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 要本文针对思维导图的应用优势进行分析,通过研究合理应用情景类比、提前制作微课视频、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自主绘制思维导图等应用策略,目的在于提高初三化学教学方案的适用性,提升化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关键词思维导图;微课视频;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199-01
初中化学学科是在初三才开设的课程,其教学效果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校教学资源、化学实验室器材完整度、课堂教学方法等因素制约,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掌握到一些基础知识,对于部分较难知识点很难进行掌握。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思维导图的应用优势
第一,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初中化学课程中,虽然有实验穿插在化学教学中,但是大部分都是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知识,若采用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法,那么很容易造成学生分神的情况,降低课堂学习效率。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借助图片与文字结合的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注意力,同时借助知识点的关联性进行学习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点。第二,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点,思维导图可以将章节中某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作为导图的核心,以此为基础进行知识点的展开,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分层记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第三,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学大纲,由学生自己填补思维导图中缺失的部分,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養。
二、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教学方案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应用情景类比
通过合理应用情景类比,可以有效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设计《物质的组成》的教学方案时,首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会以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并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如物料袋、饮料瓶、泡沫板等物质可以归类为塑料制品,酒瓶、水杯可以归类为玻璃制品等。其次,以此作为类比条件,引导学生将已经分类的材料重新进行分类,此次分类的依据为物质的组成。教师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可以将学生提出的一些物质,在黑板上进行罗列,再次分类时,可以参照这些物质重新分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教师引出今天的课程主要内容,让学生对物质的组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因为涉及到的内容与生活有关,所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二)提前制作微课视频
通过提前制作微课视频,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较难知识点的梳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中,涉及到氧气制取的实验,在实验中共设计到三种制取方法,原料分别为双氧水、高锰酸钾与氯酸钾。其中高锰酸钾与氯酸钾的区分属于较难知识点,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试验视频,制作成微课。在正式试验之前,让学生玩“找茬游戏”,找出两组实验中存在的不同,让学生对实验提前进行了解。在正式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自己的学习印象,了解到氯酸钾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前者不需要在导管处塞棉花,而后者则需要塞棉花来防止粉末进入到水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积极开展小组合作
通过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例如,教师在制定《酸和碱的反应》的教案制定过程中,教师将“酸”和“碱”作为思维导图的基准线,让学生在课前回忆上节课《常见的酸和碱》的相关内容,同时设置问题,如酸和碱反应状态、反应方程式、反应规律等,教师举出多组常见的酸碱反应,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了解到酸碱反应的产物为无机盐与水。此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提出例题,让学生完成相关的计算,了解酸碱反映过程中,具体的质量变化规律,为后续复杂化学题目的计算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自主绘制思维导图
通过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完成第六章《溶解现象》的课程内容学习之后,教师可以提前绘制大体的思维导图模板,将其中的一些知识点进行“留白”处理,由学生自主来完成相关知识点的补充。通常可以给予学生15到20分钟的时间进行整理,随后教师通过随机点名的方式让学生来补充思维导图的内容,期间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进行回答,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应用情景类比,可以有效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前制作微课视频,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较难知识点的梳理,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将思维导图教学法应用到初三化学教学当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妙琼,解庆范,陈延民.学科思维导图在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200-201.
[2]肖守忠.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154.
关键词思维导图;微课视频;教学方案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20)11-0199-01
初中化学学科是在初三才开设的课程,其教学效果也将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受到学校教学资源、化学实验室器材完整度、课堂教学方法等因素制约,很多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只能掌握到一些基础知识,对于部分较难知识点很难进行掌握。思维导图教学方法的应用,能够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一、思维导图的应用优势
第一,提高学生的课堂注意力,初中化学课程中,虽然有实验穿插在化学教学中,但是大部分都是一些基础性的理论知识,若采用传统的“板书式”教学方法,那么很容易造成学生分神的情况,降低课堂学习效率。思维导图教学法可以借助图片与文字结合的模式,来提高学生的思想注意力,同时借助知识点的关联性进行学习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化学知识点。第二,帮助学生梳理课堂知识点,思维导图可以将章节中某一个或者几个知识点作为导图的核心,以此为基础进行知识点的展开,从而帮助学生进行知识点的分层记忆,提高学生课堂学习效率。第三,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水平。在思维导图教学方法应用的过程中,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教学大纲,由学生自己填补思维导图中缺失的部分,从而锻炼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養。
二、思维导图在初三化学教学方案设计中的应用策略
(一)合理应用情景类比
通过合理应用情景类比,可以有效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例如,教师在设计《物质的组成》的教学方案时,首先,可以利用提问的方式让学生会以生活中的常见物品,并将这些物品进行分类,如物料袋、饮料瓶、泡沫板等物质可以归类为塑料制品,酒瓶、水杯可以归类为玻璃制品等。其次,以此作为类比条件,引导学生将已经分类的材料重新进行分类,此次分类的依据为物质的组成。教师在设计这一环节时,可以将学生提出的一些物质,在黑板上进行罗列,再次分类时,可以参照这些物质重新分组,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最后,教师引出今天的课程主要内容,让学生对物质的组成有了更加深刻的认知,因为涉及到的内容与生活有关,所以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二)提前制作微课视频
通过提前制作微课视频,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较难知识点的梳理,提升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例如,在第二章《身边的化学物质》中,涉及到氧气制取的实验,在实验中共设计到三种制取方法,原料分别为双氧水、高锰酸钾与氯酸钾。其中高锰酸钾与氯酸钾的区分属于较难知识点,教师在制定教案时,可以从网上下载一些试验视频,制作成微课。在正式试验之前,让学生玩“找茬游戏”,找出两组实验中存在的不同,让学生对实验提前进行了解。在正式实验的过程中,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自己的学习印象,了解到氯酸钾与高锰酸钾制取氧气的过程中,前者不需要在导管处塞棉花,而后者则需要塞棉花来防止粉末进入到水中,从而提升课堂教学效果。
(三)积极开展小组合作
通过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拓宽学生的学习思维。例如,教师在制定《酸和碱的反应》的教案制定过程中,教师将“酸”和“碱”作为思维导图的基准线,让学生在课前回忆上节课《常见的酸和碱》的相关内容,同时设置问题,如酸和碱反应状态、反应方程式、反应规律等,教师举出多组常见的酸碱反应,让学生从中找出规律,了解到酸碱反应的产物为无机盐与水。此时教师还可以借助多媒体提出例题,让学生完成相关的计算,了解酸碱反映过程中,具体的质量变化规律,为后续复杂化学题目的计算奠定坚实的基础。
(四)自主绘制思维导图
通过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例如,教师在完成第六章《溶解现象》的课程内容学习之后,教师可以提前绘制大体的思维导图模板,将其中的一些知识点进行“留白”处理,由学生自主来完成相关知识点的补充。通常可以给予学生15到20分钟的时间进行整理,随后教师通过随机点名的方式让学生来补充思维导图的内容,期间教师还可以提出一些问题,由学生进行回答,以此来加深学生的学习印象,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三、结束语
综上所述,合理应用情景类比,可以有效提升化学课堂教学效率,提前制作微课视频,可以帮助学生进行较难知识点的梳理,积极开展小组合作,能够提升学生的合作能力,自主绘制思维导图,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通过将思维导图教学法应用到初三化学教学当中,对于提高课堂教学效果,提升学生综合学习能力有着积极的意义。
参考文献:
[1]许妙琼,解庆范,陈延民.学科思维导图在无机与分析化学教学中的运用[J].西部素质教育,2019,5(17):200-201.
[2]肖守忠.思维导图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的探究[J].科学咨询(科技·管理),2019(05):1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