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随着课改的深入,小学美术课的教学组织形式已不仅仅只停留在对美术课本的讲授上,而是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小学美术课例。本文将围绕"圆圈里的世界"这个小学美术课例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其内在价值与意义及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美术;课例;探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美术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师占授课主导地位,学生被动临摹这样的应试教育方式。大多美术老师已经逐步转向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健全学生人格发展的素质教育发展轨道上,注重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在素质教育目标方针的指引下,小学美术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也不仅仅只停留在对美术课本的讲授上,而是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小学美术课例。本文将围绕"圆圈里的世界"这个小学美术课例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其内在价值与意义及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一、"圆圈里的世界"课例内容综述
"圆圈里的世界"小学美术课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三至四年级的学生。授课教师将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幅图片,该图片上面仅有一个抽象符号"圆圈"。授课教师将引导学生根据所给的这个"圆圈"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学生联想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夸大、缩小、增加或变形的办法,让学生对这个抽象符号"圆圈"进行合乎情理的具象化想象。在学生进行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后,教师将先请几位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所联想的内容。三至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一般都能够比较完整地将自己所想象的内容表达出来。例如有的学生会将其联想成温暖的太阳,有的学生将其想象成圆圆的苹果,也有一些思维独特,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会将其联想成宇宙飞碟或人造卫星等事物。只要学生的想象与所给的抽象符号"圆圈"有一定的联系,教师便可给予肯定的评价,允许并充分鼓励学生不受约束地进行符合自己心愿的构想。紧接着,教师便可让学生运用添画的方式将这个圆圈变形成自己联想到的事物,由此来完成一幅想象画。
二、"圆圈里的世界"课例的价值与意义
1.迎合小学生的个性需求
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面对繁复庞杂的外部世界,孩子们有自己特定的概括形式。他们感知的世界,是现实与梦幻、朦胧的理性与潜意识的综合。在绘画上,由于对形的认识还不是非常清楚,小学生对事物有着自己个性化的思考,这使得他们具备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一个抽象符号"圆圈"如果交给中学生或更高一级的学生,他们肯定首先认为这仅是一个圆圈,只是为了迎合想象的目的而想象成其他事物,进而完成自己的绘画。相反,对于三至四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首先会把这个圆圈看做是某一个具体的圆形实物,他们比较容易较快地由圆圈联想开去。并且,在低年龄阶段的学生眼里,很多东西是圆形的,在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圆形的事物。因此,由"圆圈"这样一个抽象符号让他们进行联想将更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真正让绘画成为小学生感知外部世界,抒发自我,表现自我的手段。
2.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在语文课程里,圆圈仅是一句话末尾的句号,表示一种抽象的,形而上的概念;在数学课程里,圆圈仅是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学生看到圆圈,便会条件反射地想到需要求出该圆的周长或面积。美术课程则更多地关注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因此,只有在美术课程里,学生才可以用一种游戏的心态来观察圆圈。并且,这个课例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创作自由,他们可以运用多种绘画工具,色彩造型,不必强调严谨准确,他们完全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完成作品。 这将充分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发挥学生的艺术潜能,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
3.发展小学生的求异思维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圆圈里的世界"课例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因此正是充分结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学生由"圆圈"联想开去的事物有很多,三至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具备了独立意识,他们会有意识地避免与其他同学雷同,因此会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求异思维,争取自己的想法出新出彩。而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所以进而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圆圈里的世界"课例存在的缺陷及完善的建议
1.学生想象有余而行动不足
在学生的世界里,可以让苹果做梦,让乌龟说话,充满了荒诞的,浪漫的内容。因此,在这种想象画创作课上,很多学生开始的时候会情绪激动,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想法。但说说容易,真正付诸到绘画上,又是很难具体刻画的。三至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对于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想法还稍显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教师处理不好,将会导致学生在开始绘画创作时迟迟不能下笔,从而让作画成为了学生的负担而不是真正让作画成为学生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不至于出现上述情况呢?教师可以充分鼓励学生大胆落笔,对于迟迟不落笔的学生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帮助其充分运用自己的造型能力和绘画语言能力。当然,也可以在平时的绘画练习中有意识地加强线描写生。
