住房,门斗改厨房,再接新门斗。经过多次蚕食,院内空间越来越小,拥挤不堪,过道狭窄杂乱,最窄的过道不足60厘米,而且火灾不断,一旦发生火灾就是“火烧连营”。
  我们摄制组每到一处,这里的老百姓就像见到了久别的亲人,向我们倾诉苦衷。来到黄家大院一居民家,全家六口人挤住在仅4.5平方米的陋室中,搭吊铺,胶合板隔断,既不隔音又不方便的住户随处可见。采访中我们爬上钻下,有的小胡同只能由一人侧身才能通过。在东北新街一带,多数居民还住在“地窨子”里。1998年汛期,屋内渗水深达80厘米,房屋基础变形,随时有倒塌的危险。这里的居民称自己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有位老大娘眼含热泪说:“我在这里住了55年了,我儿子都55岁了,天天就盼着搬迁。”在已有七八十年历史的黄家大院里,一位77岁的老大爷说,“我当年27岁在这住,现在都77岁了,还是原来那个样!” 这一切都更坚定了我克服一切困难必须把这部纪实片拍好的决心
  经过五个昼夜的奋战,克服了重重困难,《世纪末的企盼》这部专题片终于按时制作完成。在后期编辑过程中,为了增加感染力,我们请省电视剧制作中心著名播音员王波为该片配音,同时我们还使用了大量的采访老百姓录制的同期声和一些鲜为人知的场景。在片头开始就运用了老百姓的呼吁,有七八十岁的老人,有正在读书的学生和风华正茂的青年,画面上有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奶奶手扶摇摇欲坠的楼梯栏杆,望着镜头那企盼的目光。这些都体现了他们盼望拆迁的愿望和对人民政府的期望,使这部专题片更加真实、直观,产生了强烈的感染力。该片在市政府常务会议和相关部门多次播放后,深深打动了各级领导和相关部门。当时的省委书记到道外区危房棚户区视察时观看了此片,受到了很大震动:“无论从老百姓的愿望、人大代表的呼声来看,还是从政府的责任、人民生活的实际出发,都要求旧城区改造必须加大步伐,加快速度进行,再也不能让危房棚户区的现状继续下去了。”
  为此,在这世纪交替之际,哈尔滨市委十届三次全会提出了“城市形象工程”的战略构想,并决定把全市危房棚户区改造向道外区倾斜,使道外区的干部群众迎来了全区建设与发展的重要机遇。道外区委区政府发扬艰苦奋斗、勇往直前的精神,奋力拼搏、重塑形象,全力以赴投身于旧城区改造,把旧时代的“地狱”,真正变成了新时代的“天堂”,让世纪在这里定格。
  
  (作者为哈尔滨市道外区纪委干部)
其他文献
救助返川救灾的受伤民工 湖南组  5月14日6时30分,一辆载有47名四川省地震灾区返乡救灾民工的客车在潭邵高速公路湖南邵东县地段附近发生交通事故。邵东县委县政府对这次交通事故非常重视,立即组织医院专家,全力抢救车内受伤的民工。一场邵东人民发自内心的爱心大营救就此展开。邵东县委组织部远教中心也立即行动起来,以实际行动加入到了这场爱心大营救中来。事故发生后,他们立即到人民医院和中医院给受伤者送去了鲜
期刊
12.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常见故障处理方法    检查卫星数字电视接收机存在的故障时,一般不要打开机器,应该从前面板的显示中分析查找原因。如果是机内故障,应联系厂商解决。  (1)开机后,电源指示灯不亮。应检查电源插头是否插好。  (2)屏幕显示无卫星信号,或图像出现停顿、“马赛克”,应检查电缆有没有连接好、接收参数设置得对不对、天线或高频头的位置是否变动等。  (3)有图像但没有声音。应检查音频线
期刊
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电视上网”工程就是采用宽带互联网作为信息传送通道,在终端接收站点采用电视机+机顶盒的“电视上网”模式。因此,电视机是开展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电视上网”工程的必要条件。但是,笔者在当地终端接收站点建设使用的过程中发现,由于受购买年限、村部条件及日常保管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部分村、社区的电视机性能不尽如人意。其中近20%的村或社区电视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老化、色彩偏差或尺寸偏小现象
