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家庭和幼儿园是幼儿培养良好行为习惯的主要场所,要想培养幼儿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需要家庭和幼儿园共同合作才能完成。就目前的情况来看,家庭和幼儿园这影响幼儿习惯养成的两大因素并未实现完全的融合。本文主要分析了家园合作在培养幼儿良好行为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并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了有效合作的策略,以期更好的发挥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
关键词:家园合作;行为习惯;策略
1.家园合作在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家园合作脱节,流于形式
目前,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视,家园合作的教育模式越来越被认可,但还是摆脱不了拘泥于形式的困境。一方面,幼儿园生活的每一环节都有规定的流程,相对宽松的家庭环境而言更具规范性,而在家庭教育中扮演教育者角色的人并不限于父母,更多的是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父母并未完全承担家园合作的家庭教育部分,使得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没有得到很好的坚持。另一方面,家长在参加幼儿园的家园共育活动时无法真正融入进去,存在敷衍的情绪,只是机械的按照幼儿园的要求进行,很少主动的发表意见和看法,或者由于工作原因无法参加,没有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所以说,家园合作没有实现共同教育的一致性,流于形式。
1.2家庭教育的隐忧
家庭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家长不像幼儿教师那样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幼儿的成长,并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有的家长过于骄纵孩子,满足孩子的一切想法,认为过度的给予就是最好的,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不进行及时的制止,以“孩子还小”为挡箭牌,错过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还有的家长则秉承“不打不成器”的教育理念,孩子一旦犯错,动辄罚站、挨打,给幼儿的身体和心灵带来伤害。更有的家长过分追求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进行各种的启蒙教育和艺术培养,认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不重要。这些教育理念上的不一致,是家庭教育存在的隐忧,不利于家园合作。
1.3幼儿园教育的不足
幼儿园是除家庭之外,孩子活动范围最多的场所,也是幼儿学习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是家园合作成功的主要因素。但是,现阶段幼儿园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不具备专业证书就上岗,综合素质不高;有的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则以幼儿专家自居,对于家长的建议置之不理,缺乏和家长的沟通,使家长不能全面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幼儿教师缺乏和家长们沟通、探讨的机会,不能及时就幼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也影响了家园合作的效果。
2.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
2.1加强家园合作联系,消除脱节现象
家长和幼儿教师要加强沟通,对于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观点达成共识,并针对幼儿在家庭中和幼儿园中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引导。家长和教师可以将幼儿平时的表现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方便家长和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此外,家长和教师需要秉持尊重、信任的态度,以最真诚的交往促成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家园合作。
2.2增强家庭教育的参与性
首先,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关系融洽,能共同承担家庭事务,能有固定的亲子时间进行互动,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并做到饮食规律、睡眠规律,保证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也有规律。其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加上成长背景和家庭环境的各不相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同样的教育方法用在不同人的身上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千万不能照本宣科,当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更好的引导幼儿。最后,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尤其在幼儿期,孩子比较依赖父母,更容易受父母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2.3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辛勤教导,在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家园合作至关重要。在家园合作教育中,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充足的耐心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打骂学生。在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时,用真诚的态度和平等的姿态进行,增强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心,为家园合作共育搭建稳固的桥梁。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家长和幼儿园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合作,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引导才能完成。幼儿的教育也不应该局限于幼儿园,需要家庭的充分配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加强家园合作,才能更好的引导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参考文献:
[1]王琳.家园合作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的作用[N].江苏教育报,2017-09-27(3).
[2]李霞.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探究[J].学周刊,2017(6):208-209.
