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初读课文,我们常常只是按部就班地学学生字,读读课文,机械重复,教学必然缺少应有的吸引力和生命力。在常态的教学中怎样增添新的因素,以启动、刺激并保持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这就要求我们的教学要求新,要告别毫无目的枯燥乏味的朗读方式,要在惯常性的读中求新——以新目标、新内容、新感受、新方式等为动力源,不断推进教学的进程,要让学生在目标引领,自主自动,收获提升的循环往复中逐步养成自主学习的习惯。下面以《李时珍夜宿古寺》为例谈谈初读教学。
一、 排查式读
“排查式读”主要是落实“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一重要的基础性目标,也是刚性的教学要求,必须人人达到,个个过关。“排查式读”主要排查三项内容:一是逐一排查每个学生通读课文情况,以“正确、流利”的标准对照衡量,及时反馈,评赏和激励;二是排查学生朗读中的失误,重点是生字词认读情况,纠正错误,认真练读,直到正确;三是排查学生朗读中的难处,以范读、指导读或反复练习等化解困难,以顺利过关,增强学生的朗读信心。
“排查式读”要始终以“正确、流利”这一目标为标准,严格把关,反复练习,形成习惯。所谓“正确,流利”就是清人崔学古所提出的“毋增,毋减,毋复,毋高,毋低,毋疾,毋迟”等,也就是要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错字,不重复,不颠倒,声音不高不低,语速不快不慢,停顿自然”,要恰到好处,力戒唱读或“矫情做作”的腔调式朗读。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课文念出来。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一课,虽然没有什么特别难读的长句难句,但是生字词比较多。有10个必须掌握,还有9个是只识不写的。对于这些生字词,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当然会自发自主地拼读,自然而然地学会,不可孤立地单独学习,增加学生的认读负担。“宿”是个多音字,是文中比较重要的生字,怎样确定它的读音呢?首先借助课题知道“宿”是“住宿”的意思,是动词,读第四声;而在“一宿”等词语中是表示数量的,则读第三声。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判断多音字读音的方法:根据词的意思来判断字的读音。教学,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学生才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悟得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 俯瞰式读
“俯瞰式读”主要是以整体式,全方位,大视觉来鸟瞰课文,宏观地观照文本,统摄性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俯瞰式读”常常采用默读的方式,更利于学生独立地静心思考。跳出课文,转换视角,快速地浏览课文,捕捉最具代表性的信息,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概括性的表达训练,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和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首先从课题来思考:《李时珍夜宿古寺》,课题的信息完整而准确,清楚地告诉了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还需要读文来进一步验证;其次,浏览、比较和选择课文中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然后结合引导学生连起来说一说:住破庙——议吃苦——记所得;还可以从文中主要段落入手,将主要段落的主要内容相加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求学生能够较为准确、精炼、通顺地表述主要内容,这是语言表达训练的好时机,要以读促说,以评促说,既感知课文内容,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质疑式读
