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标导引自主自动螺旋上升

来源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uyuanluyi13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读课文,我们常常只是按部就班地学学生字,读读课文,机械重复,教学必然缺少应有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在常态的教学中怎样增添新的因素,以启动、刺激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求新,要告别毫无目的枯燥乏味的朗读方式,要在惯常性的读中求新——以新目标、新内容、新感受、新方式等为动力源,不断推进教学的进程,要让学生在目标引领,自主自动,收获提升的循环往复中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下面以《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例谈谈初读教学。
  一、 排查式读
  “排查式读”主要是落实“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一重要的基础性目标,也是刚性的教学要求,必须人人达到,个个过关。“排查式读”主要排查三项内容:一是逐一排查每个学生通读课文情况,以“正确、流利”的标准对照衡量,及时反馈,评赏和激励;二是排查学生朗读中的失误,重点是生字词认读情况,纠正错误,认真练读,直到正确;三是排查学生朗读中的难处,以范读、指导读或反复练习等化解困难,以顺利过关,增强学生的朗读信心。
  “排查式读”要始终以“正确、流利”这一目标为标准,严格把关,反复练习,形成习惯。所谓“正确,流利”就是清人崔学古所提出的“毋增,毋减,毋复,毋高,毋低,毋疾,毋迟”等,也就是要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错字,不重复,不颠倒,声音不高不低,语速不快不慢,停顿自然”,要恰到好处,力戒唱读或“矫情做作”的腔调式朗读。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课文念出来。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一课,虽然没有什么特别难读的长句难句,但是生字词比较多。有10个必须掌握,还有9个是只识不写的。对于这些生字词,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当然会自发自主地拼读,自然而然地学会,不可孤立地单独学习,增加学生的认读负担。“宿”是个多音字,是文中比较重要的生字,怎样确定它的读音呢?首先借助课题知道“宿”是“住宿”的意思,是动词,读第四声;而在“一宿”等词语中是表示数量的,则读第三声。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判断多音字读音的方法:根据词的意思来判断字的读音。教学,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学生才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悟得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 俯瞰式读
  “俯瞰式读”主要是以整体式,全方位,大视觉来鸟瞰课文,宏观地观照文本,统摄性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俯瞰式读”常常采用默读的方式,更利于学生独立地静心思考。跳出课文,转换视角,快速地浏览课文,捕捉最具代表性的信息,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概括性的表达训练,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和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首先从课题来思考:《李时珍夜宿古寺》,课题的信息完整而准确,清楚地告诉了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还需要读文来进一步验证;其次,浏览、比较和选择课文中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然后结合引导学生连起来说一说:住破庙——议吃苦——记所得;还可以从文中主要段落入手,将主要段落的主要内容相加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求学生能够较为准确、精炼、通顺地表述主要内容,这是语言表达训练的好时机,要以读促说,以评促说,既感知课文内容,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质疑式读
  “质疑式读”主要是让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并根据情况自主地解答有关问题,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初读课文的“质疑式读”主要是理解文中生字词的意思。学生提出疑问后,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让学生借助课文的信息和已有经验,自己独立思考或合作商讨,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理解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一课共有10个生字词。其中“药材”“徒弟”“灰尘”“煮沸”“破庙”“修订”“砖”“扯”这8个是常用词语,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就可以知道,不必多言;而“端详”一词,学生可以联系课文有关语句,或联系已知的“观察”等近义词独立解决;但是“晓行夜宿”这个词语则比较难懂,需要教师点拨才能准确理解。先要指导学生理解“晓”,然后借助“宿”的字理理解“宿”的意思,最后再联系课文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学生的疑问才能够充分地化解。
  当然,学生除了对课文内容产生疑问,还会对课题,对文中的环境描写等也产生问题。如:课题是《李时珍夜宿古寺》,可课文为什么没有写李时珍是怎样住宿的?课文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可为什么再三进行环境描写呢?课文又为什么详细介绍李时珍记录的药名,药的特点和药用呢……这些正是精读课文所要研讨的重要内容,学生的质疑为精读感悟找到良好的切入点。
  四、 发现式读
  “发现式读”重在学生读文过程中的独特发现、个性感受、自我所得等。作为学习的主体,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新课文时都会有自己的收获,我们要倍加珍视。要放大学生的个性发现,及时交流展示,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文本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也激励学生的“再发现”和再提高。
