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笛曲《江河水》是这一时期移植曲目中重要的代表作品。其音调凄楚哀怨、如泣如诉,惟妙惟肖的刻画了一个江边痛哭的妇女形象,营造出一种断肠人在天涯的悲惨与无助,并通过这一人物描写,揭示了旧社会的阴森黑暗,以及生活在水深火热中的广大劳动人民对现实的不满与气愤。本论文以竹笛曲《江河水》为例,从竹笛特有的技法来研究这首乐曲的演奏风格和艺术特点,以及通过对其移植和改编手法的分析,希望可以给以后的竹笛学习者提供一些借鉴。
关键词:移植;竹笛;江河水
一、笛曲《江河水》的演奏分析
音乐和小说一样,它也是通过一个具体环境下的音乐形象来表达具体的音乐情感,向人们展示一个情感发展的过程。但不同的是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需要观众通过演奏者或者演唱者这个媒介,用听觉来接受然后用心去体验。而这需要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需要演奏者自己必须把握好乐曲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才可能传递给观众一个正确而全面的音乐形象,表达曲子所要陈述的完整含义。
(一)笛曲《江河水》的演奏技法
从整体来看,全曲主要运用一种加花手法,那就是加入过渡音。这种过渡音分为两种,分别是弱拍短时值音符和倚音。
其中这种加入弱拍短时值音符的方式也称为“填字加花”。“辽宁鼓乐”中使用的这一手法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这种加花方式和普通民间音乐即兴式装饰和润色加花不同,其特点有这样几种:第一,相比后者它具有较大的自由性和更大的空间,它可以不直接依托于本位音,而是起于本位音上方或者下方,音程关系可以是大二度或着小三度;第二,加花在一般情况下是向一定级进方向进行,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原先旋律中的音程关系发生了改变。如下面引子中的5、6之间的连接,两音为大二度音程关系,但5的加花是按下行方向进行到了3,结果与6的音程关系就成了纯四度;第三,使用了一些跳进音程。通过加花手法的运用,旋律在保持了原曲牌的基本音符及旋律走向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曲牌的曲调和情绪。这种方法虽然将原有的音符进行了保留,但是由于旋律和节奏的变化,它们原有的地位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笛曲《江河水》的情感表达
笛子演奏不同于弦乐,在演奏过程中要把握好气息的,配合技巧的运用,处理好曲子的感情的发展及表达。同时,演奏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加练习,基本功要扎实。下面来分析一下曲子的演奏。
这首乐曲采用了单三部曲式结构。引子是从第一段的旋律中提炼而成的,节奏为自由的散板。这一部分的要做到强弱迅速变化的同时对比非常明显,这就运用到了笛子上的“弱奏”技巧,也就是在音高准确的前提下要求演奏者口风要控制得好,能做到要强则强,需弱则若。第一句由两个音组成(不含装饰音,下同),前弱后强,发音要肯定,分别表现了两声叹息与无奈,紧接着音阶上行并伴随音量的加强,抒发出内心的绝望。第二句保持第一句的渐强趋势,6音强后逐渐减弱。下一句前半句整体较强,至1音渐慢渐弱,颤音6慢起,然后长音保持,弱至无声。这一句主要概括表现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乐句之间运用了我国民间最常见的“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这一段的起音上的装饰音要快,同时要做到连贯、流畅。这一句整体来说要保持渐强;第二句起音为强音而且一直到句尾;下一句稍弱,中间休止前一个音稍稍拉长,休止时换气要快,以做出像抽泣一样的效果,然后渐强至6,这个音的音量达到这一句中最强;下面一句下面标记为mf,在第三拍时突强(这个地方不要太强)渐强到7为最强,标记为ff,可再稍强一点。到下一小节的最后两拍渐弱;后面两句旋律基本相同,但是强弱在演奏时要求对比明显,前一句较弱,后面一句标记为f,要比前一句音强一些,表现的情绪更为紧张、激动;下面一句中出现了两次16、12、35、32,但前一个标记为顿音,音量为p,演奏时要轻一些,后面一个则要求气息饱满,将时值吹够,音量比前一句要强以形成明显的对比。这一句的结尾从53起开始渐慢然后在打音6处回到原速度,渐弱结束,它是第一乐句基本音调的在现,属于乐段中“和”的部分,表现了在江边痛苦的妇人已经哭得筋疲力尽,并逐渐的平静了下来;最后一个乐句,整个的这一句都要比原速度慢一些,但是越往后越慢,最后结束在长音6上。到此第一乐段结束。这一段主要讲述的就是这个妇人由抽泣进而痛哭然后逐渐平静的一个感情变化的过程。
