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本文针对“后疫情时代”初中生出现的各种心理应激反应提出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开发模型和内容:围绕“尊重生命”“热爱家园”两大核心目标,采取“一个有趣游戏的导入、一则经典故事的分享、一次模拟情境的体验、一番深度拓展的思辨、一份内心感悟的升华、一项付诸行动的落实”的“六阶”实施途径,从“育心”“育德”“育才”“育志”的“四育”层级构建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体系,创设主题班会成长课程模型,培养学生发展核心素养。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初中主题班会 成长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41-03
2020年新年伊始,神州大地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阴影所笼罩,生活剧变,全民战“疫”。2020年5月,随着全国各地疫情的解除,学生陆续重返校园,但是疫情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心理影响依然如影随形,不少学生因生活和学习压力的影响,相继表现出疫情后不良的心理应激反应;一些带有原生家庭或个人成长困扰的学生,发展出各种心理疾患,例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加之从“加长版寒假”居家的社会隔离生活回到紧张而有序的学校学习,学生普遍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种种不适。
因此疫情解除后,学校以及一线班主任均需采取积极措施,开展“后疫情时代”帮助学生成长的系列主题班会课,通过积极正向的心理建构,帮助学生获得真正的成长。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本课题组开始着手进行“后疫情时代”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的开发实践。本课程的研究聚焦于受疫情影响的初中生,通过整合初中主题班会的相关课程资源,构建完整的初中主题班会课程体系,帮助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应对和处理自己的应激反应,调整状态,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
一、当前初中主题班会课程开发的局限性
主题班会课是为了解决班级公共事务或学生共性问题,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由班级成员集体讨论和班主任教育引导达成共识的一种班级活动。因其具有豐富多彩的内容、新颖多样的形式、师生共同参与的平台,在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但是,长期以来,初中主题班会课基本处于一线班主任“单兵作战”“随机作战”“饥饿作战”的局面,难以上升至系统、有序列的课程实施层面。具体表现为:首先,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的目标缺乏体系。教师没有充分尊重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情感需求、个体差异和成长规划,目标的适宜性、生成性、开放性有所欠缺。其次,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的资源发掘不足。课程资源较匮乏,无法建构出适合初中班主任实施、初中生乐于接受的课程内容,往往存在缺乏时代性、缺少思想性、缺失情感性的问题。再次,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的实施途径比较狭窄。实施途径单一,认知性教育的内容过多,忽略了教育策略的全面性和开放性,学生被动参与且缺乏真情实感。最后,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的评价维度比较片面。课程评价维度不够多元,评价方式缺少多样性及科学性,且“唯分数论”弱化了主题班会“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二、“后疫情时代”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的目标和理念