  通常,学生除了发现课文中的新词语、新句式、新内容、新人物等这些外显性的内容,还会对文章的段落结构,文章的写作顺序,人物的性格特点等产生兴趣,并由此产生新的个性感受。这些,对语文学习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引领学生更加关注语文的特质——语言表达,以独特的表达来促进学生语言的领悟和运用,这样的发现才更具备语文的特性。学生的充分交流,言说,是内化、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也更能激发主体对文本,对语言材料的亲近感。发现本身就是主体肯定自我的学习方式,因而总是具有表现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的强大力量。
  五、 赏评式读
  “赏评式读”主要是让学生交流文中所喜爱的语句,并简单阐述喜爱或欣赏的理由,聚焦优质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的个性阅读和个性感悟,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我很喜欢‘万民得福’这个词语,是说许多老百姓都得到了好处,可见李时珍修订的《本草纲目》作用很大。”“我喜欢‘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这句话,它上下对称,说明了师徒俩处境很艰难。”“我很欣赏文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时珍不畏艰苦……”学生能够从词语、句子、写法等不同的视角欣赏、感悟和表达,凸显主体,张扬个性,于语言表达、鉴赏中享受到了审美的愉悦。
  (作者单位:新沂市马陵山镇中心小学)
其他文献
一、 扣题质疑,激趣启迪,引发期待  1. 看课文插图,引出课题。你们的热情引来了一只小猴子,这只小猴子想干什么?(板书:猴子种果树) 边板书边讲解:“种”是多音字,还有读音“zhǒng”,种子的种,在这里读“种”(zhòng)。  2. 第一次读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  【评析】教师利用课文插图,揭示课题、质疑,激发学生研读文本的兴趣,对文本产生阅读期待。  二、 初读课文,整体把握,初步感知 
期刊
一、根据文意,激趣导入  师:(出示PPT)同学们,听——过年啦!小朋友们都在干什么?  生:小朋友们在放鞭炮,可开心了。  师:端午节到了!大家在——  生:大家在赛龙舟。  师:划得多带劲啊!还有呢?  生:(齐)包粽子。  师:我们最喜欢的六一儿童节到了!  生:小朋友们在玩游戏,好开心。  师:张老师发现你们看了图片都笑了。这些都是美好的节日,是佳节。 每逢佳节,我们都很兴奋,很快乐!今天
期刊
一天,去听一位新教师上课,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郑和远航》,没有布置学生预习,“零起点”开始上课。新教师很“新”,说话举止全然一个大姐姐。同学们对这位陌生的新老师很给面子。  课按照预设顺风顺水地往前行进,给课文划分段落时,同学们安静地拿起笔,一边读一边勾画,等全班差不多都好了,新老师组织大家进行交流和讨论。可是,一连请了三位同学都没有完全答对,新老师只好继续请人回答。这时候,有一个男生引起了我
期刊
一、 创设问题情境,激发读书欲望  小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是在问题情境之中的学习,因此,如何创设情境,就成为这一学习方式能否有效的前提条件。学生学习过程就是一个不断创设问题情境的过程,它可以引起学生认知冲突,激发求知欲,使学生的思维在问题思考与探索中得到促进和发展。宋老师在《剪枝的学问》一文导课时,巧借课题让学生积极生疑、大胆质疑,使课题发挥了很好的导课作用,文本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为学
期刊
2003年11月18日至21日,我和高林生老师在安徽省六安市进行了为期5天的调研活动,走访了4个县区,听了近20节课,与语文老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个体或集体对话,作了4场专题学术报告,受到老师们的热烈欢迎,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17日下午三点钟,我们从河南转道刚到六安市,接待我们的六安市小语教研员严仍江老师和我们寒暄了几句后就问:“你们辛苦了,是不是很累?”我们说:“在外跑惯了,不累。”他说:“如果不
期刊
一、 通过生活化的语文学习,享受生活带来的快乐心境  1. 引导学生看一看、查一查,了解生活。教材中描写的一些人和事往往时间较久远,和学生的现实生活有一定的差距,会导致学生认识不全面,甚至产生理解上的偏差。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查阅相关背景资料、调查访问,加深对课文中描绘情景的理解。例如,对小学一年级的学生上《吃水不忘挖井人》一课,文章中当时的社会环境和现在同学们的生活时空距离较远,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
期刊
写作教学  一、 回顾内容,聚焦重点  师:上一节课,我们学习了第20课,看老师板书课题,“恐”是个上下结构的字,下面“心”字底的卧钩要指向字的中心。我们一齐读课题。  【点评】揭示课题摈弃了“投影”“挂牌”等时髦的“现代化”形式,回归传统,放大了写字教学资源,教师通过板书示范和提醒,既避免了熟字的“回生”,又点拨了写好“恐”字的关键。  师:通过预习,对于恐龙你了解了哪些?  生:我知道大约在两
期刊
书法,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积淀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书法不仅是一种技法,更是一门艺术,一种文化,一份传承。2011年起,笔者所在的学校就确立了“墨香浸润文化校园,书法彰显教育特色”这一建设主题,将书法作为特色加以打造,每周一节书法课,每天二十分钟写字课,重新回归课堂。  一、 书法教育从“趣”字入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培养小学生对学习书法的兴趣尤为重
期刊
《人民教育》2012年第20期刊登了吴非老师的《每一步都要讲‘有效’么?》,他对 “奢谈有效”现象进行了细致分析,非常值得学习。近几年,我们都在围绕着“高效”做文章,渐渐地,老师也在变化着,不敢多说话了,不太会说话了,以往的幽默、诗意、大气、细腻、智慧……难得一见了。这让我对课堂上老师失去的情趣感到惋惜。苏霍姆林斯基说:“儿童是用形象、色彩和声音思维的”。他们渴望得到的不是表面形式多样的训练、训练
期刊
语文姓“语”,语文课应该充满语文的味道。教学《日月潭的传说》一文,我就是本着这种教学思想,力图体现自己对语文的认识,现将部分教学片段回顾如下:  一、 让学生充分地读起来  是不是每篇课文都要进行全文性的朗读训练?是不是每篇课文的每个段落,都值得花大力气进行朗读训练?我以为不是的。教师的主导地位就在于把握和挖掘值得进行朗读训练的段落,引导学生深度感悟、朗读,培养其语感。譬如,《日月潭的传说》一文,
期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