“质疑式读”主要是让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并根据情况自主地解答有关问题,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初读课文的“质疑式读”主要是理解文中生字词的意思。学生提出疑问后,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让学生借助课文的信息和已有经验,自己独立思考或合作商讨,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理解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一课共有10个生字词。其中“药材”“徒弟”“灰尘”“煮沸”“破庙”“修订”“砖”“扯”这8个是常用词语,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就可以知道,不必多言;而“端详”一词,学生可以联系课文有关语句,或联系已知的“观察”等近义词独立解决;但是“晓行夜宿”这个词语则比较难懂,需要教师点拨才能准确理解。先要指导学生理解“晓”,然后借助“宿”的字理理解“宿”的意思,最后再联系课文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学生的疑问才能够充分地化解。
当然,学生除了对课文内容产生疑问,还会对课题,对文中的环境描写等也产生问题。如:课题是《李时珍夜宿古寺》,可课文为什么没有写李时珍是怎样住宿的?课文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可为什么再三进行环境描写呢?课文又为什么详细介绍李时珍记录的药名,药的特点和药用呢……这些正是精读课文所要研讨的重要内容,学生的质疑为精读感悟找到良好的切入点。
四、 发现式读
“发现式读”重在学生读文过程中的独特发现、个性感受、自我所得等。作为学习的主体,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新课文时都会有自己的收获,我们要倍加珍视。要放大学生的个性发现,及时交流展示,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文本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也激励学生的“再发现”和再提高。
通常,学生除了发现课文中的新词语、新句式、新内容、新人物等这些外显性的内容,还会对文章的段落结构,文章的写作顺序,人物的性格特点等产生兴趣,并由此产生新的个性感受。这些,对语文学习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引领学生更加关注语文的特质——语言表达,以独特的表达来促进学生语言的领悟和运用,这样的发现才更具备语文的特性。学生的充分交流,言说,是内化、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也更能激发主体对文本,对语言材料的亲近感。发现本身就是主体肯定自我的学习方式,因而总是具有表现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的强大力量。
五、 赏评式读
“赏评式读”主要是让学生交流文中所喜爱的语句,并简单阐述喜爱或欣赏的理由,聚焦优质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的个性阅读和个性感悟,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我很喜欢‘万民得福’这个词语,是说许多老百姓都得到了好处,可见李时珍修订的《本草纲目》作用很大。”“我喜欢‘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这句话,它上下对称,说明了师徒俩处境很艰难。”“我很欣赏文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时珍不畏艰苦……”学生能够从词语、句子、写法等不同的视角欣赏、感悟和表达,凸显主体,张扬个性,于语言表达、鉴赏中享受到了审美的愉悦。
(作者单位:新沂市马陵山镇中心小学)
一、 排查式读
“排查式读”主要是落实“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这一重要的基础性目标,也是刚性的教学要求,必须人人达到,个个过关。“排查式读”主要排查三项内容:一是逐一排查每个学生通读课文情况,以“正确、流利”的标准对照衡量,及时反馈,评赏和激励;二是排查学生朗读中的失误,重点是生字词认读情况,纠正错误,认真练读,直到正确;三是排查学生朗读中的难处,以范读、指导读或反复练习等化解困难,以顺利过关,增强学生的朗读信心。
“排查式读”要始终以“正确、流利”这一目标为标准,严格把关,反复练习,形成习惯。所谓“正确,流利”就是清人崔学古所提出的“毋增,毋减,毋复,毋高,毋低,毋疾,毋迟”等,也就是要做到“不添字,不丢字,不错字,不重复,不颠倒,声音不高不低,语速不快不慢,停顿自然”,要恰到好处,力戒唱读或“矫情做作”的腔调式朗读。朗读,就是清晰响亮地把课文念出来。
