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伤的凄怨幽情 深远的人生意境

来源 :阅读与鉴赏(高中)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eargt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山花子
  李 璟
  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韵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这是南唐中主李璟的一篇得意之作,历来备受名家推崇。据说,一次词人戏谓冯延已:“吹皱一池春水,十卿何事?”冯说:“未若陛下‘小楼吹彻玉笙寒’也。”这是真心话,决非奉承之辞。王安石与黄庭坚曾探讨江南词何处最好,黄认为是:“未若‘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王安石甚至认为“细雨梦回鸡塞远”二句比后主(李煜)“一江春水向东流”还好。
  此词描写一女子悲秋念远之情。上片主要写悲秋。前两句写秋风起后,荷塘一片衰败。但作者并未从残荷的形着墨,而是从其香、色落笔。这样不仅唤起读者视觉印象,还沟通了读者的嗅觉印象,从而引发更深远的联想。用“菡萏”这个叠韵的别名代替荷花,绿叶写作“翠叶”,都造成了一种庄严美。而“西风愁起”将“西风”人格化,赋予其深深的情感,这两句虽同为写景,但写法不同——首句以景衬情,二句缘情写景,两者相得益彰。王国维认为“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哀众芳之芜秽”、“伤美人之迟暮”是《离骚》中的名句)。词人以秉性坚贞的“花之君子者”好景不长起兴,其人生感伤较一般意义的悲秋就不一样了,使人联想到“世有良才天不永”(陶铸)那样的感慨,让人感到特别可惜,与《离骚》确有一脉相承之处。“韶光”可以兼指大好光阴和人的芳年妙龄,此处指“菡萏”所代表的时光,主语是人。由景及人,不仅极写秋景之萧瑟衰败,而且揭示了主人公苦干与秋俱老的悲凉心境。一个“还”字不仅加强了语气,还把词人的感情深化了——这种“与韶光共憔悴”的痛苦感受,她不知体验了多少次了。正因如此,面对触目伤心的哀景,才“不堪看”——不忍看。
  下片主要写怀人。“细雨梦回鸡塞远”二句,看似突兀,实则正承“不堪看”而来,这两句暗示词中人在闺中,正是词体女性本位的表现。她从梦中醒来,窗外秋雨绵绵,而日夜思念的征人,依然远戍边塞。她自然无法入睡,只好独倚栏杆,吹笙自慰。“鸡塞”即“鸡鹿塞”之省称,是以具体地名代指边塞,唐诗常写到闺人梦见边塞的情景,如张仲素《春闺思》:“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岑参《春梦》:“枕上片时春梦中,行尽江南数千里”,所以梦回才觉边塞远。而以江南风光——“细雨”尤其是“细雨梦回”来状愁,是对词境的一大创造。与其另一写愁名句“丁香空结雨中愁”有异曲同丁之妙。秦观《浣溪沙》“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就是从此句和李璟的另一名句“风里落花谁是主”化出的,连贺铸《青玉案》状愁名句“梅子黄时雨”也与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小楼吹彻玉笙寒”句中的“彻”是大曲的最末一遍,“吹彻”就是吹近尾声,“玉笙寒”是说笙音已咽,曲不成声——因为笙是靠管中簧片发声的,要使其干燥,声音才嘹亮清越,如果簧片受潮受冻,就会引起声音的失真。唐人陆龟蒙的《赠远》诗云:“从君出门后,不奏云和管,妾思冷如簧,时时望君暖?心期梦中见,路永梦魂短?”,正可以阉发“玉笙寒”三字的意味,可以说含蓄深蕴之至,“多少泪珠何限恨”将其所渲染的悲苦之情以质直的叙述一泻而出,发露到无以复加的地步,但一发之后,却又戛然而止,把文笔一推,以“倚阑干”三字作结,遂使前句之“泪”与“恨”有了一种含蓄悠远的余味,并与上片前二句写景之辞遥相互应。词中人永口无聊之态如在眼前,正是恰到好处。
  李璟此词以细腻委婉和优美文雅见称,但它的意蕴也不是闺怨之墙所能完全关住的,正如王国维所指出的那样,透过菡萏香消、红颜憔悴的表面层次,读者完全能够体会到一种对于短促而多舛的人生所怀有的浓重的忧患意识,因而从格调和意蕴方面提高了词的品位。
其他文献
芥川龙之介(1892-1927)是日本近代著名的短篇小说家,在日本文坛上有“鬼才”之称。他那精妙的短篇小说,技巧纯熟,构思奇特,语言简练,寓意深远。其代表作为《罗生门》和《鼻子》。《鼻子》一文深得大作家夏目漱石的赞赏;而《罗生门》被日本著名导演黑泽明改编成电影,在国际上连获大奖,推动了日本电影走向世界。  《鼻子》是芥川龙之介的成名作。在这部小说中,作者通过对历史故事的借鉴加工,深入刻画了病态社会
