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运用策略

来源 :陕西教育·教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m60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伴随着新课改的深入发展,一种以学案为载体、以学生小组合作学习为组织形式的“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被越来越多的初中生物教师接受,并且正如火如荼地在教学中移植实验。但是在具体的教学实践中,由于部分教师不能正确运用,教学有效性提高不明显。本文就如何在初中生物教学中正确运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有效性,谈几点看法。
  一、组建“合理”的生物课学习小组
  合理的学习小组是充分发挥小组学习功能的前提。合理的生物课学习小组的组建必须要与学生的生物课学习实际相结合。1.学习小组成员的组成、角色分工及小组长的选择,要以学校、班级分配的学习小组为基础,同时根据学生生物课学习的具体情况,进行微调。2.对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规则、要求、基本技能与评价激励的培训是保证学习小组有序、高效学习的重要保证。生物教师要在班级统一培训的基础上,增加体现生物学科特色(以实验、探究为基础)的项目培训。3.建立以学习成绩测评、作业完成情况、课堂表现(个人表现、小组表现)为依据的多元评价机制。这样建立起的生物课学习小组,既兼顾班级统一管理的方便性,又能更加契合生物学科教学的实际,更合理、更有利于小组合作学习的落实和有序进行。
  二、精心设计“科学”的学案
  要保证学案设计的“科学性”,在设计导学案时可采取“三步走”:
  第一步:在经过对学情、教学资源条件、教材、课标要求、学法深入研究及对知识脉络、新旧知识内在联系和拓展提升点的提炼之后,在导学案基本框架结构上,将“学习目标、重难点”部分明确、完整呈现出来。
  第二步:搜集、分析相关的优秀教案资源,在自己基本框架确定的基础上完善。
  第三步:整合、改进优秀资源,完成基本框架中核心内容“学习过程”部分的具体细节设计。“学习过程”各环节的设计要明确时间分配,内容 “方法化、问题化、层次化”。
  经过“三步走”设计的学案,从形式、内容和问题的设计都集中体现了“自主、合作与探究”的新课程理念,是具有校本特色的、科学的学案,为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进行提供了有力的保证。
  三、正确使用导学案导学
  1.导学案当堂发放,当堂完成。大部分教师选择课前将导学案发给学生,目的是加强学生课前对知识的预习,节约课堂时间,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但是笔者通过对教学实践的调研发现,在初中生物教学中,课前发放导学案的做法是不明智、不切实际的。导学案当堂发放,当堂完成,则有效避免了上述不足,而且便于教师对学生自主探究学习过程的督导,从而极大地提高了学案使用的有效性。
  2.重视发挥教师参与、组织、协调、评价等方面的主导作用。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习时,教师不是等待,不是袖手旁观,而应该深入到各小组中去,参与学生的小组学习并及时、有效地进行组织、协调,实现对教学的督、导及教学环节的灵活调整,使课堂教学有序、高效进行。如了解学生学习的进程、疑难问题,引导质疑、探究、释疑;对不认真、不愿参与的学生,问清原委、帮助督促他们及时融入到合作学习中;引导学生进行自评、互评;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点评、精讲、补充;引导学生在感性学习的基础上,归纳、概括形成重要概念、原理、规律,强化知识、技能等的拓展应用与升华。
  四、“有模“而“不唯模”
  追求教学有效性,模式是一种必要的措施。但任何教学模式都只是一个框架、基本遵循的范式,机械、僵化地使用,必然会束缚教学。在“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的使用中,教师应在基本模式下结合具体教学内容和学情灵活运用,形成多元“变式”的个性课堂。正所谓“教学有法,教无定法”。
  “学案导学,小组合作”教学模式,从课堂结构和组织形式上打破了传统的“满堂灌、填鸭式”,为学生的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提供了时间与空间的保证,充分体现了“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新课程理念,对教学的促进作用也是显而易见的。在初中生物教学实践中,我们要不断完善,熟练、正确地运用,才能发挥其最大优势,促进初中生物课教学有效性不断提高。
  作者单位 陕西省灞桥教师进修学校
  编辑 聂蕾
其他文献
在新课改的大背景下,学生的学习方式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点评提升”作为如皋市活动单导学模式的一个重要环节,往往因为时间的关系或其他因素而难以得到有效落实,容易被老师所忽视。课堂点评,是课堂教学活动中师对生、生对生的各种形式的学习过程和结果,如思维习惯、语言表达、情感态度等作出的当场点评。课堂即时点评是教学艺术、教学机智重要的外在表现形式,对教师的个人素养和专业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一、时时激
