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善民生与人权保障

来源 :法制与社会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sleepyxu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一、关注民生体现宪法的人权理论
  
  民生问题关乎老百姓最基本的生存和发展问题,不仅仅是社会问题、经济问题,更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从宪法学角度,民生问题实际是宪法中的人权问题。
  民生是与人权有关的概念。人权有两个方面,生存权与发展权。所谓民生,从人权角度看,就是人的全部生存权和普遍发展权。与生存权有关的需求主要体现在衣食住行、生老病死等方面,也就是时下常说的: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随着社会发展进步,人们有了更高的物质文化需要,有了更高的精神追求。这使得民生内涵也更为丰富。与发展权有关的各种普遍需求,如培训进修、食品安全、环境质量、公共安全等也被纳入民生范畴。民生不仅包括劳有所得,住有所居,病有所医,老有所养,还包括学有所教。劳有所得也不是单纯的劳有所得,而是劳有所就,劳得其所。劳有所就,也就是就业,生计。这是民生之本。劳得其所,也就是劳动的价值必须得到体现。包括合理的劳动报酬、必要的社会福利,属于发展权范畴,是一种经济社会权利,当然也属于民生的基本内涵之一。
  
  二、改善民生践行宪法的人权理论
  
  党和政府不断出台的惠及民生的新举措,使改善民生进入了可见、可感、可操作的层面,人权条款在现实生活中得到了真正的、具体的落实和实践。
  
  (一)立法方面的支撑
  现行宪法的第四次修改直接将“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写入了宪法,并增加了保障公民权利的几项重要规定。此后,《物权法》、《国家赔偿法》、《行政许可法》等多部法律颁布实施,形成了一个更加完备的人权法律保障体系。同时,一系列针对食品、药品、住房的法规出台,体现了党和政府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的决心。
  
  (二)行政方面的举措
  教育是民生之基。教育权是公民的宪法权利,政府在发展教育和维护教育公平方面制定的一系列重大改革举措无疑是对公民教育权的有效落实。
  就业是民生之本。国家实施扩大就业的发展战略,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积极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等举措是对宪法中公民享有的劳动就业权的有效落实。
  社保是民生之依。国家采取措施完善基本养老保险,加快建立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等举措都是对宪法中公民享有的社会保障权的有效落实。
  分配是民生之源。我国加快推进分配制度改革,通过“扩中、提低、限高”,缩小贫富差距,形成“两头小、中间大”的分配格局,使每个公民都获得平等发展的机会和权利。
  稳定是民生之盾。健全社会矛盾纠纷处理机制,加强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和综合治理等举措无疑有力保障了公民的生命权和财产权,有助于实现社会稳定。
  
  (三)司法方面的保障
  当代人权保障将生命权放在第一位,建立了限制死刑和废除死刑的制度。我国死刑核准制度的改革,体现了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并重的司法理念。同时,我国在针对反酷刑方面采取的一系列新举措也标志我国对人权的日益关注与重视。
  
  三、中国特色人权保障体系的完善
  
  人权保障的关键在于改善民生、重视民生,实现改善民生与人权保障的良性共进。
  
  (一)建立有效的公众参与机制
  民生问题的解决尤其要重视“保障人民的民主权利”。党中央提出以“共建”、“共享”来推进和谐社会建设的理念,就是强调人民群众参与共建、参与共享。公众参与一方面可以满足公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进而促进公众参与的积极性和民生问题的解决;另一方面,可以提高国家立法和政府决策水平,推动公权利民。
  
  (二)有效落实公权力的规范运作
  行政权力改善人权的同时,也极易产生权力腐化或“权力的无政府主义”,公民的人权因此可能化为乌有。为此,我们必须抓住《行政许可法》颁布实施的有利契机,狠抓其落实,依法规范公权力,保护基本人权。
  
  (三)建立宪法诉讼制度
  “诉权是现代法治社会的第一制度性人权”,我国宪法诉讼制度的缺失阻碍着法律上人权的实现,宪法规定的一些人权因没有普通法的衔接仍处于休眠状态。同时,法律上人权的实现取决于政府对人权的保障,但政府所享有的公权力却容易疏忽对人权的保护甚至侵犯人权。因此,必须确立宪法诉讼制度,强化宪法的直接效力和实用性,使得公民可以通过宪法评价的方式对政府侵犯人权的行为或未尽人权保护义务责任的行为予以纠正。
  
