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邱殷洪先生
心怀仁德行善,坚守公理道德,是服务者典范。无论退休前任职於政府部门,抑或退休後投身到公益团体,一件件与民生息息相关之事,始终牵引着邱殷洪先生的心,不逐名利,从助人中得到了欢乐,衷心祝愿,期许香港能越来越好,无私的善心,似徐徐晚风,拂去夜空阴霾,呈现一片璀璨星空。
社区“活字典”满溢“正能量”
半个多世纪前,香港工业崛起,企业厂房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无数工人组成一条条忙碌不息的生产流水线,社会一片欣欣向荣。然而,在这个几乎人人忙於生计与事业的年代,卻鲜少有人关注社会福利及民生方面的工作,大量劳动者的生活保障未得到完善。幸好不少热心人发现了此类问题並开展了针对性的工作,早早开始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其中就包括服务香港政府机构四十多年的邱殷洪先生。
“我从小看到许多长辈为了谋生起早贪黑地工作,他们勤恳也辛苦,虽然能以此换来稳定的生活、充足的物资,但在福利方面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一些人到了晚年因此变得老无所依,处境凄惨。所以我想进入政府部门,通过自己的工作去帮助那些需要受到帮助的人。”自年轻时起,邱殷洪先生就拥有一腔服务民众、贡献社会的热血,所以他选择加入圣约翰救伤队协助救伤扶危,後又加入了除暴安良的辅警,要麽是处理居民入住公屋的总屋宇事务助理的工作,一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成绩突出,获载於册。曾有资料评价他:“多年来工作热诚认真,表现卓越;2007年获特区政府颁发荣誉勳章,以兹表扬。”
1972年,邱殷洪先生始任总屋宇事务助理工作,直接负责屋邨日常管理,他因此常与市民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关係,同时也能进一步了解到民众的喜怒哀乐。特别是1976年爱秩序湾大火,邱殷洪先生与同事们要立即编配兴华邨二期的单位以安置災民,当时尚未有电脑等高科技工具辅助,他们仅靠人手,每天以超量的工作进度,编配上百个单位。终於,日以继夜的加班加点,让人数众多的災民得到安置,邱殷洪先生与同事们也获得社会上下一致好评。
1977年,深水埗南山邨落成,邱殷洪先生随之调往该处工作,他细心认真,对社区情况熟记於心,上班巡视时,往往会带上纸笔、专业的分佈图等,整理成详尽的资料。用心之深,可见一斑。即使时隔多年,房屋署在2007年需要在当地翻新全邨喉管及渠道,也找他来帮忙。因此,其社区“活字典”的讚誉,可谓实至名归。
“除工作热诚尽心外,邱殷洪亦努力自我增值,曾修读多个管理课程,又到中国内地考察。他为同事向部门爭取进修资助,鼓励同事报读相关课程,掌握最新的屋邨管理知识……邱殷洪在房署工作期间,热心参与工会活动,为同事谋福利;退休後仍担任房署工会大联盟顾问,可见他对部门和同事的深厚感情。”根据资料,可见邱殷洪先生拥有一股积极进取的正能量,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也在感染身边的人。更可贵的是,他不仅以此实现了自己服务社会、关怀他人的愿望,也把贡献的热情从业内延伸到社会,且在荣休後,督促自己的身份转化成全职义工。
尽责两地事 尽心公益情
平日里,邱殷洪先生不习惯閒着,他学习了手语,给社区聋哑居民当导师、教手语和手语歌以及书法,帮助这些渴望融入社会的居民们获得更多与他人交流的方法。社会上被热议的事件,也是他关注的话题。有时,活跃的他甚至亲身去感受、去了解,希望自己发现问题所在,並想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如祖籍广东乐昌的他,早早就与一众乡贤,在交通尚未发达的年代,舟车劳顿回到家乡。看到当地山区学校中的贫困学童没有鞋袜可穿、住的地方也较为简陋。因此发动大家捐出善款用以购买物资,用几车卡车送过去,援助家乡人民。当邱殷洪先生荣任乐昌市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後,他经常往返於香港与家乡,对比两地的发展,建议乐昌的建设。