期刊
从6月起,本刊将陆续推出特级教师系列报道。在广袤的三秦大地上追寻特级教师的足迹,引领拥有特级教师梦想和正在成长的特级教师前行。我们将每期推出一名特级教师,从他们的成长足迹、心路历程、教育教学经验、精彩课堂等方面入手,全面展示特级教师的风采。让广大的中小学教师真正地走进特级教师的世界,也为那些正在不懈努力着的教师群体“提供生动的、成功的案例,积累宝贵的素材”。别人的成功是不可复制的,但宝贵的经验却是
期刊
寓言的教学对于学生的语言能力的培养和基本价值取向的引导具有重要的意义。笔者认为,可以从小学寓言自身特点和教师所进行寓言教学过程两个方向,对小学语文教学中寓言的语言规范与价值引导作用进行深度分析,并进一步考虑相关优化策略。  一、 基于寓言基本特点的语言规范和价值引导的分析  1. “简”而“精”的语言规范。  以《守株待兔》为例,通篇字数一百左右,但是却将“农民碰见兔子撞死在树桩上,之后守着树桩等
期刊
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推进以来初中化学课程高度重视的一种学习方式与教学方式,经过了十多年的探索与研究,我们发现现在的化学探究已经由形似走向神似,能够让我们的学生处于一种真探究的情境当中,这显然是一件好事。那么如何将初中化学的科学探究怎样才能从优秀走向卓越?经过实践与反思,我们觉得可以从这样几个方面进行。  一、科学探究,在反思优化中走向卓越  有了前面十多年科学探究的积累,今天我们在面对初中化学教材中的
期刊
随着教育现代化步伐的不断加快,传统的教学方法和手段越来越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满足不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以多媒体技术为核心的现代教育技术,正在快步走进我们的课堂,为语文课插上了美丽的翅膀。  一、为语文课营造了轻松和谐的教学氛围  上课前,利用课间休息的时间,提前几分钟打开多媒体,播放相宜的歌曲,为上课作好必要的准备。此时音乐与画面的刺激,会让学生的紧张心理放松下来,调整好自己的状态,以饱满的情绪投入
期刊
案例一:鱼缸到底有盖无盖  曾经遇到这样一道试题:“做一个正方体的玻璃鱼缸,棱长为5分米,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我们发现有学生的做法是:5×5×6=150(平方分米)。对于这种做法,多数教师都毫不犹豫地打上“×”。然而一位教师的话启发了我。这位老师说:当初他也是这样想和做的,但在讲评试卷的过程中,一位学生提出:他家鱼缸就有6个面,不信的话请老师到他家去看一看。说到这儿,其他几位教师也表示曾经
期刊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儿童这种与生俱来的探索欲望,是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探究性学习的重要基础。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中如何开展探究性学习,让数学课堂焕发生命活力呢?  一、导入新课,引导学生敢知  小学生在接触新知时,往往有一种畏惧心理,总是担心自己学不会。而良好的新课导入,能迅速引起
期刊
为了适应当前的课程改革,打破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在音美教学方面,转换理念、探索创新,使音、美教学以“新颖、新鲜、新奇”的形式呈现在广大师生面前,使教学效果更加显明。欣赏、领悟、理解、掌握一并进行,达到最佳的知识融合,使学生乐在其中。与这个时代的科技进步紧紧契合,使音、美课堂真正成为艺术教育的前沿阵地。  一、 构思别具匠心,力争标新立异  在音乐课教学中,打破传统的、约定俗成的教学套路,从另一个角
期刊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驱动学生学习的最根本动力。强烈的学习兴趣才能转化为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恒心和毅力。因此,面对八年级学生应利用一切教学手段,最大限度地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下面本人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简单谈一谈培养学生物理学习兴趣的方法。  一、注重课堂导入的新颖性、艺术性  创设问题情境,通过设疑来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是最常用的教学方法。实践证明利用学生的好奇心,精
期刊
针对小学低年级阶段的学生思维能力活跃,脑海中存在着很多好奇心以及各种看似奇怪的想法,教师应该引导他们将这些奇思妙想说出来,引导他们养成积极质疑的精神,促进课堂有效性的生成。  一、创设质疑情境,使学生“想问”  学生在什么情况下才能提出疑问,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是一个被动的倾听者的角色,老师说什么就是什么,心中没有疑问可言。作为教师,应该积极为学生创设质疑情境,在情境中,学生突然会有“问”的想法。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