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 “微课”作为一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在应用过程中出现了一些利弊现象,但是,不能否定的是微课把学习变得开放,变得简单,那么,微课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本文作者通过自己的实践,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 微,教学设计,学业负担,趣味性,及时性,评价
目前微课在教育界炒的沸沸扬扬,一件新事物的出现也褒贬不一. 微课能够利用网络的快捷、普遍,当然能起到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微课的“微”,所以操作易,应用巧,但也正由于其“微”,导致它也有一定局限性.
1. 微课能决定教学内容的难易吗
前不久去听课,这位老师选择了微课教学,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个人觉得教师设计得过分充实,个别选材还是过难,导致学生做不上,即便做上也耗时太长,所以教师没有按预期完成教学任务,很多出彩的地方没有说开去,表现为匆匆而过,没能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
评课环节,主持人点我评课,我指出优点后,说出了教师的题目多,题目难的弱点. 到某教师评时说出这样的话:我们选择微课教学,就是要增加课的难度. 听后我很难苟同.
一节课难易程度的选择除了受教学大纲要求外,更多的是受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能接受的能力影响. 不同的学校难度可能不同,因为学生的能力不同. 我们的教学要尊重差异,要重视学情,那种不问学情,不“备学生”而上的课和废课没有区别,老师即使讲的天花乱醉那也只是自我陶醉.
微课只是我们选择的一种教学手段,一种教学技术,而教授内容的难易程度怎么会因为你选择的手段和技术而改变呢. 我们的教育教学首先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学生接受不了,你讲给谁呢?何谈效果呢?何谈高效呢?
2. 微课仅仅是教材内容的翻版吗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任何拔苗助长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
一个好的老师要擅于在教材中吸取精华,同时也应该勇于对教材进行批判. 一个好老师要擅于处理教材,而不是被教材捆住手脚,受教材的束缚,更不能照本宣科.
听某些教师上课说利用了“微课”教学,看看他们的微课,也就是把书中的例题移进微课,有点变化的是多补充几道题目.
微课的制作我想也应该对教材科学的研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提升为能力. 有效的处理包含恰当的取舍,适当的充实,完美的改编等. 教材只是一个文本,绝不是必须完全照搬的金科玉律. 所以微课对我来讲,应该是书本知识学习的铺垫,书本知识的完善、补充和拓展.
3. 不要为“微课”而“微课”
微课既然是教学手段、教学技术,就有应用恰当与否之说,选择恰当才能最好的发挥其作用,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设计锦上添花.
有的教师在教学时片面强调微课的作用,一节课出现几次微课,而忽视了现场人和人的沟通,为“微课”而“微课”. 实际上再好的影像教学也难胜过人的身临其境,因为影像毕竟是不会感知的,它是根据人的预先判断而制作,和现场或多或少存在距离. 而人则不同,他能够根据现场反映做出准确判断,然后调整自己教学内容和方法. 所以微课力量再强大,也不能取代人. 离开了好的教学设计,为“微课”而“微课”,只能是画蛇添足.
4. 不要用“微课”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有的老师为了让课堂上学生多些展示的机会,多些展示的时间,把课堂上要讲授、研究、探索的知识打在微课里,留给学生课下做的内容过多,这无疑增添了学生负担. 好的微课是微课里学知识,课堂上解决问题,内化能力,微课学习要限制在5~15分钟,不要增添学生的课业负担. 这就需要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直击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特别是要把微课制作的短小精悍,让知识变得容易,让学生学得简单.
5. 微课设计不要好高骛远
个人觉得做“微课”首先要考虑学情,学情好的学校可以在微课里学些新知识,甚至给学生来些启发性的研究,挑战性的问题. 而生源差的学校要在微课里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具备学新知识的能力,蹦一蹦能够摘到桃子. 本人曾利用微课上过一节《打折销售》,上课前我利用微课复习了有关折扣的一些旧知,个人觉得充分考虑了学情,可是上课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反思教学成败,还是觉得微课设计时把学生估计的过高,因为学生缺乏生活实践,对某些概念缺少认识,诸如进价、批发价、成本价、标价、售价等等认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微课设计一定要充分“备学生”.