一方面,邱殷洪先生欣喜地看到,家乡在祖国的复兴大潮中,变得越来富足、繁荣、美丽,已不是过去人们印象中落後的“粤北山区”。另一方面,他从每次耗时较长的旅途中感受到,家乡的交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粤北过去的交通情况很差,虽然近年来已经得到提升,还开通了高铁,可惜班次不多。”邱殷洪先生发表过多份关於改善家乡交通的建议,並期待铁道系统能帮助家乡发展旅遊业、商业等,与珠三角形成良好的合作。
也是因为屡屡回来内地与香港,邱殷洪先生看到了两地的对比,尤其在他关心的年轻人方面,更觉得惋惜。尤其是作为一个见证香港经济腾飞、社会繁荣,到今日显现出不稳定因素的前辈,他既了解今日香港人的苦惱,也希望年轻一代能自强自立。
“过去香港没有那麽多大学,很多人中学毕业後考不上大学就出来工作。回归二十年来,本地增设十多家大学,虽然香港的大学生数量是多了,但不代表所有人都提高了质素。”纵观这几年发生的与香港年轻人有关的事件,无不让人反思本地的教育制度。是否过於急功近利?是否就业环境导致年轻人消沉?是否太多信息误导他们未成熟的心智?邱殷洪先生在实践、思想中,都有独到的看法:“年轻人的问题,並不是单方面造成的,例如教育系统的遗漏,导致他们对祖国的认识不夠;又有过高的楼市、物价,让他们看不到希望;还有他们受到的影响太多,没有像我们那样早早地走上人生的轨道,担起应有的责任。汇在一起,会导致今日部分年轻香港人寻找偏激、直接的形式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我认为,只要他们知道自己能在哪里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把精力用在危害社会方面,心智能以稳定,看远一点、看多一点,生活有了目标,相信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麽而不去做什麽,社会也因此能和谐了。”一句句饱含深情的期望,寄託着他对後辈们的希望与祝愿。
参与越多的社会工作,邱殷洪先生就越意识到社会和睦的重要。他表示,香港目前正处於一个过渡时期,上下信任、和平相处,才能保持一致向前的动力。无论内部的民生和管理,还是与内地、世界的磨合与个合作,其实都应围绕信任与和顺的核心。
就内地与香港的高铁连接表述看法、警察在受到投诉科限制的同时又应被赋予相应的权利以保证正确执法、对房价调控及住房分配等主张,是邱殷洪先生持久不断的提议,是他持久发散光明与温暖的热心,也是他一直乐此不疲向未来延伸的服务之路,继续描绘一个社会稳定、市民和睦的美好理想:“虽然现在香港面临众多问题,但也可有方法破局,如保证香港居者有房,很多问题都能解决。若上下一心,凝聚服务的力量,能重塑社会形象,让香港的未来更加美好! ”
心怀仁德行善,坚守公理道德,是服务者典范。无论退休前任职於政府部门,抑或退休後投身到公益团体,一件件与民生息息相关之事,始终牵引着邱殷洪先生的心,不逐名利,从助人中得到了欢乐,衷心祝愿,期许香港能越来越好,无私的善心,似徐徐晚风,拂去夜空阴霾,呈现一片璀璨星空。
社区“活字典”满溢“正能量”
半个多世纪前,香港工业崛起,企业厂房向社会提供了大量的工作,无数工人组成一条条忙碌不息的生产流水线,社会一片欣欣向荣。然而,在这个几乎人人忙於生计与事业的年代,卻鲜少有人关注社会福利及民生方面的工作,大量劳动者的生活保障未得到完善。幸好不少热心人发现了此类问题並开展了针对性的工作,早早开始践行自己的社会责任与义务,其中就包括服务香港政府机构四十多年的邱殷洪先生。
“我从小看到许多长辈为了谋生起早贪黑地工作,他们勤恳也辛苦,虽然能以此换来稳定的生活、充足的物资,但在福利方面没有得到相应的保障,一些人到了晚年因此变得老无所依,处境凄惨。所以我想进入政府部门,通过自己的工作去帮助那些需要受到帮助的人。”自年轻时起,邱殷洪先生就拥有一腔服务民众、贡献社会的热血,所以他选择加入圣约翰救伤队协助救伤扶危,後又加入了除暴安良的辅警,要麽是处理居民入住公屋的总屋宇事务助理的工作,一路兢兢业业、恪尽职守,成绩突出,获载於册。曾有资料评价他:“多年来工作热诚认真,表现卓越;2007年获特区政府颁发荣誉勳章,以兹表扬。”
