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摘要:针对目前高专院校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存在的问题,通过文献梳理、调查与分析,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培养岗位能力和职业素质为核心,调整专业定位,明确人才培养目标,细化人才培养规格,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重塑课程体系,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扩大校内外实训实习基地,构建高效实用、具有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新方案。
关键词: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岗位能力;职业素质
引言
2016年10月,交通运输部与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构建具有行业特色、国际水准的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目标(交通运输部、教育部,2016)。
1.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存问题
通过在“阳光高考”网站搜索发现,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开设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院校已达到66所。通过对这些高校提供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信息进行梳理,并对部分院校(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郑州城市职业学院)进行实际调研,以及相关文献分析,发现该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存在诸多问题。
1.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主体过于单一
制定过程中对国际邮轮行业的调研不够深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業人才需求的匹配程度不高(刘艳,2015)。有的目标过高,培养邮轮管理人才,这一般是本科院校邮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的目标过低,将职业教育等同于短期培训,忽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1.2人才培养模式过于陈旧
未能形成具有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国际邮轮行业的就业模式与其他行业不同,必须通过具有劳务外派资格的企业进行招聘与外派手续办理,成功应聘后,还要考取海员相关证书,等待船期,需要3~8个月的时间才能真正上船工作。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并不能体现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特色,需进行大胆改革。
1.3教学团队保障不足
该专业教师基本来自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或英语专业,甚至没有接触过邮轮。个别院校委派教师到国际邮轮企业进行培训,但培训多以企业文化和企业认知为主,教师依然缺乏一线工作实践,教学以理论为主,与实践脱节。教学团队结构不合理,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过低,急缺企业能工巧匠。
1.4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迟缓
多数院校的校内实训室沿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室,与国际邮轮实际工作环境不相符,个别院校甚至仍处于无校内实训室阶段。校外实习基地方面,多数院校缺乏与国际邮轮企业的直接合作,大多与劳务外派企业、酒店企业合作,而且,合作劳务外派企业大多资质不高,合作酒店也未达到国际五星级酒店标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国际邮轮面试成功率。
2.国际邮轮乘务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2.1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对国际邮轮乘务人才需求的分析,确立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即面向国际邮轮、国际酒店,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拥有扎实的现代邮轮服务与管理知识技能,能从事国际邮轮、国际酒店餐厅、酒吧、客舱、娱乐、公共区域等一线服务与相应的中基层管理工作,有较强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主要通过系统的英语课程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再通过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掌握邮轮乘务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学生毕业既能熟练掌握英语交流沟通技巧,又有厚实的邮轮专业素养,完全可以胜任国际豪华邮轮、高级酒店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2.2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直接关系着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五个对接”,其中之一就是要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因此我们要针对本专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及岗位技能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2.3实施与管理
为了保障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必须优化配置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资源。
2.3.1师资队伍优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促进我国邮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我国邮轮业刚起步,邮轮专业人才缺乏,应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来培养人才。结合实际情况,我院师资队伍培养主要采用国外进修、国内培训、企业锻炼、主持项目、开发课程、帮带教师等方式。一方面,通过派送专业老师到国内外院校和企业进修职业教育理论和职业技能培训,参加各种学术交流,进入邮轮和星级酒店挂职锻炼,来学习行业最新管理理念和实践技能,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
2.3.2实习实训条件优化
一方面,建设开发具有现代化设施设备的邮轮餐饮实训室、客舱(房)实训室、英语视听说实训室等,为学生的课内实训提供场所。另一方面,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实训需要。因为邮轮工作的特殊性,学生目前还不容易到邮轮一线进行顶岗实习。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社会需求分析对当前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准确和清晰,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和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思路更明朗,使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增强。方案实施后,学生对口就业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更强,得到了企业满意的反馈。由此可见,培养方案的调整优化,科学可行,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杨杰,刘艳.邮轮旅游日渐升温,人才助推产业发展:谈中国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及意义[J].对话,2010(12):25-27.
[2]赵玲.高等院校邮轮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9(2):57.