期刊
内容概述    K·巴乌斯托夫斯基(1892-1968),前苏联著名作家,他的历史小说、传记小说、科学小说在前苏联都有影响,但他影响最大的作品还是今天我们所要了解的《金蔷薇》。  《金蔷薇》可以说是一部美文集,题材很美,叙述得美,描写得美,即使译成中文,其文字之美仍能明晰可感,其“永远渴求美”(这是作者在这部书的扉页上引的巴尔扎克的话)的气息,开卷便扑面而来。这部作品写成于1956年,用作者自己的
期刊
[话题设计]    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蚯蚓的顽强。蚯蚓的前方永远没有路,它生活在阴冷潮湿的地下,一辈子都在土里向上拱,顽强而无畏。  蚂蚁的无私。有一类蚁群,过河时总要抱成一团,一些蚂蚁浸在水中,而且必死无疑,但浸在水中的蚂蚁没有逃走,而是为了整个蚁群的生存,一个个心甘情愿地死去。  企鹅的坚贞。一对企鹅伴侣在整个一生中彼此绝对忠诚,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抛弃或背叛它的另一半。人们常常会看
期刊
谈起禅智内供的鼻子,池尾地方无人不晓。它足有五六寸长,从上唇上边一直垂到颔下,形状是上下一般粗细,酷似香肠那样一条细长的玩意儿从脸中央耷拉下来。  内供已年过半百,打原先当沙弥子的时候起,直到升作内道场供奉的现在为止,他心坎上始终为这鼻子的事苦恼着。当然,表面上他也装出一副毫不介意的样子。不仅是因为他觉得作为一个应该专心往生净土的和尚,不宜惦念鼻子,更重要的还是他不愿意让人家知道他把鼻子的事放在心
期刊
山东长山列岛中,有一座只有0.04平方公里的小岛,名叫车由岛,因为这座小岛上常年栖息着各种各样的海鸟,所以又名万鸟岛,当地渔民简称鸟岛。  春夏之交的一天上午,风不摇,水不动,眼前一片镜儿海,我们乘坐的快艇如离弦之箭,在光滑的海面上划出一道白色的航线,朝着鸟岛飞驰而去。前方的鸟岛由一个小黑点儿,渐渐扩大,显现出海岛的轮廓。大约二十分钟,我们已经来到鸟岛一侧的小港湾。  鸟岛呈南北走向,几乎没有浅滩
期刊
曹禺,原名万家宝,1910年出生于天津的一个没落官僚家庭。童年的曹禺常随家人出入于剧院,家庭环境培育了他对文学艺术的浓厚兴趣。1933年,在清华大学读书的曹禺完成了处女作《雷雨》。这是中国话剧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一部杰作。剧本描写了一个带有浓厚封建性的资产阶级家庭的悲剧。与此相联系,剧本还描写了被侮辱被损害者的凄惨命运,反映了二十年代中国都市社会的种种矛盾和冲突,揭示了旧的社会制度的罪恶。  中国
期刊
第1卷(共45分)    一 (18分,每小题3分)  1.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戎)装 峥(嵘) 修(葺) 水乳交(融) 欣欣(向)荣  B.青(睐) 赏(赉) 旱(獭) 万(籁)俱寂 百无聊(赖)  C.(蓝)本 (拦)蓄 山(岚) 意兴(阑)珊 力挽狂(澜)  D.(圭)表 (瑰)丽 (皈)依 (岿)然不动 萧(规)曹随  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组
期刊
在一般人的笔下,母爱如水般温柔,父爱如山般厚重,而著名画家吴冠中记忆中的父爱,却能载于小舟之中,飘入他的梦境。在为数不多的以父爱为题材的文章中,《父爱之舟》这篇回忆性散文可算是精品之一,它不是以斐然的文采见长,而是以情取胜,平白如话的语言里,蕴含着深厚的父子之情,细细咀嚼,别有一番滋味,令人感动不已。  文章所写的内容看似零碎,其实结构谨严。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
期刊
匆匆行走于人生的旅途,有时,我们会错过平铺于眼前的一道道风景;沐浴于亲情的氤氲里,有时,我们会疏忽包裹着我们周身的幸福。真情酿成的美酒,应当好好品味,如此,我们才会领悟到其中的甘淳。  恰如本文的作者,在平凡的岁月,为家庭操心而奔波的时候,却未在意自己的父亲,也在牵挂着儿子的债务,艰难地承担着擦背的工作。澡堂偶然的相遇,让儿子终于明了:昼伏夜出的父亲,牺牲自己享乐时光的原由,是为了让儿子早日摆脱经
期刊
从7岁起到现在,方舟写了21个本子,最厚的一本,写了5万字,最小的一本,就是那本薄纸簿。全部是手写。因为书桌太乱,这些文字,是在床上,地上,茶几上,膝盖上写的。她戏称:“我妈用电脑写作,我用‘身体’写作。”这些本子整理成了两本书。  有人问方舟:“你是不是早熟?早熟到底好不好啊?”  她说:“我百分之一百二十地早熟。早熟的苹果好卖。”  有人问方舟:“你这么早熟,会不会早恋啊? ”  她说:“会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