本课题组以“尊重生命”“热爱家园”为核心目标,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分别选取适宜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具体内容,以“尊重生命”指向“育心”“育德”,以“热爱家园”紧扣“育才”“育志”,构建了“后疫情时代”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课程层次清晰、内容多元、形式丰富,易被初中生理解和接受,有利于初中班主任实施和践行。从“育心”的维度指向“成长健康,唤醒生命”,从“育德”的维度指向“行为习惯,唤醒君子”,从“育才”的维度指向“品质塑造,唤醒梦想”,从“育志”的维度指向“生涯规划,唤醒幸福”,以40个主题班会的活动拓展回应成长课程的“四个唤醒”,极大地拓展了初中主题班会的内容范围,确立了“成长教育,幸福人生”的成长课程理念,具有丰富初中主题班会课程体系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建构“后疫情时代”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的体系和内容
(一)“育心”维度关照“成长健康,唤醒生命”
本课题组将“育心”的维度研究指向以下十个板块的内容:安全、卫生、饮食、生命、运动、挫折、焦虑、悦纳、异性、网络。学生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为自己提供了一个思考生命的契机,不仅有了思考生命的意识,而且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学会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疫”路坎坷,智慧选择》主题班会设计意图如下: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一般都具有突发性,人们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应对,有的人恐惧、害怕,有的人麻木、轻视,有的人积极、乐观,还有的人英勇、无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也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了,此刻有的人选择隐瞒病情,有的人选择主动就医,有的人选择逃离疫区,有的人选择奔赴武汉,有的人不计回报地为疫区提供支持,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如果是我,我又会怎样做?这些答案都影响着初中阶段青少年人生观、生命观的发展。初中生会思考:“我是谁?我为什么而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之后,教师让学生评析疫情期间销售和食用野生动物、隐瞒个人出行轨迹、公众场合不戴口罩等违法违规行为,以此启发学生思考人生价值,促使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升华对生命的认知,形成敬畏生命的意识,彰显生命的价值。
(二)“育德”维度凸显“行为习惯,唤醒君子”
本课题组将“育德”的维度研究指向以下十个板块的内容:习惯、文明、诚信、感恩、节俭、环保、欣赏、宽容、沟通、交友。班主任用“水到渠成”的方式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渴慕,激活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情感,从而感受到教育的“常温”,激发情感共鸣。
《心手相牵,沟通有爱》主题班会关注到初中生逐渐从对父母的依赖开始转向同伴之间的陪伴,在遇到问题时更愿意与同伴倾诉,寻求同伴的支持。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他们可能有很多相似的经历与感受,疫情过后也可能出现相似的困惑和不适,同伴之间能更好地相互理解,产生共鸣。在这种共鸣中,学生会感受到自己并不孤独,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接纳的。本课通过相关活动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互动和联结,在良好的同伴支持下积极地自我调整,学会沟通,以适应“后疫情时代”出现的种种状况。 (三)“育才”维度激活“品质塑造,唤醒梦想”
本课题组将“育才”的维度研究指向以下十个板块的内容:责任、奉献、坚毅、倾听、合作、乐观、阅读、惜时、友善、敬畏。
责任感是青少年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培養责任感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向积极的人格,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责任感教育要求班主任有新闻的敏锐性,善于运用重大事件、热点事件挖掘主题,引导学生辨析思考,作出价值判断,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例如,在《我的抗“疫”成长礼》主题班会中,本课题组采用“大中见小”的方式,通过各地大学生在疫情肆虐时期千里迢迢奔赴武汉做志愿者的新闻视频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在最危险的时刻做出了逆行的选择”“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行动与所学的专业有什么密切关联”“这对我们当下的学习有什么启示”等具体化、层次化的问题,让学生反观自我,从而坚定理想、立足当下。再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等抗“疫”英雄、疫情期间敢于“逆行”的青年志愿者、为抗击疫情出力的同学,由远及近地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平凡的中国人在国家有难时敢于担当的人性光辉,最终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与辨析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做自己思想和行动的主人。
