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人有眼福,历来得天独厚。最近在吴兴路“雍荷堂”老洋房里,一场别开生面的“上海名媛老旗袍珍品展”,总共20件老旗袍,配以这些旗袍主人的老照片和履历说明,把前来观展的白领小姐们一个个“惊吓”得不轻。她们说都有些晕了,不知当年上海滩是些什么“气场”,竟酿造了一批如此经典的海派名媛!
件件旗袍都有特殊的来历
这次展出的20件名媛旗袍,大多数是近年来上海名媛荟从海外征集来的,少数是在人家箱底沉睡了半个多世纪,属于十年“文革”的“漏网之鱼”。
其中有赵四小姐的蓝绿花色织锦缎旗袍套装,是去年夏天赵四小姐的侄孙女赵荔女士专程从夏威夷带来的。赵女士是赵四小姐的哥哥赵燕生、吴靖夫妇的孙女,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汉语教师,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将军最后十年的生活起居,是她负责照料的。她保存了赵四小姐的部分生活用品,曾将一部分捐献给沈阳的大帅府,而独把这套旗袍带回了上海。
吴健雄博士的那件丝麻质地的黑白挑花旗袍,是吴博士的侄子吴肃先生(吴健雄博士的弟弟吴建豪之子)去年秋天从纽约带回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吴肃在他姑妈的帮助下赴美留学,后来长期在纽约市政府任职。他婚前一直住在吴健雄、袁家骝夫妇家里,同时帮老人料理些家务。他保存了老人家的部分遗物,一部分捐献给吴健雄的家乡江苏太仓明德中学,而把这件旗袍带回了上海。袁家骝先生的弟媳朱章绣老人(袁家卫的夫人)帮助促成了这件好事。
吴贻芳博士是中国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第一位大学女校长,执掌南京金陵女子大学近30年,解放后伍工苏省副省长。她曾于1 945年代表中国赴美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是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这次展出的她那件紫绛红色的长袖樟绒旗袍,就是她在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期间穿过的。承蒙南京金陵女子学院吴贻芳基金会钱焕琪教授的大力支持,借来上海展出。
在展厅中心位置的两件非常亮丽的长旗袍(一件金黄色,一件绿色杂花),是职业外交官、联合国原礼宾司官员、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博士的夫人、上海总商会第一任会长严筱舫先生的孙女严幼韵女士的旗袍。严女士如今已经106岁了,旅居美国纽约,身体依旧健朗,在数月前的生日派对上,竟然在舞场上“磨”了一国。这次展出的她的旗袍,是其外甥女徐景灿女士(严莲韵的女儿)从美国带回来的。
那件墨绿色、点缀着小花的缎子短旗袍,是职业外交官、联合国非洲司资深官员、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博士的女儿、顾菊珍女士的旗袍。顾菊珍女士在联合国服务近40年,还是联合国维护女权、争取男女平等组织的领袖。这次展出的旗袍,是经徐景灿女士联系,由顾女士的女儿钱英英特地从美国快递寄来的。
那件黑色提花、质地坚挺的旗袍,是宋家三姐妹中的小妹宋美龄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严筱舫的曾孙女严仁美女士从美国带回来的。宋美龄从不会见从大陆过去的人,但还是通过孔家大小姐孔令仪送给严仁美一箱子旗袍,都是她自己穿过的八九成新的。鉴于当时国内环境尚不方便穿旗袍,严仁美只带回了三件素色的,此为其一。
那件无袖的薄呢花色长旗袍,是著名文博专家、中国古代书画鉴定权威张葱玉先生的夫人、顾湄女士的旗袍,是1938年她与张先生结婚时定做的。顾湄女士在改革开放后与子女移居美国,如今95岁,不仅生活能自理,还在为丈夫遗著的出版而操劳。这次展出的旗袍,是其女张贻文、儿子张贻爻从美国带来的。