  (四)健全违宪审查制度
  违宪审查制度是监督宪法实施的有力措施之一。我国现行宪法及《立法法》对违宪审查制度作出了规定。2003年“孙志刚事件”和三博士上书全国人大常委会事件,是我国违宪审查的首次尝试,成为我国法治进步的一个重要事件。但不可否认的是,我国的违宪审查制度仍然还不健全,比如没有规定审查的期限和审查后可能产生的法律责任,实践中,本来非常重要的事后审查权未被真正行使过等等。因此,我门有必要在违宪审查的主体、审查的范围及审查的方式等方面进一步完善。
其他文献
摘要随着晚报都市报的崛起,社会新闻几乎成为这些报纸的生命线,各报社绞尽脑汁千方百计捕捉社会新闻线索,搞好社会新闻报道。但是在目前的报纸社会新闻报道中,却出现了一些不和谐的“杂音”和“乱调”,让人总觉得不舒服。以下,本文就近些年来出现在报纸的社会新闻报道作一分析,以求指出其不良倾向。  关键词社会新闻 冷漠化 娱乐化 泡沫化 暴力化  中图分类号:G2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
摘要刑事和解制度,对弥补传统报应性司法理念构建出的以监禁刑为核心的现代刑罚体系与以国家起诉为标志的现代刑事司法模式在司法实践中所表现出的局限与不足有重大意义。本文首先提出刑事和解在审查起诉阶段实现的可行方案,并以探讨检察机关与其他公权力机关职权关系为线索,将刑事诉讼审查起诉阶段刑事和解机制与刑事诉讼其它各诉讼阶段刑事和解机制进行有机衔接。  关键词刑事和解第三方中立机构法律监督权支持公诉权  中图
摘要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确立了人类的主体性,并提倡人们追求知识,过有道德的生活,而象牙塔里的大学生作为当今社会智慧的代表,他们的精神危机却并未随着教育程度的增加而减轻。作为流传千古的箴言,“认识你自己”对于大学生的我们具有重要的时代价值,如何正确认识你自己是大学生真正的智慧。  关键词认识你自己 大学生 社会智慧  中图分类号:G45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
摘要我国民事诉讼中的诉讼担当,绝大多数是法定的诉讼担当,并且只有在特别需要的情况下才予以承认。在任意的诉讼担当中,我国的代表人诉讼属于法律明确规定的任意的诉讼担当的范畴。但扩大适用的任意的诉讼担当目前还是一片空白。我国对于扩大适用的任意的诉讼担当的排斥态度略显保守,应该在我国民事诉讼中认可扩大适用的任意的诉讼担当,即认定诉权转让协议有效。这是基于对民事法律关系的“意思自治”原则和“诚实信用”原则的
摘要中国和西方由于在社会经济形态、社会结构状况、传统伦理思想以及地理环境等方面的不同,在法文化上向来也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在我国现代化法治建设的进程中,比较和探究中西法文化之间的这种差异,有着直接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人治法治差异  中图分类号:D9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6-015-02    “西法东渐”是中国当代法制建设一个尤为醒目的变革趋势。由于法制现代化必
摘要晚报作为一种在发行时段和阅读时间等方面都有着自身优势的纸质媒介,在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必然要迎来自市场竞争的压力,其中,现代网络的发展对晚报的生存构成了极大的威胁。  关键词网络环境 晚报 生存  中图分类号:G21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09)05-260-01    晚报是指每天午后出版发行,供读者晚上阅读的报纸。晚报作为一种在读者阅读时间和
摘要目前所有环境污染公害中,土壤污染问题越来越引起公众关注。本文在分析我国防治土壤污染现状,借鉴国外相对成熟的对于土壤污染防治法律制度构建的经验基础上,对我国土壤污染的法律制度的构建提出了应以“法律”为表现形式,全面调整土壤污染防治活动中所形成的主要社会关系。  关键词土壤污染 生态环境 污染防治  中图分类号:D92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2-355-0
摘要反贪工作中的审讯,是案件办理过程中最为枯燥、乏味、耗时;同时也是最技巧,最具挑战性,最体现胜利的一项工作,很多同行们都从不同的角度对审讯技巧有深刻的阐述,本文旨在从犯罪心理的角度来解读在实际审讯工作中的技巧运用。  关键词反贪 审讯 犯罪心理  中图分类号:D91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0592(2010)11-011-02    如何在法律规定的12小时内审讯突破犯罪嫌疑人的
一、消费者协会的产生和发展    19世纪末以来,伴随着社会化大生产的发展,垄断经济组织的形成、科学技术与现代营销技术的发展、契约自由的滥用,使得消费者的地位不断恶化。各种保护消费者利益的运动风起云涌。在此过程中,消费者组织伴随着消费者运动发展起来。另一方面,在公共行政民营化的背景下,传统国家行政观念被逐渐突破,各国公共行政都在走向改革,以寻求一种高质量、低成本、应变能力强以及更加健全责任的新模式
摘要职务犯罪案件中,特别是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有其自身的案件特点与发案原因,通过案件办理研究其规律、特点,将对预防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有着重要的作用。作为实践工作的一种思考与总结,农村基层干部职务犯罪案件应给予高度的重视。本文拟对其进行探讨,以期对职务犯罪案件研究以及侦查实务提供一定程度的帮助。  关键词农村基层干部 职务犯罪 新农村建设 预防犯罪  中图分类号:D920.5 文献标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