(四)“育志”维度达成“生涯规划,唤醒幸福”
本课题组将“育志”的维度研究指向以下十个板块的内容:爱国、乡土、传承、梦想、规划、学习、自律、专注、压力、效率。
“幸福”已跃升为这个时代的关键词之一。作为育人者的班主任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幸福感,培养学生享受幸福、创造幸福、传递幸福的能力。在《家国情怀,弘毅担当》主题班会中,本课题组以传承家国情怀、弘扬家风传统为教育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有坚韧的意志和崇高的理想,才能承担得起民族责任,才能与祖国共奋进。同时,充分运用广西军民的抗“疫”素材,通过援引广西支援湖北战“疫”的事例,引领学生感悟广西军民在这场疫情中的家国担当。课题组引导学生了解战“疫”先锋事迹,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家国情怀,升华家国情感,以小家战“疫”助力国家战“疫”,以小我之举动彰显爱国情怀。
教育的核心要义就是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形成指向学生身心健康、个性化成长的活力。课题组以高质量的生命美育引领学生,让学生悦纳自己,从对“自然生命”的感悟过渡到对“精神生命”的探索。这个过程中,对尚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的初中生而言,倘若能塑造优良品质,既是学生获得幸福生活的可靠支撑,更是家园缔造的有力保障。
四、创设“后疫情时代”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实施途径
经过充足翔实的学生个案分析和面向初中三个年级全体学生以及班主任的问卷调查,本课题组创设了初中主题班会“六阶”层进螺旋式课型。即采取“一个有趣游戏的导入、一则经典故事的分享、一次模拟情境的体验、一番深度拓展的思辨、一份内心感悟的升华、一项付诸行动的落实”的具体步骤,让初中生在情境与游戏中学习、在思辨与感悟中获得真实的体验。
(一)一个有趣游戏的导入:纳入角色,呈现旧知
主题班会以游戏导入,不仅能让每一名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从“旁观者”的角色转化为“主角”,更能让组织活动的班主任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认知短板和性格弱点,以便及时矫正。比如“达·芬奇密码”的游戏能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思考、分享与采纳的重要性;“穿越一张A4纸”的游戏可以培养学生敢于挑战“不可能”的勇气,以及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理念。
(二)一则经典故事的分享:拨动心弦,春风化雨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定是常常能将经典故事娓娓道来的智者,以语言魅力打动学生,以人格魅力感动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起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德育效果。而只有一个有情节、有张力、有留白的好故事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互动,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价值观交流活动中。比如《新乌鸦喝水》的故事告诉学生不要让“伪勤奋”掩盖了“惰思维”,《新龟兔赛跑》视频启示学生:龟兔赛跑时,具有优势的兔子因为三心二意输给了处于劣势的乌龟,但当兔子命悬一线时,为了逃命,目标明确的兔子能够躲避老鹰的追击,因此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和潜力,一旦三心二意,就会错失良机,导致失败。
(三)一次模拟情境的体验:身临其境,因势利导
学者加德纳的多元智力发展理论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身体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等多种智能。情景模拟正是将真实生活进行重组,重新诉诸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使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此环节让学生通过增强“同理心”和“共情力”,学会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从如何修复心理损伤转向如何给人力量,不仅让普通学生生活得充实,更让有能力的学生获得人生价值。
