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手机媒体在中学生群体中得到普及,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信息传播快等特点,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形成了挑战,影响中学生的价值观,助长中学生的消费需求,扰乱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环境,需要在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和舆论引导的基础上,开展媒介素养教育,限制手机使用频率和范围,发挥学校与家庭的监督作用,引导中学生文明用网。
关键词:手机媒体;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挑战
中学生使用手机已成为普遍现象,手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信息传播快等特点。手机媒体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如果不加管束与指导,会消减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构成一系列的挑战。
一、手机媒体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手机网络影响中学生的价值观
根据《第八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超九成未成年人在上网时遇到过各种不良信息,木马病毒、谣言、粗俗语言和黄色图片分别占24.6%、24.1%、21.3%和21.1%。长时间接触手机网络,浏览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会对中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手机网络中的谣言或虚假新闻,会阻碍中学生的价值判断,低俗化的内容会误导中学生的价值追求,暴力镜头会使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效仿,产生漠视生命的价值理念。
2.手机媒体助长中学生的传媒消费需求
中学生在进行传媒消费时,容易被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影响,产生不恰当的消费理念,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构成挑战。第一,手机媒体的内在消费刺激。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渴望被关注,需要借助外在的标签、符号证明自身的价值,高档的手机暗含着更高贵的身份象征,会刺激中学生的消费追求。第二,手机媒体的外在消费刺激。在市场经济利益的推动下,手机媒体会引发通讯费用、游戏费用、网购费用等,刺激中学生的消费需求。
3.手机媒体扰乱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中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中学生个体使用手机会对其他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形成挑战,没有合理规划使用手机的时间地点,会影响人际交往,而且手机媒体打破了地域、时间限制,中学生一旦使用手机传播不良信息,容易在QQ空间或者QQ群里蔓延,导致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恶化。另外,在课堂中使用手机、沉迷网络,甚至使用手机进行考试作弊,会扭曲学习态度,扰乱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二、手机媒体构成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挑战的原因
1.手机媒体的特性使然
第一,手机媒体融合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内容和形式,对中学生具有吸引力,但市场经济有商业性和盲目性,产品鱼龙混杂,存在负面效应。第二,手机媒体具有传播快、范围广、互动性强的特点,突破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活动。因此,手机媒体利弊兼具,不恰当地使用手机媒体会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构成挑战,阻碍教学的实施,影响教育效果。
2.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平衡性、差异性的特点,自我意识和表现欲望增强,情绪容易波动,当面临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问题时,难以采取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手机让中学生接触现实生活以外的世界,在某些网络空间找到心理慰藉,缓解因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迷惘、不安、紧张等情绪,当中学生麻痹于这种舒适感时,因为心理发展不成熟,他们难以理性地看待网络危害。
三、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手机媒体挑战的对策
1.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和舆论引导,净化网络环境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大决策部署。一方面,需要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和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真善美,发挥广大人民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严厉打击网络违法行为,强化舆论管理。坚持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规范网络行为,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良好的网络环境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良性发展,中学生自身也要严于律己,坚持文明用网。
2.开展中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健康使用网络