关键词:家园合作;行为习惯;策略
1.家园合作在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方面存在的问题
1.1家园合作脱节,流于形式
目前,随着家长对孩子教育问题的重视,家园合作的教育模式越来越被认可,但还是摆脱不了拘泥于形式的困境。一方面,幼儿园生活的每一环节都有规定的流程,相对宽松的家庭环境而言更具规范性,而在家庭教育中扮演教育者角色的人并不限于父母,更多的是祖父母或者外祖父母,父母并未完全承担家园合作的家庭教育部分,使得孩子在幼儿园养成的良好习惯没有得到很好的坚持。另一方面,家长在参加幼儿园的家园共育活动时无法真正融入进去,存在敷衍的情绪,只是机械的按照幼儿园的要求进行,很少主动的发表意见和看法,或者由于工作原因无法参加,没有实现预期的教育效果。所以说,家园合作没有实现共同教育的一致性,流于形式。
1.2家庭教育的隐忧
家庭教育的最大问题是没有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家长不像幼儿教师那样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陪伴幼儿的成长,并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有的家长过于骄纵孩子,满足孩子的一切想法,认为过度的给予就是最好的,对于孩子的错误行为不进行及时的制止,以“孩子还小”为挡箭牌,错过了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关键期。还有的家长则秉承“不打不成器”的教育理念,孩子一旦犯错,动辄罚站、挨打,给幼儿的身体和心灵带来伤害。更有的家长过分追求孩子“望子成龙”、“望女成凤”,进行各种的启蒙教育和艺术培养,认为孩子的行为习惯养成不重要。这些教育理念上的不一致,是家庭教育存在的隐忧,不利于家园合作。
1.3幼儿园教育的不足
幼儿园是除家庭之外,孩子活动范围最多的场所,也是幼儿学习成长的第一所学校,对于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具有重要影响,是家园合作成功的主要因素。但是,现阶段幼儿园教师的水平参差不齐,有的不具备专业证书就上岗,综合素质不高;有的经验丰富的幼儿教师则以幼儿专家自居,对于家长的建议置之不理,缺乏和家长的沟通,使家长不能全面了解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幼儿教师缺乏和家长们沟通、探讨的机会,不能及时就幼儿成长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交流,也影响了家园合作的效果。
2.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有效策略
2.1加强家园合作联系,消除脱节现象
家长和幼儿教师要加强沟通,对于孩子行为习惯养成方面的教育观点达成共识,并针对幼儿在家庭中和幼儿园中的不良行为及时进行引导。家长和教师可以将幼儿平时的表现以视频的形式记录下来,方便家长和教师及时发现问题。此外,家长和教师需要秉持尊重、信任的态度,以最真诚的交往促成最适合孩子的教育方法,真正做到家园合作。
2.2增强家庭教育的参与性
首先,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父母关系融洽,能共同承担家庭事务,能有固定的亲子时间进行互动,让孩子感受到家庭的温暖,并做到饮食规律、睡眠规律,保证幼儿在家庭生活中也有规律。其次,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每个孩子都是独一无二的,加上成长背景和家庭环境的各不相同,行为习惯的养成也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父母要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应该“因材施教”,根据幼儿的性格特点选择合适的教育方式,同样的教育方法用在不同人的身上会产生截然相反的效果。千万不能照本宣科,当遇到不能解决的问题时,可以寻求教师的帮助,更好的引导幼儿。最后,父母应该以身作则。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尤其在幼儿期,孩子比较依赖父母,更容易受父母的影响。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则,给孩子树立正确的榜样。
2.3提高幼儿教师的素质
幼儿的成长离不开教师的辛勤教导,在行为习惯养成的重要时期,幼儿教师的综合素质对于家园合作至关重要。在家园合作教育中,教师要具备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充足的耐心对幼儿进行正确的引导和教育,在教学过程中规范自己的行为举止,不打骂学生。在和学生家长的沟通交流时,用真诚的态度和平等的姿态进行,增强家长对幼儿园和教师的信心,为家园合作共育搭建稳固的桥梁。
3.结束语
总而言之,家长和幼儿园之间要加强沟通和合作,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长期的引导才能完成。幼儿的教育也不应该局限于幼儿园,需要家庭的充分配合和家长的通力合作才能完成。因此,加强家园合作,才能更好的引导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長。
参考文献:
[1]王琳.家园合作在幼儿行为习惯培养中的作用[N].江苏教育报,2017-09-27(3).
[2]李霞.家园合作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培养的探究[J].学周刊,2017(6):208-2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