1972年,邱殷洪先生始任总屋宇事务助理工作,直接负责屋邨日常管理,他因此常与市民交流沟通,建立良好的关係,同时也能进一步了解到民众的喜怒哀乐。特别是1976年爱秩序湾大火,邱殷洪先生与同事们要立即编配兴华邨二期的单位以安置災民,当时尚未有电脑等高科技工具辅助,他们仅靠人手,每天以超量的工作进度,编配上百个单位。终於,日以继夜的加班加点,让人数众多的災民得到安置,邱殷洪先生与同事们也获得社会上下一致好评。
1977年,深水埗南山邨落成,邱殷洪先生随之调往该处工作,他细心认真,对社区情况熟记於心,上班巡视时,往往会带上纸笔、专业的分佈图等,整理成详尽的资料。用心之深,可见一斑。即使时隔多年,房屋署在2007年需要在当地翻新全邨喉管及渠道,也找他来帮忙。因此,其社区“活字典”的讚誉,可谓实至名归。
“除工作热诚尽心外,邱殷洪亦努力自我增值,曾修读多个管理课程,又到中国内地考察。他为同事向部门爭取进修资助,鼓励同事报读相关课程,掌握最新的屋邨管理知识……邱殷洪在房署工作期间,热心参与工会活动,为同事谋福利;退休後仍担任房署工会大联盟顾问,可见他对部门和同事的深厚感情。”根据资料,可见邱殷洪先生拥有一股积极进取的正能量,不断提升自我的同时,也在感染身边的人。更可贵的是,他不仅以此实现了自己服务社会、关怀他人的愿望,也把贡献的热情从业内延伸到社会,且在荣休後,督促自己的身份转化成全职义工。
尽责两地事 尽心公益情
平日里,邱殷洪先生不习惯閒着,他学习了手语,给社区聋哑居民当导师、教手语和手语歌以及书法,帮助这些渴望融入社会的居民们获得更多与他人交流的方法。社会上被热议的事件,也是他关注的话题。有时,活跃的他甚至亲身去感受、去了解,希望自己发现问题所在,並想到相应的解决方法。
如祖籍广东乐昌的他,早早就与一众乡贤,在交通尚未发达的年代,舟车劳顿回到家乡。看到当地山区学校中的贫困学童没有鞋袜可穿、住的地方也较为简陋。因此发动大家捐出善款用以购买物资,用几车卡车送过去,援助家乡人民。当邱殷洪先生荣任乐昌市政协委员会常务委员後,他经常往返於香港与家乡,对比两地的发展,建议乐昌的建设。
一方面,邱殷洪先生欣喜地看到,家乡在祖国的复兴大潮中,变得越来富足、繁荣、美丽,已不是过去人们印象中落後的“粤北山区”。另一方面,他从每次耗时较长的旅途中感受到,家乡的交通还需要进一步加强:“粤北过去的交通情况很差,虽然近年来已经得到提升,还开通了高铁,可惜班次不多。”邱殷洪先生发表过多份关於改善家乡交通的建议,並期待铁道系统能帮助家乡发展旅遊业、商业等,与珠三角形成良好的合作。
也是因为屡屡回来内地与香港,邱殷洪先生看到了两地的对比,尤其在他关心的年轻人方面,更觉得惋惜。尤其是作为一个见证香港经济腾飞、社会繁荣,到今日显现出不稳定因素的前辈,他既了解今日香港人的苦惱,也希望年轻一代能自强自立。
“过去香港没有那麽多大学,很多人中学毕业後考不上大学就出来工作。回归二十年来,本地增设十多家大学,虽然香港的大学生数量是多了,但不代表所有人都提高了质素。”纵观这几年发生的与香港年轻人有关的事件,无不让人反思本地的教育制度。是否过於急功近利?是否就业环境导致年轻人消沉?是否太多信息误导他们未成熟的心智?邱殷洪先生在实践、思想中,都有独到的看法:“年轻人的问题,並不是单方面造成的,例如教育系统的遗漏,导致他们对祖国的认识不夠;又有过高的楼市、物价,让他们看不到希望;还有他们受到的影响太多,没有像我们那样早早地走上人生的轨道,担起应有的责任。汇在一起,会导致今日部分年轻香港人寻找偏激、直接的形式以表达自己的内心。我认为,只要他们知道自己能在哪里发挥自己的能力,而不是把精力用在危害社会方面,心智能以稳定,看远一点、看多一点,生活有了目标,相信能知道自己应该做什麽而不去做什麽,社会也因此能和谐了。”一句句饱含深情的期望,寄託着他对後辈们的希望与祝愿。
参与越多的社会工作,邱殷洪先生就越意识到社会和睦的重要。他表示,香港目前正处於一个过渡时期,上下信任、和平相处,才能保持一致向前的动力。无论内部的民生和管理,还是与内地、世界的磨合与个合作,其实都应围绕信任与和顺的核心。
就内地与香港的高铁连接表述看法、警察在受到投诉科限制的同时又应被赋予相应的权利以保证正确执法、对房价调控及住房分配等主张,是邱殷洪先生持久不断的提议,是他持久发散光明与温暖的热心,也是他一直乐此不疲向未来延伸的服务之路,继续描绘一个社会稳定、市民和睦的美好理想:“虽然现在香港面临众多问题,但也可有方法破局,如保证香港居者有房,很多问题都能解决。若上下一心,凝聚服务的力量,能重塑社会形象,让香港的未来更加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