(四)一番深度多元的思辨:知觉重组,重构认知
随着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对初中生的教育更是复杂且艰难,所以通过主题班会推进的德育不应是班主任的灌输、训导和机械的行为约束,而是根植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之上的价值引导。这就要求教师找寻到一条适合涵养初中生心灵的实施途径,具备开放的心态,尊重学生多元的观点。在模拟辩论环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就本节班会课的中心议题展开针尖对麦芒式的辩论,如果时间充分,还可以让学生互换立场再次展开辩论。此举既可以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相互尊重,又能移情促行。教师运用思辨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辩论技巧,也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思想观点的交流碰撞中提高辨别是非、判断和选择能力。经过激烈的辩论之后,学生思维活跃,往往能够重构认知。从模拟情境到深度思辨,正是让学生呈现“感动—主动—互动”的思维过程,让班会课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探究的阵地,在思辨中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进而生成德性。比如,笔者曾从“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河”事件入手,结合初中语文课文《穿井得一人》,让学生就“如何看待网络传言”展开辩论。当学生敢说真话,敢于质疑,思维向度得以扩张,他们就能更好地探究世界发展规律,培养辩证思维品质,从而自觉成长。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反对话文化”,倡导“对话式文化”。“深度多元的思辨环节”亦是本课题组通过主题班会课程开发的致敬课程改革的方式。 (五)一份内心感悟的升华:自我内化,生成新知
主题班会只有对学生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共振才能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德育深入人心。因此班主任应根据班会主题和上述体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结合价值指引与自身实际进行反思,并通过书面的形式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再进行交流与分享,生成属于自己的情感态度,达成价值共识。只有当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感悟真正变成“活水”,才能真正使其剥离“旧我”,迎接“新我”。
(六)一项付诸行动的落实:知而善行,幸福成长
主题班会的最终目的不是班主任直接告诉学生“是什么”“怎么做”,而是努力让学生做出自主辨析和选择——“为什么”“我可以怎么做”。面对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冲突,学生不仅要辨析对错,还应该具备抉择的能力。
通过不断的反思调整,初中生把习得经验“内化于心”;不断调整行为再次实施,即“外化于行”。如此不断循环反复,才能实现“六阶”途径的完整围合。“六阶”层进螺旋式主题班会课型,通过“巧用学生的游戏、活用学生的真实体会、善用学生的思辨、精用学生的感悟”,让班会课堂愈显生机,充满灵动。
五、完善“后疫情时代”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的评价体系
本课题组立足“一切生活皆课程”的方向,在课程评价方面关注初中生情感和成长规划趋向的评价。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班主任作为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是课程评价的主体之一。家长作为班级的合作者和教育的促进者,也参与到评价中。而学生作为课程系统的主体,其身心健康成长是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的最终落脚点,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因此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尤为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我意识,感受自我成长和进步过程。班主任、家长、学生三大主体的评价相辅相成、多元结合。
(二)评价内容全面性
