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从备课、课堂教学、作文写作三方面探究了高中语文教学的生活化策略。阐明了渗透生活化教育理论,对提升语文教学实效和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意义。
关键词:探究 高中语文教学 生活化 课堂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语文的本质就是人的生活,丰富的现实生活,构成了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我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化教育理论,对提升高中语文教育实效和学生语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语文教育生活化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高中语文备课的生活化
备课的生活化,要求教师在熟悉教学大纲、解读教材、编写教案等诸多环节上,都要在生活资源中广采博览,为我所用,以此丰富教学资源。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光、文化古迹、风俗人情、时事新闻、师生的生活积累等,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资源!在备课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有计划、有目的地把生活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将这些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课堂化,想法设法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语文,从而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堂的教学因生活化而增添无穷的活力。
我曾在每节课上正课前,安排几分钟向学生评时事,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时事的内涵。备课时,我都会努力地去收集相关资料,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从我讲的素材中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如何激起他们的参与热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学生对语文课兴趣浓了,对时事评说更有理了,写作文更得心应手了!
二、课文教学的生活化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高中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关键所在,如何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体验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需要教师的用心设计和付之实践。
1.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导语设计生活化
一堂课要产生较高的实效性,并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就应设计出一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语。语文学科的内容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有計划有目的地结合课文的内容,融入生活的素材,从而使学生在生活化体验的引导下,更好地走进课文,为一堂语文课的学习拉开富有生活色彩的“前奏”。
例如,我在执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两位非常重要的亲人,是他们养育了我们,却不图回报,这就是我们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同学们,你们的父母是怎么爱你们的呢?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这样的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父母在生活中的身影历历在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一堂课的成功开展奠定基础。
2.问题设计生活化,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模拟生活中的情景,能使课文中静态的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生活。课堂上,我们经常会这样问学生“这件事情若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样做”、“在生活中,你是否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这样的问题,往往能够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走进课文所需的情境中。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引导学生围绕王熙凤展开讨论“在现实生活中,你觉得王熙凤的性格好不好,你愿意做王熙凤吗”。
3.融入生活体验,解读课文内涵
在语文课本中,我们会发现一些课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在授课时,教师就应尽量地将课文中的描述转换为真实、形象的生活情景,使学生把对文字的感知,转为对熟悉的生活情景的体验。这样,学生对课文内涵的解读、体悟就会水到渠成。我在执教《再别康桥》这篇课文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课文的情感,特意播放了田震《干杯,朋友》这首歌的视频,“朋友,你今天就要远走,干了这杯酒……”歌曲中浓浓的离愁别绪,画面上亲朋好友依依惜别的场景,让学生感同身受,产生了共鸣,勾起了他们与亲友离别的回忆。在这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感受《再别康桥》中作者对康桥难以割舍的情感,就容易了。
4.结合生活体验,设计课后作业
语文作业的生活化,可以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课堂中学习的语文知识,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步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作业的设置上要精心设计,注重结合学生的阅历,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既达到检测学生的目的,又能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得到充分运用,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例如学完《装在套子的人》,让学生分小组自编自演课本剧;学完《故都的秋》,让学生观察并写写家乡的秋;学完《我有一个梦想》,让学生仿照课文,写出自己的梦想,等等。
三、作文写作的生活化
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就是将生活引入写作,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在生活中发现、搜集和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并正确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如针对目前学生微博使用率较高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生活中的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某种现象,进行描述,进行评论,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在轻松的生活环境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注重语言技能训练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语文的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 栾兆蕾
关键词:探究 高中语文教学 生活化 课堂教学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生活即教育”。语文的本质就是人的生活,丰富的现实生活,构成了丰富的语文学习资源。我认为,在高中语文教学中,渗透生活化教育理论,对提升高中语文教育实效和学生语文素养具有积极的意义。本文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对高中语文教育生活化作了如下几方面的探究。
一、高中语文备课的生活化
备课的生活化,要求教师在熟悉教学大纲、解读教材、编写教案等诸多环节上,都要在生活资源中广采博览,为我所用,以此丰富教学资源。生活处处有语文,语文的教学资源非常丰富。自然风光、文化古迹、风俗人情、时事新闻、师生的生活积累等,都可以成为语文教学的资源!在备课中,教师要善于挖掘生活,有计划、有目的地把生活中与学生密切相关的、与课堂教学有关的资料融入到教学设计中,将这些生活中的教学资源课堂化,想法设法地引导学生到生活中去学语文,从而丰富我们的课堂教学,使语文课堂的教学因生活化而增添无穷的活力。
我曾在每节课上正课前,安排几分钟向学生评时事,引导学生讨论、思考时事的内涵。备课时,我都会努力地去收集相关资料,思考如何引导学生从我讲的素材中回归到现实生活中来,如何激起他们的参与热情!经过一段时间的尝试,我发现学生对语文课兴趣浓了,对时事评说更有理了,写作文更得心应手了!