期刊
伴随改革开放的大潮,沈阳市党员电化教育工作走过了艰辛而辉煌的20年。  20年来,沈阳党员电教工作者肩负电教使命,弘扬时代精神,围绕中心服务,在开拓中前行,在拼搏中奋进,在创新中发展,打造了党员经常性教育的“点播课堂”、“空中课堂”、“网络课堂”和“实践课堂”。    与时俱进促党建    在“三讲”教育和村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教活动期间,按中组部要求,他们参与拍摄制作了教材片《新世纪的呼唤》
期刊
更快、更高、更强!这是奥林匹克运动传递给世界人民的格言。在2007年的上海,在世界特奥会的赛场上,一个中国小伙子用拼搏的决心诠释了这六个字最动人的一面。  小伙子叫杨兆东,是来自安徽省宣城市的一名特奥运动员。“两金一铜”,是他在那届特奥会上收获的荣誉。  当杨兆东还是一个孩子的时候,就被这个世界无情地划到了智力上的弱者行列,就要试着面对困境中的学习和生活,就要学会忍耐和勇敢。田径让他敞开了紧闭的心
期刊
他是百姓心中的“专家”,农闲时节送科技下乡,身体力行筹建远教网络,农民致富的事儿他心里揣得最多;他是同事眼里的“铁人”,风里雨里拍摄从不喊苦,加班熬夜剪片却以为乐,百余部党员教育专题片是他辛勤捧出的硕果。他曾经说过:“如果让时针重新拨起,我还是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做一名电教人,因为这是一项光荣的事业。”他就是被当地人称为“康导”的——内蒙古赤峰市林西县党员电教中心主任康建军。    “钻”成一副倔脾气
期刊
年终岁尾,奉化市党委政府的各个部门都在忙着对一年的工作进行总结和考核,而市远程办的同志却坐在办公室里传阅着一张张“特制”的卡片。“你们怎么还坐得住啊,都什么时候了,不下去检查吗?”其他科室的同事不解地问道。“有了这‘一卡四表’,我们足不出户就对下面站点的情况一目了然了。”    “我们找到了工作的抓手”    自2005年奉化市开展农村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试点工作以来,全市已建成终端接收站点381
期刊
党员电化教育和党员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本身就是组织工作与时俱进的产物。长期的工作实践证明,没有思想的解放和工作理念、工作思路上的创新,就没有党员电教和远程教育工作的新局面。党员电教和远程教育工作要保持强劲的生命力,就必须以改革创新精神,跟上时代的步伐,适应新情况、新任务的需要。  一是推进观念创新。观念创新是不断提高工作水平的基础和前提。有了创新的观念和创新的意识,才能把握和抓住机遇,运用新思路思
期刊
(二)要有好的脚本。剧本剧本,一剧之本。有一个好的本子,是制片工作的基本前提。怎么搞好脚本呢?这是一项重要的基本功,不是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但我想,起码要注意这样几个要素:一要把握好“魂”。解说词要立得住,有分量,就要有明确的观点。这就是脚本的魂,是个带根本性的问题。如果堆积一堆庞杂的材料,堆砌了一堆华丽的词藻,没有提出明确观点,不表明赞成什么、提倡什么,力戒什么、反对什么,这样会使人感到整个片子
期刊
我是从接触摄像机开始接触党员电教工作的。记得那是1995年,是我脱下军装步入国家干部队伍行列的第四个年头,也是我在县委组织部从事组织工作的第三年。刚刚听说“电教”,还不知道究竟什么是电教,工作中我极力搜寻有关电教的资料。那时,办公室还没有安装电脑,我翻阅单位存档的文件资料,到县新华书店、图书馆查阅摄取电教相关知识。有一天,单位领导通知我前往喀什地委组织部参加电教业务培训。想啥来啥,我高兴极了,欣然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