“后疫情时代”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初中生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实现发展。因此课程评价内容也应该以全面促进初中生认知与理解、方法与技能、性格和态度的发展为综合评价指标。
(三)评价方法多样性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评价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本课题组综合采用观察法、谈话法、团体辅导法、个案分析法等,给每一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袋,细心记录学生成长的点滴,细心发现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内驱力。同时,通过个案的总结与反思、教学成果分享交流等,改进课程内容,使课程价值不断增长。
(四)评价工具科学性
评价的目的是为课程服务。为了使评价的结论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一方面,本课题组采取定量评价方式,设计系列评价工具,如從《初中生“唤醒生命”实施过程自评表》《积极心理学与初中主题班会融合评析表》取得相关数据;另一方面,本课题组注重现象的关联性,观察初中生在不同年级呈现出的个体差异性和共同特征,班主任对此不断完善,在评价之上再反思和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人们懂得了生命是如此脆弱,却又如此伟大;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如此重要,却又难以自我纾解;生活和学习方式的快速变迁是如此富有挑战性,却又充满惊喜。因此,“尊重生命”“热爱家园”不仅是“后疫情时代”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的两个核心,更是贯穿每名学生一生的课程。而主题班会课程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学情、身心成长规律与德育任务、德育规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把握初中主题班会的课程结构,开发以系列主题班会课为推手的实践活动,融合社会多方力量,相互交流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增强主题班会课的实效性,促进主题班会课程的新样态发展。当每一堂主题班会课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实现学生精神的聚焦和心灵的共振,班主任就能将战“疫”资源转化为独特的德育力量,真正做到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人。
【参考文献】
[1]梅亚萍.疫情防控背景下主题班会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J].江苏教育,2020(87).
[2]严昕.时代热度、思想深度、情感温度——主题班会专业品质提升的三个维度[J].教学月刊,2020(12).
[3]姚淳汭.疫情期间生命教育实施路径[J].广西教育,2020(10).
【作者简介】申 颖(1980— ),女,广西柳州人,高级教师,现任南宁市第二中学党支部书记,南宁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南宁市优秀班主任、南宁市学科带头人、南宁市优秀共产党员、南宁市高层次人才。
(责编 秦越霞)
【关键词】后疫情时代 初中主题班会 成长课程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21)29-0041-03
2020年新年伊始,神州大地被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阴影所笼罩,生活剧变,全民战“疫”。2020年5月,随着全国各地疫情的解除,学生陆续重返校园,但是疫情带来的一些负面的心理影响依然如影随形,不少学生因生活和学习压力的影响,相继表现出疫情后不良的心理应激反应;一些带有原生家庭或个人成长困扰的学生,发展出各种心理疾患,例如,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症、焦虑症等。加之从“加长版寒假”居家的社会隔离生活回到紧张而有序的学校学习,学生普遍出现心理和生理上的种种不适。
因此疫情解除后,学校以及一线班主任均需采取积极措施,开展“后疫情时代”帮助学生成长的系列主题班会课,通过积极正向的心理建构,帮助学生获得真正的成长。基于这样的时代背景,本课题组开始着手进行“后疫情时代”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的开发实践。本课程的研究聚焦于受疫情影响的初中生,通过整合初中主题班会的相关课程资源,构建完整的初中主题班会课程体系,帮助正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应对和处理自己的应激反应,调整状态,回归正常的学习生活。
