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观察是科研的第一步,没有观察就不会有接踵而来的前进。可见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是包含理解、思考等成分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
【关键词】观察兴趣;观察习惯;观察方法;实验教学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是包含理解、思考等成分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科学的观察力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目的与计划、有序与全面、专注与分配、深刻与敏锐。观察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如自然界中丰富的物理现象、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实践活动课中各种实物,以及物理课本中的科学漫画和习题中图示所隐含的条件等。
培养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推进力,并使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智能得到发展。具体可通过以下途经实现。
一.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教师要精心组织准备,想方设法改进实验装置或者实验方案,以便学生能够观察到清晰的物理现象。对于一些稍纵即逝的物理现象和实验操作不明显或很难成功的现象,应借助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过程,再现实验现象,如固体和液体的扩散现象等。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把学生引进知识的产生、发展和知识的获取过程,使他们通过详细的观察了解物理现象本质特征,顺利进行分析、比较、猜想、假设、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
二.启发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多问为什么
在生活实践中,我们每天都在感知各种各样与物理有关的现象,关键是我们能不能主动地思考一下为什么。如雨后天空为什么出现彩虹,小鸟站在电线上为什么不触电,灯泡灯丝为什么做成螺旋状,夏天冰棒为什么会冒白气,等等,这样就可以诱导学生积极观察并探究物理知识。
三.介绍物理学家的观察趣事
历史上许多重大发现,都离不开物理学家们的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科学推理和计算。如:牛顿能从苹果落地受到启发去研究万有引力,伽利略能从观察教堂里吊灯的摆动中发现摆的等时性。通过介绍诸如此类的观察趣事,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为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打下基础。
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交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很多,对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物理过程、不同的现象应采取不同的观察方法。
一.对比观察法
对比观察法即通过对两个事物、现象的对比,或把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对比观察法有利于掌握现象的特征,以及它与其它类似现象的区别。如对比观察实验温度计和体温计,指出它们构造上的不同和使用上的不同。观察比较的结果。
二.连续观察法
连续观察法即观察随实践而进行,观察的目的在 于发现某一物理过程各阶段的规律。如观察海波的熔化和凝固要经历一段时间,从海波的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找出规律,从而绘制除它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三.重点观察法
重点观察法即抓住事物的核心、关键部分或现象进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选择性。引导学生注意收集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信息,依据观察的目的,区分那些是该观察的,那些是不必观察的。可先一般了解全貌,再集中观察某一现象。如在研究电磁感应的实验中,先明确好实验目的,围绕如何利用磁场获得电流这一主题,全面地介绍好实验器材以后,要求学生重点观察好导体怎么运动,电流表指针才动?分析得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必须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才能产生感应电流这一条件。之后再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及磁感线方向的关系。
四.归纳观察法
归纳观察法即对个别变化因素分别进行研究或对个别现象进行观察,得出结论,然后再归纳得出总体结论或一般规律的方法。归纳观察法是在研究一些变化因素较多的情况或总结某些现象的一般规律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如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中,就应先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对某个变化因素进行研究,再归纳得出结论。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注意不要让学生只被精彩的表面现象所吸引,而忽略了真正的观察目的。观察的效果如何,决定与目的任务是否明确。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是学生对某一事物获得完整、清晰感觉的保障。如在观察水的沸腾之前,应明确观察买的:观察水沸腾现象的全部过程,掌握蒸发与沸腾的异同。观察的任务:水沸腾前后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气泡大小和气泡数量多少的变化情况。这样,学生才会比较完整、清晰地把握住沸腾现象的全过程,掌握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二.遵循观察的客观性原则
观察的客观性原则是指在实验观察中必须获得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的各种事件和现象的科学事实。观察的客观性原则是实验研究最基本的依据。观察的客观性包括尊重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客观性原则对初中物理的学生尤为重要。学生的实验报告数据必须是在实际观察中得出的,即使结果出现了误差,也是有意义的,是符合客观性原则的。出现误差并不是坏事,可以通过对误差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掌握实验观察能力。