第二乐段,这一段转调弱起,以大二度移宫转调造成调性上的明显对比,在感情上,情绪由第一段的激动开始进入了平静。这一段主要要讲述的是主人公不再哭泣,转而开始回想往事的情景。
第三乐段,这一段转回原调,但是起始的音仍与上一段的结尾音相同。这一段表现的情绪是整个曲子中最为激烈的,主人公在一番痛哭和沉默之后,将矛头指向了官府,指向了命运,情绪更加激动,甚至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同时愤怒和悲伤之中又夹杂着无尽的无奈。
第一句强音开始,标记为f,然后在前三个顿音时迅速增强到ff(这里可以比标记更强一些),乐曲速度在第一个顿音开始渐快,至3时突慢,后面的5拉长;后面部分速度比原速度要快,以表现愤怒的感情,演奏方法与第一段中的相同部分大致相似,但是情绪的激动程度大大超过了第一段,语气更加急促,表现一种爆发式的、强烈至不可阻挡的感情,强调出历经磨难的主人公走投无路、向天地控诉的激烈情绪。这种情绪持续到倒数第六小节时才逐渐平息下来。最后一句在演奏时要注意速度越来越慢,音量越来越小,以幽远的余音来结束全曲,表现主人公拖着沉重的脚步,无可奈何的离开江边并逐渐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之中,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索和无尽的感伤。
結语
从整个的这首曲子我们不难看出,这首曲子的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这首曲子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个精品之作,因为它所刻画的丰满的、生动的、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独特情感,以及它所运用到的手法是其他乐曲所不能比的。它的改编成功以及其各种版本在我国的民族乐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对于这首曲子的学习和演奏,个人认为其重点在于气息的运用和感情的理解上,技巧上并没有很大的难度,但要想将它吹好并能够让听众更好的更容易的接受它,需要学习者扎实的功底和不断的练习。
参考文献:
[1]杨久盛:《江河水一曲的由来和发展》[J].人民音乐,1981(2)。
[2]唐毓斌:《谈演奏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体会》[J].乐府新声,1985(4)。
[3]朱海霞:《以情激情情溢江河浅谈欣赏江河水教学中的情感处理》[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1997(1)。
作者简介:李一鸣(1996-),女,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17级研究生,专业为音乐,研究方向:声乐表演。
关键词:移植;竹笛;江河水
一、笛曲《江河水》的演奏分析
音乐和小说一样,它也是通过一个具体环境下的音乐形象来表达具体的音乐情感,向人们展示一个情感发展的过程。但不同的是音乐所要表达的内容需要观众通过演奏者或者演唱者这个媒介,用听觉来接受然后用心去体验。而这需要一个前提,这个前提就是需要演奏者自己必须把握好乐曲的情感内涵,只有这样才可能传递给观众一个正确而全面的音乐形象,表达曲子所要陈述的完整含义。
(一)笛曲《江河水》的演奏技法
从整体来看,全曲主要运用一种加花手法,那就是加入过渡音。这种过渡音分为两种,分别是弱拍短时值音符和倚音。
其中这种加入弱拍短时值音符的方式也称为“填字加花”。“辽宁鼓乐”中使用的这一手法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这种加花方式和普通民间音乐即兴式装饰和润色加花不同,其特点有这样几种:第一,相比后者它具有较大的自由性和更大的空间,它可以不直接依托于本位音,而是起于本位音上方或者下方,音程关系可以是大二度或着小三度;第二,加花在一般情况下是向一定级进方向进行,这样的结果就是使原先旋律中的音程关系发生了改变。如下面引子中的5、6之间的连接,两音为大二度音程关系,但5的加花是按下行方向进行到了3,结果与6的音程关系就成了纯四度;第三,使用了一些跳进音程。通过加花手法的运用,旋律在保持了原曲牌的基本音符及旋律走向的同时,也在很大程度上改变了原曲牌的曲调和情绪。这种方法虽然将原有的音符进行了保留,但是由于旋律和节奏的变化,它们原有的地位和功能发生了很大的变化。