一、当前初中主题班会课程开发的局限性
主题班会课是为了解决班级公共事务或学生共性问题,通过创设一定的道德情境,由班级成员集体讨论和班主任教育引导达成共识的一种班级活动。因其具有豐富多彩的内容、新颖多样的形式、师生共同参与的平台,在提升班级凝聚力的同时,也促进了学校德育工作的开展。
但是,长期以来,初中主题班会课基本处于一线班主任“单兵作战”“随机作战”“饥饿作战”的局面,难以上升至系统、有序列的课程实施层面。具体表现为:首先,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的目标缺乏体系。教师没有充分尊重处于青春期的初中生的情感需求、个体差异和成长规划,目标的适宜性、生成性、开放性有所欠缺。其次,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的资源发掘不足。课程资源较匮乏,无法建构出适合初中班主任实施、初中生乐于接受的课程内容,往往存在缺乏时代性、缺少思想性、缺失情感性的问题。再次,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的实施途径比较狭窄。实施途径单一,认知性教育的内容过多,忽略了教育策略的全面性和开放性,学生被动参与且缺乏真情实感。最后,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的评价维度比较片面。课程评价维度不够多元,评价方式缺少多样性及科学性,且“唯分数论”弱化了主题班会“立德树人”的育人目标。
二、“后疫情时代”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的目标和理念
本课题组以“尊重生命”“热爱家园”为核心目标,根据初中生的年龄特点及身心发展规律,分别选取适宜七年级、八年级、九年级的具体内容,以“尊重生命”指向“育心”“育德”,以“热爱家园”紧扣“育才”“育志”,构建了“后疫情时代”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课程层次清晰、内容多元、形式丰富,易被初中生理解和接受,有利于初中班主任实施和践行。从“育心”的维度指向“成长健康,唤醒生命”,从“育德”的维度指向“行为习惯,唤醒君子”,从“育才”的维度指向“品质塑造,唤醒梦想”,从“育志”的维度指向“生涯规划,唤醒幸福”,以40个主题班会的活动拓展回应成长课程的“四个唤醒”,极大地拓展了初中主题班会的内容范围,确立了“成长教育,幸福人生”的成长课程理念,具有丰富初中主题班会课程体系的示范引领作用。
三、建构“后疫情时代”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的体系和内容
(一)“育心”维度关照“成长健康,唤醒生命”
本课题组将“育心”的维度研究指向以下十个板块的内容:安全、卫生、饮食、生命、运动、挫折、焦虑、悦纳、异性、网络。学生认识到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发生为自己提供了一个思考生命的契机,不仅有了思考生命的意识,而且开始思考生命的意义,学会做一个有温度的人。
《“疫”路坎坷,智慧选择》主题班会设计意图如下: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发生一般都具有突发性,人们在毫无心理准备的情况下仓促应对,有的人恐惧、害怕,有的人麻木、轻视,有的人积极、乐观,还有的人英勇、无畏。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也在人们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发生了,此刻有的人选择隐瞒病情,有的人选择主动就医,有的人选择逃离疫区,有的人选择奔赴武汉,有的人不计回报地为疫区提供支持,他们为什么这样做?如果是我,我又会怎样做?这些答案都影响着初中阶段青少年人生观、生命观的发展。初中生会思考:“我是谁?我为什么而活?生命的意义是什么?”之后,教师让学生评析疫情期间销售和食用野生动物、隐瞒个人出行轨迹、公众场合不戴口罩等违法违规行为,以此启发学生思考人生价值,促使学生探索生命的意义,升华对生命的认知,形成敬畏生命的意识,彰显生命的价值。
(二)“育德”维度凸显“行为习惯,唤醒君子”
本课题组将“育德”的维度研究指向以下十个板块的内容:习惯、文明、诚信、感恩、节俭、环保、欣赏、宽容、沟通、交友。班主任用“水到渠成”的方式唤醒学生对真、善、美的渴慕,激活日常生活中被忽略的情感,从而感受到教育的“常温”,激发情感共鸣。
《心手相牵,沟通有爱》主题班会关注到初中生逐渐从对父母的依赖开始转向同伴之间的陪伴,在遇到问题时更愿意与同伴倾诉,寻求同伴的支持。在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中,他们可能有很多相似的经历与感受,疫情过后也可能出现相似的困惑和不适,同伴之间能更好地相互理解,产生共鸣。在这种共鸣中,学生会感受到自己并不孤独,感受到自己是被理解、接纳的。本课通过相关活动促进学生彼此间的互动和联结,在良好的同伴支持下积极地自我调整,学会沟通,以适应“后疫情时代”出现的种种状况。 (三)“育才”维度激活“品质塑造,唤醒梦想”
本课题组将“育才”的维度研究指向以下十个板块的内容:责任、奉献、坚毅、倾听、合作、乐观、阅读、惜时、友善、敬畏。