周素琼女士是上海工商联元老级的人物,今年98岁,耳不聋,眼不花,每天两圈小麻将消遣。她是著名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盛康年先生的夫人,上海第一任副市长盛丕华的儿媳,上海滩一号车主周纯卿的女儿,还是爱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她自己的旗袍已毁于十年浩劫,但一听说要举办名媛老旗袍展,老人家立马打电话与她在香港的姐姐联系。她姐姐也是古道热肠之人,一下子快递过来四件,这次展出的是其中一件,即蓝绿花的丝绸旗袍。
展厅门口左侧的两件漂亮旗袍(一件天蓝色镶绣花宽边,一件是法国丝绒大花),是旅居新加坡的著名实业家吕建明先生的夫人、上海市政协和工商联的老朋友吴佩芬女士的旗袍,是她特地从新加坡带来上海参加展出的。服饰艺术界的一些专家看了这件旗袍后说:“真是不可思议,那个时候的绣工,怎么像是由计算机控制绣出来的一样,那么匀称、细腻。”“要论功夫,这件旗袍最‘吃’功夫。”其实也难怪,原来这些花边并不是直接绣在旗袍上的,而是绣在宽边上,然后缝上去的。而这些绣花宽边并不是民间作品,而是皇家品牌。上世纪40年代,吴女士的丈夫吕建明先生去北京做生意,经朋友介绍,买下一批从清宫里流出来的布料、花边和绣品,而这件旗袍上的花边,正出于紫禁城的宫女之手。或许,已是一个世纪前的作品了。
展品中有一件旗袍上还披了一件紫绛红色的大披风,那是过去上海滩著名的大律师詹纪凤的女儿詹洁梅女士的,她长期旅居美国,去年仙逝后,儿子将其一箱旗袍带到上海,包括这件大披风。披风绝对是名牌,是原老上海最著名的女式服装公司“绿屋夫人”的产品,有商标为证,非常难得。
展品中还有李鸿章的曾孙女李家晋女士的旗袍、盛宣怀的孙媳妇彭菊影女士的旗袍,等等。
总之,件件都有来历,件件都有故事。
中国最会穿旗袍的女人
上海名媛旗袍既有中国民族传统的元素,也具备海派文明的时代特性,是海派的、改良的、还承载了纺织、缝纫、裁剪、美学、礼仪、时尚、社交、中外交流等多方面的社会信息,是诞生于上海滩的中西合璧式的服装,因而华彩四射,魅力无穷。
上海名媛一向是追逐时尚的标兵,她们崇尚高雅,追求精致,善于改良,不愿完全照搬西方,不能忍受低俗,向往典雅、高贵、内敛的风格和气韵。因此,中国旗袍的精华就是上海名媛旗袍。
有资料记载,当年吴贻芳博士穿着旗袍走上联合国成立大会的讲台时,全场为之轰动,她的服装立即成了媒体议论的热门话题。抗战中,宋庆龄的一位美国朋友要回美国,她决定去向美国社会募集资金,支援中国的抗战。宋庆龄送她一件中国旗袍,告诉她,这旗袍就代表了中国。果然,这位美国朋友穿着中国旗袍去募捐,一身中国的形象,非常醒目,取得了很好的宣传和募捐效果。严幼韵、顾菊珍、周梅宝等联合国里的中国官员,她们一生都穿旗袍,越是在外交场合,越是穿旗袍。
她们的旗袍通常面料质地上乘、色泽高雅、做工精细、款式新颖、开衩适度、搭配得当,堪称精品,经过岁月的磨砺,还凝结了很多审美、时尚、社会方面的信息,堪称“旗袍家族”里的精华。严幼韵的外甥女徐景灿女士曾说,她母亲和姨妈的旗袍,没有一次做成功的,总是要裁缝改动一些,不是这里宽了点,就是那里紧了点,考究得要命,绝不肯马虎。当然这与经济实力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宋家三姐妹、严家四姐妹、席家双胞胎、赵四小姐赵家姐妹,以及宋子文的夫人张乐怡、宋子安的夫人胡其瑛、顾维钧的女儿顾菊珍、周今觉的女儿周稚芙……她们甚至自己参与旗袍的设计和改良,几乎每一件旗袍都有特定的风采。
有人说,旗袍是最考人的身段的,其实,也是很考人的气质。
现在看看一些老照片就会明白,衣服是为人服务的,好的旗袍还要有好的气质,才能相得益彰,不是每个人都能穿出风采的。上海名媛大多就读于中西女中、圣玛丽亚、清心女中、圣约翰、沪江、震旦……受现代文明的熏陶,海派旗袍首先从她们身上“萌发”。