二、课文教学的生活化
课堂是学生接受教育的主要场所,也是实现高中语文教育生活化的关键所在,如何将学生所熟悉的生活情景、体验与课堂教学融合起来,需要教师的用心设计和付之实践。
1.激发学生生活体验,导语设计生活化
一堂课要产生较高的实效性,并顺利地完成教学目标,就应设计出一段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吸引学生注意力的导语。语文学科的内容丰富多彩,这就要求教师在导入新课的时,有計划有目的地结合课文的内容,融入生活的素材,从而使学生在生活化体验的引导下,更好地走进课文,为一堂语文课的学习拉开富有生活色彩的“前奏”。
例如,我在执教《父母与孩子之间的爱》这篇课文时,设计了这样的导入“在我们的生命中有两位非常重要的亲人,是他们养育了我们,却不图回报,这就是我们的父母。父母对孩子的爱是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同学们,你们的父母是怎么爱你们的呢?现在,请大家回忆一下”这样的导入,充分调动了学生的情感体验,父母在生活中的身影历历在目,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一堂课的成功开展奠定基础。
2.问题设计生活化,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
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结合课文内容模拟生活中的情景,能使课文中静态的文字转化成生动的生活。课堂上,我们经常会这样问学生“这件事情若发生在你身上,你会怎样做”、“在生活中,你是否曾遇到过类似的情况”这样的问题,往往能够拉近学生和课文的距离,让学生更好地走进课文所需的情境中。例如在学习《林黛玉进贾府》时,引导学生围绕王熙凤展开讨论“在现实生活中,你觉得王熙凤的性格好不好,你愿意做王熙凤吗”。
3.融入生活体验,解读课文内涵
在语文课本中,我们会发现一些课文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那么在授课时,教师就应尽量地将课文中的描述转换为真实、形象的生活情景,使学生把对文字的感知,转为对熟悉的生活情景的体验。这样,学生对课文内涵的解读、体悟就会水到渠成。我在执教《再别康桥》这篇课文时,为了引导学生更好地体验课文的情感,特意播放了田震《干杯,朋友》这首歌的视频,“朋友,你今天就要远走,干了这杯酒……”歌曲中浓浓的离愁别绪,画面上亲朋好友依依惜别的场景,让学生感同身受,产生了共鸣,勾起了他们与亲友离别的回忆。在这基础上,我再引导学生感受《再别康桥》中作者对康桥难以割舍的情感,就容易了。
4.结合生活体验,设计课后作业
语文作业的生活化,可以使学生在生活实践中运用课堂中学习的语文知识,通过不断的练习,逐步提升语文综合能力。因此,教师在语文作业的设置上要精心设计,注重结合学生的阅历,用学生感兴趣的方式来设计。只有这样,才能既达到检测学生的目的,又能使学生的语文知识得到充分运用,激发学生学语文、用语文的兴趣,提高学生语文素养。例如学完《装在套子的人》,让学生分小组自编自演课本剧;学完《故都的秋》,让学生观察并写写家乡的秋;学完《我有一个梦想》,让学生仿照课文,写出自己的梦想,等等。
三、作文写作的生活化
提升学生写作水平的有效途径就是将生活引入写作,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对生活的细心观察,在生活中发现、搜集和积累鲜活的写作素材,并正确地运用到写作中去。如针对目前学生微博使用率较高的情况,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针对生活中的某一个人、某一件事、某种现象,进行描述,进行评论,从而使学生在生活中积累素材,在轻松的生活环境下,提升语言表达能力,最后达到提高写作水平的目的。
四、结语
总之,生活中处处有语文,也处处用到语文,语文教学生活化,不仅可以克服传统语文教学中只注重语言技能训练的弊端,而且优化了教学过程,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促进了学生语文素养和语文综合能力的提升。语文的教育就是生活的教育,语文教学只有扎根于生活这一片沃土,才能发芽、开花、结果。
山东省新泰市第一中学 栾兆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