责任感是青少年不可或缺的重要品质。培養责任感有助于青少年形成正向积极的人格,也是学校德育工作的重要内容。责任感教育要求班主任有新闻的敏锐性,善于运用重大事件、热点事件挖掘主题,引导学生辨析思考,作出价值判断,形成正确的认识和态度,并落实到自己的行动中。例如,在《我的抗“疫”成长礼》主题班会中,本课题组采用“大中见小”的方式,通过各地大学生在疫情肆虐时期千里迢迢奔赴武汉做志愿者的新闻视频素材,引导学生思考“是什么力量促使他们在最危险的时刻做出了逆行的选择”“他们身上有哪些优秀品质值得我们学习”“他们的行动与所学的专业有什么密切关联”“这对我们当下的学习有什么启示”等具体化、层次化的问题,让学生反观自我,从而坚定理想、立足当下。再从“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钟南山等抗“疫”英雄、疫情期间敢于“逆行”的青年志愿者、为抗击疫情出力的同学,由远及近地让学生感受到这些平凡的中国人在国家有难时敢于担当的人性光辉,最终让学生具备独立思考与辨析的能力,在实际生活中学会做自己思想和行动的主人。
(四)“育志”维度达成“生涯规划,唤醒幸福”
本课题组将“育志”的维度研究指向以下十个板块的内容:爱国、乡土、传承、梦想、规划、学习、自律、专注、压力、效率。
“幸福”已跃升为这个时代的关键词之一。作为育人者的班主任更应该关注学生的幸福感,培养学生享受幸福、创造幸福、传递幸福的能力。在《家国情怀,弘毅担当》主题班会中,本课题组以传承家国情怀、弘扬家风传统为教育切入点,引导学生认识到要有坚韧的意志和崇高的理想,才能承担得起民族责任,才能与祖国共奋进。同时,充分运用广西军民的抗“疫”素材,通过援引广西支援湖北战“疫”的事例,引领学生感悟广西军民在这场疫情中的家国担当。课题组引导学生了解战“疫”先锋事迹,学习优秀品质,感悟家国情怀,升华家国情感,以小家战“疫”助力国家战“疫”,以小我之举动彰显爱国情怀。
教育的核心要义就是关注学生心灵的成长,形成指向学生身心健康、个性化成长的活力。课题组以高质量的生命美育引领学生,让学生悦纳自己,从对“自然生命”的感悟过渡到对“精神生命”的探索。这个过程中,对尚处在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形成阶段的初中生而言,倘若能塑造优良品质,既是学生获得幸福生活的可靠支撑,更是家园缔造的有力保障。
四、创设“后疫情时代”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实施途径
经过充足翔实的学生个案分析和面向初中三个年级全体学生以及班主任的问卷调查,本课题组创设了初中主题班会“六阶”层进螺旋式课型。即采取“一个有趣游戏的导入、一则经典故事的分享、一次模拟情境的体验、一番深度拓展的思辨、一份内心感悟的升华、一项付诸行动的落实”的具体步骤,让初中生在情境与游戏中学习、在思辨与感悟中获得真实的体验。
(一)一个有趣游戏的导入:纳入角色,呈现旧知
主题班会以游戏导入,不仅能让每一名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课堂中,从“旁观者”的角色转化为“主角”,更能让组织活动的班主任通过观察及时发现学生的认知短板和性格弱点,以便及时矫正。比如“达·芬奇密码”的游戏能让学生明白在日常生活中思考、分享与采纳的重要性;“穿越一张A4纸”的游戏可以培养学生敢于挑战“不可能”的勇气,以及用创新思维解决问题的理念。
(二)一则经典故事的分享:拨动心弦,春风化雨
一个优秀的班主任一定是常常能将经典故事娓娓道来的智者,以语言魅力打动学生,以人格魅力感动学生,拨动学生的心弦,从而起到润物无声、春风化雨的德育效果。而只有一个有情节、有张力、有留白的好故事才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和互动,使学生愿意主动参与到价值观交流活动中。比如《新乌鸦喝水》的故事告诉学生不要让“伪勤奋”掩盖了“惰思维”,《新龟兔赛跑》视频启示学生:龟兔赛跑时,具有优势的兔子因为三心二意输给了处于劣势的乌龟,但当兔子命悬一线时,为了逃命,目标明确的兔子能够躲避老鹰的追击,因此只有明确目标,才能发挥出自己的实力和潜力,一旦三心二意,就会错失良机,导致失败。
(三)一次模拟情境的体验:身临其境,因势利导
学者加德纳的多元智力发展理论认为,一个人应该具备语言智能、空间智能、身体智能和人际交往智能等多种智能。情景模拟正是将真实生活进行重组,重新诉诸学生的听觉、视觉等感官,使学生联系自己的亲身经历。此环节让学生通过增强“同理心”和“共情力”,学会换位思考,推己及人,从如何修复心理损伤转向如何给人力量,不仅让普通学生生活得充实,更让有能力的学生获得人生价值。
(四)一番深度多元的思辨:知觉重组,重构认知
随着社会价值的多元化,对初中生的教育更是复杂且艰难,所以通过主题班会推进的德育不应是班主任的灌输、训导和机械的行为约束,而是根植于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基础之上的价值引导。这就要求教师找寻到一条适合涵养初中生心灵的实施途径,具备开放的心态,尊重学生多元的观点。在模拟辩论环节中,教师可以将学生分为正方和反方,就本节班会课的中心议题展开针尖对麦芒式的辩论,如果时间充分,还可以让学生互换立场再次展开辩论。此举既可以让学生学会认真倾听、相互尊重,又能移情促行。教师运用思辨方式不仅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辩论技巧,也有助于学生在各种思想观点的交流碰撞中提高辨别是非、判断和选择能力。经过激烈的辩论之后,学生思维活跃,往往能够重构认知。从模拟情境到深度思辨,正是让学生呈现“感动—主动—互动”的思维过程,让班会课真正成为学生主动参与、深度探究的阵地,在思辨中进行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进而生成德性。比如,笔者曾从“重庆万州公交车坠河”事件入手,结合初中语文课文《穿井得一人》,让学生就“如何看待网络传言”展开辩论。当学生敢说真话,敢于质疑,思维向度得以扩张,他们就能更好地探究世界发展规律,培养辩证思维品质,从而自觉成长。新一轮课程改革强调“反对话文化”,倡导“对话式文化”。“深度多元的思辨环节”亦是本课题组通过主题班会课程开发的致敬课程改革的方式。 (五)一份内心感悟的升华:自我内化,生成新知