2.教师评价缺乏衡量的尺度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我们的评价体系逐步走向开放。开放的评价不仅关心学习结果.更应该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 因此,美术课的评价也应坚持多样化、趣味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科学全面的开放式的美术教学评价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然而,若离开了科学,只强调开放,则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像"圆圈中的世界"这样的课例,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后,教师的评价便没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评价的不到位,将有可能戳伤学生的积极性,评价过高,又有可能使学生虚荣心膨胀,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评价更趋向于合理?教师可以先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实行教师点评。这样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到学生互评,自评的意见,由此来做出最后的判断。
责任编辑:王明楠
【关键词】新课程改革;小学美术;课例;探讨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小学美术教学已经不再局限于传统的教师占授课主导地位,学生被动临摹这样的应试教育方式。大多美术老师已经逐步转向着力于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健全学生人格发展的素质教育发展轨道上,注重在美术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造力、想象力、记忆力、观察力。在素质教育目标方针的指引下,小学美术课的教学组织形式也不仅仅只停留在对美术课本的讲授上,而是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小学美术课例。本文将围绕"圆圈里的世界"这个小学美术课例进行深入探讨,研究其内在价值与意义及其存在的缺陷与不足。
一、"圆圈里的世界"课例内容综述
"圆圈里的世界"小学美术课例的授课对象主要是三至四年级的学生。授课教师将在课堂上给学生展示一幅图片,该图片上面仅有一个抽象符号"圆圈"。授课教师将引导学生根据所给的这个"圆圈"发挥联想和想象。在学生联想的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运用夸大、缩小、增加或变形的办法,让学生对这个抽象符号"圆圈"进行合乎情理的具象化想象。在学生进行充分的联想和想象后,教师将先请几位学生用语言描述自己所联想的内容。三至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口头语言表达能力,学生一般都能够比较完整地将自己所想象的内容表达出来。例如有的学生会将其联想成温暖的太阳,有的学生将其想象成圆圆的苹果,也有一些思维独特,富有创造力的学生会将其联想成宇宙飞碟或人造卫星等事物。只要学生的想象与所给的抽象符号"圆圈"有一定的联系,教师便可给予肯定的评价,允许并充分鼓励学生不受约束地进行符合自己心愿的构想。紧接着,教师便可让学生运用添画的方式将这个圆圈变形成自己联想到的事物,由此来完成一幅想象画。
二、"圆圈里的世界"课例的价值与意义
1.迎合小学生的个性需求
由于生活经验的缺乏,面对繁复庞杂的外部世界,孩子们有自己特定的概括形式。他们感知的世界,是现实与梦幻、朦胧的理性与潜意识的综合。在绘画上,由于对形的认识还不是非常清楚,小学生对事物有着自己个性化的思考,这使得他们具备了自己独特的绘画语言。一个抽象符号"圆圈"如果交给中学生或更高一级的学生,他们肯定首先认为这仅是一个圆圈,只是为了迎合想象的目的而想象成其他事物,进而完成自己的绘画。相反,对于三至四年级的小学生而言,他们首先会把这个圆圈看做是某一个具体的圆形实物,他们比较容易较快地由圆圈联想开去。并且,在低年龄阶段的学生眼里,很多东西是圆形的,在生活中处处可以见到圆形的事物。因此,由"圆圈"这样一个抽象符号让他们进行联想将更符合他们的实际情况,真正让绘画成为小学生感知外部世界,抒发自我,表现自我的手段。
2.培养小学生的想象力
在学校体系中,大多数课程都是建立在抽象符号的基础上,在语文课程里,圆圈仅是一句话末尾的句号,表示一种抽象的,形而上的概念;在数学课程里,圆圈仅是一个简单的几何图形,学生看到圆圈,便会条件反射地想到需要求出该圆的周长或面积。美术课程则更多地关注实际事物和具体环境,因此,只有在美术课程里,学生才可以用一种游戏的心态来观察圆圈。并且,这个课例给予了学生充分的创作自由,他们可以运用多种绘画工具,色彩造型,不必强调严谨准确,他们完全能够根据自己的意愿去完成作品。 这将充分发展学生的感知能力,发挥学生的艺术潜能,从而为思维提供丰富的营养。
3.发展小学生的求异思维
新课程标准要求小学美术课程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新精神的培养,采取多种方法,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并重视实践能力的培养,使学生具有将创新观念转化为具体成果的能力。"圆圈里的世界"课例教学过程的情趣性、表现活动的自由性提供了创造活动最适宜的环境,因此正是充分结合了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并且,学生由"圆圈"联想开去的事物有很多,三至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开始具备了独立意识,他们会有意识地避免与其他同学雷同,因此会在课堂上充分发挥自己的求异思维,争取自己的想法出新出彩。而求异思维是创造性思维的出发点,所以进而培养的是学生的创新精神。
三、"圆圈里的世界"课例存在的缺陷及完善的建议
1.学生想象有余而行动不足
在学生的世界里,可以让苹果做梦,让乌龟说话,充满了荒诞的,浪漫的内容。因此,在这种想象画创作课上,很多学生开始的时候会情绪激动,争先恐后说出自己的想法。但说说容易,真正付诸到绘画上,又是很难具体刻画的。三至四年级的学生还没有掌握一定的绘画技巧,对于用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想法还稍显心有余而力不足。如果教师处理不好,将会导致学生在开始绘画创作时迟迟不能下笔,从而让作画成为了学生的负担而不是真正让作画成为学生的兴趣。那么,怎样才能让课堂不至于出现上述情况呢?教师可以充分鼓励学生大胆落笔,对于迟迟不落笔的学生可以采用一对一的方式帮助其充分运用自己的造型能力和绘画语言能力。当然,也可以在平时的绘画练习中有意识地加强线描写生。
2.教师评价缺乏衡量的尺度
随着新课程的深入,我们的评价体系逐步走向开放。开放的评价不仅关心学习结果.更应该关注学生成长发展的过程。 因此,美术课的评价也应坚持多样化、趣味性和灵活性的特点。科学全面的开放式的美术教学评价能帮助教师掌握学生心智及创造力的成长情况,及时给予学生启发和帮助。然而,若离开了科学,只强调开放,则会适得其反。特别是像"圆圈中的世界"这样的课例,在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象力后,教师的评价便没有了一个统一的标准。评价的不到位,将有可能戳伤学生的积极性,评价过高,又有可能使学生虚荣心膨胀,导致事倍功半的效果。那么,怎样才能使评价更趋向于合理?教师可以先实行学生自评、互评,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再实行教师点评。这样教师可以充分考虑到学生互评,自评的意见,由此来做出最后的判断。
责任编辑:王明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