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启发式”初中数学课堂教学

来源 :现代教育教学探索杂志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denny322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启发式”教学是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与启发学生的积极性相结合的一种教学方法,是教师根据学生认知事物的规律,通过周密设计的教学手段,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自觉性,引起他们积极思维,去认识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通过必要的观察、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等过程,学生的思维才会受到锻炼。现在就数学教学中的“启发式”教学,谈一下自己的看法。
  1. 兴趣启发
  對青少年学生来说,学习的积极性首先来源于兴趣。正如“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直接推动学生主动学习的内在动力,它促使学生去追求知识,探索科学的奥秘。教师应“寓教于乐”,善于运用生动形象,具体鲜明,准确精炼,妙趣典雅的语言进行教学,使学生在领会知识的同时,得到艺术美、科学美的享受,从而引起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
  2. 质疑启发
  “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心理学认为,疑最容易引起定向探究反射。有了这种反射,思维也就应运而生,恰当地设“障”立“疑”,使学生学有所想,联系新旧知识,设想种种解答方案,促使学习头脑中思维波涛迭起,自觉地由疑到信,从而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3. 攻难启发
  积极的思维与疑难并存,教师在教学中要精心地设置一些有一定难度,但经过努力可以解决的问题,有意的让学生“尝尝梨子”、“碰碰钉子”。在难题面前,学生的思维高度集中,他们会运用已有的知识,积极地思考,大胆地探索。在教师恰当地诱导与启发下,学生通过自己的劳动攻克难关,获得知识,会产生一种愉快的心理,感受到学习的快乐。
  4. 分析启发
  所谓分析就是“执果溯因”的思维方法。教师从命题 的结论出发,逆推而上,提出一系列“欲证之,先要证什么?”的问题,引起学生的思索,直接溯到命题的条件或所学习的公理、定理、法则、公式等。这种分析启发能培养学生有规律地探索解题思路,有利于发展逻辑思维能力,不仅为数众多的习题在解答之前需要分析启发,而且教材中大量定理、公式等在证明之前,也应进行这种分析启发。
  5. 归纳启发
  就是让学生对某些特殊事物进行分析和比较,抽象出个别特性,并分出本质的特性而舍弃非本质的东西,从而归纳出这类事物的一般特性,或者形成概念,或者形成法则和公式。这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能力和概括能力。
  6. 演绎启发
  演绎是从一般到特殊的思维形式。它是关于特殊事物同一般事物相适应的思想,演绎启发就是引导学生根据过去所获得的关于某种事物的一般性的认识,去指导自己认识这类事物中某个或某些新的个别事物而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启发是使学生获得新知识,认识新事物的重要方法,它可以使学生在遇到新问题时容易找到思考和解决问题的途径,对发展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有重要的意义。在概念、规律的应用教学中经常用到它。
  7. 类比启发
  就是引导学生把所要研究的新问题和与之有关的原有知识和方法进行比较,使学生认识到他们的共同点和规律,从而以熟悉的方法和知识去解决新问题。类比有利于发展求同思维,培养学生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能力,促进知识能力的迁移。对于有区别但是类似的概念、运算、证明、作图等,常可运用类比启发。
  8. 直觉启发
  是给出实物、模型或图形等让学生观察,在教师的指导下,使学生获得对一类事物的某种特殊性的认识,这种启发有利于培养学生敏锐的观察事物的能力和周密的审题能力。在引出定义或定理、公式时较为有用。
  9. 多解启发
  对于一些可用多种途径解决的问题,可以启发学生运用不同的知识、方法,从不同的角度加以解决。这种启发能使学生用变化的观点看待客观条件,不断地想出新措施,以培养思维的灵活性、敏捷性和广阔性。
  10. 变式启发
  就是将原题的条件或结论进行适当的变化,或添或减一些条件和结论。从而启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分析问题、探索解题、创造性地学习的能力。
  11. 辨析启发
  对某些概念、规律的应用,给出有证有无货全误的解答,或一个问题给出多个答案,启发学生辨别并说出原因,这就是辨析启发。这种启发和训练会使学生在广泛而全面思考问题的基础上,从事物错综复杂的联系中,发现问题的本质,客观的评价事物,有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深刻性和批判性。
  总之,启发式教学有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有助于学生行为协调,有助于师生交往和谐、情绪稳定,有助于学生的个体健全发展。
  收稿日期:2013-01-13
其他文献
【摘 要】在新课程标准教学理念下,初中语文作文教学要探索新的课堂教学方法,特别是作文的批改,是制约学生作文水平提高的瓶颈。通过合理分组、合作探究、学生自评等方式,培养学生合作解决问题的能力,拓展思维, 激發教学,从而提高学生作文水平。  【关键词】作文教学;合作探究;自评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作文的成绩的高低直接影响着语文成绩的好坏。但毋庸置疑的是,作文也是最令师生头疼的。对学生来说 ——作文