主题班会只有对学生的内心产生强烈的共鸣和共振才能升华学生的道德情感,让德育深入人心。因此班主任应根据班会主题和上述体验活动情境,引导学生结合价值指引与自身实际进行反思,并通过书面的形式将自己的感受表达出来,再进行交流与分享,生成属于自己的情感态度,达成价值共识。只有当学生在课堂上生成的感悟真正变成“活水”,才能真正使其剥离“旧我”,迎接“新我”。
(六)一项付诸行动的落实:知而善行,幸福成长
主题班会的最终目的不是班主任直接告诉学生“是什么”“怎么做”,而是努力让学生做出自主辨析和选择——“为什么”“我可以怎么做”。面对当今社会价值观的多元冲突,学生不仅要辨析对错,还应该具备抉择的能力。
通过不断的反思调整,初中生把习得经验“内化于心”;不断调整行为再次实施,即“外化于行”。如此不断循环反复,才能实现“六阶”途径的完整围合。“六阶”层进螺旋式主题班会课型,通过“巧用学生的游戏、活用学生的真实体会、善用学生的思辨、精用学生的感悟”,让班会课堂愈显生机,充满灵动。
五、完善“后疫情时代”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的评价体系
本课题组立足“一切生活皆课程”的方向,在课程评价方面关注初中生情感和成长规划趋向的评价。
(一)评价主体多元化
班主任作为课程的直接实施者,是课程评价的主体之一。家长作为班级的合作者和教育的促进者,也参与到评价中。而学生作为课程系统的主体,其身心健康成长是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的最终落脚点,是教师努力的方向,因此学生的自我评价也尤为重要。教师应引导学生不断提高自我意识,感受自我成长和进步过程。班主任、家长、学生三大主体的评价相辅相成、多元结合。
(二)评价内容全面性
“后疫情时代”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从不同的角度帮助初中生在情感、态度、能力、知识、技能等方面实现发展。因此课程评价内容也应该以全面促进初中生认知与理解、方法与技能、性格和态度的发展为综合评价指标。
(三)评价方法多样性
在课程实施过程中,评价自然地伴随着整个教育过程。本课题组综合采用观察法、谈话法、团体辅导法、个案分析法等,给每一名学生建立了成长档案袋,细心记录学生成长的点滴,细心发现每一名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激发每一名学生的内驱力。同时,通过个案的总结与反思、教学成果分享交流等,改进课程内容,使课程价值不断增长。
(四)评价工具科学性
评价的目的是为课程服务。为了使评价的结论更具科学性和合理性,一方面,本课题组采取定量评价方式,设计系列评价工具,如從《初中生“唤醒生命”实施过程自评表》《积极心理学与初中主题班会融合评析表》取得相关数据;另一方面,本课题组注重现象的关联性,观察初中生在不同年级呈现出的个体差异性和共同特征,班主任对此不断完善,在评价之上再反思和评价。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让人们懂得了生命是如此脆弱,却又如此伟大;积极健康的心理状态是如此重要,却又难以自我纾解;生活和学习方式的快速变迁是如此富有挑战性,却又充满惊喜。因此,“尊重生命”“热爱家园”不仅是“后疫情时代”初中主题班会成长课程的两个核心,更是贯穿每名学生一生的课程。而主题班会课程化是教育发展的必然趋势,班主任应结合学生的学情、身心成长规律与德育任务、德育规律,从宏观和微观两个角度把握初中主题班会的课程结构,开发以系列主题班会课为推手的实践活动,融合社会多方力量,相互交流借鉴,取长补短,不断增强主题班会课的实效性,促进主题班会课程的新样态发展。当每一堂主题班会课在班主任的组织下实现学生精神的聚焦和心灵的共振,班主任就能将战“疫”资源转化为独特的德育力量,真正做到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以德育人。
【参考文献】
[1]梅亚萍.疫情防控背景下主题班会活动的德育价值与实施策略[J].江苏教育,2020(87).
[2]严昕.时代热度、思想深度、情感温度——主题班会专业品质提升的三个维度[J].教学月刊,2020(12).
[3]姚淳汭.疫情期间生命教育实施路径[J].广西教育,2020(10).
【作者简介】申 颖(1980— ),女,广西柳州人,高级教师,现任南宁市第二中学党支部书记,南宁市首批名班主任工作室主持人、南宁市优秀班主任、南宁市学科带头人、南宁市优秀共产党员、南宁市高层次人才。
(责编 秦越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