6. 增强“微课”的趣味性
在微课的使用过程中,有的老师反映遭到家长的投诉,说孩子借学微课之由,去上网玩游戏,要求老师最好别要求学生学微课. 我们能否因噎废食呢?当然不能,这就向老师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微课”的吸引力如何战胜游戏诱惑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增强微课的趣味性,使每一节微课学习都那么有意思,充满乐趣,让孩子不得不参与进来. 另外建议,如果“微课”学习也能像玩游戏一样,能“升级”最好了,把微课的评价进行量化,达到什么程度升一级,设计到最高级别,让学生有目标召唤,有力量的驱使,去学习微课,完成微课中的任务.
7. “微课”的及时性
微课并不一定是一个知识点,也可能就是某一个问题,或者就是学生不会解的一道题目. 有时,学生遇到一道題目不会解,又急于解,做个“微课”讲解,传给学生,就恰到好处,有雪中送“炭”之功,不仅解燃眉之急,更能因为时效而更获得“高效”. 有一次学生在网上问我一道题目,正好在家中,又不能面授,怎么办呢?就利用录屏软件,简单制作一个微课,传上去,供学生“点”看,由于学生的“急”和我的“及”,使这个微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 增强“微课”学习的可监督性
微课传上去后,学生有没有学,是真学了,还是敷衍了事,是学懂了,还是没有懂,……如果微课能监督就好了. 为了这个问题的解决,许多老师都做了一些努力,比如,老师们做微课学习检查,第二天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做,抽签回答问题,就可以检验学生学了没有,不适是一个好办法. 我很欣赏小学的网上作业,英语的和数学的,一些题目,学生答不对,过不去重来,没有做网上就有显示,教师检查后,立刻通知家长,家长督促孩子,立即补作,落实到位.
9. 增强“微课”学习的评价
微课学习效果怎么样,学生是否认真,态度怎么样,效果怎么样,最好要有个评价. 评价最好要多元性,有量化,也有检查态度的过程性评价. 有了良好的评价体系,才能使教师对自己工作成绩有所了解,才能使学生更有内驱力去学习微课. 微课既然是新生事物,所以它就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去完善,去充实,微课只是教学的一个手段、一种技术,必须为教学服务,所以恰当的应用才是硬道理.
【关键词】 微,教学设计,学业负担,趣味性,及时性,评价
目前微课在教育界炒的沸沸扬扬,一件新事物的出现也褒贬不一. 微课能够利用网络的快捷、普遍,当然能起到巨大的作用,然而,由于微课的“微”,所以操作易,应用巧,但也正由于其“微”,导致它也有一定局限性.
1. 微课能决定教学内容的难易吗
前不久去听课,这位老师选择了微课教学,教学没有达到预期效果,个人觉得教师设计得过分充实,个别选材还是过难,导致学生做不上,即便做上也耗时太长,所以教师没有按预期完成教学任务,很多出彩的地方没有说开去,表现为匆匆而过,没能让学生理解的更透彻.
评课环节,主持人点我评课,我指出优点后,说出了教师的题目多,题目难的弱点. 到某教师评时说出这样的话:我们选择微课教学,就是要增加课的难度. 听后我很难苟同.
一节课难易程度的选择除了受教学大纲要求外,更多的是受学生的实际情况所能接受的能力影响. 不同的学校难度可能不同,因为学生的能力不同. 我们的教学要尊重差异,要重视学情,那种不问学情,不“备学生”而上的课和废课没有区别,老师即使讲的天花乱醉那也只是自我陶醉.
微课只是我们选择的一种教学手段,一种教学技术,而教授内容的难易程度怎么会因为你选择的手段和技术而改变呢. 我们的教育教学首先要面向大多数学生,学生接受不了,你讲给谁呢?何谈效果呢?何谈高效呢?
2. 微课仅仅是教材内容的翻版吗
教学要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任何拔苗助长的做法只能适得其反.
一个好的老师要擅于在教材中吸取精华,同时也应该勇于对教材进行批判. 一个好老师要擅于处理教材,而不是被教材捆住手脚,受教材的束缚,更不能照本宣科.
听某些教师上课说利用了“微课”教学,看看他们的微课,也就是把书中的例题移进微课,有点变化的是多补充几道题目.
微课的制作我想也应该对教材科学的研究,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处理,才能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知识,并提升为能力. 有效的处理包含恰当的取舍,适当的充实,完美的改编等. 教材只是一个文本,绝不是必须完全照搬的金科玉律. 所以微课对我来讲,应该是书本知识学习的铺垫,书本知识的完善、补充和拓展.