(作者单位:山东海事职业学院)
关键词: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岗位能力;职业素质
引言
2016年10月,交通运输部与教育部联合发布《关于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的若干意见》,提出到2020年构建具有行业特色、国际水准的现代交通运输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的发展目标(交通运输部、教育部,2016)。
1.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存问题
通过在“阳光高考”网站搜索发现,截止到2016年底,我国开设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的院校已达到66所。通过对这些高校提供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信息进行梳理,并对部分院校(天津海运职业学院、浙江旅游职业学院、郑州城市职业学院)进行实际调研,以及相关文献分析,发现该专业现有人才培养方案存在诸多问题。
1.1人才培养方案制定主体过于单一
制定过程中对国际邮轮行业的调研不够深入,人才培养目标与行業人才需求的匹配程度不高(刘艳,2015)。有的目标过高,培养邮轮管理人才,这一般是本科院校邮轮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有的目标过低,将职业教育等同于短期培训,忽视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基本要求。
1.2人才培养模式过于陈旧
未能形成具有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特色的人才培养模式。国际邮轮行业的就业模式与其他行业不同,必须通过具有劳务外派资格的企业进行招聘与外派手续办理,成功应聘后,还要考取海员相关证书,等待船期,需要3~8个月的时间才能真正上船工作。现有人才培养模式并不能体现国际邮轮乘务专业特色,需进行大胆改革。
1.3教学团队保障不足
该专业教师基本来自酒店管理专业、旅游管理专业或英语专业,甚至没有接触过邮轮。个别院校委派教师到国际邮轮企业进行培训,但培训多以企业文化和企业认知为主,教师依然缺乏一线工作实践,教学以理论为主,与实践脱节。教学团队结构不合理,真正的“双师型”教师比例过低,急缺企业能工巧匠。
1.4实训实习基地建设迟缓
多数院校的校内实训室沿用酒店管理专业的实训室,与国际邮轮实际工作环境不相符,个别院校甚至仍处于无校内实训室阶段。校外实习基地方面,多数院校缺乏与国际邮轮企业的直接合作,大多与劳务外派企业、酒店企业合作,而且,合作劳务外派企业大多资质不高,合作酒店也未达到国际五星级酒店标准,直接影响学生未来的国际邮轮面试成功率。
2.国际邮轮乘务人才培养方案的优化
2.1人才培养目标
基于对国际邮轮乘务人才需求的分析,确立我院人才培养目标,即面向国际邮轮、国际酒店,培养具有较强的英语语言应用能力,拥有扎实的现代邮轮服务与管理知识技能,能从事国际邮轮、国际酒店餐厅、酒吧、客舱、娱乐、公共区域等一线服务与相应的中基层管理工作,有较强开拓创新能力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学生在校期间主要通过系统的英语课程打好扎实的语言基础,再通过专业理论课程和实践课程,掌握邮轮乘务所需的相关专业知识。学生毕业既能熟练掌握英语交流沟通技巧,又有厚实的邮轮专业素养,完全可以胜任国际豪华邮轮、高级酒店的服务和管理工作。
2.2课程体系的构建
课程体系构建直接关系着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是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关键。《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明确指出人才培养质量提升的“五个对接”,其中之一就是要实现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的对接,因此我们要针对本专业所需的职业能力及岗位技能对课程体系进行优化。
2.3实施与管理
为了保障教学计划的有效实施,必须优化配置师资队伍和实习实训资源。
2.3.1师资队伍优化
《国家发展改革委关于印发促进我国邮轮业发展的指导意见的通知》中明确指出,我国邮轮业刚起步,邮轮专业人才缺乏,应采取“走出去”与“请进来”相结合的方法来培养人才。结合实际情况,我院师资队伍培养主要采用国外进修、国内培训、企业锻炼、主持项目、开发课程、帮带教师等方式。一方面,通过派送专业老师到国内外院校和企业进修职业教育理论和职业技能培训,参加各种学术交流,进入邮轮和星级酒店挂职锻炼,来学习行业最新管理理念和实践技能,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水平和职业技能。
2.3.2实习实训条件优化
一方面,建设开发具有现代化设施设备的邮轮餐饮实训室、客舱(房)实训室、英语视听说实训室等,为学生的课内实训提供场所。另一方面,积极建立校外实训基地,满足国际邮轮乘务专业学生校外实习、实训需要。因为邮轮工作的特殊性,学生目前还不容易到邮轮一线进行顶岗实习。
3.结束语
综上所述,本研究基于社会需求分析对当前的国际邮轮乘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优化,使人才培养目标更准确和清晰,课程体系更加完善和合理,师资队伍建设思路更明朗,使人才培养的针对性和实用性进一步增强。方案实施后,学生对口就业的比例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更强,得到了企业满意的反馈。由此可见,培养方案的调整优化,科学可行,效果明显。
参考文献
[1]杨杰,刘艳.邮轮旅游日渐升温,人才助推产业发展:谈中国邮轮乘务专业人才的培养及意义[J].对话,2010(12):25-27.
[2]赵玲.高等院校邮轮旅游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航海教育研究,2009(2):57.
(作者单位:山东海事职业学院)