(二)笛曲《江河水》的情感表达
笛子演奏不同于弦乐,在演奏过程中要把握好气息的,配合技巧的运用,处理好曲子的感情的发展及表达。同时,演奏最基本的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多加练习,基本功要扎实。下面来分析一下曲子的演奏。
这首乐曲采用了单三部曲式结构。引子是从第一段的旋律中提炼而成的,节奏为自由的散板。这一部分的要做到强弱迅速变化的同时对比非常明显,这就运用到了笛子上的“弱奏”技巧,也就是在音高准确的前提下要求演奏者口风要控制得好,能做到要强则强,需弱则若。第一句由两个音组成(不含装饰音,下同),前弱后强,发音要肯定,分别表现了两声叹息与无奈,紧接着音阶上行并伴随音量的加强,抒发出内心的绝望。第二句保持第一句的渐强趋势,6音强后逐渐减弱。下一句前半句整体较强,至1音渐慢渐弱,颤音6慢起,然后长音保持,弱至无声。这一句主要概括表现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乐句之间运用了我国民间最常见的“起承转合”的结构特点。这一段的起音上的装饰音要快,同时要做到连贯、流畅。这一句整体来说要保持渐强;第二句起音为强音而且一直到句尾;下一句稍弱,中间休止前一个音稍稍拉长,休止时换气要快,以做出像抽泣一样的效果,然后渐强至6,这个音的音量达到这一句中最强;下面一句下面标记为mf,在第三拍时突强(这个地方不要太强)渐强到7为最强,标记为ff,可再稍强一点。到下一小节的最后两拍渐弱;后面两句旋律基本相同,但是强弱在演奏时要求对比明显,前一句较弱,后面一句标记为f,要比前一句音强一些,表现的情绪更为紧张、激动;下面一句中出现了两次16、12、35、32,但前一个标记为顿音,音量为p,演奏时要轻一些,后面一个则要求气息饱满,将时值吹够,音量比前一句要强以形成明显的对比。这一句的结尾从53起开始渐慢然后在打音6处回到原速度,渐弱结束,它是第一乐句基本音调的在现,属于乐段中“和”的部分,表现了在江边痛苦的妇人已经哭得筋疲力尽,并逐渐的平静了下来;最后一个乐句,整个的这一句都要比原速度慢一些,但是越往后越慢,最后结束在长音6上。到此第一乐段结束。这一段主要讲述的就是这个妇人由抽泣进而痛哭然后逐渐平静的一个感情变化的过程。
第二乐段,这一段转调弱起,以大二度移宫转调造成调性上的明显对比,在感情上,情绪由第一段的激动开始进入了平静。这一段主要要讲述的是主人公不再哭泣,转而开始回想往事的情景。
第三乐段,这一段转回原调,但是起始的音仍与上一段的结尾音相同。这一段表现的情绪是整个曲子中最为激烈的,主人公在一番痛哭和沉默之后,将矛头指向了官府,指向了命运,情绪更加激动,甚至到了歇斯底里的程度,同时愤怒和悲伤之中又夹杂着无尽的无奈。
第一句强音开始,标记为f,然后在前三个顿音时迅速增强到ff(这里可以比标记更强一些),乐曲速度在第一个顿音开始渐快,至3时突慢,后面的5拉长;后面部分速度比原速度要快,以表现愤怒的感情,演奏方法与第一段中的相同部分大致相似,但是情绪的激动程度大大超过了第一段,语气更加急促,表现一种爆发式的、强烈至不可阻挡的感情,强调出历经磨难的主人公走投无路、向天地控诉的激烈情绪。这种情绪持续到倒数第六小节时才逐渐平息下来。最后一句在演奏时要注意速度越来越慢,音量越来越小,以幽远的余音来结束全曲,表现主人公拖着沉重的脚步,无可奈何的离开江边并逐渐消失在苍茫的夜色之中,给人留下了深深的思索和无尽的感伤。
結语
从整个的这首曲子我们不难看出,这首曲子的难度并不是很大,但是这首曲子无论是从哪个角度来说都是一个精品之作,因为它所刻画的丰满的、生动的、惟妙惟肖的人物形象,表现出来的独特情感,以及它所运用到的手法是其他乐曲所不能比的。它的改编成功以及其各种版本在我国的民族乐曲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可忽视的。对于这首曲子的学习和演奏,个人认为其重点在于气息的运用和感情的理解上,技巧上并没有很大的难度,但要想将它吹好并能够让听众更好的更容易的接受它,需要学习者扎实的功底和不断的练习。
参考文献:
[1]杨久盛:《江河水一曲的由来和发展》[J].人民音乐,1981(2)。
[2]唐毓斌:《谈演奏二胡独奏曲江河水的体会》[J].乐府新声,1985(4)。
[3]朱海霞:《以情激情情溢江河浅谈欣赏江河水教学中的情感处理》[J].连云港教育学院学报,1997(1)。
作者简介:李一鸣(1996-),女,聊城大学音乐与舞蹈学院17级研究生,专业为音乐,研究方向:声乐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