3. 不要为“微课”而“微课”
微课既然是教学手段、教学技术,就有应用恰当与否之说,选择恰当才能最好的发挥其作用,才能使我们的教学设计锦上添花.
有的教师在教学时片面强调微课的作用,一节课出现几次微课,而忽视了现场人和人的沟通,为“微课”而“微课”. 实际上再好的影像教学也难胜过人的身临其境,因为影像毕竟是不会感知的,它是根据人的预先判断而制作,和现场或多或少存在距离. 而人则不同,他能够根据现场反映做出准确判断,然后调整自己教学内容和方法. 所以微课力量再强大,也不能取代人. 离开了好的教学设计,为“微课”而“微课”,只能是画蛇添足.
4. 不要用“微课”增加学生课业负担
有的老师为了让课堂上学生多些展示的机会,多些展示的时间,把课堂上要讲授、研究、探索的知识打在微课里,留给学生课下做的内容过多,这无疑增添了学生负担. 好的微课是微课里学知识,课堂上解决问题,内化能力,微课学习要限制在5~15分钟,不要增添学生的课业负担. 这就需要教师在制作微课时,要直击教学目标,突破教学的重难点,特别是要把微课制作的短小精悍,让知识变得容易,让学生学得简单.
5. 微课设计不要好高骛远
个人觉得做“微课”首先要考虑学情,学情好的学校可以在微课里学些新知识,甚至给学生来些启发性的研究,挑战性的问题. 而生源差的学校要在微课里带领学生复习旧知识,让学生具备学新知识的能力,蹦一蹦能够摘到桃子. 本人曾利用微课上过一节《打折销售》,上课前我利用微课复习了有关折扣的一些旧知,个人觉得充分考虑了学情,可是上课的效果却不是很理想,反思教学成败,还是觉得微课设计时把学生估计的过高,因为学生缺乏生活实践,对某些概念缺少认识,诸如进价、批发价、成本价、标价、售价等等认识还比较模糊. 因此,微课设计一定要充分“备学生”.
6. 增强“微课”的趣味性
在微课的使用过程中,有的老师反映遭到家长的投诉,说孩子借学微课之由,去上网玩游戏,要求老师最好别要求学生学微课. 我们能否因噎废食呢?当然不能,这就向老师提出一个更高的要求,“微课”的吸引力如何战胜游戏诱惑力,这就要求教师要增强微课的趣味性,使每一节微课学习都那么有意思,充满乐趣,让孩子不得不参与进来. 另外建议,如果“微课”学习也能像玩游戏一样,能“升级”最好了,把微课的评价进行量化,达到什么程度升一级,设计到最高级别,让学生有目标召唤,有力量的驱使,去学习微课,完成微课中的任务.
7. “微课”的及时性
微课并不一定是一个知识点,也可能就是某一个问题,或者就是学生不会解的一道题目. 有时,学生遇到一道題目不会解,又急于解,做个“微课”讲解,传给学生,就恰到好处,有雪中送“炭”之功,不仅解燃眉之急,更能因为时效而更获得“高效”. 有一次学生在网上问我一道题目,正好在家中,又不能面授,怎么办呢?就利用录屏软件,简单制作一个微课,传上去,供学生“点”看,由于学生的“急”和我的“及”,使这个微课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8. 增强“微课”学习的可监督性
微课传上去后,学生有没有学,是真学了,还是敷衍了事,是学懂了,还是没有懂,……如果微课能监督就好了. 为了这个问题的解决,许多老师都做了一些努力,比如,老师们做微课学习检查,第二天出一些题目,让学生做,抽签回答问题,就可以检验学生学了没有,不适是一个好办法. 我很欣赏小学的网上作业,英语的和数学的,一些题目,学生答不对,过不去重来,没有做网上就有显示,教师检查后,立刻通知家长,家长督促孩子,立即补作,落实到位.
9. 增强“微课”学习的评价
微课学习效果怎么样,学生是否认真,态度怎么样,效果怎么样,最好要有个评价. 评价最好要多元性,有量化,也有检查态度的过程性评价. 有了良好的评价体系,才能使教师对自己工作成绩有所了解,才能使学生更有内驱力去学习微课. 微课既然是新生事物,所以它就有很多地方需要我们去完善,去充实,微课只是教学的一个手段、一种技术,必须为教学服务,所以恰当的应用才是硬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