徐景灿女士说,孔家大小姐孔令仪不晓得有多少箱子旗袍,都是绝对上乘的质地,生前常穿着靓丽地去严幼韵家打麻将,因她没有后代,死后旗袍全被扔掉了。宋霭龄的旗袍也都没有了,人一走,后代一个电话打到救世军(慈善机构),人家开了卡车拉去散给穷人,美国人不会要旗袍,也扔了。李家一个老太太去世后,后代们不屑于那些老古董,从她房间里拖出去九麻袋旗袍和衣服……
现在,旗袍在海外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尤其是海外华人的上流社会,节日、宴会、派对及社交场合,必穿旗袍,如106岁的严幼韵、92岁的顾菊珍、91岁的席家花园双胞胎、宋子文的家眷……她们周围都是“旗袍族”,她们穿了一辈子旗袍,现在还在穿旗袍,那种高雅的神韵,已经融入了她们的血液,成了一种固定的生活程式。
件件旗袍都有特殊的来历
这次展出的20件名媛旗袍,大多数是近年来上海名媛荟从海外征集来的,少数是在人家箱底沉睡了半个多世纪,属于十年“文革”的“漏网之鱼”。
其中有赵四小姐的蓝绿花色织锦缎旗袍套装,是去年夏天赵四小姐的侄孙女赵荔女士专程从夏威夷带来的。赵女士是赵四小姐的哥哥赵燕生、吴靖夫妇的孙女,美国夏威夷大学的汉语教师,赵四小姐与张学良将军最后十年的生活起居,是她负责照料的。她保存了赵四小姐的部分生活用品,曾将一部分捐献给沈阳的大帅府,而独把这套旗袍带回了上海。
吴健雄博士的那件丝麻质地的黑白挑花旗袍,是吴博士的侄子吴肃先生(吴健雄博士的弟弟吴建豪之子)去年秋天从纽约带回来的。上世纪80年代初,吴肃在他姑妈的帮助下赴美留学,后来长期在纽约市政府任职。他婚前一直住在吴健雄、袁家骝夫妇家里,同时帮老人料理些家务。他保存了老人家的部分遗物,一部分捐献给吴健雄的家乡江苏太仓明德中学,而把这件旗袍带回了上海。袁家骝先生的弟媳朱章绣老人(袁家卫的夫人)帮助促成了这件好事。
吴贻芳博士是中国著名教育家、社会活动家、中国第一届女大学生、第一位大学女校长,执掌南京金陵女子大学近30年,解放后伍工苏省副省长。她曾于1 945年代表中国赴美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是在《联合国宪章》上签字的第一位女性。这次展出的她那件紫绛红色的长袖樟绒旗袍,就是她在出席联合国成立大会期间穿过的。承蒙南京金陵女子学院吴贻芳基金会钱焕琪教授的大力支持,借来上海展出。
在展厅中心位置的两件非常亮丽的长旗袍(一件金黄色,一件绿色杂花),是职业外交官、联合国原礼宾司官员、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博士的夫人、上海总商会第一任会长严筱舫先生的孙女严幼韵女士的旗袍。严女士如今已经106岁了,旅居美国纽约,身体依旧健朗,在数月前的生日派对上,竟然在舞场上“磨”了一国。这次展出的她的旗袍,是其外甥女徐景灿女士(严莲韵的女儿)从美国带回来的。
那件墨绿色、点缀着小花的缎子短旗袍,是职业外交官、联合国非洲司资深官员、著名外交家顾维钧博士的女儿、顾菊珍女士的旗袍。顾菊珍女士在联合国服务近40年,还是联合国维护女权、争取男女平等组织的领袖。这次展出的旗袍,是经徐景灿女士联系,由顾女士的女儿钱英英特地从美国快递寄来的。
那件黑色提花、质地坚挺的旗袍,是宋家三姐妹中的小妹宋美龄的,是上世纪80年代初,由严筱舫的曾孙女严仁美女士从美国带回来的。宋美龄从不会见从大陆过去的人,但还是通过孔家大小姐孔令仪送给严仁美一箱子旗袍,都是她自己穿过的八九成新的。鉴于当时国内环境尚不方便穿旗袍,严仁美只带回了三件素色的,此为其一。
那件无袖的薄呢花色长旗袍,是著名文博专家、中国古代书画鉴定权威张葱玉先生的夫人、顾湄女士的旗袍,是1938年她与张先生结婚时定做的。顾湄女士在改革开放后与子女移居美国,如今95岁,不仅生活能自理,还在为丈夫遗著的出版而操劳。这次展出的旗袍,是其女张贻文、儿子张贻爻从美国带来的。
周素琼女士是上海工商联元老级的人物,今年98岁,耳不聋,眼不花,每天两圈小麻将消遣。她是著名民主人士、社会活动家盛康年先生的夫人,上海第一任副市长盛丕华的儿媳,上海滩一号车主周纯卿的女儿,还是爱建公司的创始人之一。她自己的旗袍已毁于十年浩劫,但一听说要举办名媛老旗袍展,老人家立马打电话与她在香港的姐姐联系。她姐姐也是古道热肠之人,一下子快递过来四件,这次展出的是其中一件,即蓝绿花的丝绸旗袍。