三.注重观察后的思考
物理中的“观察”和生活中的“看”是不完全相同的,要使观察科学有效,就必须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思维对观察具有深化作用,而观察的结果又是进行思维的基础,没有思维的观察就失去了目的性,观察的结果就不能得到升华。对于物理现象所需要的观察与思考,就是要在观察中思考清楚,所观察的现象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物理过程,它遵循什么样的物理规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过程出现。对于课本中的学生实验,更要严格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自己归纳总结实验结论,以便掌握知识并进行进一步的应用。
总之,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是学生在生活中直接经验的深化,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学》
作者简介:高兵,江苏省江都市江都双沟中学,中学二级教师
【关键词】观察兴趣;观察习惯;观察方法;实验教学
观察是一切知识的门户,是包含理解、思考等成分的有目的、有计划的知觉活动。科学的观察力应具备以下几个特点:目的与计划、有序与全面、专注与分配、深刻与敏锐。观察可以体现在多个方面,如自然界中丰富的物理现象、课堂教学中大量的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实践活动课中各种实物,以及物理课本中的科学漫画和习题中图示所隐含的条件等。
培养观察兴趣和观察习惯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促使学生主动学习的强大推进力,并使学生在学习探究过程中智能得到发展。具体可通过以下途经实现。
一.加强演示实验和学生实验
教师要精心组织准备,想方设法改进实验装置或者实验方案,以便学生能够观察到清晰的物理现象。对于一些稍纵即逝的物理现象和实验操作不明显或很难成功的现象,应借助多媒体课件模拟实验过程,再现实验现象,如固体和液体的扩散现象等。这样就可以很自然地把学生引进知识的产生、发展和知识的获取过程,使他们通过详细的观察了解物理现象本质特征,顺利进行分析、比较、猜想、假设、判断、推理等思维活动。
二.启发学生对身边的物理现象多问为什么
在生活实践中,我们每天都在感知各种各样与物理有关的现象,关键是我们能不能主动地思考一下为什么。如雨后天空为什么出现彩虹,小鸟站在电线上为什么不触电,灯泡灯丝为什么做成螺旋状,夏天冰棒为什么会冒白气,等等,这样就可以诱导学生积极观察并探究物理知识。
三.介绍物理学家的观察趣事
历史上许多重大发现,都离不开物理学家们的敏锐的观察力和严谨的科学推理和计算。如:牛顿能从苹果落地受到启发去研究万有引力,伽利略能从观察教堂里吊灯的摆动中发现摆的等时性。通过介绍诸如此类的观察趣事,可以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为培养良好的观察习惯打下基础。
教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
要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必须交给学生科学的观察方法。观察方法很多,对于不同的事物、不同的物理过程、不同的现象应采取不同的观察方法。
一.对比观察法
对比观察法即通过对两个事物、现象的对比,或把一现象发生变化的前后的情况进行比较。对比观察法有利于掌握现象的特征,以及它与其它类似现象的区别。如对比观察实验温度计和体温计,指出它们构造上的不同和使用上的不同。观察比较的结果。
二.连续观察法
连续观察法即观察随实践而进行,观察的目的在 于发现某一物理过程各阶段的规律。如观察海波的熔化和凝固要经历一段时间,从海波的熔化和凝固过程中找出规律,从而绘制除它的熔化和凝固图像。
三.重点观察法
重点观察法即抓住事物的核心、关键部分或现象进行观察,培养学生观察的选择性。引导学生注意收集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信息,依据观察的目的,区分那些是该观察的,那些是不必观察的。可先一般了解全貌,再集中观察某一现象。如在研究电磁感应的实验中,先明确好实验目的,围绕如何利用磁场获得电流这一主题,全面地介绍好实验器材以后,要求学生重点观察好导体怎么运动,电流表指针才动?分析得出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必须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才能产生感应电流这一条件。之后再引导学生重点观察产生感应电流的方向与导体切割磁感线运动方向及磁感线方向的关系。
四.归纳观察法
归纳观察法即对个别变化因素分别进行研究或对个别现象进行观察,得出结论,然后再归纳得出总体结论或一般规律的方法。归纳观察法是在研究一些变化因素较多的情况或总结某些现象的一般规律时常常采用的方法。如在研究电流跟电压电阻的关系中,就应先采用控制变量法分别对某个变化因素进行研究,再归纳得出结论。
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一.明确观察的目的和任务
注意不要让学生只被精彩的表面现象所吸引,而忽略了真正的观察目的。观察的效果如何,决定与目的任务是否明确。明确的观察目的和任务是学生对某一事物获得完整、清晰感觉的保障。如在观察水的沸腾之前,应明确观察买的:观察水沸腾现象的全部过程,掌握蒸发与沸腾的异同。观察的任务:水沸腾前后温度计示数的变化情况、气泡大小和气泡数量多少的变化情况。这样,学生才会比较完整、清晰地把握住沸腾现象的全过程,掌握沸腾和蒸发的区别。
二.遵循观察的客观性原则
观察的客观性原则是指在实验观察中必须获得真实、准确地反映客观世界的各种事件和现象的科学事实。观察的客观性原则是实验研究最基本的依据。观察的客观性包括尊重实验数据和观察到的物理现象。客观性原则对初中物理的学生尤为重要。学生的实验报告数据必须是在实际观察中得出的,即使结果出现了误差,也是有意义的,是符合客观性原则的。出现误差并不是坏事,可以通过对误差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了解物理知识,掌握实验观察能力。
三.注重观察后的思考
物理中的“观察”和生活中的“看”是不完全相同的,要使观察科学有效,就必须与积极的思维相结合。思维对观察具有深化作用,而观察的结果又是进行思维的基础,没有思维的观察就失去了目的性,观察的结果就不能得到升华。对于物理现象所需要的观察与思考,就是要在观察中思考清楚,所观察的现象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物理过程,它遵循什么样的物理规律,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过程出现。对于课本中的学生实验,更要严格要求学生写出实验报告,自己归纳总结实验结论,以便掌握知识并进行进一步的应用。
总之,有目的,有计划的观察是科学探究的基础,是学生在生活中直接经验的深化,是“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的第一步。
【参考文献】
[1]人民教育出版社《教育学》
作者简介:高兵,江苏省江都市江都双沟中学,中学二级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