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根据应用型特色名校课程建设要求,对《植物逆境生理》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方法进行改革与实践,目前成效显著,为相关课程教学改革提供了参考。
【关键词】应用型 植物逆境生理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教学研究项目(XJG2013147,XJG2013089)资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19-01
《植物逆境生理》是研究恶劣的环境因子(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植物对它们的抗御能力及反馈机理的学科[1]。该课程不仅传授学生关于植物生长中逆境产生原因、植物抗逆生理机理等基本理论知识,更注重于学生专业知识贯穿、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农学及相关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级应用型农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2],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故在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3]背景下,开展《植物逆境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非常必要。
一、《植物逆境生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植物逆境生理》课程教学实践,笔者就该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归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不断增多,课时偏少。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学科间交叉渗透不断增强,《植物逆境生理》课程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丰富,需要讲授的知识点不断增多,但该课程传统教学课时偏少,这增加了教学难度,若不进行相关教学模式改革,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应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传统的《植物逆境生理》教学中理论教学偏重,知识应用教学环节薄弱。主要体现在课程配套实验学时较少,同时受实验教学条件限制,实验内容多为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创新能力未能得到较好锻炼,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相对薄弱,并缺少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三是教学手段和方法需要改革,应用实践教材缺乏。传统教学方法中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如:知识传授效率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等。特别是应用实践教材缺乏,不利于应用型特色人才的培养。故革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编写课程相关应用实践教材,对提升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植物逆境生理》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围绕《植物逆境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应用型特色名校《植物逆境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
1.确定实施内容和目标,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该门课程改革的实施内容和总体目标是以教学内容优化和改革为突破口,编写配套讲义,设计《植物逆境生理》多媒体课件等并上传至我校教学网络平台共享,构建并实践以提升大学生应用创新能力与水平为目标的多媒体同步教学、案例分析、网络自学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及实验实践于一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手段多样,提升课程整体教学质量。
2.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内容的优化要从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拓宽专业面,立足学科发展最前沿,不断补充、精选授课内容,以传授科学思维方法为重,为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以充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及实际应用能力。即修订原有教学大纲,优化和改革教学内容,将国内外有关植物逆境生理最新研究动态、现代逆境栽培育种理论及技术等作为即时和主讲内容,同时将与农学专业密切相关的植物科学、生物科学、种子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反映到《植物逆境生理》教学内容中。采取静态+动态内容、通用+即时内容、经典+学科前沿内容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充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前提下,了解更多现代植物逆境生理最新研究进展。
三、认真实践教学改革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新形势下《植物逆境生理》课程教学改革路线是通过补充、精选授课内容、编写配套讲义,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逐步向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为特征的教学方式转变。首先,优化了课程内容,增加了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如山东盐碱地分布较多,而干旱和盐胁迫常常同时发生,增加了干旱和盐胁迫共同存在下植物生理生态效应。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实验实践部分由验证式实验已转为设计式实验,注重逆境调控,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拓宽了实验教学内容;其次,根据授课对象专业特点,编写适用讲义,录制视频课件,精讲课程内容;最后,在课堂讲授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可视性,并运用了问题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快速掌握本门课程知识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過对《植物逆境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目前成效初显。
参考文献:
[1]赵福庚主编.《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2]江绪文,李贺勤.种科专业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20-21.
[3]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方案(内部发行)[Z].青岛农业大学,2012.