展厅门口左侧的两件漂亮旗袍(一件天蓝色镶绣花宽边,一件是法国丝绒大花),是旅居新加坡的著名实业家吕建明先生的夫人、上海市政协和工商联的老朋友吴佩芬女士的旗袍,是她特地从新加坡带来上海参加展出的。服饰艺术界的一些专家看了这件旗袍后说:“真是不可思议,那个时候的绣工,怎么像是由计算机控制绣出来的一样,那么匀称、细腻。”“要论功夫,这件旗袍最‘吃’功夫。”其实也难怪,原来这些花边并不是直接绣在旗袍上的,而是绣在宽边上,然后缝上去的。而这些绣花宽边并不是民间作品,而是皇家品牌。上世纪40年代,吴女士的丈夫吕建明先生去北京做生意,经朋友介绍,买下一批从清宫里流出来的布料、花边和绣品,而这件旗袍上的花边,正出于紫禁城的宫女之手。或许,已是一个世纪前的作品了。
展品中有一件旗袍上还披了一件紫绛红色的大披风,那是过去上海滩著名的大律师詹纪凤的女儿詹洁梅女士的,她长期旅居美国,去年仙逝后,儿子将其一箱旗袍带到上海,包括这件大披风。披风绝对是名牌,是原老上海最著名的女式服装公司“绿屋夫人”的产品,有商标为证,非常难得。
展品中还有李鸿章的曾孙女李家晋女士的旗袍、盛宣怀的孙媳妇彭菊影女士的旗袍,等等。
总之,件件都有来历,件件都有故事。
中国最会穿旗袍的女人
上海名媛旗袍既有中国民族传统的元素,也具备海派文明的时代特性,是海派的、改良的、还承载了纺织、缝纫、裁剪、美学、礼仪、时尚、社交、中外交流等多方面的社会信息,是诞生于上海滩的中西合璧式的服装,因而华彩四射,魅力无穷。
上海名媛一向是追逐时尚的标兵,她们崇尚高雅,追求精致,善于改良,不愿完全照搬西方,不能忍受低俗,向往典雅、高贵、内敛的风格和气韵。因此,中国旗袍的精华就是上海名媛旗袍。
有资料记载,当年吴贻芳博士穿着旗袍走上联合国成立大会的讲台时,全场为之轰动,她的服装立即成了媒体议论的热门话题。抗战中,宋庆龄的一位美国朋友要回美国,她决定去向美国社会募集资金,支援中国的抗战。宋庆龄送她一件中国旗袍,告诉她,这旗袍就代表了中国。果然,这位美国朋友穿着中国旗袍去募捐,一身中国的形象,非常醒目,取得了很好的宣传和募捐效果。严幼韵、顾菊珍、周梅宝等联合国里的中国官员,她们一生都穿旗袍,越是在外交场合,越是穿旗袍。
她们的旗袍通常面料质地上乘、色泽高雅、做工精细、款式新颖、开衩适度、搭配得当,堪称精品,经过岁月的磨砺,还凝结了很多审美、时尚、社会方面的信息,堪称“旗袍家族”里的精华。严幼韵的外甥女徐景灿女士曾说,她母亲和姨妈的旗袍,没有一次做成功的,总是要裁缝改动一些,不是这里宽了点,就是那里紧了点,考究得要命,绝不肯马虎。当然这与经济实力有直接的关系,比如宋家三姐妹、严家四姐妹、席家双胞胎、赵四小姐赵家姐妹,以及宋子文的夫人张乐怡、宋子安的夫人胡其瑛、顾维钧的女儿顾菊珍、周今觉的女儿周稚芙……她们甚至自己参与旗袍的设计和改良,几乎每一件旗袍都有特定的风采。
有人说,旗袍是最考人的身段的,其实,也是很考人的气质。
现在看看一些老照片就会明白,衣服是为人服务的,好的旗袍还要有好的气质,才能相得益彰,不是每个人都能穿出风采的。上海名媛大多就读于中西女中、圣玛丽亚、清心女中、圣约翰、沪江、震旦……受现代文明的熏陶,海派旗袍首先从她们身上“萌发”。
徐景灿女士说,孔家大小姐孔令仪不晓得有多少箱子旗袍,都是绝对上乘的质地,生前常穿着靓丽地去严幼韵家打麻将,因她没有后代,死后旗袍全被扔掉了。宋霭龄的旗袍也都没有了,人一走,后代一个电话打到救世军(慈善机构),人家开了卡车拉去散给穷人,美国人不会要旗袍,也扔了。李家一个老太太去世后,后代们不屑于那些老古董,从她房间里拖出去九麻袋旗袍和衣服……
现在,旗袍在海外仍有很强的生命力,尤其是海外华人的上流社会,节日、宴会、派对及社交场合,必穿旗袍,如106岁的严幼韵、92岁的顾菊珍、91岁的席家花园双胞胎、宋子文的家眷……她们周围都是“旗袍族”,她们穿了一辈子旗袍,现在还在穿旗袍,那种高雅的神韵,已经融入了她们的血液,成了一种固定的生活程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