《李时珍夜宿古寺》这一课,虽然没有什么特别难读的长句难句,但是生字词比较多。有10个必须掌握,还有9个是只识不写的。对于这些生字词,学生在自读课文时当然会自发自主地拼读,自然而然地学会,不可孤立地单独学习,增加学生的认读负担。“宿”是个多音字,是文中比较重要的生字,怎样确定它的读音呢?首先借助课题知道“宿”是“住宿”的意思,是动词,读第四声;而在“一宿”等词语中是表示数量的,则读第三声。这样,学生就明白了判断多音字读音的方法:根据词的意思来判断字的读音。教学,不仅要“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学生才能够举一反三,融会贯通,悟得语文学习的规律。
二、 俯瞰式读
“俯瞰式读”主要是以整体式,全方位,大视觉来鸟瞰课文,宏观地观照文本,统摄性地把握课文的主要内容。
“俯瞰式读”常常采用默读的方式,更利于学生独立地静心思考。跳出课文,转换视角,快速地浏览课文,捕捉最具代表性的信息,思考课文的主要内容,然后进行概括性的表达训练,培养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和良好的语言驾驭能力。首先从课题来思考:《李时珍夜宿古寺》,课题的信息完整而准确,清楚地告诉了我们课文的主要内容。究竟是不是这样呢,还需要读文来进一步验证;其次,浏览、比较和选择课文中主要人物的主要事件,然后结合引导学生连起来说一说:住破庙——议吃苦——记所得;还可以从文中主要段落入手,将主要段落的主要内容相加就是课文的主要内容。不管采用哪一种方法,都要求学生能够较为准确、精炼、通顺地表述主要内容,这是语言表达训练的好时机,要以读促说,以评促说,既感知课文内容,又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 质疑式读
“质疑式读”主要是让学生就课文提出自己的疑问,并根据情况自主地解答有关问题,培养质疑、解疑的能力。初读课文的“质疑式读”主要是理解文中生字词的意思。学生提出疑问后,要注意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尽可能让学生借助课文的信息和已有经验,自己独立思考或合作商讨,以培养学生的独立性、理解能力和合作探究的能力。这一课共有10个生字词。其中“药材”“徒弟”“灰尘”“煮沸”“破庙”“修订”“砖”“扯”这8个是常用词语,学生借助生活经验就可以知道,不必多言;而“端详”一词,学生可以联系课文有关语句,或联系已知的“观察”等近义词独立解决;但是“晓行夜宿”这个词语则比较难懂,需要教师点拨才能准确理解。先要指导学生理解“晓”,然后借助“宿”的字理理解“宿”的意思,最后再联系课文说说整个词语的意思,学生的疑问才能够充分地化解。
当然,学生除了对课文内容产生疑问,还会对课题,对文中的环境描写等也产生问题。如:课题是《李时珍夜宿古寺》,可课文为什么没有写李时珍是怎样住宿的?课文是写人记事的文章,可为什么再三进行环境描写呢?课文又为什么详细介绍李时珍记录的药名,药的特点和药用呢……这些正是精读课文所要研讨的重要内容,学生的质疑为精读感悟找到良好的切入点。
四、 发现式读
“发现式读”重在学生读文过程中的独特发现、个性感受、自我所得等。作为学习的主体,每一个学生在学习新课文时都会有自己的收获,我们要倍加珍视。要放大学生的个性发现,及时交流展示,帮助学生获取更多的文本信息,实现资源共享,也激励学生的“再发现”和再提高。
通常,学生除了发现课文中的新词语、新句式、新内容、新人物等这些外显性的内容,还会对文章的段落结构,文章的写作顺序,人物的性格特点等产生兴趣,并由此产生新的个性感受。这些,对语文学习来说,还是远远不够的。我们要抓住时机,因势利导,引领学生更加关注语文的特质——语言表达,以独特的表达来促进学生语言的领悟和运用,这样的发现才更具备语文的特性。学生的充分交流,言说,是内化、积累语言材料的过程,也更能激发主体对文本,对语言材料的亲近感。发现本身就是主体肯定自我的学习方式,因而总是具有表现自我,激励自我,发展自我的强大力量。
五、 赏评式读
“赏评式读”主要是让学生交流文中所喜爱的语句,并简单阐述喜爱或欣赏的理由,聚焦优质的语言材料,激发学生的个性阅读和个性感悟,增强学生的审美体验。“我很喜欢‘万民得福’这个词语,是说许多老百姓都得到了好处,可见李时珍修订的《本草纲目》作用很大。”“我喜欢‘前不着村,后不着店’ 这句话,它上下对称,说明了师徒俩处境很艰难。”“我很欣赏文中的环境描写,表现了李时珍不畏艰苦……”学生能够从词语、句子、写法等不同的视角欣赏、感悟和表达,凸显主体,张扬个性,于语言表达、鉴赏中享受到了审美的愉悦。
(作者单位:新沂市马陵山镇中心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