作者简介:
李贺勤(1981-),女,安徽阜阳人,讲师,博士,从事农学教育研究。
通讯作者:江绪文(1982-),男,安徽黄山人,讲师,博士,从事种子科学教育研究。
【关键词】应用型 植物逆境生理 教学改革
【基金项目】山东省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工程教学研究项目(XJG2013147,XJG2013089)资助。
【中图分类号】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219-01
《植物逆境生理》是研究恶劣的环境因子(包括生物因子和非生物因子)对植物生命活动的影响,以及植物对它们的抗御能力及反馈机理的学科[1]。该课程不仅传授学生关于植物生长中逆境产生原因、植物抗逆生理机理等基本理论知识,更注重于学生专业知识贯穿、实践应用能力的培养。本门课程的教学质量在农学及相关专业教学中具有重要地位。近年来,随着社会对高级应用型农业人才需求的不断增加[2],传统教学模式已不能满足现阶段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迫切需要进行教学改革。故在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特色名校建设[3]背景下,开展《植物逆境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非常必要。
一、《植物逆境生理》教学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经过《植物逆境生理》课程教学实践,笔者就该门课程在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予以归纳,主要包括如下几个方面:一是教学内容不断增多,课时偏少。随着科技不断进步和学科间交叉渗透不断增强,《植物逆境生理》课程内容也在不断更新和丰富,需要讲授的知识点不断增多,但该课程传统教学课时偏少,这增加了教学难度,若不进行相关教学模式改革,势必会影响教学质量。二是应用实践教学环节薄弱,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不足。传统的《植物逆境生理》教学中理论教学偏重,知识应用教学环节薄弱。主要体现在课程配套实验学时较少,同时受实验教学条件限制,实验内容多为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创新能力未能得到较好锻炼,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相对薄弱,并缺少相应的实践教学课程。三是教学手段和方法需要改革,应用实践教材缺乏。传统教学方法中没有充分利用多媒体和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影响了课程教学效果,如:知识传授效率低、学生缺乏感性认识等。特别是应用实践教材缺乏,不利于应用型特色人才的培养。故革新教学手段和方法,编写课程相关应用实践教材,对提升教学效果非常重要。
二、积极探索新形势下《植物逆境生理》课程教学内容,不断优化教学方法
围绕《植物逆境生理》课程教学中存在的系列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两方面开展应用型特色名校《植物逆境生理》课程教学改革研究和实践:
1.确定实施内容和目标,制定相应的实施方案
该门课程改革的实施内容和总体目标是以教学内容优化和改革为突破口,编写配套讲义,设计《植物逆境生理》多媒体课件等并上传至我校教学网络平台共享,构建并实践以提升大学生应用创新能力与水平为目标的多媒体同步教学、案例分析、网络自学等多元化教学模式及实验实践于一体的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应用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学内容先进、教学手段多样,提升课程整体教学质量。
2.优化教学内容,革新教学方法和手段
教学内容的优化要从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目标出发,拓宽专业面,立足学科发展最前沿,不断补充、精选授课内容,以传授科学思维方法为重,为学生应用创新能力培养奠定基础。同时结合生产实际,加强实验实践教学环节以充分培养大学生的创新及实际应用能力。即修订原有教学大纲,优化和改革教学内容,将国内外有关植物逆境生理最新研究动态、现代逆境栽培育种理论及技术等作为即时和主讲内容,同时将与农学专业密切相关的植物科学、生物科学、种子科学等多学科知识交叉渗透反映到《植物逆境生理》教学内容中。采取静态+动态内容、通用+即时内容、经典+学科前沿内容等相结合的教学模式,使学生在充分掌握基础理论知识前提下,了解更多现代植物逆境生理最新研究进展。
三、认真实践教学改革内容,提升教学质量
新形势下《植物逆境生理》课程教学改革路线是通过补充、精选授课内容、编写配套讲义,综合运用多元化的教学方法逐步向培养学生应用创新能力为特征的教学方式转变。首先,优化了课程内容,增加了与生产实践密切相关的知识。如山东盐碱地分布较多,而干旱和盐胁迫常常同时发生,增加了干旱和盐胁迫共同存在下植物生理生态效应。同时注重实践教学,实验实践部分由验证式实验已转为设计式实验,注重逆境调控,借助先进的仪器设备,拓宽了实验教学内容;其次,根据授课对象专业特点,编写适用讲义,录制视频课件,精讲课程内容;最后,在课堂讲授中,借助多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可视性,并运用了问题式、讨论式、案例式等多种教学方式,启迪学生创新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为学生快速掌握本门课程知识奠定了良好基础。
通過对《植物逆境生理》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目前成效初显。
参考文献:
[1]赵福庚主编.《植物逆境生理生态学》,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年6月,第1版.
[2]江绪文,李贺勤.种科专业应用型特色人才培养体系改革研究——以青岛农业大学为例[J].科技创新导报,2014(11):20-21.
[3]山东省高等教育名校建设工程——青岛农业大学应用型人才培养特色名校建设方案(内部发行)[Z].青岛农业大学,2012.
作者简介:
李贺勤(1981-),女,安徽阜阳人,讲师,博士,从事农学教育研究。
通讯作者:江绪文(1982-),男,安徽黄山人,讲师,博士,从事种子科学教育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