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看待网络及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首先,学校要定期开展媒介素养讲座。通过传媒专家或有传媒理论基础的教师对手机媒体的特性进行分析,采用生活化的正反面案例分析传媒内容的合理性,引发学生思考,明确合理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其次,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在计算机课程中,注重科学上网的示范,对于有不良上网习惯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媒介素养教育,考察学生的改进情况。
3.限制中学生的手机使用频率和范围,发挥学校与家庭的监督作用
对于学校而言,需要建立学校层面的信息传播准则。限制学生传播不良信息及限制学生的上网时间,严禁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学生一旦违反规定,教师可以没收手机,并对当事者进行违纪处理。对家庭而言,应该避免让孩子过早接触网络,在孩子开始接触网络时,进行科学使用手机网络的指导,并监督孩子的上网时间,观察孩子是否沉溺网络。总而言之,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打造健康用网的育人环境,指导学生理性使用手机媒体。
参考文献:
[1]郭瑞燕,传媒消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
[2]徐士青,现代科技之累:手机对当代社会的负面影响[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4)
关键词:手机媒体;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挑战
中学生使用手机已成为普遍现象,手机是继报纸、广播、电视、互联网之后的“第五媒体”,具有携带方便、操作简单、信息传播快等特点。手机媒体是进行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载体,如果不加管束与指导,会消减思想政治教育的功效,构成一系列的挑战。
一、手机媒体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
1.手机网络影响中学生的价值观
根据《第八次中国未成年人互联网运用状况调查报告》显示,超九成未成年人在上网时遇到过各种不良信息,木马病毒、谣言、粗俗语言和黄色图片分别占24.6%、24.1%、21.3%和21.1%。长时间接触手机网络,浏览各种各样的网络信息,会对中学生的价值观产生负面影响。手机网络中的谣言或虚假新闻,会阻碍中学生的价值判断,低俗化的内容会误导中学生的价值追求,暴力镜头会使中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效仿,产生漠视生命的价值理念。
2.手机媒体助长中学生的传媒消费需求
中学生在进行传媒消费时,容易被享乐主义、消费主义影响,产生不恰当的消费理念,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构成挑战。第一,手机媒体的内在消费刺激。中学生正处于青春期,渴望被关注,需要借助外在的标签、符号证明自身的价值,高档的手机暗含着更高贵的身份象征,会刺激中学生的消费追求。第二,手机媒体的外在消费刺激。在市场经济利益的推动下,手机媒体会引发通讯费用、游戏费用、网购费用等,刺激中学生的消费需求。
3.手机媒体扰乱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中学生作为一个整体,中学生个体使用手机会对其他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形成挑战,没有合理规划使用手机的时间地点,会影响人际交往,而且手机媒体打破了地域、时间限制,中学生一旦使用手机传播不良信息,容易在QQ空间或者QQ群里蔓延,导致整体的思想政治教育环境恶化。另外,在课堂中使用手机、沉迷网络,甚至使用手机进行考试作弊,会扭曲学习态度,扰乱思想政治教育环境。
二、手机媒体构成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挑战的原因
1.手机媒体的特性使然
第一,手机媒体融合了报纸、杂志、电视、广播、网络等多种媒体的内容和形式,对中学生具有吸引力,但市场经济有商业性和盲目性,产品鱼龙混杂,存在负面效应。第二,手机媒体具有传播快、范围广、互动性强的特点,突破传统媒体的时空限制,可以随时随地进行网络活动。因此,手机媒体利弊兼具,不恰当地使用手机媒体会对中学思想政治教育构成挑战,阻碍教学的实施,影响教育效果。
2.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不成熟
中学生处于青少年时期,心理发展具有顺序性和阶段性、稳定性和可变性、不平衡性、差异性的特点,自我意识和表现欲望增强,情绪容易波动,当面临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等问题时,难以采取合适的方式解决问题。手机让中学生接触现实生活以外的世界,在某些网络空间找到心理慰藉,缓解因对变化的环境适应不良而出现的迷惘、不安、紧张等情绪,当中学生麻痹于这种舒适感时,因为心理发展不成熟,他们难以理性地看待网络危害。
三、中学思想政治教育应对手机媒体挑战的对策
1.加强网络法治建设和舆论引导,净化网络环境
加强网络法制建设,加快形成法律规范、行政监管、行业自律、技术保障、公众监督、社会教育相结合的互联网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的重大决策部署。一方面,需要把握正确的宣传导向和舆论导向,弘扬主旋律、传播真善美,发挥广大人民的监督作用。另一方面,严厉打击网络违法行为,强化舆论管理。坚持维护网络空间的秩序,规范网络行为,建设良好的网络生态环境。良好的网络环境有利于中学生的身心良性发展,中学生自身也要严于律己,坚持文明用网。
2.开展中学生的媒介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健康使用网络
媒介素养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理性看待网络及使用网络资源的能力。首先,学校要定期开展媒介素养讲座。通过传媒专家或有传媒理论基础的教师对手机媒体的特性进行分析,采用生活化的正反面案例分析传媒内容的合理性,引发学生思考,明确合理使用媒介资源的方式。其次,在实践中有针对性地指导。在计算机课程中,注重科学上网的示范,对于有不良上网习惯的学生,有针对性地进行思想政治教育及媒介素养教育,考察学生的改进情况。
3.限制中学生的手机使用频率和范围,发挥学校与家庭的监督作用
对于学校而言,需要建立学校层面的信息传播准则。限制学生传播不良信息及限制学生的上网时间,严禁学生在课堂使用手机,学生一旦违反规定,教师可以没收手机,并对当事者进行违纪处理。对家庭而言,应该避免让孩子过早接触网络,在孩子开始接触网络时,进行科学使用手机网络的指导,并监督孩子的上网时间,观察孩子是否沉溺网络。总而言之,学校和家庭需要共同打造健康用网的育人环境,指导学生理性使用手机媒体。
参考文献:
[1]郭瑞燕,传媒消费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挑战及对策研究[J],思想理论教育导刊,2012(4)
[2]徐士青,现代科技之累:手机对当代社会的负面影响[J],社科纵横(新理论版),200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