期刊
“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新课程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新的课程标准中也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人。这就要求教师要合理运用学习策略,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鼓励学生对待问题敢想、敢问、敢说、敢做,让他们在数学的王国里自由地探索,从发现中寻找快乐、主动获取知识、体会到数学的实用价值和“做”数学的乐趣。教师如何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与自主发展呢?下面是我在教学工作中的几点粗浅体会。  1. 让学生自己去发现
期刊
《历史课程标准》规定:中学历史教学要教育学生“形成健康的人格和健康的审美情趣,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坚定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精神,增强承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打下良好基础。”由此可以看出,心理健康教育是现代化教育的必然要求,在历史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能突破传统教学,锻炼学生的心理,为其今后的学习、生活打下扎实的基础 。那么,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中如何培
期刊
历史教育教学由封闭走向开放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是教育教学改革的必然。实施历史开放性教学的关键在教师,没有现代教育理念和开放意识的教师,就不可能有开放性教学的实践。  1. 历史教学内容由封闭转向开放  教学内容由封闭转向开放是指历史教学内容要由教材向教材以外的方面适度拓宽。教学内容的主体是作为教科书的教材。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材内容就是教学内容,强调教师的教学要“源于教材”、“忠于教材”,不能“
期刊
改革历史课教学,首先要坚持从创新教学手段开始。江泽民同志曾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所肩负的责任无比重大。因此,培养创新人才无疑是教育的重要任务,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开发学生创造力和创造潜力,提高其创新能力,是现行教育的出发点和归宿,是实施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一名历史教师,在教学中我积极对学生进行创新教育的培养。  1. 改变过去落后的教育教
期刊
教师是学校的灵魂。所以,教師的教育思想、教育行为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学校的兴衰。既然教师的劳动直接体现在学生身上,教师的劳动有赖于自己的知识、才能、情感、理想和人格包括道德品质,那么,我们每一位教师必须丰富自己知识的同时,学会做一个有责任的人。但教师也会有自己的心理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点。  1. 来自领导同事的评价  (1)本班男同学多,喜欢打闹,集会和课间休息、以及晚就寝,常挨批评,一说,就是:
期刊
【摘 要】根据高中教学大纲的要求,实验课的教学既是高中物理课程的重点,也是难点。在传统的物理实验教学过程中,仅将实验原理现象和公式推导的过程靠教师演示实验来讲解,这样学生只能被动地获得灌输性的知识;多媒体技术进入课堂后,将现代教育技术带入了崭新阶段,越来越多地运用于高中物理实验教学中。这种教学手段对于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都有着积极的作用。本文根据实际的经验,探讨高中物理实验教学
期刊
素质教育的实施就是培养学生全面发展、个性突出、思维活跃、具有创新能力的人才,课堂是学校教育的主阵地。如何立足课堂这个主阵地,优化课堂教学,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创新品质,是当前每个教育工作者值得重视的课题。  1. 探索规律,乐趣无穷  古人云:“教人未见意趣,必不乐学。”兴趣是人们的先导,是激发学生学习动机的重要手段。有了“兴趣”,学习就变为主动,记忆就会深刻,就会给教学创造有利条件。如:蜜蜂建造
期刊
【摘 要】数学练习课是以学生独立练习为主要内容的课型,它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练习课是以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形成解题技能、技巧和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为主要任务的课。  【关键词】数学;练习;巩固知识  数学练习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指导的教学训练活动,是学生掌握知识、形成技能、发展智力、培养能力、养成良好学习习惯的重要手段,也是教师掌握教学情况,进行反馈调节的重要措施。究竟怎样
期刊
【摘 要】日本大和民族最早是没有自己的文字的,后来随着中国与日本文化的交流,大约公元五世纪中期,日本民族吸收融合了汉字,并创造性地用借字型及字音的方式记录自己的文明。直到八世纪,日本民族通过汉字成功地发明了平假名和片假名,日渐形成了我们现在看到的成熟的日语体系。对于在日常学习中,汉字对日语学习的影响,认识到不利的因素和有利的因素,有利于我们更好地提高日语学习的能力,从而更好地学好日语。  【关键词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